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新中国机枪经历了哪些

新中国机枪经历了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28 23:41:39

‘壹’ 机枪的中国机枪发展

使用外国机枪
中国在19世纪晚期开始使用机枪。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出访英国,在伦敦观看了马克沁机枪的射击表演,并购置了几挺样品回来进行仿制。
除了使用马克沁重机枪外,还有德国MG08重机枪,以及法国生产的机枪。从1888年(光绪十四年)开始,到清政府垮台以及民国时期,中国仿制了多种类型的马克沁机枪,国民党军队还仿制过美国的重机枪以及德国的MG15重机枪。其中尤以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定型的二四式重机枪最为有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武装还缴获过很多日本的92式重机枪。
中国最早使用的轻机枪是丹麦产麦得森轻机枪,抗日战争中又缴获大批日本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而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应是当时捷克生的ZB-26轻机枪,及英国根据ZB-26改进生产的布伦机枪。
仿制外国
1953年,中国开始仿制苏式德普式机枪,产出53式轻机枪与此同时还仿造苏式SG-43重机枪生产了53式重机枪,并逐步成批装备部队。1954年为增强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生产了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并大量装备部队。
1956年,参照苏联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生产出56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该枪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全枪重7.4公斤,战斗射速150发/分。
1958年定型生产了58式机枪。
1963年,对56式轻机枪进行了改进,生产定型56-1式轻机枪。
自主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机枪仿制时期。1967年,北京工业学院、人民解放军军械研究所与有关军工厂于联合研制成功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命名为1967年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它是中国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军队的第一种机枪。在该枪基础上,又推出性能更优的67-1式和67-2式通用机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自主研发的机枪有: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81式7.62毫米轻机枪、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95式5.8毫米轻机枪等。
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1977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管直吹式导气装置;短闭锁片强制闭锁和滑脱开锁式闭锁机构;采用卡将机身与枪架连接;采用60发开式弹链节/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平射瞄准具为准星照门式,立框式标尺,高射瞄准镜为间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倍。
81式7.62毫米轻机枪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中国的主力轻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可以半自动单发和连发射击;采用75发弹鼓供弹,其供弹具能够与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机枪,1985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少质量而成的,两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变。
95式5.8毫米轻机枪
95式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95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已陆续装备部队。枪族内自动机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轻机枪之间通用件占很大比例。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QJZ89式12.7mm重机枪
89式12.7mm重机枪是解放军现役步兵分队远层火力支援的主要武器。该枪以26.2千克的全重,成为世界上最轻的现役12.7mm重机枪。这样轻的重机枪装备部队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该枪不足之处在于射击精度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下降。
89式重机枪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机头回转闭锁机构,供弹系统采用环型杠杆传动机构;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供弹机构与枪架均为首创供弹系统采用环形杠杆作为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新颖,工作平稳、隐蔽,使用方便,排除故障容易。枪架采用球形铰座结构,摇架和托架为一体化设计,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同时紧定,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由于其重量轻、便于机动,因此可以装备到营、连级,增强这些部队的压制火力。
口 径:12.7毫米
全 长:1640毫米
枪管长:1003毫米
全 重:26.5千克
枪身重:17.5千克
枪架重:8.5千克
初 速:825米/秒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有效射程:1500米
弹箱容量:50发
枪弹:54式12.7毫米枪弹 、84式脱壳穿甲弹、 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 、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

‘贰’ 中国有哪几种主要的轻机枪相比美国的轻机枪,差了多少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兵器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引进前苏联的样枪、产品图纸与技术资料,进行绘制与仿制。1953年生产的53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列装的第一批制式机枪。它标志着我国国产轻机枪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56年仿制的56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机枪装备史上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同时也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仿苏产品中较有影响的一种武器。与53式轻机枪相比,56式轻机枪的重量减轻了17%,战斗射速提高了88%,战斗性能大大改善。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我国轻机枪的发展走上了自行设计、研制之路。 1974年设计定型的74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班用机枪。该枪在结构上有所创新,性能上也优于56式机枪。虽然没有生产定型,但74 式轻机枪的研制,为班用机枪国产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班用轻机枪基本走上枪族化道路,且注重火力持续性和轻便灵活的突击性。我国经过多年的论证研究,于1981年成功地研制出新一代 81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它与81式步枪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班用枪族。 1985年完成生产定型后,81式轻机枪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以取代56式冲锋枪和轻机枪。81式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枪械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步兵轻武器小口径化的热潮,我国曾于19 87年设计定型了87式5.8毫米轻型机枪,但该枪没有列装部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总结设计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关方面的科技进步成果,成功地研制出95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并与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组成我国新一代小口径班用枪族。95式机枪拥有优良的设计、新颖的外形和先进的性能,成为我国产机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里程碑。 美军现役的主力轻机枪是M249。口径5.45mm,使用北约标准小口径弹

