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勇者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勇者

发布时间:2022-08-21 06:25:24

1. 抗日英雄有哪些

抗日英雄: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人。

他们的表现可概括为:大勇,大智,大义,大仁!

大勇

周处杀蛟用的是匕首,可是这人当年却是赤手空拳毙死虎,不是武松却似武松,冯玉祥书赠“打虎将军”。但历史铭记他的英名,还是“大刀将军赵登禹”———1933年长城抗日,亲率"大刀敢死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国难当头,义无反顾,狭路相逢勇者胜!

就此,平型关大捷打扫战场时,人们看见八路军115师连长曾贤生,一手紧握刺刀,一手捂着小腹,虽已气绝身亡,却仍不倒屹立。

就此,新四军第16旅政委廖海涛,率部直袭南京麒麟门,再攻雨花台、中华门,震撼敌军。

就此,1944年桂林保卫战之后,日军战报哀叹:“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为所历之最惨烈,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就此,1938年5月,当时装备落后的中国空军,却冒死派出两架飞机,径直飞入日本领空,在长崎诸岛成功投下了14万份《告日本人民书》,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

当年抗日英雄之勇,还不光表现在战场上。

古有关羽刮骨疗伤,抗日中,晋察冀军区独立4团副团长田同春,为杀敌不让截肢,也硬是裸着臂膀,让白求恩一刀一刀地刮去长蛆腐肉。

古有神农亲尝百草,抗日中,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杜伯华,为自制紧缺药物,也总是亲自试服,终至因此中毒,在新婚前一天倒下。

还有1935年冬,为着当局的不抵抗,爱国志士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用匕首剖腹明志……

勇哉,英雄。

大智

有勇,还得有谋。

正所谓“用兵之道,智居首,勇力其次。”而《墨子》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

八年抗日,中国人民正是以民族之志气,激发出无穷智力,创出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正面、敌后“双战场”奇观,让日寇身陷人民战争之汪洋大海,这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奇观连连的战场,英雄辈出的年代……

青蛙也能打鬼子,信吗?

在八路军太岳军区,38团团长蔡爱卿就这么干过。

为了让炮楼鬼子昼夜不宁,他领着战士下田抓了一大堆青蛙,绝的是在每只青蛙嘴里塞花椒,送到炮楼下,呱呱叫得那个欢。

也就在他游击的沁源,光是地雷战,就有“子母雷”、在河里埋的“水雷”、在树上挂的“半空雷”,还有家中箱柜坛坛罐罐内的“看家雷”……炸得敌人魂飞魄散。

1945年《解放日报》社论称:“模范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而在冀中军区交河大队长黄立荣那儿,什么“张嘴等食”、“卡头战”,什么“羊拉屎”,打的就是诱敌深入、伏击杀敌。

而在抗日名将傅作义那儿,1933年长城抗日的近战、夜战、白刃战,1936年绥远抗日的奇袭战,1939年绥西抗日的阻击战、偷袭战,用兵真如神。

还有如当年曹操官渡之战,张自忠将军派出奇兵夜袭敌巢,一举“襄东大捷”。

还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孙立人将军,远征缅甸,面对曾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18师团,以敌常用之“快速切入、两翼冲击”战术反制对手,打得倭寇师团长连连哀叹。

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彭德怀、左权,百团大战,5000里旷野上百余团兵力协同动作如一人,令敌惊呼“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骄傲自负的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也盛赞为“天才的指挥官打出的天才的战役!”

……

这当然不是巧合———

1940年云岭抗敌,新四军军长叶挺,凭着地利设伏,仅以200兵力,击退日军3000。

1938年临汾作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靠着灵活机动,也以200兵力,吸引日军3天。

如此敢于险中取胜,一个是为保根据地民众安全,一个是为保数十万军民转移。

正是胸怀家国的“大志”,激发出他们超群绝伦的“大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大义

在抗日英雄中,还有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这一群———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赵一曼,鞭打竹签昼夜提审逾月,当严刑拷打得连敌人都战栗了,始终坚口不吐一字……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这般宁死不屈?

