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图讨论题

如何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图讨论题

发布时间:2022-08-28 19:04:49

‘壹’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这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__________。(2分)小题2:“同舟共济


小题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小题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1分)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分)
原因:
①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党的性质和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决定的;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④多党合作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⑤多党合作的关系得到了宪法和法律承认和保护。(5点原因每点2分,学生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6分)

‘贰’ 浅谈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60年。60年来,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那么,为何是这项制度而不是西方多党制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呢? 阐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政党制度的来历,以及多党制试验的后果。就我理解而言,中国政党制度形成过程有三方面因素,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解放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既包括封建小农经济,又分别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多样的经济形态,以及多样的阶级结构,共同决定了中国社会上层建筑的复杂性,既有封建的小农政治思想,又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因此,中国这种多样性的经济结构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使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可能。 其次,我们来看政治发展脉络。 20世纪初,立宪思潮与民主主义思潮同时兴起,它们都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都要求改变现状,于是发生了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仅仅是一个政权简单的转换过程,中国政权的阶级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辛亥革命后,中国一度效仿西方搞多党制,几年间就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由于缺乏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多党制没有在中国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从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到袁世凯胁迫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从曹锟5000大洋一票贿选到黎元洪参加九个政党,伍廷芳在11个政党挂名,各党派斗争倾轧,视若水火,乱象丛生。这种混乱的政党政治,不仅没有带来政治清明,反而导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就是中国当时多党制的后果,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人把眼光转向苏俄,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在现实考察、理性思考和热烈讨论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董必武、瞿秋白、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投身于工农运动中,成为工农运动的领袖,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此时,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之间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毛泽东多次表明共产党要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呼吁抗战胜利后实行多党制,但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屠杀爱国民主人士,宣布各民主党派为非法组织,使中国最终没有走上议会制民主和多党政治的道路。1948年,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的响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最后,我国政党制度的存在有其民族心理和文化根源。 先拿西方政党制度做类比,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个人本位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不论是两党或多党制,各政党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理念、信仰体系和利益群体,它们为了自己一党一派的利益,形成相互对立的政治利益集团,互相竞争。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正好相反,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衷共济。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和、合”特点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以上分析说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其它任何一种制度。 那么,这项政治制度好在哪里呢? 一、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政治体制,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1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这一制度,拓宽了民主渠道,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实现。一些人从西方民主模式出发,认为只有竞选、一人一票才是民主的。这实际上是将民主形式单一化、绝对化。他们没有看到,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固然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也是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充分协商,既使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又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意志更加统一,行动也更加统一,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效果也非常好。 二、这一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充分信任、相互协商的传统和机制。大家所熟知的延安时期民主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采纳,就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民主人士意见的典范。这种重视民主人士意见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体现。近年来,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都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共商国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抗击非典、完善宏观调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大意见和建议,对于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常令中华民族志士仁人扼腕叹息。昔日的“散”同今日的“合”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其中就有我国政党制度发挥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吸取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和合的长处,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和独特优势。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党攻讦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有利于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四、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建设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及时改正工作中的错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还有利于防止或遏制执政党内出现腐败现象。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使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建设。 总之,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中国的经济腾飞、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发展便是直观的明证。我们坚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今世界包容、和谐、多元并存的文化大趋势下必有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必会更加彰显中国政治文明的魅力。

‘叁’ 论文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政党制度

一、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与国情的必然选择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作为坚强的领导,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的,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的,这谓之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中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56个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大国这个现实,约束关系繁多,各种情况复杂,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国难强,民难富,昂首屹立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作为坚强的领导非其莫属,这是国情的必须选择。而从1949年9月正式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以后的坎坷进步、不断完善和其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证明了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的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另一本质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二、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和谐与发展的坚强保证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广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这“三既三又”保证了中国政党关系的和谐,体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的精髓。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协商民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创造,这一创造有着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的根基,但要使其具有活力,必须要解决使这种协商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不致因广泛而达不到共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进一步提高实效是努力方向。中国政党制度以这种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相互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主张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也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具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各民主党派则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推进“四个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它既是舵把,又是标尺,既是指导,又是要求。大海航行靠舵手,执政党掌舵、指导,参政党协助、促进,中国的政党制度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肆’ 论述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实行的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民主党派的主要作用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伍’ 谈谈制度治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特大型政党,坚持制度治党是它强身健体的必由路径。