记得采纳啊

‘叁’ 关于机关枪有哪些介绍

机关枪又称机枪,是一种要求有稳定的依托并能连续射击的轻型自动武器。其外形与步枪、冲锋枪的主要区别是,机枪有支架、脚座、或枪座。有的还装置外接子弹夹。机枪属于步兵武器中的重火力,在阵地战、防御战中,机枪的作用非常大。

机枪的种类很多,人们常见的主要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车载机枪、舰载机枪、高射机枪、航空机枪、坦克用机枪、大口径机枪等等。

轻型机枪是最常见的机枪,主要供步兵部队的班或战斗小组使用。其结构除与步枪一样具有枪管、枪身、枪托、弹盒等部件外,还有两条铁腿。这两条腿装在枪管前端,在卧射时起稳定枪身的作用。轻型机枪的射击方式较多,可抵肩卧射,也可端在手中直立射击,还可在行进中射击等。其有效射程为500至800米,战斗时射速为每分钟100发左右。

重机枪与轻型机枪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装有稳固支架,枪的口径大了,使用的子弹直径也加大了。枪体明显比轻机枪笨重,一个人无法搬动,因此,该种枪可拆卸。搬运时可分解,战斗时立即组合起来。重机枪的有效射程可达800米以上,战斗射速为每分钟200到300发子弹。重机枪的用途较多,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御武器,也可作为进攻时的压制武器,还可射杀低空飞行的目标等。

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设计师们把轻重两种机枪结合为一体,于是,出现了通用机枪。这种机枪,装在支撑架上可作重机枪使用,去掉固定支架,则可用为轻机枪。

还有一种比一般枪支口径大得多的机枪,被称做大口径机枪,其口径可达20毫米。这种机枪的主要用途是,杀伤低空飞行目标。高射机枪就是一种大口径通用机枪,其对空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对地面目标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1500米。

机枪已经成为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可是,该枪的发明,既不是出自于军械专家,更非出自有经验的战斗人员,而是出自于一名电气工程师之手。这个人叫马克沁,是美国人。马克沁出身于穷苦人家,为了摆脱穷苦命运,他从小养成了好学和勤于思考的习惯,见到什么问题,都要想个明白。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想找出解决的办法。靠着这种刻苦学习和善于思考的精神,马克沁成了小有名气的电气发明家,并在纽约开了一家照明设备安装厂。他既是厂长,又是工程师。为了寻找电器照明设备的市场,有一年,马克沁到欧洲进行考察。在欧洲考察期间,他参观了一家兵工厂,在这里,对武器一窍不通的马克沁,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武器,即多管枪。这种枪有10根枪管,每根枪管中装一粒子弹,需要4名士兵发射。在搬运时,需要10多个人抬。没有枪械知识的马克沁,看了一会儿,觉得这种设计方式很好笑,他就对工厂的一个负责人说:“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和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究竟哪一种方式更合理?”

