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文化中国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中国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5 17:47:59

❶ 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专家学者、仁人志士有很多学说。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卢秀华副教在他的论文《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六方面,现特向您推荐: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❷ Culture China是什么意思

文化中国。 用法上是用名词来做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了,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同位语的,只要理解这种说法就好,像食品工业:food instry
。都差不多,

culture
[ˈkʌltʃə]
来自拉丁语 colore 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主要意思有:
n.
文化, 精神文明/教[修, 素]养/训练, 培植[育], 繁殖/耕作; 造林

例子;
ancient culture
古代文化
a man of culture
有教养的人
the culture of grapes
葡萄栽培

词性变化
culture
[ˈkʌltʃə]
vt.
使有教养
耕种
培养, 栽培

继承用法
culture-vulture
n.
[美俚]文化秃鹰(对文化艺术表示高度兴趣而近乎做作) -tural

词性变化
culture
[ˈkʌltʃə]
adj.
耕作的, 开恳的, 栽培的
教养的
文化的 -turalize

vt.
使受文化的熏陶
cultured
[ˈkʌltʃəd]
adj.
有教[修]养的
耕种了的
人工培养[栽培, 养植]的 -turist
n.
栽培者, 培养者, 养殖者
文化主义者

习惯用语
beauty culture
[美]美容术[业]
the two cultures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abalone culture
鲍鱼养殖
accelerating culture
催熟[促成]栽培
accumulation culture
富集培养
activated sludge culture
活性污泥栽培
aerobic culture
需氧培养
agar deep culture
琼脂深层培养
algal culture
藻类养殖
alien culture
外国文化
anaerobic culture
厌氧培养
anther culture
花药培养
artistic culture
艺术修养
aseptic culture
无菌培养
autotrophic culture
自养培养
axenic culture
无菌培养
bacteria-free culture
无细菌的培养
bacterial culture
细菌培养
black culture
黑人文化
broth culture
肉汤培养
bulk culture
生产用酵母培养液; 大批培养
carrier culture
带菌体培养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细胞悬浮培养
chick embryo cell culture
鸡胚细胞培养
clot culture
血块培养
deviation culture
退化培养系
dried culture
干培养物; 干发酵剂, 发酵粉
drop culture
悬滴培养
droplet culture
小滴培养
elective culture
选择培养
embryo culture
胚胎培养
embryogenic culture
胚发生培养
endosperm culture
胚乳培养
enriched culture
增菌[富集]培养
fluid suspension culture
液体悬浮培养
forcing culture
促成栽培
formal culture
形式陶冶[训练]
fractional culture
分级培养法
free-cell culture
游离细胞培养
gelatin(e) culture
明胶培养基
general culture
一般陶冶; 普通文化
glass (house) culture
温室栽培
gnotobiotic culture
限菌培养
gravel culture
砂砾培养
hanging drop culture
悬滴培养
high culture
高度文化, 良好修养
hill culture
坡地栽培; 垄作
initial culture
初始培养(体)
intellectual culture
智育
isolated culture
离体培养
liquid culture
液体培养, 液态培养物
Maitland culture
(病毒)悬浮培养法
material culture
实质陶冶[训练]
megagametophyte culture
大配子体培养
mixed culture
混合培养
monocell culture
单细胞培养
monolayer cell culture
单层细胞培养
monospore culture
单孢子培养
moral culture
德育
mother culture
母发酵剂, 种子酵母, 种曲
multiple-strain culture
多菌种发酵剂, 混合曲
mycelium culture
菌丝培养
non-instrial cultures
非工业文明
organ culture
器官培养
pedigree culture
系统栽培; 谱系繁殖
petite culture
小农经济
physical culture
体育(广义的体育活动)
plasma colt explant culture
组织块血浆固定培养(法)
plate culture
平皿培养法
pollen culture
花粉培养
pond (fish) culture
池塘养鱼业
popular culture
通俗文化
pot culture
盆 栽
potato culture
马铃薯栽培[培养基]
pour-plate culture
注皿培养法
preparatory culture
接种用发酵剂, 预制培养液
primary culture
原始培养
protoplast culture
原生质体培养
pure culture
纯(菌)种, 菌种, 纯种培养
pure yeast culture
纯粹酵母培养
roll plate culture
转碟培养(法)
roll tube culture
旋管培养(法)
sand culture
砂基培养
seed culture
种子培养
selected culture
选择培养
semi-continuous culture
半连续培养
sense culture
感觉[感官]训练
shade culture
遮光栽培
shake culture
振荡栽培
shaking culture
摇瓶培养
silk culture
养蚕
single-cell (laboratory) culture
(实验室)单细胞培养
slow culture
缓慢发育
smear(ing) culture
涂抹培养
solid culture
固体培养(法)
solution culture
液体培养
speech culture
言语修养
stab culture
穿刺培养
starter culture
发酵剂[起子]培养物
stationary (batch) culture
静置培养
steady-state culture
稳定态培养
sterile culture
无菌培养
stock culture
存贮[原种]培养
streak culture
划线培养
successive transfer culture
继代培养
surface culture
表面培养
symbiotic mixed culture
共生混合培养
synchronized culture
同步培养
test-tube culture
试管培养
tissue culture
组织培养
two cultures
双重文化
unsynchronizedculture
异步培养
virusculture
病毒培养
vocational culture
职业陶冶
waterculture
溶液栽培
xenicculture
单种培养
youthculture
青年修养

