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读中国诗

如何读中国诗

发布时间:2022-01-30 23:16:04

㈠ 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怎样学习古诗词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诗词不过是一种文体,与其他类型的文体一样,按要求去做便是。说复杂,毕竟诗词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要学好它,除了要基本上掌握平仄、音韵、粘对、对仗等基本格律外,还要掌握诗词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等。学习的基本途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免不了从学习古人开始。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也。所以,首先你要多读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古诗,由简单到难.由五言,七言到乐府诗等.

第一步,你要了解古诗词最基本的常识:韵脚和平仄.下面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http://ke..com/view/722.htm
http://ke..com/view/641.htm

然后,再落实到读每一首诗中,我是这样学习中国古诗的:
拿过来一首诗,1:认识诗中的每个字,搞懂生涩字词;
2:了解诗人及诗人做诗的历史背景;
3: 吟读至熟;
4: 弄明白该首诗的韵脚和平仄;
5:了解诗中的意思和思想感情.

这样,你坚持下去多读多背,加以理解,慢慢的就可以熟悉古诗词了.红楼梦里面有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片段,虽是小说,但真的收益无穷.
http://ke..com/view/644052.htm

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学作诗词从哪位诗人入手,这也和书法学习一样,“性之所近者”当为首选。

先学格律,格律可以先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一般几天就可以通过。然后宜从律诗入手,五律多读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七律多读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最好先背上几百手,培养感觉。

诗可从小处学,比如你的学法;也可从大处学,即先背熟许多。小处学的好处是可得精致,坏处是难放的开;大处学的好处是可见大气,但容易粗陋。最好的方法却是在网上,写来贴上去,自会有好事者评说讨论,一来二去,进步不快也难

学诗百法·对偶

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
天类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餐霞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
风吹花 对 日照树 月移栏 对 云出岫 看花日 对 斗草天

学诗百法·规则
〔 作者:刘坡公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焉。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宋氏乖缕等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判焉。兹特举例于下:
诗之丽者 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诗之愤者 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诗之伤者 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诗之逸者 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诗之放者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诗之躁者 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诗之惨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诗之荡者 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相准题意法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题有显贵意者 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题有隐逸意者 如黄滔《隐居》诗:“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题有神仙意者 如杨廷选《过葛岭》诗:“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题有方外意者 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题有闾阎意者 如杜甫《野老》诗:“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题有闺壶意者 如薛逢《宫词》:“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 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 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 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 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 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 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 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 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诗之类。

学词也是一样的,多写多比较才有用。看多背多只会眼高手低而已。
作词其实就如作文,先要立意,再根据立意选择合适的词牌,注意不同的词牌能表达不同的感情。
定词牌后再选韵字。韵字的选择要查韵书,网上搜一下就有了。
然后再按韵填字,如写文章般注意起承转合。内容写完后再对词谱较对平仄。
写后再与名家比较,看名家好在那里。
初学者适宜从〈高阳台〉〈沁园春〉等词牌入手。

㈡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在幼儿的时候,我认识“上”这个字,爸爸妈妈开心极了。后来爸爸不停地教我读诗,引领我进入了诗的殿堂。在我得病的时候,爸爸悉心地照顾我。当爸爸离家很久,终于回家的时候,我和姐弟们都很开心。爸爸后来瘫痪在床的时候,依然不忘念诗,他从诗中回忆过去。爸爸教给我的东西,深埋在我的灵魂之中。

㈢ 品读中国古代诗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品读下,中国古代诗词,听出来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强调了要押韵一样,平折押韵。

㈣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中国的古诗博大精深,多学学古诗能够加强你的气质,有百利而无一害!好好学吧!

㈤ 如何学习中国诗词像朋友那样出口成章

那必须要勤学苦练,如果没有几百首以上诗词的积累,还是很难达到出口成章的那种境界的。

㈥ 人为什么要读中国诗词

就像,俄罗斯人饮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和咖啡,印度人离不开咖喱,韩国人离不开韩国泡菜...... 诗歌和美食一样,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做成,给予各个民族的人们不同的文化熏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诗歌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营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中国人一定要读诗!

㈦ 中国古诗词应该怎样读

我从很小还不大认字、不大懂事时就已经开始背诗了。到正式上课了,我认字渐渐多了起来,就开始背唐诗,唐诗不在正课中,正课是 “四书 ”,只是我十分喜欢背诗。在我家里不仅伯父、父亲喜欢读诗,伯母、母亲也都读诗。但是女人读诗不像男人那样大声诵读,而是低声吟哦。真正第一次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本教我的是伯母。伯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是按着《唐诗三百首》编选的顺序来教的,其实她也不教什么,就是让我背。《唐诗三百首》是按体裁编的,五言古诗,五言古体乐府,七言古诗,七言古体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乐府绝句,七言绝句,七言乐府绝句。那时我伯母并没有给我讲这些诗歌的体式,就是从第一首开始念。

