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现代军事发展时间表
中国在1965年掌握核技术,成为世界第三有核武器的国家,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能独立自主的制造人造卫星的国家,20世纪末,中国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下,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在2000年到2015年,中国有世界领先的坦克,战舰,各种反舰导弹,鱼雷,新型导弹,神舟号一代一代的发射,天宫一号等新型航天装备。2015年中国的所有武器装备已经达到或赶上发达国家,某些军事武器世界第一! 4399
⑵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新型火箭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中国的钱学森、德国的冯·布劳恩和苏联的S.P.科罗廖夫、齐奥尔科夫斯基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⑶ 有谁能给我概述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吗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战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当时在一个步兵班中,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一般为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56-1式冲锋枪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1式冲锋枪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枪上的主要改进是采用折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枪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
56-2式冲锋枪
1980年,56-2式冲锋枪定型, 56-2式冲锋枪是56-1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采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枪弹。
50式7.62mm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改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配有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具有结构简单、火力较猛、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等特点。
54式冲锋枪
1954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6年停止生产。它是前苏联PPS-43式冲锋枪的仿制型,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由于63式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有违于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后来被撤装的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63式结合了m14和G3的优点,拥有56半自动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
100米上的精度为
单发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弹密集于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79式7.62毫米冲锋枪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它设计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广泛装备部队,武警,公安.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该枪发射时后坐速度11.5米/秒,后坐力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弹药:79轻型冲锋枪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79轻冲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来讲,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装WJ97—3型瞄准具的81突击步枪
87式5.8MM枪族
87式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
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并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95式5.8毫米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毫米,机枪840毫米)。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千克,机枪3.95千克),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5.8毫米
全长: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40发/分(单发)
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于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该枪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79式狙击步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
85式狙击步枪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普通钢心弹,在100米距离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钢板;15厘米厚的砖墙;45厘米厚的土层;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狙击步枪成为特警队的精确射击武器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该枪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拟的可靠的战斗性能。该枪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倍。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
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中国新型大口径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采用可更换的标准枪机弹膛设计,可适用两种枪弹。全世界12.7弹主要有两类,俄制弹和美制勃郎宁弹,中国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应配置不同枪机,可适应这两种弹。该枪今后可能装备高速脱壳弹。
中国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有效射程1200米,重实战,采用手动旋转枪机,手动强于半自动. 因为美军实战证明,无论什么情况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每击发一次后,都必需花时间去重新寻找目标,因此半自动上膛,增加了枪重,对射手提高射速,没什么帮助。 减少枪支重量,对于身材不高大的东方人远比半自动上膛重要,中国显然主张极力减少枪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无用途的半自动上膛。
该枪重量轻, 在带瞄准镜和5发弹匣的情况下才12公斤不到,[美军现装备半自动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枪时重达12.9公斤,实战证明半自动上膛重量过大,不适合单兵携带,中国枪采用无托设计,将弹匣置于扳机后,这有利于减少全枪长度,[美M82长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径阻击步枪,最关键的是制退装置,中国枪采用大型的双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枪口采用双室制退消焰设计,更适应战场需求,但扬尘带来的致命缺点,要在射击阵地地面铺上毡子或选择湿地射击,在中国JQ枪的枪托上安装有大型的有孔橡胶托垫,主要用于降低后坐力对射手的影响,这种托垫最简单实用的缓冲装置,击发时枪支的后坐力会将射手肩膀和枪托之间的胶垫挤压,多孔的胶垫会产生很大的形变,有利于吸收后坐能量,该枪除了枪机匣就是枪管,各国评价是没有一个多余零件的枪,中国军队特种兵有可能甚至已装备此枪。
⑷ 中国武器发展史
