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伟大的三位母亲,他们分别是谁
孟母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于他的母亲的教育。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教,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到儿子成功的时候,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心,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路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人一生中,母亲的影响总是巨大的。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所以,一个男人若能娶一房好太太,便能“富”三代。当然,这里所说的“富”,并非指有钱,而是指思想富、品德富、有所作为。
‘贰’ 养育了87个儿女,20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中国最伟大的广西母亲是谁呢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的伟大源于无私的奉献和细水流长的呵护,养儿育女一辈子,却时常忽略了自己,这是为人母的常态。
1960年出生的麦琼方,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35年间,她一共养育了87个儿女,只有一位是她自己亲生的,还替27位老人送终,挑物资用坏了几十根扁担,被人称为“扁担妈妈”。
她被称为广西境内最了不起的单亲妈妈,也是老人眼中最值得骄傲的女儿。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所以,麦琼方的身边有一群同她一样只为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普通人,什么也不图。
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也在不同的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也许没有麦琼方孩子们就没有这么美好的未来。往大了说,麦琼方凭借不屈不挠的坚持为国家培养了多位栋梁之才,功不可没。
相信如麦琼方所愿,她的大爱会一直被传递下去!
‘叁’ 古今中国有名的母亲
古今中国有名的母亲: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爱迪生的母亲,杨延昭的母亲,克林顿之母,苏轼之母——程氏。
1、孟子的母亲
孟母三迁:当年孟母为了教育小时候的孟子搬过三次家,还剪断过织布机上的布。儿子不用心读书,是与附近的环境影响有关。在孟母的教导下,孟子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岳飞的母亲
岳母刺字:岳飞拒绝了杨么使者王佐之聘,岳母怕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引诱岳飞犯错,一时失足,做出不忠判国之事,英名就会毁于旦夕。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时刻警惕孩子要为国为民,批肝沥胆。
3、爱迪生的母亲
童年时代的爱迪生学习成绩"很差",被老师说成"笨蛋",被医生说成是"脑子坏了"。爱迪生因此离开了学校。爱迪生的母亲作过教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她让孩子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并用从平常人成长为科学伟人的故事,鼓励爱迪生树立求学的信心和志气。
4、杨延昭的母亲
外族入侵,宋皇惊恐万状,杨令公战死,杨家七子死的死,伤的伤。已近百岁的佘老太君不得不亲自挂帅,率领杨家孤儿寡妇奔赴沙场,最终打败了西夏。这就是着名的《佘太君西征》。
5、克林顿之母
克林顿评价母亲对他的一生的重大影响时说道,“她在三个方面给我树立了好榜样。首先,她总是不停地在外面辛勤工作。第二,在我成长中,我们家庭经历了许多逆境,但她都应付得很好,表现得很坚强。
第三,我认为,她给我一个十分痛苦的开头,这对于我参加公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能够处理大量的紧急情况——遭受失败,安排明天,重新奋斗!”1992年11月3日,可林顿当选美国第49届总统。
6、苏轼之母——程氏
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
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一身正气,不攀附权贵,正直坚韧。
‘肆’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1、孟母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着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2、陶母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着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着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3、欧母
欧母欧阳修之母郑氏,四大贤母之一,含义为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欧阳修《泷冈阡表》。后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4、岳母
岳母姚氏,又称姚太夫人,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对现在的教育很有作用,也作为影视剧里母亲的代表。
(4)中国伟大的父母有哪些扩展阅读:
四大贤母的事迹: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 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而这一年,开封还是被金军攻破。金军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3、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截发延宾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
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
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
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
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贤母
‘伍’ 中国最伟大的母亲是谁
孟母。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是中国最伟大的母亲。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陆’ 中国最伟大的母亲是谁,叫什么名字
邓颖超 最博爱的母亲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孟母 最知书达理的母亲
相传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相传孟子年少时逃学,他母亲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对他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些断线一样,成不了布”。孟子从此勤读,终成着名的学者。
孟母没有棍棒相加,逼迫儿子习礼,也没有谩骂中伤其子须勤学立业,而是设法“训”了孟子一回。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来,也让我辈击节赞叹。
岳母 最爱国的母亲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 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 忠 报 国”四字。
孝庄文皇后 最睿智的母亲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佘太君 最坚强的母亲
折太君(误称余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亻先)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 (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孝圣宪皇后 最幸福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祯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干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干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干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猪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干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干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柒’ 中国古代四位伟大母亲
中国古代四位伟大母亲分别是:孟母、陶母、欧母和岳母。
孟母
:
孟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她的事迹“孟母三迁”广为传颂。
陶母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广为流传。
欧母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她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母亲都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
‘捌’ 中国古代有哪些伟大的母亲
第一位孔子之母,孔子母亲颜征是鲁国贵族,她的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是周公旦的长子,周文王的孙子,所以孔母从小就接受文化教育,知书达理,在孔子五岁的时候就教他念书识字,还把孔子送到当时的官办学堂“痒”学习诗歌、古籍、历史等各种书籍,让孔子学到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为后来孔子办学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孔母也就没有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孔子。
第二位孟子母亲,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讲的是孟子顽皮孟母三次搬家,最终搬到子思学院,还利用“断机教子”的方法挽回了贪玩的孟子,让他变得勤学苦读,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人尊称为“亚圣”,试想如果没有这几次孟母的严厉教导,孟子注定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孟母去世后,受到当时各国的祭奠尊重,在我国的山东邹城北至今还有孟母林,教育着我们一代代人。
第三位欧阳修的的母亲,欧阳修是我们北宋时期着名的学者变革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母亲郑氏虽然说出身在一个贫困家庭,但是在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就教他做人和写字,还有着“画荻教子”的佳话,欧阳修也聪明好学,在20岁时候就名满天下入朝为官,这时候欧母还教育欧阳修要心存仁义,公正无私,可以说教育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
第四位岳飞之母,“精忠报国”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就是岳飞母亲为了让岳飞不忘本心报效国家,亲手在岳飞后背刺字,让他舍小家顾大家,抗击金兵,匡扶大宋,试想当时的一位妇人能有如此见识,可以说是真的很伟大了,当然岳飞也不负众望屡次大败金兵,但是最后由于奸臣秦桧一伙陷害于岳飞,不幸被害死于风波亭。
第五位徐庶之母,这是一位深明大义、大德烈性的母亲,三国时期,其子徐庶当时是刘备谋士,刘备又为曹操敌人,曹操为了想把徐庶纳为己用,骗徐母召唤徐庶,但徐母识破了其奸计宁死不从,曹操又施一记,伪造了徐母信件招来了徐庶,徐母知道后,怕自己成为儿子被他人要挟的把柄,贞烈自尽,如此烈性,真的是让我们由衷佩服的一位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