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什么时候出现
最早的瓷器脱胎于距今约4200年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度的一个中间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时期,这一时期,北方的人民因为有着人民南迁和厚葬之风的习俗,以及中国东部江苏省的上虞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出名的就有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属于青瓷,虽然丑,但是已经符合一个瓷器的标准了。
‘贰’ 中国瓷器发明于哪个朝代并以什么为标志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一般称其为“原始瓷”。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2)中国陶瓷首创于唐代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遗址中均有发现。
宋代海运发达,在通往亚非的交通线的主要地区,均发现有中国青瓷和青白瓷。宋人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记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元代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
明代郑和(1371~1435)开辟了横渡印度洋通往非洲东海岸的航路,中国瓷器行销更广。与郑和同行的费信(1388~?)在《星槎胜览》中记述,进行瓷器交易的有20余国。
欧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去中国瓷器,16世纪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近人考察,1602~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即有1600万件以上。
中国制瓷技术最早传播到朝鲜和日本。朝鲜在10世纪初即已仿造越窑、汝窑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来中国学习制瓷。11世纪中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世纪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各国。14~15世纪中亚、欧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国风格。
‘叁’ 唐代七大名窑是什么
分别是:越州窑、邢州窑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
1、越州窑
俗称称“越窑”。地址在现今的浙江省绍兴、上虞、慈溪、余姚一带,因为唐朝时这里属越州管辖,所以称做越州窑,简称越窑。古越地不仅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瓷器的诞生地。
越窑烧造瓷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东汉的时候,越州人就烧出了成熟瓷器,历经六朝、隋唐和五代时期的蓬勃发展,至宋从未间断,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邢州窑
邢州窑也称“邢窑”,窑址在河北省邢台市所属的内丘县、临城县一带。唐代时属于邢州,故称“邢窑”。瓷器烧制于唐代,邢窑盛产白瓷,邢窑白瓷是中国唐代瓷窑产品。
与同代着名越窑所产青瓷齐名。在唐代中国的瓷器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邢窑白瓷的生产,开始于隋,入唐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唐中后期已自成体系,并能与越窑青瓷平分秋色。
3、鼎州窑
有关专家从其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致来推断,这个窑场可能超过陕西铜川耀州窑。疑似汉砖瓦的存在,有可能证明这个窑场早于着名的耀州窑。
虽经可能长达一千多年的深埋,其色泽仍然鲜亮。堆积层中,还发现有大量的陶片及破碎陶瓷器皿,该窑年代疑似跨越汉、唐、宋、元等数代。
4、婺州窑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金华地区,在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州、江山等地均发现遗址。
5、岳州窑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岳州窑”之名,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
唐代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窑址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内其它地区,人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
6、寿州窑
寿州窑,隋唐时制瓷名窑之一。产品以青瓷为着名。窑址在安徽淮南市上窑镇、观家岗、余家沟、外窑等地。唐代属寿州,故名。
共发现隋唐窑址六处。始烧于隋代,盛于唐,终于唐晚期。隋代开始烧青瓷,产品有小口碟、四系瓶、高足盘等。
7、洪州窑
洪州窑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其讲究装饰,多刻印朵花、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
窑址位于唐洪州(今江西丰城)一带,故称洪州窑。现已发现的窑址主要位于距南昌南郊30公里的江西丰城市,另外南昌县冈上乡也发现有窑址。
洪州窑始于东汉晚期,终于五代。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色调较深沉的发褐色;也有黄褐釉瓷,胎体加工不细,与陆羽《茶经》:“洪州瓷褐”相符。另还有一种青绿釉瓷,色调较深,灰青明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代七大瓷窑
‘肆’ 古代着名陶瓷有哪些
各个朝代的瓷器都各有特色,以宋代为例: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萧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集贤沐古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1、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
2、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
3、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4、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5、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
6、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7、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8、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9、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