是义,舍生而取义,“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这义,就是国家民族之“大义”。“义之所在,必亟为之。”所以哪怕再难,八路军山东军区守崮英雄连93人,“每人每天只喝两茶缸水”(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报》),仍然在炸弹炮弹瓦斯弹下坚守半月;所以哪怕再痛,“右臂摔断了……满脸淌汗……内衣被鲜血染红湿透”,周恩来却仍“伏案用左手拿笔批改文件”(柯棣华语);所以哪怕再累,我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积劳成疾,仍鞠躬尽瘁在岗而殁;所以哪怕再饿,马本斋的老母亲面对敌人的威逼,硬就是绝食7天活活饿死,也不愿写信劝子赶快投降……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于是,便有了张学良、杨虎城的“西安事变”,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锋”卫立煌,抗日中批拨百万枪弹给八路军,百团大战主动出兵配合,终至被当局革去上将军衔而不悔。于是,便有了东江纵队交通情报员李淑桓“一家八口上前线”,有了新四军六支队“谢家兄弟三烈士”牺牲后,谢家老母转告彭雪枫:四个孙子长大了,再上战场打日寇……

“义之所在,不顾其利。”记得吗,三五九旅南泥湾,当初最大的困难,其实不在于没房没粮没工具,而是英雄部队统一思想服从大局;知道吗,东北抗联赵尚志,第一次被“左”倾“开除党籍”之后,他更名投军继续抗日,虽是当一名马夫,但“只要抗日,做什么都行”,而当第二次因奸细挑拨被“永远开除”党籍之后,他依然一腔热血,“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

义,是一种英雄气节———抗日名将吉鸿昌怒斥洋奴,胸挂木牌“中国人”,昂然上美国街头。

义,是一股英雄精神———八百壮士谢晋元死守四行,孤军升起一面旗,昼夜飘扬在“孤岛”。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为英雄。

大仁

英雄,当然也是有感情的。《礼记》曰:“仁者,义之本也。”所谓“仁者,爱人”,英雄大爱。

一起假装开店侦察敌情,又一起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入狱同屋受刑……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地下党员李白和裘慧英,生死与共、伉俪情深;卢沟桥血战前夕,决心死战的佟麟阁,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贴身项链,托人转交爱妻———英雄,也有爱情。

惊闻虎将叶成焕牺牲,当初不打麻醉就开刀的铮铮铁汉刘伯承,也不禁直扑担架抱躯大恸;亲睹将士在残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上将张自忠,也不禁潸然泪下,“为历百战中惟一之惨泪”———英雄,也会痛哭。

战死沙场了,临终前,赵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没什么,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惊慌。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英勇就义了,遗书上,赵一曼句句深情,“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英雄,也念亲情。

虽肚裂肠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脚,奄奄一息的赵尚志仍怒目圆睁斥敌寇:“混……蛋”;抗日还没打响,却有日寇恐吓劝降,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起:“妈个巴子,想要黑龙江,拿血来换!”———英雄,也会“骂娘”。

山本队长气急败坏写来恐吓信:“有你马本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马本斋针锋相对回敬绕口令:“有你山本就没我马本斋;有我马本斋,就没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2. 历史上的勇者有哪些

历史上的勇者有秦始皇,项羽,曹操,杨坚,武则天,成吉思汗等等。

3. 急!!!中国历史上勇者事例

很多的 你自己查吧 太多了 史记上尤其多这种传奇故事的人物
查史记的刺客列传

4. 中国历史上斗志斗勇的智者勇者

战国时期的毛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舌战群儒

5. 项羽是史上最强武将吗

项羽是真实性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强的 没有任何的疑问 但智力不是最强的 我虽不喜欢项羽但他的确是最强的没办法 我更喜欢吕布 不过3国的人物都有点吹嘘夸大 吕布 赵云 关羽 张飞 4个加一块在项羽面前过不了3个回合 曹操拿马超比喻信布只勇 布指英布 项羽的手下 可想而之马超的武力都不在赵 关 张之下 项羽能够举起千斤重的鼎 而三国没有出现能举得了这么重的鼎的人物 论杀敌项羽那时代面对的是秦始皇的军队 都是身先士卒以少胜多 百战百胜的百人斩 秦始皇的军队有多强 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军队 而项羽凭他一己之力灭了秦 也在他的时代力压整个天下群雄 所有面对他的武将都是一个回合落马 没有人敢跟他打 樊哙加上韩信在项羽面前也最多走3个回合 羽之神勇 千古无二 三国时期的人物也都是以项羽为榜样崇拜项羽 但没人可以力举千斤超越他