不论是伯母教唐诗,还是姨母教“四书”,都不详细讲,都是让我背诵。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而“五四”以后新式教学,主张小孩子不懂是不该背诵的。我的女儿在台湾,新式教学虽也要背诵,而背的却是什么“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见到老师问声早,见到同学问声好”。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我小时候,虽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诵,可是我觉得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是有用处的。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其实,按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中国的这种传统教育方法才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比如我早年背诵《论语》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了《论语》中的某些话,越发体悟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日,《论语》也仍是我背诵得最熟的一本经书,这使我终生受益。我确实因为读诵了《论语》而在性情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我逐渐体悟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柔顺而坚韧的美德。因而改变了我以前的倔犟急躁的脾气。这种体悟对我一生的处世为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年龄愈大,对书中的人生哲理也就愈有更深入的体悟。此外《论语》中有一些论诗的句子,使我在学诗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启发,直到现在,我在写文章和讲课的时候,还经常喜欢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这就是我在做学问和做人方面都曾经受到过《论语》影响的一个最好证明。

真正好的诗词作品,让人家从表面的第一层意思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层的意思。就像王国维所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那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独憔悴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所举出的都是宋人的词。王国维接着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所说的不见得是作者的本意。但好的作品,它有很丰富的内涵,你把它背下来,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它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对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我开始背张九龄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时并不喜欢,这首诗押的是入声韵,念起来也不好听,诗懂。而像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我能体会的;像李商隐的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也觉得不错,念起来也很好听,嫦娥、银河、烛影、屏风这些词汇也都是我熟悉的,我就背下来,并没有什么深的理解,后来一直也没理会。直到 1953年,我到台北二女中教书时,课本里选了一篇《资治通鉴》里的文章《淝水之战》,里面写到前秦与东晋交战,东晋胜利了,获得了一辆苻坚的云母车,想必是车上有云母的装饰。下课后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在等车时,想到刚刚讲的云母车,忽然间李商隐的嫦娥诗从脑子里跑出来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时距离小时念这首诗已经好几十年,当年纪小时我只是从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风、烛影这些具体的物象,可这时我对这首诗就忽然有了另一种体会。因为我已经过了患难,才真正懂得了李商隐这种孤独、寂寞、悲哀的感觉。诗里这些丰富的内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记忆力强的时期利用上,让他背诵下来,只要他记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会有所体会,随时都会有所升华。

我小时读诗也是喜欢那些声律好听的、意象优美的诗句,至于那些有哲理的诗也不大懂。哲理诗写得最好的是陶渊明,我小时没有读过,也不知道如果读了会不会喜欢。陶渊明的诗是我上大学时跟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念书时才开始读的,顾随先生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我也是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陶渊明,并为之倾倒。陶渊明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诗人,同样是哲理诗,你把陶渊明的诗与张九龄的诗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不一样。张九龄是把人生的哲理用智力安排出一些形象而表达出来:“兰叶春葳蕤”是说兰花的叶子春天长得很茂盛;“桂华秋皎洁”是说桂树的花开在秋天也很有光彩;“欣欣此生意 ”是说四时的每一种草木,都有它生命的力量,它都能把自己生命的力量生命力量的适当时节,都能欣欣向荣地把自己的生命表现出来,这是它本身,本身的生命,本身的光彩;“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你哪里知道有些在山林隐居的人,喜欢兰桂的这种芬芳、这种美好,就把兰花或者桂花折了,拿到家里放到花瓶里养起来了;而张九龄就说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自己开花那是它本来就有的一种芬芳,自然在生命中就展示它的这种芬芳,它的芬芳不是因为你要欣赏才有的,就是我们常说的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这个道理其实很好,我长大了当然也都懂了。但这首诗只是把一个哲理用形象给表现出来了。

朱熹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一首很好的诗,说这半亩大的一方池塘像镜子一样,天光、云影碧波摇荡,问一问这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因为这水不是死水而是有源头的活水。人也是要有源头的活水,就是你的生命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成长。这些道理当然是很好,但只是在说一个道理。

而陶渊明不是这样,陶渊明是结合了自己的人生体会,有一分诗意的感情,他的哲理诗,写得非常好。我们来看他的《饮酒诗》中的一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有他人生的体验,有一份感觉和感情在里面,不只是由理性安排出来的形象的象征和寓托。有的咏物词是出于理性的安排,是由思想把形象跟意思配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是,陶渊明真是有他生活渊明确实在那时黑暗多歧的仕途中,有过一段彷徨的日子,但是他没有在黑暗中迷失自己。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他以知命的委顺,泯没了悲苦;他以知止的固执,超越了迷途;他以闪烁着智慧的灯火,照亮了他的四周,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息之所。于是陶渊明欣然地从他周围的事物中,看到了种种可赏爱的人生妙趣,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际,悠然吟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诗句。

这首诗中的两句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写得真是美,而且“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更是非常使人感动。

㈧ 如何读中国诗

中国古体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依然生机盎然,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然而古代诗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意象典故、审美意蕴、平仄声律,却难以为西方文化背景的读者所理解,每每使对中国古典文化感兴趣的西方读者望洋兴叹,也会令有志于推广中国古诗中国文化的学者为之扼腕。

