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被裁的军官们都能去哪儿
1、文工团系列,都是演艺界明星,直接转地方,按照市场运行即可。
这一批人实际上估计没有多少,大约30个左右,人员在3000+以上。但是人数少,影响大。
2、军事院校系统,该合并院系的合并,该裁撤的裁撤,该交由地方学院的交由地方大学、学院。例如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专业重复;南昌、昆明、西安陆军学院专业重复;空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十三飞行学院专业重复。
3、部队军事医院,交由地方卫生部门管理,与部队脱钩。市场运作。
4、机关兵,包括军区、各总部、军分区的各级军官以及为军官服务的士兵,这一部分人员转业到地方,由地方政府安置,主要安置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
5、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这些都占用不菲的军费,这批人由民政部门接手,待遇不变。
6、裁撤指挥机构,我军分为7大军区,大军区下属军分区,军分区下属警备区,警备区下属武装部,这些完全可以裁撤、合并。
7、只保留核心科研机构,裁撤一部分与战备无关的科研机构,例如研究军用罐头、军装的科研机构,交给地方食品厂、地方服装厂一样可以研发。
8、中国的预备役,部分人员算在现役军人中的,可以与现役军人脱钩。
9、《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首次披露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和海、空军人数。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现有85万人。海军现有23.5万人,空军现有39.8万人。 某炮约10万人。军队总人数230万。后方机关、军事院校、军事医院、后勤保障71.7万。
其中裁撤的30万人,主要从后方机关、军事院校这71万人中裁撤。 还要适当增加海空军人数。
综上所述:文艺兵去演艺界、医生兵去卫生部、教师兵去教育部、科研兵去科研部、机关兵去当公务员、老干部去民政部,都有去处,裁撤的基本上都是军官。
Ⅱ 1985年百万大裁军,四大军区被裁撤,时任司令员分别是谁
1985年,为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益“臃肿”的问题,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百万大裁军。与此同时,原有的十一大军区被裁撤整编为七大军区,那么被裁撤的四大军区,时任司令员都是谁?
1955年,肖全夫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在1980年担任了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直到1985年乌鲁木齐军区的番号被裁撤。
Ⅲ 中国最近几次阅兵裁剪军队人数(99年,09年)
报道称,中共在1949年建立新政权后,随即在6个月后裁军150万人。但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马上停止裁军改为进行扩编。到1951年底,中国军队总兵力达到611万人,最高时达到627万人;在朝鲜战场形势基本稳定后,中国再次进行裁军行动,裁减后的军队总人数降至420多万人;1954年—1955年,中国军人的数量共精简了21.2%,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其中陆军部队裁减比例最大,特种兵得到加强;1985年,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军队改革体制、精简整编,此次裁军又被称为“百万大裁军”,到1990年,全军总员额减到319.9万人。此外,在此次裁军中,原来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并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标志着中国军队开始了战略性结构大调整;到1999年底,解放军再裁军50万;2003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2005年前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Ⅳ 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什么意思
今明2年,我军将裁剪30万现役军人,到2016年底,军队总数降到200万。
主要是大机构的军官,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非作战部队,比方说文工团今后就没有了,如果需要文艺下连队,可以买地方文艺团体的服务。本次裁剪主要针对陆军,海空军人数还将略有提高。
Ⅳ 中国有一次裁兵三十万人还有多少人
目前中国解放军人员有230万人,这次裁军三十万,还剩两百万。而且在优化海陆空的比例,陆军将大量减少,主要增强海军的力量。
Ⅵ 中国从抗日胜利到现在一共裁兵多少万
供参考
第一次: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有了较大压缩,全军精简17.1%,而军兵种机关及部队则有了较大发展。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和建立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兵种部队。
第二次: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当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在前四次大裁军期间,解放军先后成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分别是: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公安军司令部、防空军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防化兵部,使我军军兵种部队得到了飞速发展。195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防空军司令部,与空军合并,建立我军空防一体的防空体系。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五次:第四次裁军后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6月,解放军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第五次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方案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六次:1980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第七次:1982年9月,解放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经过第六、七次裁军,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解放军开始实行了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八次:1985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二是陆军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三是改革体制,裁并机构。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四是改变隶属关系。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这次裁军使解放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第九次:1997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其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形势下,中央军委提出加强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并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第十次:第十次大裁军的任务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在精兵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2005年底,我军圆满完成20万人的精简任务,2006年起全军已全面按新的编制体制进行。
Ⅶ 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是啥意思
历史来看中国最多的兵力是在1951年627万。今年军队要裁减30万兵力,这次是第11次裁减了,目前的兵力是230多万,裁减30万以后是200多万。就这样,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多兵力的国家,陆军预计是85万,空军是39.8万,海军是23.5万,后勤部,学院兵力是在50万左右。希望采纳,谢谢
Ⅷ 中国将决定裁军30万,都裁军什么人
中国永远不会称霸!这也是自信的表现!中国随时随地可以增兵几百万!战争面前,人人都是解放军!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单兵装备升级,和战略武器研发中去!
精兵不怕数量少
!
这是中国解放军历史上第十一次裁军。裁军30万在军队向强军目标聚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政治上宣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爱好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从战略上来看,这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此次裁减大量非战斗部队使主要的军队员额向集中于能打胜仗和能打仗的官兵集中。此外,军官的员额比例也将会减少,一个军队的战斗力跟士兵跟军官的比例有直接关系,我军军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在不断的精减,但总体上员额比例还是偏高。姜春良说。
此外,姜春良也表示,虽然解放军裁军30万,但解放军的战斗力和对世界和平的维护能力仍然不会减少,通过武器装备的先进研制和人员官兵与武器装备密切有效的配合使我们的军队会更有战斗力。所以,裁军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显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的战略举措。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人、军事问题专家千里岩也向澎湃新闻表示,裁减一则让军队更精干专业,二则可以使得汰弱留强。既是符合世界和平潮流,又能保证我们有限的资源更高效的用于准备未来高科技军事斗争。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马尧则告诉澎湃新闻,裁军是军队改革的重要举措,显示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跟随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切实落实打胜仗的举措。
Ⅸ 2015年9月3日,新中国第几次裁减军队
2015年9月3日是新中国第11次进行裁减军队。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通过历次裁军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裁军,都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应科学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发展,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进行的,其实就是军队作战理论和编制体制的重大改革。
(9)中国裁军30万裁哪些人扩展阅读:
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军队绝不是靠人头数量堆出来的。适度裁减军队员额,不仅不会降低战斗力,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作战效率。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任务艰巨。
经过建国后共11次较大规模的裁军,人民解放军总数大体保持在了230万人的规模上。与此同时,我军开始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