“当然是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更合理。”厂方的负责人很干脆地回答。“那么,为什么不用一根枪管,而用10根枪管呢?”马克沁不解地问。“原因很简单,正是由于没有人能够解决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的难题,才想出了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的办法。”兵工厂的人回答说。解决这个问题有那么难吗?”马克沁问。

“也许在你看来不是难题,可是,我们却一直解决不了。”厂方人员客气地回答说。

喜欢向难题挑战的马克沁,决心攻下这个难题。从欧洲回到美国后,他暂停了自己的电气安装业务,集中精力解决单管连发问题。对枪械缺乏起码知识的马克沁,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步枪,一件件解剖、分析、思考。他找到了火枪不能连续射击的关键,这就是枪膛靠什么开锁、枪拴靠什么拉开的问题。其实,这个症节在枪械研究界是人所共知的,由于马克沁是个门外汉,所以,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沁是个发明家,当找到问题的症节后,就会思考解开症节的办法。

马克沁整天拿着枪进行研究,一些熟悉他的人,还以为这个电气工程师准备与什么人决斗呢。有一天,马克沁扛着一支老式步枪来到郊外,他想体验一下打枪的滋味。找到一处有土坡阻挡的地方,马克沁就趴在地上,右肩抵着枪托,左手端着枪身,眯起左眼,瞄了一阵之后,他用右手勾动了板机。“砰”的一声,子弹飞出,马克沁的耳朵被震的嗡嗡响,他的右肩也隐隐作疼。耳朵响是子弹出膛时产生的强烈噪声所致,而肩疼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马克沁不明白,他又打了第二枪、第三枪、第四枪。每一次枪响时,枪托都强有力地作用于他的右肩上。这是什么力量?马克沁趴在地上思索。想着想着,他豁然开朗,原来子弹壳中的火药,在燃烧时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力。由于弹壳和枪管的限制,只有两个方向的力产生了作用,一个方向是弹头所指的方向,另一个方向就是与弹头相反的方向。前一个力使弹丸飞出枪膛,后一个力使枪体向后运动。这后一个力就是后坐力。

后坐力能不能利用?马克沁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过思索,他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比如,用它拉动枪拴、打开枪膛、退出弹壳等。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马克沁终于利用后坐力,制造出第一支连发的自动枪。马克沁为自己的发明而高兴,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找到美国军方负责装备采购的人员,向他们介绍自己发明的自动枪。而美国的装备定购人员,知道马克沁是个着名的电气发明家,也知道他既没有当过兵,又缺乏军械知识,所以,对他的发明不仅置之不理,还称他是骗子。马克沁很失望,也很生气,他耗尽家财,耽误了生意,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却得不到承认。一气之下,他来到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不相信马克沁的发明,无奈,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点钱,在伦敦郊外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工厂,开始试制他的自动枪。1884年5月,马克沁终于制成了全自动枪,他在伦敦郊外的射击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使参观的政客、贵族都啧啧称奇。一名叫做维克斯的英国军火商看中了马克沁的发明,决定与他合作,联合生产这种自动枪支,并命名该种自动枪为“机关枪”。不久,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等都到英国购买这种枪支,就连美国人听到英国人生产了自动枪之后,也远涉重洋,前来购买样品,准备仿造。殊不知,是他们把自己的发明家和发明成果扔到了国外。

虽然是英国人最先生产了马克沁机枪,但是,首先让世人见到它的真正威力的却是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让英法联军偿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厉害。1916年7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法国的索姆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联军人数多于德军,而且,他们还有骑兵突击和侧应。战斗打响后,联军很快突入德军阵地,德军并没有立刻还击。联军指挥官自以为取得战场主动,就盲目下令投入十几个团的步兵和骑兵向德军阵地猛攻。当联军距离德军前沿阵地仅有数十米之后,德军密集排列的马克沁机枪突然撤掉伪装,同时开火了。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向联军泄来。联军成排成排地倒在前沿阵地上。第一个波次的进攻被打退后,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不服气,又组织了第二、第三次冲锋,结果,索姆河会战变成了屠宰场,手握马克沁机枪的德军成了屠夫,而英法联军则成了被屠宰的对象。在一天之内,联军伤亡超过5万人,5个野战师被葬送了。索姆河一战,使马克沁机枪出了名。从此,他成为步兵中最有威力的轻武器。也成为各国军队争相购买和仿造的兵器。

中国在清朝末期就开始仿造马克沁机枪了,但是工艺落后,设备粗糙,使用性能不良。到了国民党政府时期,金陵机器制造厂仿造了德国造的马克沁机枪,上海机器制造厂仿造了法国的水机关枪,汉阳兵工厂仿造了美国的白朗宁水冷机关枪等。但是,这些机枪的制造工艺简陋,射击精度很低,产量也很少,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一方面学习模仿制造较先进的机枪,另一方面开始研究设计自己的机枪。

