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保点系统中国怎么样

保点系统中国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16 10:43:30

㈠ 中国人保怎么样

人保车险以其快、易、免、安全等良好服务承诺脱颖而出。

优势如下:中国人保车险提供先赔付、后修车的“极速”服务,免填写单证、免事故说明的“双免这个”服务,万元以下案件的一小时通知赔付等一些特色服务。

为此人保也圈粉了不少忠实客户,除了这些特色服务,1949年成立,与新中国共成长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业务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国有财产保险公司,实力也是非常强劲的。

中国人保是一家综合性保险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人民币。中国人保目前旗下有人保财险、人保资产、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人保投资、华闻控股、人保资本。以及人保香港、中盛国际、中原经济和人物宝业十余家子公司,另外中国人保持有中诚信托32.35%的股权。

相对于其他的保险中国人保的缴费时间比较长,所以每年缴费的压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当投保人是20万元以上的用户时,还会为投保人开辟专用的尊享绿色通道来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1)保点系统中国怎么样扩展阅读:

中国人保拥有两项保费豁免的优惠,购买保险的被保人拥有轻症以及重症豁免保费的权利。人保福会为被保人的重大疾病进行单次的赔付,因此购买保险的被保人是否拥重大疾病的豁免要参照购买保险时的具体设置,但被保人的轻症豁免小编建议大家还是要附加上的。

其次中国人保拥有三种疾病保障,分别是100种重大疾病的百分之百赔付。五十种轻症疾病最多可以赔付3次。还有额外的10中现在疾病会有额外的赔付。还有四重意外保障,以及可以个性化的按照投保人的具体需要来进行定制型的投保服务。

㈡ 北斗星定位系统怎么样

北斗导航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导航,定位准确。用起来也特别方便,定位迅速,精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㈢ GPS系统到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我国卫星定位系统建立 自主研制性能不输美俄

2003年05月25日零时3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火箭升空2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信息,星箭分离,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北斗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

我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此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取得了显着效益。这次发射的“北斗一号”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中国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它标志着中国已建立了完善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导航定位是指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位置、速度及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测和管理。据专家介绍,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备了上述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还有所创新。“北斗一号”采用双星有源定位体制,由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卫星组成,可以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区域卫星导航信息。据外电消息称,“北斗一号”定位精度达数十米,还有简短的数字报文通信功能,这将极大提高中国国防建设对卫星导航的需求。只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

众所周知,GPS系统是美国的国防导航卫星系统,也为民用导航。俄罗斯的GLONASS与GPS相似,都是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部分组成,都是使用24颗高度约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GPS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平面4颗,GLONASS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平面有8颗卫星。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由此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定位精度可达15米,测速精度0.1米/秒;GLONASS导航定位精度较低,约为30—100米,测速精度0.15米/秒。这两个系统都是为全球范围内的飞机、舰船、坦克、地面车辆、步兵、导弹以及航天飞机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因此,具有极高的军用价值和民用前景。

我国的“北斗一号”导航系统与GPS和GLONASS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使用范围不同。“北斗一号”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二是卫星的数量和轨道是不同的。“北斗一号”是3颗,位于高度近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三是定位原理不同。“北斗一号”是用户先应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解算出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而GPS和GLONASS只需要接收4个卫星的位置信息,由自己解算出三维坐标。由于“北斗一号”本身是两维导航系统,仅靠2颗星的观测量尚不能定位,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在地面中心站进行,卫星和用户机需具有转发或收发信号功能,这实际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通信功能。这是GPS和GLONASS所不具备的。据西方媒体报道,在战时,“北斗一号”可为中国军队的高精尖武器提供精确的卫星制导,为战场的士兵提供准确的战场环境资料,对提高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成意义重大