❸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从纵向探析主要指本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

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育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医医药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3)文化中国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❹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 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 ,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等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4)文化中国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

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❺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❻ 中国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中国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起源于华夏文明,从远古至秦、汉,为中国人创造文化及继续发达之时期;汉朝之后,历经在北方异族多次入侵与统治,而被鲜卑、蒙古人、满洲人等统治中国的人影响。汉唐时期借由丝路,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汉末以来,则为中国文化中衰之时期。

一般可以分为

1、黄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陇文化

2、长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

3、其他地区文化:傩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❼ 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精华;糟粕;现代转换

❽ 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做人要有道家的境界、佛家的胸怀、儒家实践的精神
梁武帝的时候,有一天傅大师去看他。他头上戴着道冠,身上穿着枷沙,脚上穿着儒生的鞋子。梁武帝就问他,你这是什么打扮?你是道、是僧还是儒?他回答说,做人要有道家的境界,佛家的胸怀,儒家实践的精神。
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内涵。【哲园】

中华文化的内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官方治政的厚黑学,一个上面说的是中国文化精神,主要反映在中国智识阶层的身上( 胡适、鲁迅、罗素、黑格尔等等人早都进行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劣根也不少)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盘、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❾ 究竟什么是文化中国

“文化中国”在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新儒学思想中占有一定位置,也是他近年来特别关注的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关注于儒学的创造性转化,谋求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中,便贯穿着“文化中国”的理念。然而,在国内对当代新儒家的研究中,这一命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作者拟对杜维明“文化中国”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到第三代新儒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走向与构建的深度关切和深切期待,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也不无启发价值。

“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

据杜维明介绍,有关“文化中国”的提法可能是在1987年,当时三联书店的董秀玉女士和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者都希望同时在北京、香港和台北出版一个知识性比较强、文化意义深刻的刊物,而经过大家的共同协商,这个刊物就取名《文化中国》。虽说这个刊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当初拟办《文化中国》的学人后来又成了由香港中文大学新办的另一个刊物的编委和顾问。与此同时,美国天普大学的教授傅伟勋也非常关注“文化中国”的提法,曾把当时的一个学术论文集命名为《文化中国和中国文化》,并对此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观点。这些,可以说是“文化中国”命题的滥觞。

1990年夏天,杜维明到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主持了“文化中国”与“文明对话”两个研究项目,从而得以集中探讨“文化中国”这一课题,并注重历史回顾和社会现实的比较研究。在主持东西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期间,他于1990年10月24日在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主办的“做中国人的意义”(The
meaning of Being Chinese)的国际学术会议中正式提出“文化中国”的英文表述;又于1991年春,发表英文着作Cultural China
(《文化中国》),在英语世界造成了回应;同年2月,在夏威夷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第一次用中文进行了有关“文化中国”的学术讨论会,此后两年内又分别在夏威夷、哈佛和普林斯顿三地举行了四次“文化中国”的座谈会。自此,“文化中国”这一话语便从英文世界扩展到中文世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话题。

