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基建是什么项目
新基建的项目: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3、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4、新基建是疫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而5G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布局的重中之重,是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
5、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等方面大显身手,儿童陪伴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亦加速落地。随着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双重因素叠加,服务机器人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新机遇。
2. 新基建项目包括哪些
新基建项目全称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同时涉及其他多个相关的领域。
新基建和原来的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多的是注重高科技,人工智能方向,和过去的马路、铁路和基本社会设施不太一样,更多是数字中国的建设,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主旋律和主基调。
高科技和AI人工智能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主要的表现就在于新基建在基础设施上有非常明确的概念。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存在优势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3. 新基建包括哪些项目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里提到的“基础设施投资”指的就是新基建,那么新基建包括哪些项目呢?
新基建项目的全称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般来说,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1、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英文缩写UHV,在我国,特高压是指 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而电能分布不均,远距离输电尤为重要,特高压送电不但能节约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节约土地资源。因此,在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基建项目,进行大力推进,作为经济的增长点。
上市公司中与特高压相关的板块包括: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国电南瑞、金冠电气等。
2、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得益于新能源车,上市公司中与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相关的股票包括:科陆电子、科林电气等。
4.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2],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原来的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多的是注重高科技和人工智能方向,和过去的马路、铁路和基本社会设施不太一样,更多是数字中国的建设,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主旋律和主基调。第一信息基础建设。我们比较清楚的就是5G基站为代表的的通讯网络建设,其实还有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最后就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第二、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理解起来有点复杂,因为这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的。打个比方,我们传统的交通通讯通过升级后就会变成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这就是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代表。第三、创新基础设施。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创新科技和人工智能、高科技的孵化园和学习中心。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学习和引导尖端科技,给上面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和人才的基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5. 新基建是指哪些行业呢
新基建指的行业是:
1、大数据中心
从市场角度来看,2020年初的疫情让无接触服务、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信息化被越来越多采用,数据中心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将会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中心开始升级为“云数据中心”,特点是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高度虚拟化,用户可以按需调用各种资源。
6. 新基建包括哪些行业
新基建行业包括:
1、5G:
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来看,5G将是新技术中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全球加快布局5G的大环境下,国内5G建设落地速度有望比计划提前。
2、特高压:
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当前国家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50-60条之间,意味着仍有大约30条已纳入规划线路在未来有望落地,近期国网公布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
特高压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已顺利实现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电力工程和核心设备的出口。我国中长期需求和海外更大的空间将增强设备公司的业绩可持续性。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开工潮投资额增加+通车里程高速增长+货运三年增量计划支撑车辆采购释放+车辆设备相关企业业绩恢复明显增长,四大利好共振,板块将有明显收益。
4、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跨入19年,新一年的补贴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再度给了车企一定的缓冲空间。而无论政策何时落地以及具体形式,降本扶优的主旋律不会改变,产业链亦将去分担补贴下滑带来的压力,细分领域龙头的优势或将进一步积累,锚定龙头,抓住确定性。
5、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资讯分发到视频娱乐,大数据无处不在。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热门投资方向之一,在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超过万亿。在重视数据的今天,大数据行业必定会成为2019年的创业风口。
7. 哪些属于新基建领域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发展新基建领域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8. 新基建包括哪些行业
新基建包括的行业: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一、5G基建
应用范围: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
相关产业链:网络规划;无线主设备及传输设备:小基站、天线、铁塔、基站射频、滤波器、SDN/NFV、光纤光缆、光模块、光纤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终端天线、滤波器、终端射频材料;运营商。
二、特高压
应用范围:电力等能源行业;
相关产业链:直流特高压:换流阀、控制保护、换流变压器、互感器、直流断路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高压组合、断路器、避雷器等;交流特高压:GIS、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抗压器、550kv组合电器、互感器、断路器额隔离开关、电容器、避雷器、变电站监控等。
三、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应用范围:交通行业
相关产业链:上游:铁轨、铁路配件、轨道工程等;工程机械(挖掘机、泵车等)、基础建筑、土木工程、桥、路、隧道、高架、项目承接等;中游:机车车体、零部件、辅助设备等;牵引供电工程、通信、变电站、变压站等;下游:城轨运营;物流、客货运输;航空、公路、港口。
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应用范围:新能源汽车。
相关产业链:上游:壳体、底座、插头插座、线缆、充电模块或充电机等;中游:充电桩、充电站、充电平台;下游: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五、大数据中心
应用范围:金融、安防、能源、业务领域即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雏形、购物、运动、理财等)。
相关产业链:基础设施:IT设备、电源设备、制冷设备、油机、动环监控等;IDC专业服务:IDC集成服务、IDC运维服务;云服务商:运营商、云计算厂商、第三方服务商等;应用厂商: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传统行业(如能源等)、软件行业等。
六、人工智能
应用范围: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移动设备/UAV、自动驾驶;其他行业应用:加剧、金融、安防、医疗、企业服务、教育、客服、视频/娱乐、零售/电商、建筑、法律、新闻资讯、招聘等;
相关产业链:AI芯片:云端训练、云端推理、设备端推理;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监控摄像头、自动驾驶摄像头、3D体感;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视觉识别;云平台/OS/大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OS、物联网平台等。
七、工业互联网
应用范围:企业内的智能化生产、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协同、企业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企业与产品的服务化延伸。
相关产业链:上游:智能硬件;中游:边缘层、IaaS层、PaaS层、SaaS层;下游:高耗能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高价值设备、仪器仪表等专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