具体而言,从学生的角度说,西方读者在接受我国古代诗歌时,一直面临两大壁垒:“文字美与音韵美”、“原文与英译”的壁垒;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西方教中国诗往往普遍存在两大鸿沟:“诗歌教学与语言教学”、“研究与教学”的鸿沟。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教者与学习者。

最近,美国伊利诺利大学东亚系蔡宗齐教授编写的英文专书《如何阅读中国诗歌:导读选集》却获得了成功。在亚马逊的网站上此书曾久居畅销书目,短短一两年间,已经第四次印刷。其成功的原因无疑是作者试图对症下药,克服学与教的难题。作者写作此书的灵感来源于他在美国长期教授中国诗歌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中的困惑,即一直未有能针对上述困难的课本。他希望通过这样一本合适的教材,打破鸿沟,使得生长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时,能够像中国读者一样得到审美体验,并且富有成效地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

《如何阅读中国诗歌:导读选集》(以下称《导读选集》)一共收录了143首中国古代诗歌,以及若干篇相关学术文献。这143首诗歌是按照诗体发展脉络而排列的:作者将中国各朝代划分为先秦、两汉、六朝、唐、五代与宋以及元明清这6个时期,然后按照诗体演变历程,在每个历史时期部分细分为若干章节,共计18章。每一章节着重介绍一种诗体,并且附有相关概述性学术论文,以及具体诗歌的分析欣赏。

更重要的是,《导读选集》选录的每首诗歌除了英语译作之外,还附有汉语原文。原文每个字、词不仅有一一对应的翻译和汉语拼音,将诗歌的书面文本与朗诵音频结合起来,这是《导读选集》的一大特点。这种方式可以贯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字美与音韵美。蔡宗齐教授称中国古代诗歌为“活着的演唱和创作传统”。不同于西方古典诗歌,中国诗歌讲究格律、声调、音韵、平仄,一直都有诵读、吟唱的传统,而且中国诗歌的发展与音乐密切相关。可见中国诗歌具有音乐之美。惟其如此,这本书中有丰富而灵活的链接,充分运用网上学习资源,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下载到这些诗歌的朗诵音频。这种诗歌教授方式填补了以往诗歌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断层,既学习了诗歌,又学习了语言,增强了读者的汉语语感。因而最大程度地保留、呈现了文字与音韵的原生状态。数码技术的优越,也使此书前所未有地尊重了汉字与汉语的音乐性。

另外,作者为了帮助西方学生掌握各种诗体的用韵、声调、节奏规则,想了一些办法。尤其是针对西方学生对平仄的理解困难,蔡宗齐教授在此书中,根据他的老师高友工教授的理论,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种平仄的推演方法,实践表明,这个方法很方便西方学生简易掌握识别平仄的技巧。

其次,这样的编撰方式可以淡化学术研究与日常教学的壁垒。蔡教授发现学术研究与日常教学存在巨大的鸿沟,学术研究型文章过于深奥,并不适用于日常教学,而且许多涉及具体诗歌与诗人的评述多散佚在其他文献中,不成体系。因此像《导读选集》这样的编写方式,读者会对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发展历程一目了然,并有个整体把握。除此之外,每一章集中介绍一个诗体,并且都精心选取该领域专家的重要论文。这些论文集中介绍一种诗体的特点、形式与韵律,并对相关诗篇进行赏析,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深奥的学术成果能为日常教学所用。

㈨ 中国的诗歌应怎样学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6�1邶风�6�1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你先学的情诗

㈩ 陆大伟(David Rolston)所编的文集《如何读中国小说》(1990),中国古典诗论在西方——中国文学网

。陆大伟(DavidRolston)所编的文集《如何读中国小说》(1990),则专门介绍中国传统的小说理论和批注艺术,编者和浦安迪(AndrewH.Plaks)还对小说评点的渊源、发展史、形式特点和重要术语做了细致说明。从阐释学角度透视文学理论,能够触及它的文化根柢,研治中西比较诗学的学者,往往注重对此加以探讨。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Jullian)的《暗示的价值》(1985),余宝琳的《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读法》(1987)等,均属此类着作。这个时期散在而存的中论研究数量也不少,主要是期刊文章、综合性文集选文、辞书条目、或论着的部分章节。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读中国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在印尼喝咖啡有渣 浏览:239
印度圣雄甘地被赶下车说的什么 浏览:902
中国最大的虾多少钱 浏览:332
产自伊朗的虾为什么便宜 浏览:610
意大利面条怎么读语音 浏览:262
印尼的驾照怎么转回国内 浏览:588
怎么看印尼华人新闻 浏览:544
意大利fox刀具哪里买 浏览:108
印度哪里买玻璃 浏览:937
中国人如何认识英国博士 浏览:14
皮包出口英国要什么认证 浏览:274
塔兰托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613
中国的山和水面积是多少 浏览:82
和平精英国际服如何购买头发 浏览:282
淘宝哪个店铺寄意大利 浏览:780
和平精英国际服怎么找到僵尸模式 浏览:292
意大利什么原因没参加世界杯 浏览:164
英国生物专业包括什么 浏览:36
印度人的英文名字怎么写 浏览:656
中国民用核电多少年开始发展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