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深刻认识制度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蕴含着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相统一的中国政治逻辑。

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效如何、进展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必须从党规党纪严于国法的视角深刻认识制度治党。党规党纪严于国法是制度治党的一条重要原则。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底线;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底线。

(5)如何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图讨论题扩展阅读:

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扎牢制度笼子,强化制度执行,取得显着成效。制度治党融治理思想于党的建设,展现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是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只有党规党纪严于国法,以更严的标准要求和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体党员要对党规党纪有充分的敬畏,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陆’ 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一党执政,缺乏民主,是腐败的根源,中国应当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就不民主吗?
有人认为,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最民主,各国都应当照搬这种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应当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第一,世界政党制度具有多样性,没有统一模式。任何政党制度都是本国政治发展的结果。它既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又符合本国国情。否则它就无法在本国生存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党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多样性。即使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其政党制度也不完全一样。美、英、法、德和日本都各有其特点。尽管多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是其共同之处,但是日本自民党也曾在二战后几十年中一党单独执政。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就和苏联有所差别。
第二,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模式具有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每个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并依靠这些人的支持上台执政。这样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党,必然维护乃至偏袒其支持者利益,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由于利益攸关,各党及其利益集团都不惜血本进行竞选,结果必然造成竞争过度。政党因长期争斗而势不两立,社会因支持不同政党而分裂对立。这种民主模式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西方社会的产物。但如果将其照搬到历史、政治传统和国情完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然导致政党纷争、社会动荡和分裂。苏东剧变后一些非洲国家照搬这种模式,并没有带来民主,反而是混乱。
第三,中国的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政党制度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共产党推荐自己的一部分成员经过民主选举担任人大代表,同时,共产党广泛集中民意,包括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推荐国家主席和政府、最高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的候选人,以便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各级政府也依据同样原则选举产生。每届人大和政府都有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担任领导职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一些地方试行县党代会的常任制和各级党代表的任期制,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近年来,积极推行基层干部公推直选,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介绍方式,加大了党内民主选举改革的力度。同时,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制度建设。总之,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中国的政党制度依然体现了民主。这个民主不是西方式的民主,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二、一党长期执政必然产生腐败吗?
有人认为一党长期执政必然产生腐败,中国出现腐败现象就是因为共产党长期一党执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不能把贪污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政党制度。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存在腐败现象,只不过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国情,腐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腐败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政党制度,更不能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产生腐败。事实上,多党轮流执政的体制下,也存在很严重的腐败现象。例如西方国家流行的政治献金、金权交易、贪污公款、违法违规操作等等,不少政治家都与此有关联,有的甚至因此而身败名裂。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人把贪污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制度,而否定这种制度?即便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不断出现丑闻,有些人依然将其奉若神明,到处推广,强加于人。与此相反,他们却把中国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共产党一党执政。这是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利用其占优势地位的软实力,美化、神化多党轮流执政的模式,而丑化、妖魔化中国的政党制度。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第二,腐败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五六十年代新中国,都是共产党一党执政,腐败问题为什么不突出。其原因在于,各级各类干部都经过艰苦环境的考验,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比较高,自我约束比较严,抵御腐败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贪污腐败的诱导因素相对比较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富不断增加,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财源不断扩展、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越来越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拜金主义有所滋长,金钱、财富、奢华的生活开始驱动一些干部追求财富,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与此同时,相关的制约机制建设还没完全跟上,有些体制机制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验不足,一些具体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难免影响防治腐败工作。一些腐败现象,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更不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造成的。
第三,共产党防治腐败决心大,措施严厉。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腐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不管案件有多大、涉案人员职位有多高,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处理。相关的制度、体制、法律和监督检查措施逐步完善。对此,西方敌对势力却视而不见。令人奇怪的是,它们一方面宣扬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造成腐败,指责中国防治腐败不力,另一方面却以保护人权、维护民主原则为借口,千方百计地保护中国的外逃贪官,拒绝将其遣返回中国接受审判。这充分暴露其人权、民主宣传的虚伪性。当前,中国防治腐败工作将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但无疑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推进这一工作。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在哪里?
尽管国内外都有人质疑中国的政党制度,但不可否认,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辉煌成就;共产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其党员从其创建时的几十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近八千万人。因此,就连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抛弃意识形态偏见,承认并认真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西方的政党都具有鲜明的烙印,只代表一个特定的阶层、群体和利益集团,为其利益服务。而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实质上就是这些特定阶层、群体、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之间的博弈。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强调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新兴阶层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相应调整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强调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注意扩大和巩固其社会基础。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把私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确定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积极吸收他们中间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加入共产党组织。从历史上看,各民主党派都代表特定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原来所依托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社会阶层,新的社会群体发展很快,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支持和引导下,相应调整了各自的依托对象,进一步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群众基础,以及壮大组织、发展成员的目标范围。这就使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
第二,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优势所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既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就使各党派的协商一致具有了可靠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反映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呼声和利益,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既可以提交给执政党、政府各部门,也可以在各级政协会上集中表达。国家的发展规划,包括五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针政策、预算结算,都要通过政协的民主讨论。党和政府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相应对规划和方针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除了政协之外,执政党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党和国家的人事安排、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直接征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任何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任何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都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一致的结晶,执政党和参政党都为此进行了努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的政党制度既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政党制度才能健康发展。共产党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参政议政,积极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各民主党派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及其各政党内部都努力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争论,但不允许派别