据海外媒体透露,中国自行建设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在国防建设上有着重要作用外,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为西部和跨省区运营车辆,沿海和内河船舶的监控、调度和遇险救援提供廉价、高效、可靠的定位和通信手段;可为水利、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等部门提供精确的卫星资料;可为通信、电力和交通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提供精确的相关服务。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欧洲正在实施“伽利略”计划,建设欧洲独立自主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一名官员日前称,印度正在开发卫星导航系统,计划2007年投入使用,届时印度的导航系统将与GPS、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相连接。日本则计划投入2000亿日元,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准天顶卫星系统”,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称,该系统可以和GPS并用,定位精度高达十几厘米,预计在2008年投入使用后的12年内,会有6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建设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仅经济效益显着,而且更是一个国家国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㈣ 做saas系统的公司怎么样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SAAS(软件运营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复合增长率超40%

国内SAAS行业的开端大约在2004-2005年左右,个别企业在传统C/S架构软件之外推出B/S架构的软件,成为国内SAAS产品的雏形。但由于SAAS的概念在国内仍属新兴事物,大多企业对此认知十分有限,实际买账不多,国内的第一轮SAAS浪潮很快归于平静。到2010年后,突然被热炒的云计算概念将SAAS再度拉入人们的视野。随着近些年人们对“云”的认知不断提升,企业对SAAS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带动起新一轮的风潮:SAAS的各个细分领域内都涌现出一批创业公司,虽然整体市场基数不大,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呈现信息化程度较低的情况,特别是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为10%左右。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对公有云服务的需求明显扩大。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82.5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44.4%。互联网企业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传统企业上云进程加快,拉动了公有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速,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521.1亿元。

由于SaaS行业景气度、成长确定性高,国内SaaS企业通过借鉴海外SaaS企业经验发展路径及商业模式更加清晰,行业整体性成长机会逐步获资本市场认可。传统软件公司向SAAS转型的案例较多,其中用友网络2010年成立子公司畅捷通从事针对中小企业的软件及云服务业务。而金蝶国际成立互联网事业部独立运营云服务业务。由上可见,国内外的传统软件巨头都采取了相对独立的组织架构进行SAAS业务转型。此举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业务发展效率。

㈤ 我国自己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怎么样

简介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三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编辑本段]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编辑本段]与GPS系统对比
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
[编辑本段]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
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
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
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
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
“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中国的GPS’,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
“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UTC(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综合服务。
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
[编辑本段]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过短信息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
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
2、 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
3、 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
4、 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安装费用;
5、 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㈥ 中国的数据统计系统和国外的相比怎么样

1994年7月20日,国务院以国发[1994]42号文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请示的通知》。通知说:

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 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统计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尽快建立同期性的普查制度,并逐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各地区各统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帮助统计部门改善工作条件,并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我国乡镇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给现行的统计调查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迅猛扩展,仅工业企业就由34万多家增加到860多万家。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构成日趋复杂,不仅多种经济万分同时并存,而且国有经济中也出现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的流动与重组,不同所有制的经济主体投资于同一企业的状况将日趋扩大,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化很大,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合作与支持程度大为降低,统计信息在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现象日益增多,信息失真的危险性逐步增大。

根据上述情况,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参照国际成功经验,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核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为此:特请示如下:

一、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周期性的普查制度。普查项目包括: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本统计单位等。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3、5、7的年份实施。建立基本统计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逢一、六的年份实施。

这些普查都属于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必须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统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

二、大力推广应用抽样调查技术,逐步确立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当前,要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量调查、城乡住户调查、价格调查和人口变动情况等项抽样调查工作的同时,抓紧在工业、商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

为此,除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外,急需建立一支机支灵活、精干高效的企业调查队伍,这支队伍负责对遍布全国城乡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以及个体经济进行抽样调查;开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市场体系密切相关的快速专项调查;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统计登记工作,建立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名录库等。

有关企业调查队伍的机构、编制、干部、经费和基建投资等问题由国家统计局同有关部门另行商定。

三、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随着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计算工作量将大量增加,因而对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要求会更高、更迫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增加投入,以便于大规模、高效率、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健全统计机构,稳定干部队伍。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的需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组织上保障统计任务的完成。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统计机构的建设。