10、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11、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伍’ 唐朝陶瓷业最着名的三个代表
唐朝陶瓷业最着名的三个代表是越窖的青瓷、邢窖的白瓷和唐三彩。
唐代越窑瓷器的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浑厚滋润,品种增多,有“如冰似玉”之誉。主要器物有碗、盘、壶、罂、瓶、罐、耳杯、盏托、粉盒、水盂、唾壶等10余种。这些器物中,一部分继承了前代的造型,而又有所变化。这些器物的造型均与唐代金、银器皿有着密切关系。从上述越窑青瓷的器形演变以及食用器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可以看出金、银器皿正在逐渐为瓷器所替代,故陆羽《茶经》里才有“邢瓷类银”,“越瓷类玉”的评语。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窑还有一种带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征是:胎薄轻巧,质地细洁,呈纯白色;釉面滋润,釉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满釉。一般讲,"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细腻、制作精巧,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器物上的,属于唐、五代时期;刻在釉色白或白中泛黄或部分微微闪青,有时带有刻划花装饰器物上的,属于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烧法烧成,口沿无釉并带有刻划花装饰的器物上的,则属于北宋后期。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陆’ 陶瓷的来历
来历: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
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6)中国陶瓷首创于唐代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唐朝时期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唐三彩诞生背景
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诞生于唐代是有其文化渊源的。
首先,成熟的陶瓷技术是唐三彩诞生的物质基础;其次,唐代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其诞生的直接导向;第三,唐代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艺术养料。
唐三彩的诞生也是三彩釉装饰工艺的诞生,是釉彩装饰和胎体装饰结合的过程。辉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绚丽斑斓的艺术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动的俑上得到了完美的发挥和淋漓尽致的展现。
‘柒’ 唐朝陶瓷主要有哪几种各自有什么特点
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陶录》上说“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一些制瓷中心逐渐形成名窑,如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等.由于海、陆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促进了陶瓷大量出口,对世界陶瓷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
白瓷
唐代陶瓷“南青北白”,说明当时白瓷主要产于北方,在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地区都有生产,而其中河北临城邢窑最有名,与南方越窑并称.邢窑白瓷生产始于初唐,开元、贞元时普及全国,“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国史补》).陆羽《茶经》说它“类银”、“类雪”,胎上持白化妆土,然后再上白透明釉,釉色白中闪黄.器内满釉,釉不到足,自然垂流.唐后期改为施全釉,体薄釉润,胎釉皆白,光洁纯净.器形朴素大方,不施纹样,有罐、壶、瓶、碗、盘、枕、烛台、玩具等,底多为平底和宽边玉璧底.
--------------------------------------------------------------------------------
青瓷
唐代青瓷是唐代陶瓷的主流,窑址遍布南北,其中南方越窑青瓷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主要分布于对外贸易港口明州(宁波)附近,窑场林立,大量生产,大量出口,唐、五代、北宋时盛行.越窑青瓷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青釉莹润,多作茶具,这与当时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陆羽《茶经》品评当时各地瓷器茶具时说“越州上”、“类玉”、“类冰”.越窑青瓷除出口外,还供宫廷使用,朝庭设官督造,从此开历代官窑之先河,因此越窑青瓷又叫“秘色瓷”.器形有罐、壶、瓶、杯、碗等.唐代青瓷除越窑系统外,还有瓯窑、婺州窑、岳州窑、洪州窑等,此外在今之福建、广东、四川地区也有青瓷生产.
--------------------------------------------------------------------------------
唐三彩独树一帜
唐三彩陶器是唐代陶瓷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唐代陶瓷
‘捌’ 唐朝最着名的瓷器是什么
唐代主要着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
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
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再说白瓷,白瓷洁白如玉,色泽胜雪,从唐代瓷器中可见一斑 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华丽,而是喜其清洁如冰,进一步引申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无瑕,清洁不染,清凉无为。这点和后期崇尚繁琐奢侈的华而不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后世的玉,不是与传统精神相符的简洁明快,而是多为繁乱华丽的玉雕,过于强调人为修饰,从而忽略了玉质朴的天然本质。所以,从根本上说,玉和瓷器一样,已失掉了它原有精神与内涵。
(8)中国陶瓷首创于唐代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玖’ 陶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陶瓷是新石器时代发明的,那时还没有朝代。
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 “家天下”。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
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