美国M60E7.62毫米轻机枪

‘肆’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都配过什么枪

建国初期大量使用缴获日军三八步枪、11式俗称歪把子机枪、96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14式手枪、和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制M-1、M-1卡兵枪、汤姆逊冲锋枪、M-3冲锋枪、M1911手枪、P-14步枪、中正式步枪。以及ZB-26轻机枪、1932年式毛瑟手枪,以上仅是常见枪械。
1950年爆发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使用武器,以上有的能都上的都上了,用美械打美军,但对后勤供应极为不利,弹药繁杂,后采购
苏式装备换装其中有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莫辛-纳甘步枪、PPsh-41冲锋枪、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使用了制式化装备的志愿军减化后勤供给。
1956年后我军全军进行制式化换装,这时装备武器有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54式手枪,它们分别仿自前苏联的AK-47、SKS半自动卡宾枪、RPD轻机枪、TT1930/1933式手枪。
在63年少量装备有63式自动步枪,至1981年装备81式步枪族,95年95式枪族定型,2003年03式步枪定型,其中还有53式轻机枪、63式重机枪、67式机枪、74式机枪、80式通用机枪、88式通用机枪、89式重机枪、64式、79式、82式、85式冲锋枪、54式、64式、67式、77式、80式、92式手枪,79/85式、88式狙击枪。
以上一定不全,还望各位军事迷们添加!

‘伍’ PK机枪经历了哪些发展

PK机枪最初采用的三脚架是在1961年由埃格尼·斯迈捷洛柯夫(EvgeniySamozhenkov)设计的。斯迈捷洛柯夫的三脚架重7.7公斤,比SGm的三脚架几乎少了一半,也很容易地在平射和高射两种模式之间转换。当1969年推出改进的PKm时,就配用了一种由利昂尼特·斯特柏洛夫(LeonidStepanov)设计的重量更轻的新型三脚架。

斯特柏洛夫的轻型三脚架大部分由构件由钢冲压而成,重量只有4.5kg,这种柔性枪架上没有任何缓冲装置,枪架直接与横向/竖向机构相连。斯特柏洛夫轻型三脚架也很容易地在平射和高射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每只脚架都能折叠,方便携行,或在高低不平的地平时调整各自的高度。折叠携带时,三脚架很容易让一个人携带。与其他三脚架一样,斯特柏洛夫轻型三脚架也需要沙包以增大平衡性。斯特柏洛夫轻型三脚架可通用于PK和PKm。

在1993年,PK枪族推出了一种独特的6×49mm口径新成员,称为统一标准机枪(UmG),UmG基本上与PK/PKm相同,但机匣稍短,简化了供弹机构。UmG枪管比较长,而全长(1150mm)与标准的PK/PKm相当。这种新机枪重量更轻,包括两脚架仅重6.5公斤。原型枪没有机械瞄具,但配有光学瞄准镜。除了PK机枪外,还研制了基于SVD狙击步枪和AK突击步枪的6×49mm口径的步枪。UmG的首次亮相是在布达佩斯的轻武器展上。

估计是由于美国陆军SAW计划的刺激,苏联的5.45mm机枪作为班组支援武器显得火力不足,而7.62mm通用机枪则重量太大,因此苏联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Klimovsk)大约在1980年就开始研制6mm口径弹药,目的是要作为突击步枪、班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的通用的理想口径弹药,第一个型号是6×53mm,发射5.2g弹头,枪口初速1150m/s。6×49mm弹药大约在十年后推出,为无底缘弹壳,弹底外形(直径11.4mm)类似于m43的弹底。据说6×49mm弹的枪口初速比6×53mm更高,膛压也比较高。这种6mm的理想通用口径没了下文,因此UmG机枪也没有再发展。

‘陆’ 我军军事装备发展有几个阶段各阶段都有哪些特征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军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以崭新的军容、威武文明之师的英姿,隆重庆祝这不平凡而伟大的一天,这也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第一次飞跃: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
具规模

建国之初,我军武器装备品种繁杂,陈旧落后,如枪炮就有110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主要以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等武器为主。