㈦ 什么是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有吗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类型

依据防御区域、拦截高度和被拦截导弹所处飞行阶段的不同,国外现在已经部署、正在研制或研究中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低层点防御系统

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用于保护比较小的区域(半径在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之内),如机场、港口、指挥与控制中心或机动部队。由于它们的保护区域小,人们通常称其为"点防御"系统;又由于这类防御系统只能在大气层内低层(30公里以下的高度)拦截处于弹道末段飞行中的战区弹道导弹,所以也被称之为"低层防御"系统。这类防御系统是目前技术上较为成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世界上已经部署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PAC-2型"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改进的"霍克"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S-300(SA-10)、S-300V(SA-12)和刚刚部署不久的"安泰-2500"系统等等,都属于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正在研制中的点防御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PAC-3型"爱国者"与"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俄罗斯"凯旋"中程地空导弹系统,美国与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究的"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法国与意大利改进的"阿斯特-30"防空导弹,印度改进的"蓝天"防空导弹以及中国台湾当局改进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等等。这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都兼有反战区弹道导弹、反巡航导弹和反飞机的能力,从而使防空与反导趋于一体化。除了PAC-3导弹以及"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动能杀伤拦截弹之外,其它系统都是采用改进的防空导弹,依靠破片杀伤弹头拦截目标。
二、高层区域防御系统

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计用于保护半径在100-200公里以上的大范围地区,如大城市或分布范围广的设施。由于其保护的区域大,人们常常称其为"区域防御"系统,而要想保护较大区域,防御系统的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所以这类防御系统也叫"高层防御"系统。正在研制中的区域防御系统主要有三种型号:一是以色列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其最大拦截高度为40公里(也具有低层防御能力,最低拦截高度为10公里);二是美国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其最低拦截高度为4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要求达到150公里,即兼有大气层内高空和大气层外的防御能力;三是美国的"海军全战区防御"(NTWD)系统,它只能在大气层外拦截目标,最低拦截高度为8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可以达到500公里。这类系统都是专门为防御战区弹道导弹而研制的,除了"箭"式导弹防御系统之外,其余系统都是利用先进的动能拦截弹作为防御武器。"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进行了3次拦截试验,2次成功,有可能在1999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THAAD系统已经进行过5次拦截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而"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尚未进行拦截试验。预计,这两种系统至少也要到2005年之后才有可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三、助推段防御系统

战区弹道导弹的飞行全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实施助推段防御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助推飞行中的导弹拖着明亮的尾焰,飞行速度较慢,火箭与弹头还未分离,因此易被探测和拦截;由于助推飞行中的导弹刚刚起飞,如果能将其拦截,碎片将落在发射这种导弹国家的领土上;拦截助推飞行中的弹道导弹,能保护这些导弹所要攻击的任何区域。但是,战区弹道导弹的助推飞行时间非常短,拦截它们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正在积极研究助推段防御系统与技术,重点研究的方案有两种:一是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机载激光武器;二是美国与以色列合作研究的无人机载动能拦截弹方案。

阅读全文

与保点系统中国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来款对于银行有什么影响 浏览:281
伊朗马汉航班怎么样 浏览:544
今年印尼斋月什么时间 浏览:260
伊朗的星期一怎么写 浏览:5
英国和美国有多少搅屎棍 浏览:926
伊朗的眉毛为什么很黑 浏览:880
英国留学生接机注意什么 浏览:853
印度摩托车怎么上去的 浏览:120
伊朗语有多少阿拉伯介词 浏览:361
印度什么河水有多脏 浏览:576
从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浏览:319
越南什么商品畅销 浏览:694
中国进口的冷链食品有哪些 浏览:686
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条件有哪些 浏览: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浏览:669
印度人为什么喜欢吃炒面 浏览:892
印尼国木是什么 浏览:108
印尼英文简称是什么 浏览:487
美国和伊朗的战况怎么样 浏览:68
越南董姓有多少人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