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是以什么地方为中心确定方向的
咸阳
位于东经107°39’—109°11’,北纬34°12’—35°34’之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Ⅱ 中国以什么为主
一,中国主要是法律,2文化,3百姓,一个国家,是一法治国,现在法比以前好一点了,
Ⅲ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1]、华夏文明[2],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者是宇宙自然规律理律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的根本。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就是一个专门从事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团体机构。
Ⅳ 中国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的
中国是以“中国模式”发展。
“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特指中国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中国模式是指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从外部(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也可以指走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审读“中国模式”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制度创新道路,这就是:“ 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制度内生性,即中国转型的“内生性制度安排”。中国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也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地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渊源与发展
“中国模式”一词开始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最先提出这一用语的,仿佛是西方人,后来俄罗斯学者也使用了这个用语。西方人提出“中国模式”,给人的感觉,好像他们是印象式的。他们主要认为中国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东西方大国,突然崛起,而且是和平崛起,并像发动机一样带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视其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突出特点,因而称为“中国模式”。俄罗斯学者使用“中国模式”一语,就不同了;他们采用这种提法是从自己的体验、认识中来的,是从他们与苏联模式的区别、对比中得出来的,因此,他们使用这个字眼和术语,尤其使人注目。对他们这种“内行人”、“过来人”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应当引起我们中国学界的重视。相比之下,倒是我们中国人、中国学者,使用“中国模式”十分谨慎,到目前为止,认可和使用“中国模式”者,还为数寥寥;倒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属于苏联模式者,大有人在,直到不久前还有同志发表文章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这实际上是把“四项基本原则”混同于苏联模式,随而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即“中国模式”,与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混同了。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苏联模式论和斯大林体制的区别,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而且是全面的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扎根于我国国情和时代赋予的鲜明中国特色。我们坚信,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当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将与我国国情更加密切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日益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模式”的正式诞生。
Ⅳ 中国以什么为信仰,是国家还是政党
准确的说中国人民在以前是以政党为信仰,从以前一系列歌颂共产党的文章和歌曲中就可以看出,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由于当时,共产党中国人在战争年代的希望。但如今,大部分的中国人是以国家为信仰,因为自从建国以来,人民对国家逐渐产生归属感,但由于党内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就造成了“我爱我的国家,但我不爱我国家的执政党。”之类的话语被人广泛支持。
但如果从客观角度来讲,中国人是一直以自己的国家为最根本的信仰,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都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古往今来,为国捐躯的英勇烈士数不胜数,他们的信仰便都是这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这也是我们中国的脊梁。
在下的浅薄之见而已,阁下见笑了。
Ⅵ 中国是以什么气候为主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因此,也必然造成中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形对于中国气候的影响最显着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l)山脉常为南北暖冷气团的障壁,尤以东西走向的山脉最为显着,形成山脉南北不同的气候特点。例如秦岭南坡温暖多雨,北坡寒冷少雨,南郑和西安仅一山之隔,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就很明显。南郑1月平均气温为3℃,7月为26.7℃,平均年降水量为689.5毫米;西安1月平均气温为-0.5℃,7月为28.1℃,平均年降水量为566.3毫米。“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则是形容南岭南北两侧气候差异的脍炙人口的名句。 (2)山地阻碍和影响了寒潮的路径,使得由北冰洋或西伯利亚流来的冷气团受层层山地的阻挡,路径因而迂回曲折。不像北美洲那样,由于山脉都是以南北走向为主,北方来的冷气团可以长驱南下。中国自西北侵入的寒潮最初是从西北向东南,以后又转成向南或向西南方向流动,而当寒潮到达中国东部平原后,则能一直深入到华南,这都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3)青藏高原的存在对空气运动的影响,正像响一样。青藏高原阻碍着高空西风急流,造成急流分支与会合等作用,这对于高原南北两侧的气压系统发生很大的影响,并且还影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气环流,最明显的是加强了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季风。 (4)山地面向暖湿气流的一侧常为多雨的中心,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四川盆地的西缘、台湾中央山脉南段的西坡;而背向暖湿气流的一侧常因焚风作用使气温增高。中国长江以南冬春多雨,则是由于江南丘陵的地形阻碍,冷空气易于堆积,造成半稳定性的锋面所致。 (5)在自由大气中,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减低0.6℃。在山地也发生随高度升高而温度减低的现象,不过情况更要复杂一些。因为在山区影响温度变化的不仅是高度,而且还有地形形态和坡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他早就认识到庐山由于山高谷深,气候、物候与平地不同,从而产生春来晚、秋去早的变化。李白的《塞下曲》一开头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同样也是地形对气候、物候影响的极好的科学纪实。
希望采纳
Ⅶ 中国是以什么路线走的
你问的是什么路线?革命路线?还是经济建设路线?...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是反帝反封建、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新民主主义路线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联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这些路线已经成了历史,现在的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谁也不知道将来是什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