新中国成立时,我军(主要是陆军)的武器装备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开国大典大阅兵时,我军展示了75毫米野战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57毫米高炮等,以及P—51型歼击机、蚊式轰炸机、PT—19型教练机、L—5型通信观察机。

然而,由于有些武器是在战争中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步兵武器装备多,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武器装备少,陈旧落后。尤其是飞机、军舰少得可怜,坦克、大炮也为数不多。60架作战飞机多达10个机种,有的已破旧不堪,有的缺少配件。

国庆大典之后,为了改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确定进口苏式武器装备。194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访苏时,于27日向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和布尔加宁等提出了向苏联购买飞机装备等问题。经双方商定,当年10月15日苏联飞机第一批进口。至年底,共进口各型飞机185架。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加速了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的步伐。1950年和1951年,共接收了12个苏军航空兵师的装备,进口了36艘苏联鱼雷快艇。1953年6月4日,我国又和苏联签订了进口(含转让制造)81艘舰艇的协定。1951年至1954年间,还从苏联进口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和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空军从1950年10月至1954年初组建了多个航空兵师,拥有各型飞机3000多架,形成了包括歼击、强击、轰炸、侦察、运输航空兵的空中力量。1954年和1955年,苏联军队从安东(今丹东)、沈阳和旅大地区撤回国内时,我军有偿接收了苏军1个潜艇基地、5个歼击机师、1个轰炸机师、2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3个地面炮兵师、3个高射炮兵师等部队的大部分武器装备。

到1955年底,我国共进口和接收苏式各种枪80余万支(挺),火炮1.1万多门,坦克装甲车辆3000多辆,飞机约5000架,舰艇约200艘(含转让制造部分),雷达和探照灯1400多部,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机1.2万多部,舟桥15套,主要工程机械500多部,防化专用车辆100多辆,以及各种弹药和配套装备。

自从1956年7月19日,在东北沈阳,我国仿制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即歼—5型,首飞蓝天成功。中国人民由此步入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1956年以后,还进口了不少飞机、舰艇和其它个别装备的仿制样机。在进口苏式武器装备的同时,我军先后成立了炮兵、坦克、空军、海军、工兵等学校。我国抓紧了军工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生产。

1951年初,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为副主任的中央兵工委员会,根据朝鲜战争的需要,提出了提早进行兵工建设的方针,并于同年6月20日作出了《关于兵工建设问题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1952年以前,军工企业自制了一些轻武器和弹药,修复了一部分旧杂式武器备装备。从1953年起,逐步开始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先后新建和扩建了79个规模较大的军事工厂,武器装备的仿制和试制投入了生产。到1955年底,我军利用进口和国产的武器装备,换装和新装备了陆海空三军师级单位。

至此,海军和空军的装备已初具规模,陆军特种兵的装备也迅速发展起来,步兵的旧杂式武器装备绝大部分被淘汰,基本上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全军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比新中国成立时大大提高了一步。1959年,我国又自行研制了“59”式中型坦克,从而宣告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结束。此时,我国航空工业短短建国十年内,自己研制出了超音速喷气战斗机和轰炸机。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柒’ ZB-26轻机枪在中国经历了哪些发展

中国自从20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ZB-26轻机枪以后,ZB-26轻机枪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军队中步兵班排的绝对的火力支柱。

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但直到兵工总署获得ZB26的全套图纸之前,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每个兵工厂各起炉灶。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不同厂生产的ZB26之间零件不能通用。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

国民政府选择ZB26作为统一制式轻机枪,派人赴捷克商谈图纸的引进,但最后只得到了一套ZB26校枪用的模版。国民政府从捷克订购5000挺ZB26,捷克军队换装下来的ZB26经翻修后出口给中国。

1934年兵工署技术司年度工作报告:轻机关枪决采用捷克式。查英国最近向捷克厂购得该枪仿造专利权在英制造,其价值可知。此项轻机枪,国内各处皆曾仿造,以大沽所造者为佳,但以无图样样板,故零件尺寸,不甚准确,不能互换,所用之钢料亦不适宜。

