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科技力量怎么样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1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的科技事业,却实现了巨大的跃升。盘点10年来我国科技成就,不妨从一些数字的变化谈起: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比2000年—2005年间提高约8个百分点;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001年的2600万人提升到2011年的6200万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已双双跃升至世界第一;我国R&D经费支出额已从10年前的1042亿元提高到8610亿元,世界排名从第7位跃居至第3位;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从第8位迅速跃居至世界第2位……
数字展现着中国科技的力量,记录着中国科技发展10年成长轨迹。
就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而言,我国与创新型国家差距迅速缩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1》报告显示,在占世界研发经费支出98%的40个国家中,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已由2001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20位。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国际排名将进入世界前18位。该研究院还对我国历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2010年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
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平稳快速增长。2001年—2010年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从第8位迅速跃居至第2位,总量已经达到12.2万篇。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8.6%。从各学科看,我国有6个学科的SCI论文10年累计数居世界前3名,分别是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001年—2011年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41.6万件,仅次于日本而居世界第2位。
科技论文与专利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升与科技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力度密切相关。我国科技活动产出效率稳步提高,一些指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2010年我国学术部门单位R&D经费的SCI论文产出量(2010年的论文数与2008年R&D经费之比)为7.1篇/百万美元,是2001年的1.3倍,在学术部门R&D经费超过80亿美元的10个国家中位居首位。2011年我国每百万美元R&D经费的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2011年的专利数与2008年R&D经费之比)为1.6件,是2001年(0.7件)的2.1倍;分别是2010年德国的13.9倍、美国的5.6倍和日本的1.3倍。在世界主要专利产出大国中,我国R&D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居首位。
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我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显着增强。一方面,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研发人员素质大幅提升。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了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2600万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万人;同时,2001年全社会投入R&D活动的研发人员为96万人年,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80万人年。10年间,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已双双跃升至世界第1位。
与此同时,我国研发人员的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根据2009年第2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数据,全国研究开发机构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已达到9.2万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已达到23.5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
另一方面,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总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为703亿元,到2011年则已达到约4900亿元,对贯穿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活动给予强大支持。10年间,我国R&D经费支出额已从1042亿元提高到8610亿元,世界排名从第7位跃居至第3位。R&D经费与GDP的比值是测度一个国家R&D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我国这一比例保持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1.83%,比2001年提高了0.88个百分点,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位置。
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课题)51904项,较“十五”增长12.5%,中央财政拨款932.2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1倍。国家科技计划参与人员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约为37%。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出版专着21.6亿字,发表论文43.4万篇,其中国际论文17.6万篇,申请专利9.1万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3万项,获得授权专利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万项。
经过10年努力,积极引进先进的资本运作管理理念,广开科技合作引资渠道,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政策性金融和创业风险投资较快发展,科技担保、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开展。2011年,中国创业投资管理的资本总量达3198亿元。自2009年10月国家推出创业板到2011年末,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达到281家,融资超过2500亿元。