‘柒’ 如何认识我国政党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确立到现在已经60年了。历史证明,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道在反帝反封建、寻求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斗争中逐步确立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而巩固、发展和完善的。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捌’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执政党来看,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来看,是亲密合作友党关系,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就已开始长期亲密合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合作方针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从执政理念看,我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玖’ 如何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深深植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一起,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合作,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共同缔造新中国,是这一制度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这一制度得以存续的必要前提。这一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显着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体现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下,各党派团结合作的特点。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很好地将共产党领导与多党派合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与广泛政治参与的统一,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在当代世界林林总总的各种政党制度中,体现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精神的中国政党制度,不仅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有着与其他政党制度根本不同的特点。
第一,中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
第二,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的接受领导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多党制的根本性区别,同时也具有了与其他政党制度相比的独特优越性。
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充分体现在国家政治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这项制度越来越发挥出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为参政党的建设、发展和进一步履行好自己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之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正以其独有的形态和魅力,以其显着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日渐为世界所瞩目。

与如何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图讨论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跟中国哪里 浏览:796
英国出产什么车 浏览:258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用筷子 浏览:802
希腊与伊朗哪个强 浏览:819
伊朗瓷砖怎么样 浏览:583
如何上好中国近代史这门课 浏览:298
意大利旅行哪里好 浏览:628
人民币9000对印尼多少钱 浏览:662
一块印尼放点什么都软了 浏览:282
中国有哪些技术领跑全球 浏览:853
越南对外战争有哪些 浏览:588
意大利和西班牙哪个是主场 浏览:767
为什么印度景色总是昏黄的 浏览:816
印尼产的摩托车怎么能看出来 浏览:730
意大利商务男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63
越南当兵去什么地方 浏览:238
印度红犬什么时候能长大 浏览:775
印尼电话卡上网慢怎么做 浏览:696
英国最厉害的时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浏览:644
越南岘港古镇有多少钱 浏览:984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