前年财政部向捷克厂订购轻机枪5000枝,本司曾请孔部长向该厂商索工作图及样板等件,惟因订购数量仅5000挺,该厂只允赠送验收样板一副,屡经交涉,未有结果。嗣由本司派技术员二人,工匠一人,前住该厂监造,即密令其注意制造,现所派监造员,业已返国,于两个月前开始自行绘制全套工作图,除一部分尺寸,系参照已取得验收样板,规定公差外,余概系自行规定,该项图样,业于最近完成,拟交巩厂筹备制造,预计一年后,可有出品。

山西军阀阎锡山所创建的西北实业公司属下西北铸造厂,1935年起开始制造捷克式轻机枪。抗日战争期间太原沦陷后,西北制造厂一部分辗转迁到四川广元,成立广元分厂;1941年起,专造捷克式轻机枪。

1935年,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至抗战时改名为41工厂。

巩县兵工厂于1937年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产量不详。

1938年,浙江省省主席黄绍竑在浙江省所办的浙江铁工厂,也生产捷克式轻机枪,称为七七式轻机枪。

重庆的21兵工厂于1939年始有捷克式轻机枪出产。对捷克式轻机枪历经改进,至1942年巳达标准化,各种零件亦可互换。至1945年抗战胜利,该厂实造捷克式轻机枪9

‘捌’ 中国有哪些重机枪

五三式机枪
1953年,我国开始仿制苏式德普式机枪,生产出53式轻机枪与此同时还仿造苏式SG-43重机枪生产了53式重机枪,并逐步成批装备部队。
54式高射机枪
1954年为增强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生产了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并大量装备部队。54式高射机枪装备后,进行了多处改进:去掉原枪管上的散热片;在枪管上增设提把,便于枪管更换;重新设计了轻型三脚架,取消防盾和两个轮子,重量从127.5千克减少到53千克,并定名为65式高射机枪枪架;高射瞄准镜增加了副尺,使瞄准范围扩大了一倍,并取消了“两用测距尺”,改用望远镜测距。
56式班用机枪
1956年,参照苏联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又生产出56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该枪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全枪重7.4公斤,战斗射速150发/分。
58式机枪
1963年,对56式轻机枪进行了改进,生产定型56-1式轻机枪 1958年定型生产了58式机枪
67式系列机枪
经过十几年的仿制过程后,北京工业学院、人民解放军军械研究所与有关军工厂于1967年联合研制成功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命名为1967年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它是新中国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军队的第一种机枪。在该枪基础上,此后又推出性能更优的67-1式和67-2式通用机枪。它们伴随步兵战斗,能对付地面有生目标、薄壁装甲及低空飞行目标。机枪上的瞄准装置可平射、高射,也能在夜间使用。
81式机枪
8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目前的主力轻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可以半自动单发和连发射击;采用75发弹鼓供弹,其攻弹具能够与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
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
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是我国第一种以平射为主的大口径重机枪,现已陆续装备部队。该枪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机头回转闭锁机构,供弹系统采用环型杠杆传动机构;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
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1977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管直吹式导气装置;短闭锁片强制闭锁和滑脱开锁式闭锁机构;采用卡将机身与枪架连接;采用60发开式弹链节/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平射瞄准具为准星照门式,立框式标尺,高射瞄准镜为间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倍。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
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机枪,1985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少质量而成的,两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变

阅读全文

与新中国机枪经历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跟中国哪里 浏览:796
英国出产什么车 浏览:258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用筷子 浏览:802
希腊与伊朗哪个强 浏览:819
伊朗瓷砖怎么样 浏览:583
如何上好中国近代史这门课 浏览:298
意大利旅行哪里好 浏览:628
人民币9000对印尼多少钱 浏览:662
一块印尼放点什么都软了 浏览:282
中国有哪些技术领跑全球 浏览:853
越南对外战争有哪些 浏览:588
意大利和西班牙哪个是主场 浏览:767
为什么印度景色总是昏黄的 浏览:816
印尼产的摩托车怎么能看出来 浏览:730
意大利商务男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63
越南当兵去什么地方 浏览:238
印度红犬什么时候能长大 浏览:775
印尼电话卡上网慢怎么做 浏览:696
英国最厉害的时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浏览:644
越南岘港古镇有多少钱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