10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也日趋稳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着增强,2001年企业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60.4%,到2010年全国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达5185.5亿元,占全国R&D经费比重上升到73.4%。截至2010年,创新型企业总数达353家,试点企业已达550家。政府研究机构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创新效率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间,政府研究机构R&D人员以及R&D人员全时当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2%和6.4%,R&D经费年均增长18.3%,比“十五”期间提高了3.6个百分点。2010年,政府研究机构开展R&D活动的人员有34.2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29.3万人年。政府研究机构的R&D经费已达1186.4亿元,政府研究机构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增长速度均超20%,明显高于R&D人员和经费的增长速度。高等学校科研能力也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7%;承担973计划项目232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元,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科教结合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2项,技术发明奖151项,科技进步奖711项。其中,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授权专利数累计达115489件,年均增长40.1%。
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力量与日俱增,增长更快。
祝你生活愉快
②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是什么级别期刊
不是08北大核心,我空间有北大和南大核心目录,如果需要自己去找找下载。总有作者问我,我就放到威盘了,下载共享方便,这个期刊是国家发改委主管的国家级期刊而已,普刊
③ 中国的科技怎么样
中国的科技与日本美国相比,各有千秋。中国有领先于美日的项目,美国日本有很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
日本在电子科技、精密制造、电子存储、医疗等方面比我国要先进不少。
美国在尖端科学、航天航空、核能核技术应用、生物科技、高端制造、医学研究等领域,领先于世界。
综合来看,美国的综合科技实力,至少还领先于中国四十到五十年。日本在电子科技、精密制造等方面也领先于我国三十年以上。
④ 中国科技前景
科技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正在带给我们更为广阔的畅想空间。毫无疑问,一年后的情况将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一年是科技领域新产品和新思想蓬勃发展的一年,新的一年同样将是科技领域大放异彩、让我们大开眼界的一年,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1、物联网: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2018年,物联网已经在各层面逐步落实,各方面应用有显着提升。例如,全球各地逐渐使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物联网开始融入边缘运算与人工智能、各垂直应用领域持续智慧升级。由于技术与基础建设的完备,在接下来一年里,物联网企业的核心与商业价值将得以尽情释放。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企业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投资成本效益面临新的考验,能否实现长期获利目标,将在2019开始凸显。
2、医疗科技:开创产业新格局
2018年里,美国FDA继续推动21世纪医疗法案的改革,对于数字医疗与次世代基因定序医疗应用的监管更加严格。其中,医疗软件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单纯软件接入疾病治疗,ICT结合药物等都将成为新形态的治疗模式,数字疗法渐成体系。此外,手术导航系统与手术机器人将会实现新的整合,将各类影像技术与医疗影像、分子医学影像、AR和MR融合起来,从而建构完善的智慧微创手术系统。在基因检测方面,NGS往临床应用端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美国FDA监制的标准化基因数据库ClinVar与ClinGen以及对定序数据算法验证的PrecisionFDA,NGS在后端定序数据实现应用,都可能会充当未来临床应用市场的竞争核心,与新疗法共同实现精准医疗。
3、5G:进入商用部署冲刺阶段
2019年,5G技术的产品研发和商用部署将进入最后的冲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的5G技术研发国家的运营商将会持续扩充5G商用规划,5G智能手机也有望在2019年面世。5G技术的应用,除了提供更高速的联网体验以及更大频宽之外,也能够支持移动VR/AR游戏,高画质影音,大规模物联网、远距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5G市场。
5G直接和间接经济增加值贡献(万亿元)
数据来源:工信部
4、智能手机:性能继续提升
据业内人士分析,智能手机领域在接下来一年将在对现有功能进行更深一步优化,包括全屏幕、更加极致的小面积Notch等。同时,各种手机搭载生物识别的比例更多,采用三镜头提升照相性能等。同时,随着当前柔性AMOLED技术不断成熟,加上5G技术应用落地推进,按照目前的技术,可5G手机、折叠屏幕的手机也将在2019年研发出来。此外,在技术演进和成本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原本只应用于专属机种的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也有望在2019年在中高端手机中应用。
⑤ 现在国内的科技水平是怎样的为何科技股没办法长期上涨
一大原因:盈亏同源,估值受到怀疑。
近一段时间选择科技股的投资者都是无脑赚钱,一波确定性收益赚的也是盆满钵满,而一波大幅上涨之后科技股的估值受到了市场的怀疑,昨天芯片 软件 通信等板块先领跌均跌超 3%,今天市场持续领跌。
三大原因:龙头倒下,市场轮动。
科技股龙头,中国软件走出了一个双头的形态,两天跌幅超13%。另外叠加市场轮动,任何板块最后都逃脱不了市场轮动的命运。科技股也是,没有只跌不涨的个股,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所以一波上涨之后引来调整也是正常值走势。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决定都是现场直播。所以在日常交易中,我做的格外谨慎。也正是因为谨慎,所以我的交易非常稳定,也因此给跟上实盘操作 的股友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⑥ 中国科学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05月2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等。
⑦ 中国科技投资是核心期刊吗
刊名: 中国科技投资
China Venture Capital
主办: 中国信息协会
周期: 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5811
CN: 11-5441/N
邮发代号: 82-97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科技投资
曾用刊名: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创刊时间:2002
是普刊
了解期刊的话你可以去:中国论文及第网 上面看看一些相关的知识!
