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早的零食糖块出现在哪个朝代
唐朝。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着作。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着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着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着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唐宋年间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着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着──《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贰’ 关于中国的甜食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古代的糖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中国的吗
当我们去了解某一种事物的时候,一般来说都会先去了解这个事物的起源,而探究事物起源这种事却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仅能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大致的了解,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许多的知识,同时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有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糖企公众号,今天我们的主题还是围绕糖展开,而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们今天的严肃主题则是关于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起源。
从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制糖技术开始向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传播,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的制糖技术也日臻成熟,在宋朝也出现了专门的着作来记载甘蔗制糖技术,明代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中对于甘蔗的种植和蔗糖的制作做了更为系统和详尽的描述,其中的很多技术一直沿用到至今,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工艺的基础。
到这个阶段,中国的制糖技术已经趋于完善,接下来几百年一直到工业革命都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并没有太多大的革新,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生产则为糖的发展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叁’ 白糖是什么时候怎样进入中国的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盐盐
白糖是在宋朝初期由大食等国家国贡而进入中国的,不过那时候的白糖是白砂糖,其实并不十分洁白,后来明朝中国人自己加工除了真正的洁白如雪的糖,就是 黄泥水淋脱色法。从明朝开始中国由糖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不仅出口到日本,更出口到来源地印度。
至于盐,人类没盐活不下去,所以其实有人类就一直在吃盐,至于你说的作为添加剂和调味料出现,中国是从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就开始了,春秋时期产盐国家最大的是齐国,用的方法主要是晒盐,或者卤井。
‘肆’ 冰糖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冰糖分为单晶冰糖与多晶冰糖,前者是以现代的工艺制作,而后者是传统工艺制作。相信你所问的应该是后者。
冰糖用英语可以表达为Rock candy,主要是起源于印度(梵语称为sakara)和伊朗(波斯语称为nabaat)。在我国,古时的制作糖的技术是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主要是使用甘蔗制糖,所制的糖称为“西极石蜜”或“西国石蜜”。
唐贞观年间中国自印度传入熬糖法后,改进了工艺,蔗糖质量有所提高。
到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了制作白糖和冰糖的方法,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指的传统冰糖主要是在明代的时候发明的。
也就是说,冰糖是咱们老祖宗发明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明,而非他国传入。
‘伍’ 糖果的起源及发展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
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5)中国什么时候有糖扩展阅读:
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的历史,既然谈到起源,就绕不开中国最早的一部着作《诗经》,书中关于糖有这样的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其意大约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这从侧面反映出在西周就已经有饴糖,饴糖俗称麦芽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饴糖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饴糖的身影,比如说吹糖人所用的糖就是麦芽糖。
‘陆’ s什么朝代开始有糖
古代的糖跟现代的糖很有区别,古代的多为饴糖,主料为麦芽,也称麦芽糖。唐宋就有祭灶的风俗,祭灶时供品中有糖瓜,所以糖出现于唐之前。《诗经·大雅·绵》中描述商代晚期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迁移至周原,称“周原朊朊,堇荃如饴”,已出现“饴”字,可见早可追溯至殷商时代。
‘柒’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甘蔗制糖的
中国为甘蔗起源地之一。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用甘蔗制糖,在唐朝已有蔗糖出口,是最早植蔗制糖的国家之一。中国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80%左右,总产量约居世界第5位。中国甘蔗主要在长江以南各省种植,热带品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南蔗区,亚热带品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华中及西南蔗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省、自治区总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2000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130.29万hm2,单产57337kg/hm2,总产7470.27万t。
‘捌’ 中国人从唐朝开始吃糖唐朝以前甜味怎么获取
远在唐朝之前就开始吃糖了。
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石蜜就是今日的蔗糖。印度的炼糖术才是在唐朝传入中国的。
而饴糖(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在中国出现很早,在大约3000年前的周代时期,甚至殷代时就已出现制饧的加工制作工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