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文物有哪些
中国文物有很多,比较着名的有法门寺出土的佛指舍利,秦始皇陵2号陪葬坑中出土的铜车马,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司母戊大方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武威张将军墓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等等。
未发掘和失踪的文物有:夏禹收九牧之金所铸九鼎,象征九州;和氏壁,极有可能在秦始皇陵地宫中;传国玉玺,元末明初被元顺帝带到蒙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日本侵华期间失踪;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原本极有可能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
B. 中国的历史遗产文物都有些什么
1、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2、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
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4、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5、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C. 中国文物有那些
:①革命文物: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
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
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还有的是最近出土的文物:
1958年出土于明十三陵定陵地宫的金翼善冠。中国现存最为精致的帝王皇冠,其细金工艺登峰造极。该冠由前屋、后山、角(俗称纱帽翅)三个部分组成。此冠以极细的金丝编织得天衣无缝,空眼均匀。精美绝伦,气势雄浑,充分表现出封建帝王用器的庄严肃穆气氛,堪称中国明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作。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金双龙钮“天子之宝”方形玺。该玺上有满文“天子之宝”阳文篆书,附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别用满汉文刻“天子之宝匮”。原紫禁城交泰殿在干隆初年收藏39方宝玺,干隆十一年(1746年)将御宝总数定为25方。从剩下的14方中又选出10方,这10方宝文有的与25宝文重复,或者是清初诸帝使用过,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作用,所以干隆帝非常重视,将“十宝”存于盛京(今沈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国出兵东北,盛京告急。“十宝”同其他国宝被送往承德避暑山庄,民国时送回北京。这方宝玺就是“十宝”之一。
西周时期的伯矩鬲。鬲为古代炊具,此为燕国贵族伯矩所属。有盖,口沿外折,方唇,束颈,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状。此鬲造型别致,工艺复杂,以高浮雕修饰,在西周早期器物中十分少见,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清干隆年间的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
现代作品白玉东方巨龙花薰。花薰共分为两个部分,盖钮为一条昂首盘龙;花薰盖部镂雕百花纹样,四个开光内分别雕有祖冲之、张衡、僧一行、李时珍之像。用料讲究大气、富丽典雅,为现代玉雕作品中的精品。该器物由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特级艺术大师夏长馨雕刻完成,曾长期陈设在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休息厅内,后被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这座高65厘米的观音像,是现存元代最出色的青白釉瓷塑人物造型艺术品。此尊塑像头戴宝冠,广额丰颐,神态庄肃,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放在右膝上,姿态自然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水月观音。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此瓶是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圆口、长颈、圆腹、平底,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一道,瓶腹饰满青花海水纹,在汹涌起伏的波涛之间,两侧各有一条白龙。此器独特之处在于以青花绘大面积海水纹,以暗刻工艺留白做龙纹,制作复杂,工艺繁缛。
西汉虎牛铜案。西汉时期滇国贵族盛放祭品的礼器。此件虎牛铜案造型别具一格。牛头巨大而前伸,双角向前,项颈肥壮;设计者为处理由于沉重的牛头给整个铜案带来的不平衡感,在牛尾一端,特意连铸了一只紧紧咬住牛尾的猛虎。它是云南青铜文化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古滇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制造技术和艺术成就。
D. 中国十大文物
一、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最值钱的十大文物 之一,这件文物是干隆皇帝亲自筹划雕琢而成的,总共用了10年的时间目前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面,这个文物采用比较珍贵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琢而成。
二、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文物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这件庞大的乐器是青铜铸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的高低排序起来悬挂在大型的钟架上面。
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朝的文物,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文物的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特别的精美。这件文物是在1970年的时候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四、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徐州博物馆。是一件非常值钱的文物,是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另外还有4248块大小不一的和田白玉和青玉组成的非常的名贵,这种玉的质量很好而且玉也多。
五、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这件文物十分珍贵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春秋时期越国的青铜器。这把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所以至今都是完好的千年不锈。
E. 中国古代文物有哪些
西安的兵马俑、西安的大雁塔、西安的秦始皇陵、西安的乾陵、洛阳的白马寺、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南京的明孝陵、南京的明故宫。
F. 中国十大文物简介
1、青铜第一宝: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2、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3、书法第一宝: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
5、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马车,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
6、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新疆和田青玉制。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
7、绘画第一宝: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8、.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此件大理石雕像出土于河南西北冈1001 号大墓的翻葬坑中,是殷商时期的遗物。高34.1公分,长25.2公分,宽24.8公分。是殷墟大理石雕的精品,以一直立的枭为造型。尖喙圆眼,弧形粗眉,胸略凸出,形象生动。
9、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二十五宝玺是干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干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这是表面的意思。
10、佛教第一宝:龙藏经,全称是《干隆大藏经》,它的另一简称是《清藏》。《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网络全书。
G. 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是什么
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是:
1:汉高祖斩蛇剑
汉代镇国之宝当然是开国皇帝刘邦的佩剑——斩蛇剑,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斩蛇剑自然被当作镇国之宝收藏。
2.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春秋莲鹤方壶
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4.银雀山汉墓竹简
《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
5.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6、敦煌壁画和经书
何谓敦煌壁画和经书: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敦煌经卷是指敦煌县莫高窟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
7.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手卷
王翚(1632-1717)清初六大家之一,名石谷,号耕烟散人等。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作于1715年,是王晚年最佳的仿古山水作品,在王?的存世作品中将风格各异的山水装为手卷,亦颇为罕见
8.蜀素帖
北宋时蜀地出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娟,名为蜀素。有人将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蜀素裱成长卷,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写。但蜀素的纹路滞涩,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因此传了三代,竟无人敢写。北宋元佑三年,米芾得见此段蜀素,一挥而就,在上面题自作诗八首。
9.龙藏经
《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网络全书。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又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又名龙藏。
H. 中国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1、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2、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3、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古代经锦有一个显着的特点,花色和地色的织物组织完全相同,都是双层结构的复式平纹或复式斜纹,称为平纹经锦或斜纹经锦,依靠织物纵向彩条经线的颜色来显现花纹,是一种典型的“彩条经锦”。
平纹经锦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平纹经锦,隋或初唐时期的斜纹经锦,盛唐时期的斜纹纬锦、织金锦等。平纹经锦到了唐代数量已明显下降,大量出现的是隋代前后兴起的斜纹经锦。
4、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楼阁式瓷仓,在仓后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
这件楼阁式瓷仓,造型别致,虽然是随葬冥器,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5、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荣启期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I. 中国着名的文物有哪些
中国着名的文物太多了。
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仅在不可移动文物中,最着名的无疑是长城和故宫,另外所有的皇家园林、帝陵、古代建筑、构筑物有很多都非常着名。在可移动文物中青铜器中的司母戊鼎、玉器中的金缕玉衣、书画中历代书画大师作品、瓷器中的斗彩鸡缸杯等等。
如果把中国着名文物一一列举,仅仅是列举最着名的,也肯定超过大四位数。
J. 中国有那些着名文物
1、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区别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2、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高:6.7公分 深:3.5公分 宽:16.4公分 长:23公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于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3、书法第一宝: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它采用图像方式存储文献资料,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并提供书目检索功能等。
5、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马车
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
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3000余个,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秦代宫廷舆服制度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古代车制更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