⑧ 国内外科技投入机制比较与评价
(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图2-7 各国R&D按研究类型分布情况
1.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投入是科技投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1%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投入目标。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投入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20.47亿美元,增幅达8.6%,占政府总预算的5.2%,相当于2003 财政年度GDP的1%(杨梅,2008)。日本于2001年提出第二个科技基本计划:保证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1%,争取5年时间研发总投入达到24万亿日元(陈少晖,2010)。
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投资主体。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投资高于政府投资10个百分点以上(杨梅,2008),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力度,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高投入与高回报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刺激了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祝健,柴宇平,2006)。
由于科技的研究与开发风险性较高,一般银行对于提供贷款方面限制很多。为此,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提供政府信贷、信贷担保,建立专门的科技信贷银行,发行高新技术债券等金融措施筹集资金(杨梅,2008)。另外,风险投资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规避风险的有效性应运而生,为社会资金进入高科技产业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动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在美国共有约1000家风险投资公司,它们的资金主要投向高科技企业(祝健,柴宇平,2006)。
此外,大学的科技投入、海外投资、个人投资等也都是科技投入的广泛来源。
2.投资方向战略化
科技投入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规划。美国科技投入的目标是,强调全面领先,保持在所有科学知识前沿的领先地位;德国强调发展尖端技术,确定了4个投入目标,即原始创新的目标、全国均衡发展的目标、高技术领先的目标、技术尖端的目标;日本和韩国强调发展产业共性技术;印度与巴西则强调局部领先,资金主要流向工业领域。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中,基础研究阶段由于较高的风险性以及外部性,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支持。此外,基础研究的特殊性还需要科技投入的长期性以及集中性,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即使像日本、韩国这样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引进为发端的国家,也开始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并把自主创新作为争夺未来产业高地的重要武器(陈少晖,2010)。
在研究领域方面,科技投入也应该依据国家战略而有不同侧重。2001年日本政府科技投入预算中,生命科学投入增长16.7%,环境科学投入增长18.7%;美国先后把新型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列为战略技术,其超强、超前的投入对美国科技的全面领先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印度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以软件技术为战略技术、软件产业为战略产业,对发展本国经济起到了龙头作用(杨梅,2008);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科技投入分布上看,在非国防领域,其资助重点是医疗保健和环保,这两个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政府研发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陈少晖,2010)。
3.注重成果转化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仅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而且也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二者的联系,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从而更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实现良性循环(廖添土,2007)。
4.立法保障
发达国家注重通过立法保障科技投入。美国《小企业投资法》帮助小企业获得补充的股东资本和长期贷款资金,《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等立法,都激励着中小企业R&D的投入(李松涛等,2000)。英国政府实施“对创新方式的资助计划”,通过《企业扩展计划法》等立法,对科技研发在税收上给以优惠。法国于1983年制定的《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明确规定:凡R&D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可免缴投资额25%的企业所得税;1985年通过的《特种投资贷款法令》,要求政府以低息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研发。意大利《扶植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明确规定: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创新投资,均可享受优惠(杜伟等,2004)。
5.政策支持
政府采取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比如,对风险投资、研究开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少征税等。此外,美国等国家规定了研究开发所用的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免征房地产等税。韩国税法还鼓励科技成果转让,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或新工艺所得收入可减免所得税(杨梅,2008)。有的国家为鼓励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使用国产技术,还开征了技术开发专项税。如1986年,印度政府对企业界引进国外技术征收占引进费用5%的税,并用这项税收建立创业投资基金,促进和加速国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陈少晖,2010)。
(二)我国科技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科技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技投入机制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明确的战略
虽然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但并没有清晰的科技投入战略,对于不同科技投入主体、不同科技投入客体、研究类型等方面的比例也并未有明确的范围,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在国家发展规划中也没有较为确定的渠道(贾康,2006)。
2.科技投入强度弱
近年来我国R&D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仅为美国的9.57%(廖添土,2008)。R&D/GDP值象征一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投入强度,是进行科技投入强度国际比较时普遍采用的指标。经济发达国家投入强度均在2%~3%(程文欣,刘敏,2007),2005年我国R&D强度为1.34%,而瑞典的R&D强度达到4.25%,是我国的3倍多(廖添土,200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R&D强度仍处于较低位置。
3.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完善
发达国家R&D经费的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我国2009年的 R&D经费来源中,有71.7%来自于企业,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但政府的R&D投入比重相比较欧美老牌发达国家而言相对偏低。此外,我国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仅占到4.8%,远低于其他国家。我国R&D经费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拓展。
4.人力投入不足
从相对量上来看,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的人数基本在100~120人之间,我国2009年只有40人,不仅远远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5.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低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李博,2009)。我国基础研究科技投入不足,2009年基础研究的投入只占总投入的4.7%,其他国家这一比重都保持在15%以上,我国的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廖添土,2008)。
6.科技产出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仅为3%左右,转化速度也较慢(高思中,2006),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研究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总体的规划,导致重复建设很多;研究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科技和经济联系不紧密,导致成果研发和成果应用分离,科研成果无法进入应用领域,从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此外,科技投入在使用过程中实行的是粗放绩效考评,问责机制薄弱。
⑨ 中国科技投资是核心期刊吗
目前不是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