1896年,湖北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步枪“汉阳造”。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小说里看到的红军手里的“老套筒”。1929年,东北王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亦能生产、仿制步枪、轻重机枪。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1935年,国民政府在德国的帮助下,仿制了一款德国毛瑟步枪,后来命名为“正中步枪”。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仿制苏式武器如:54、56式步枪、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萨姆式防空导弹。在苏联的帮助下,空军仿制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我们空军现在天上飞的歼7也是仿制苏米格21的产品。海军除了苏联援助我们的四艘驱逐舰(旧舰),在北海舰队号称“四大金刚”外,主要是仿制一些苏式的鱼雷快艇、猎潜艇类。我们当时生产的鱼雷快艇大都是木壳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力提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军工产业迎来了脱胎换骨爆发式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仿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先后研制列装了空军;歼8、歼10、飞豹战斗轰炸机,四代机歼20的横空出世代表中国空军的研制水平已进人世界最先进的行列。海军:我们的核潜艇093、094,我们的不依赖空气的lp常规动力潜艇完全有能力在美国的太平洋东西两岸游弋。驱逐舰、护卫舰,特别是170、171驱逐舰的列装,使我们的海军有了真正意义的防空能力。陆军: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完全有能力覆盖整个台湾岛,是那些台独分子的梦魇。99A坦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坦克较量而丝毫不落下风。而我们的反坦克利器“末敏弹”的研制成功又是这些钢铁怪兽变成了“死老鼠”。我们的二炮是一支世界上任何敌人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它是我们祖国的镇宅宝剑,有了它,我们就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总之,中国的武器装备在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的探索、厚积薄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向那些科学家、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致敬!!。
⑸ 中国导弹发展史
1、东风-1为近程地对地战略导弹,是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对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
⑹ 中国军事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民战争。这就决定了我军陆战型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结构模式。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我军的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力量结构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来战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但最终将经历火力信息战—信息火力战—信息战的演变过程。二是多维力量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空、地、海、天、电多维力量联合的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网络战力量与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战略机动力强。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在战场透明、打击精确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环境下已严重滞后,将逐渐被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机动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战略投送特别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体战略力量的效能。
军事高技术加速发展使我军武器装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战争舞台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统的一体化能力显着增强。覆盖空、地、海、天、电的C4
ISR系统将信息化作战平台与精确打击的智能化火力紧密结合起来,使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了信息火力一体,达成作战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现配套和兼备的发展趋势。由开始注重发展导弹等进攻型武器,转变为强调发展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在进攻性武器装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都开始积极研发反导防御系统。各国发展的很多单一武器也体现出攻防兼备的趋势。三是机动装备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规模投送和远程投送的机动装备地位崛起,载运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潜艇能够绕地球数周航行。飞机飞行的速度达到3倍音速,战斗机的航程超过5000公里,战略轰炸机超过1.6万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机等装备可以跨洲际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武器装备发展进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领域。武器装备发展的迅猛势头使我军武器装备更新的形势非常严峻。
⑺ 中国开始发展导弹核武器是什么时候
导弹和核武器一样是同步开始开发的,二战结束口就有动向,但是真正动手还是52年前后了,估计是52有计划,53开始动手,当时清华的一批顶尖的原子物理和流体力学学者被召集起来进行秘密的推研,工作地点是清华学堂--现在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注册中心--理论验证成功后去了罗布泊等地,隐姓埋名了几十年啊!这些老前辈太可敬了,最后20多人被授予了少将到中将的军衔,在清华90年大庆的时候才披露了具体的姓名.可惜当时很多人都已经死于核辐射引起的病症...
⑻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拜托各位大神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求采纳
⑼ 中国枪械发展历程
你说的是发展,那就是自己生产的喽!
新中国解放军枪支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1,缴获仿制 2,仿苏装备 3,自主装备
一,缴获装备主要是1927到1949,这当中有包括长征,抗日,解放三场战争。这期间主要仿制的枪有:大名鼎鼎的马牌撸子,m1911,春田,汤姆逊m1928,mp18,三八大盖,斯登,捷克/布伦式机枪等等。这期间鱼龙混杂,我相信你也从抗日剧等看到过。
二,这里是重点!!!!!!!!!!!!!
毛熊和兔子既然同是布尔什维克家的,就得互(wu)帮(si)互(feng)助(xian),50年代开始,苏维埃对兔子进行了十多年的援(qiao)助(zha),让兔子的军事水平提高了不知多少。(这里,很多人又想说56式枪族和壮哉我大59的耿了。)
第一次援助: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
51式手枪!(以下为水货)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由于国民党在溃逃前的大破坏,共和国连一个像样的兵工厂都没有,手枪的自研能力为零,我军官兵使用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还有少量的则是用土办法仿制而成。且手枪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质量难以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手枪的型号多达几十种,产自于二十多个国家:可称得上“万国牌”。
1951年,我国即对苏联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测绘,利用从苏联引进的机床和设备,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首先仿制成功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由于51式手枪的研制无论从人员技术上,还是从机器设备和制造工艺上,都是以苏方为主进行的,因而51式手枪实质上只是对苏式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的简单模仿,算不上国产第一种手枪。
2:第二种 50/51冲,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是pps呢?没错,这就是天朝波波沙。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最有效的冲锋武器
3;第三种 53步
53式步骑枪
这家伙是抗美援朝的步枪主力,跟上面一样是山寨货,原版是莫辛纳甘
⑽ 中国武器发展史是怎样的
从49年开始的收缴枪械开始到目前的信息化武器体系发展。
中国武器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