6. 中国历史上最勇烈10猛士都有谁能排上名

三国第一猛士典韦。曹操对典韦的评价是古之恶来,此简短评价却已说明曹操对典韦之个人勇力和品质的绝对肯定。典韦以力大无穷着称,曾单手举起大营外快被风刮倒的大旗,要知道这大旗好几个人都扶不住,再加上风力,对力量的考验是更严苛的。此外,典韦之义,也是令人感动,为了帮助被欺负的弱小,不惜犯险刺杀恶人,有春秋侠士之风。最后一点也极为重要,那就是忠诚,忠诚是一个猛士的必备条件,而典韦在忠诚方面的表现,以死护曹,忠义无二了。因此,无论从个人勇力、侠士之风、忠诚无双,典韦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最完美的猛士,生的雄烈,死得壮烈。

后来扎木合战败,哲别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非常欣赏哲别的勇猛,就给另取了一个名字,叫哲别,他原名叫只儿豁阿歹。而哲别在蒙语中的意思就是利箭或箭簇之意思。哲别追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哲别年迈病逝,人们都把哲别之死说成是成吉思汗的“神箭”坠落了。

7. 在《三国演义》中,真正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人物有哪些

三国演义里,真正能够称得上“万人敌”的武将,只有两人:一个,是无双上将潘凤,一个,是零陵上将军刑道荣!可惜的是,这两大名将,都因为种种原因,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被大众所遗忘了!

谈及三国历史上的第一猛将,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吕布,赵云,张飞,这些名扬海内,威名响彻大江南北的武将!尤其是关羽,张飞,晋人有言道,“汉末称勇者,必推关张”。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几乎已经代表了武力的标杆!

后来,赵云,张飞并肩子上,仍然被刑道荣打的左支右拙,如果不是诸葛亮用“八卦阵”出奇制胜的话,只怕这两大虎将,就要死在刑道荣的大斧之下了!

8.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靠一战成名的五位名将是谁

一战成名这个词实际上是由成语“一举成名”演化而来,它的出处是在唐代韩愈的《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然实未尝以干有司,公一举成名而东”,原意是指一旦科举得中就会天下闻名。后来这个词用在一些武将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战成名。下面就说一说历史上五位一战成名的名将。

第一位:赵奢(阏与之战)

说到一战成名,估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奢,赵奢原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由于秉公执法被平原君推荐给了赵王,刚到赵王身边的时候,赵奢负责掌管全国的赋税,并未涉足军事。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找了当时赵国的两位名将廉颇和乐乘询问对策,两人都认为阏与地区地形艰险,难以救援。但赵奢却对此看法持反对意见,并提出了着名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对峙,赵王听信了秦军间谍的谣言,不顾赵国朝中众臣及赵括母亲的阻拦,派赵括替换下了老将廉颇。结果导致了赵军大败,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并被秦国顺势包围了邯郸,赵国至此元气大伤。

这一战,赵括也可以说是“一战成名”,不止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死,还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成语“纸上谈兵”。

以上这五位都是古代冷兵器战争中一战成名的代表,虽然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但确实都是通过一场战争而闻名天下。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勇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防空武器怎么样 浏览:131
育英国际学校小学学费多少 浏览:382
中国人行报名照片怎么弄 浏览:555
越南人买东西带多少钱 浏览:920
来印度旅游的女性发生了什么 浏览:122
中国缺少哪些科学仪器 浏览:349
越南哪里有挖机出售 浏览:874
服装意大利有什么品牌 浏览:616
中国神兽是什么 浏览:39
精英国际的房子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450
以下哪个宗教不是中国主要信仰的 浏览:120
中国哪里沙滩值得去 浏览:559
新中国成立有哪些干部 浏览:420
疫情过后去意大利读博怎么样 浏览:141
寄到英国的海关怎么申报单 浏览:1001
印尼为什么食物热量高 浏览:912
芒果为什么比越南好 浏览:467
怎么分辨印度低种姓 浏览:665
伊朗三十万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85
印度为什么出神剧 浏览: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