显然,在“文化中国”概念或命题的推广和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上,杜维明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中国”的论述可散见于杜维明发表的一系列专着和学术访谈中,他念念不忘“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成为近年来杜维明学术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汇,故也成为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尽管他从不同视野和角度用以不同方式表述了对“文化中国”的理解,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看到融于笔端的“一贯之道”。总括起来,杜维明“文化中国”的命题可以用他提出来的“三个意义世界”解析。

第一意义世界(或象征世界),表述了“文化中国”最基本的内涵,按照杜维明自己的表述,这是由广义上的汉人所组成的社会,即西方所谓的Greater
China,它涵盖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和新加坡地区,当然也包括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广义上的“文化中国”不只是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精神意义世界的概念,换言之,广义的“文化中国”就是地球上以中国人为主体组成的社会,或普适意义的“由华人做主体并运作的社会”。

第二个意义世界是指中国本土和港、台、新以外的、散布并侨居于世界各地的由华人所组成的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太平洋地带乃至北美、欧洲、拉美、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这些华人估计约有三千六百万,通常称之为“华侨”。当然,“Greater
China”对于这些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仍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近年来,他们渐有自视为属于中国“离散族裔”(diaspora)(即游子的心态)的倾向。

第三意义世界是指和中国既无血缘又未必有婚姻关系,但和中国文化结了不解之缘的世界各阶层人士,包括学术界、媒体、企业、宗教、政府、民间机构以及与日俱增的国际友人,例如学者、教师、新闻杂志从业者、工业家、贸易家、企业家和作家,乃至一般读者和听众。他们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力求从思想上理解中国,并将这份理解带入各自不同语系的社会中去。这个意义世界并不限定种族和语言,他们主要是用英文、日文、瑞典文、法文、俄文等非汉文话语系统来讨论中国文化的。

对于这“三个意义世界”的解析,杜维明说,“我的第一意义世界只包括所有的主要由汉族组成的社会。这不是一个政治权力的考虑,也不是经济发展的构想,而是一个文化互动的观点,当然不是狭隘的族群意义下的文化。”
所谓“文化互动”,就是文化上的交流、学习、理解和借鉴,这就排除了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解读“第一意义世界”的可能。例如,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如果不排除狭隘的族群意义,而是一味强调“文化中国”的“中国性”,人们就会颇感忧虑,甚至担心由此离间境内的少数民族,弄僵与邻国的关系,所以,有的学者如余英时先生就坚持认为第一意义世界只能包括中国大陆。但杜维明却认为在强调“文化互动”和排除狭隘的族群意义的前提下,把新加坡划为“第一意义世界”是可取的,“因为这些社会的生活导向均以中国文化为基础。”

❿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其实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阅读全文

与文化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委内瑞拉为什么离开伊朗船队 浏览:362
意大利食品的保质期怎么看 浏览:923
印度芒果为什么降价 浏览:393
中国家训共同点有哪些 浏览:896
匡威越南产怎么辨别 浏览:358
越南芽庄可以带什么吃的 浏览:509
意大利发生了什么 浏览:115
印尼一共有多少人啊 浏览:66
越南首都河内有什么景点 浏览:759
越南酸辣酱料怎么做 浏览:139
越南自卫反击什么时候 浏览:790
印尼的手机是什么版本 浏览:623
意大利申根签证自己怎么办 浏览:332
中国a股是什么意思 浏览:221
印度人如何治疗鼻炎 浏览:510
印度战争怎么爆发的 浏览:691
越南最穷的国家有哪些 浏览:556
伊朗来款对于银行有什么影响 浏览:283
伊朗马汉航班怎么样 浏览:546
今年印尼斋月什么时间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