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皇帝如何统治中国的

皇帝如何统治中国的

发布时间:2022-08-23 10:23:48

⑴ 中国历史上皇帝加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皇帝总览大权,地方设立郡县,为郡县制。
西汉:初年为郡国制度,也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行,中央沿袭秦朝制度,后来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设立内廷,外廷制,任用自己信任的侍卫等分割宰相权利,地方实行推恩令,防止地方势力过大。
元:地方设行省制度,中央为行中书省,宰相权利较大但也被制约。
明:胡惟庸案明太祖后废除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陪同皇帝处理政务但不作为正式机构,后来内阁制度逐渐形成,但权利取决于皇帝,仍为非正式机构,地方为府州制度。
清:大部分沿袭明朝,初年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后来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⑵ 古代的皇帝如何整治天下

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 “皇帝”这一称号渊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 [1-2] 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郡县制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法定的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皇帝一人独治天下,全国的土地、资源、人民、财富均为他所有,可谓“履至尊而治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荣辱,可以“涂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法定的唯一最高决策者,有权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以至各级地方军政系统和文武官吏,要求他们绝对遵照自己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指示,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许有任何违抗或异议。一切法律的颁行和解释,所有一定品级的文武官员的任免、奖惩和升贬,全国性财政赋役的征调和开支,对外和战与对军队的调遣指挥,都只有皇帝一人才能决定。皇帝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他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全社会和军政信息,进行日常统治活动。奏事有面奏和书奏的区分。面奏是具有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一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奏事的文种主要有章、表、书、启、议、疏、封事、题本、奏折、状、册等。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不允许混淆错用。到清朝康熙和雍正时期,更推行一种密奏制度,不但具奏人的范围有严格规定,而且具奏人必须亲手缮写,奏前或奏后均不准向任何人泄露内容,奉到皇帝的批示(称为朱批),不许向任何人出示,并且要限期缴回,亦不准抄存。密奏制度反映了帝制社会晚期皇权的极端高涨。

⑶ 秦始皇怎么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
1、政治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中包含三层意思: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及为何称“始皇帝”(见注释);②皇帝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①中央设“三公”“九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三公”的名称、职责;“九卿”及分掌的事务)。②地方实行郡县制(理解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在于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要了解郡、县、乡、里这些机构的职责)。③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①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②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2、经济方面。
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第二,统一度量衡;
第三,统一货币;
第四,统一车轨、驰道。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3、文化方面。
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⑷ 秦始皇如何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

1、至高无上的皇权:①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嬴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③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④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秦朝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军国大事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地区设县,在边地设郡。②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③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还有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⑤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②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⑸ 古代皇帝怎样治理国家

从夏朝以后皇帝就是“家天下”,即以天下为家。
既然以天下为家,那么有兴家的,有败家的。随他的喜好和能力罢了。
有一点是不变的,所有的人、物都只是他的工具,没有道德和怜悯、慈悲。也就是说,在骨子里面大部分皇帝只把自己当做真正的“人”来看,这也是帝王之术的精髓。

⑹ 秦始皇是怎样统一中国的

扫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在从未屠城的战争中,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秦统一形势图
总方针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先攻克成皋,沿黄河向东推进,撕开韩赵魏楚的联防。继而北上,切断韩魏联络,然后灭韩吞赵,伺机灭燕。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 秦赵长平之战形势图
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国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秦朝疆域
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之为“暴军”的秦国军队在秦始皇克制谨慎的命令下,从未屠城,这是前所未闻绝无仅有的。

⑺ 皇帝是怎么掌控权力的

说这个要从远古说起.
远古时代,各个部落生产力极其低下,人愚昧,寿命很短.所以,为了对抗大自然,为了生存,必须选出最聪明,最有阅历的人当长老,对年轻人以指导,维护部落的生存.
到了大禹时代,生产力提高,物质有了剩余,人就产生了私心,于是大禹的儿子杀了大禹指定的继承人,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第1个天子:夏启.
夏启成功的原因,一是因为他掌握了武力.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大禹的儿子.我们都知道,大禹是圣人.而古代人不懂遗传学,他们以为圣人的儿子就也是圣人.所以,很多以前大禹的手下都会听夏启的.于是他掌握了军队和人力,天下归心.

以后就开始了几千年的循环:昏君逼反人民,推翻昏君的人自己做皇帝,他的子孙又逼反人民,又被别人推翻.

说到底,皇帝之所以能掌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愚昧,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不懂得遗传学,不知道人的好坏只是因为环境,制度和教育,而不是因为遗传.
其次的原因就是生存的需要.因为人要发展,要对抗大自然,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选出领导者.因为群众人太多,嘴太杂,思想太散.更何况以前科学落后,想实行普选也不可能.
再次就是文化,思想上的传统.其实文化和思想是无罪的,但是容易被统治者断章取义,用来作为自己掌权的理由.也就是执政合法性.

综上所述,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人来统治,而古人认为圣人的儿子最适合做这个统治者,当了统治者后,又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让人无法反驳,给人民套上思想的枷锁.所以,古代人听皇帝的.
(权臣专政等情况另议).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科技,经济发展了,所有愚昧的东西都不攻自破.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没有国家,也没有政府.就是因为生产力极大化,科学极其发达.人民不再需要领导者了.

至于当上统治者后再如何巩固统治,孔子说了:必也正名呼.
先给自己确立执政合法性.中国古代就是"儒家学说".
然后分封,奖励功臣.这叫"拉拢人心".
确立典章制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制,或分权的联邦制"
然后整个官僚体系,国家机器就开始运行.
一句话:表面用儒家学说来钳制思想,本质用法家学说,严刑俊法来控制身体.
这就叫恩威并济.

至于具体如何统治,那就属于权术范畴了.
有人做的好,就成了名君.
有人做的不好,就被别人专权,或被民众起义了.
简单说一下,权术无非是掌握人性.皇帝能猜透臣子们想什么,就好控制他们,也好挑拨他们.臣子想不透皇帝想什么,就难以控制皇帝.
这个就很复杂了,说起来可以写本书.

阅读全文

与皇帝如何统治中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语有了一点点基础该怎么学 浏览:939
英国禁用什么塑料 浏览:936
印度为什么屠宰牛 浏览:652
援伊朗医生有多少报酬 浏览:381
印度饼名字怎么样 浏览:478
在越南住一个胶囊酒店多少钱 浏览:459
印度的刘怎么写 浏览:800
越南缺哪些中国产品 浏览:845
意大利空耳什么意思 浏览:719
为什么伊朗有丝绸 浏览:22
伊朗的祖先是哪个国家 浏览:440
英国mi6是多少码 浏览:88
上海直飞越南多少时间 浏览:926
中国现在多少人口2019 浏览:523
为什么中国人比印度人团结 浏览:123
越南山里做什么好吃 浏览:355
印度为什么技术落后外包产业好 浏览:339
中国的长城印度的东埔寨是什么 浏览:988
印度人为什么要讲话 浏览:947
印度是哪个国家的军工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