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主要地震带泥石流都有哪些

中国主要地震带泥石流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04 18:32:08

㈠ 我国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分布情况

地震主要在沿海附近,西南喜马拉雅山附近,火山在五大连池那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

㈡ 中国泥石流区域分布在哪些地带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㈢ 泥石流都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分布十分广泛,危害也相当严重,但各地危害程度不一,在我国境内,黄土高原、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山前地带,秦岭、太行山地区以及北京的西山、辽宁西部的山区和吉林长白山地区,均有泥石流分布,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时有泥石流灾害发生。而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则是我国泥石流发生最频繁、爆发最凶猛的典型分布区。

(1)云南东川因民沟泥石流

1984年5月27日晨4时30分,在云南省东川市西北一百多公里处的因民沟,发生了一次由暴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泥石流发源于因民沟上游左侧的支流——黑山沟。黑山沟沟长5.4公里,集水面积9.5平方公里,山坡坡度左岸为50°,右岸为45°左右,分水岭处标高3579米。从总体来看,山体比较稳定,仅局部地段有少量浅层滑坡,有的地方也曾发生过山崩。但由于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和自然风化作用,尤其是山崩时有大量的块石滚到沟床中填积,长年累月,越积越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1984年5月27日,在黑山沟的上游三风口一带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雹暴雨,冰雹粒径为10到20毫米,雨滴直径为5至10毫米,雹暴雨来势凶猛,沿陡峭山坡直泻而下,夹带着大量的沙石泥土,形成了一股股强大的黏滞洪流汇聚于沟床中,涌向下游。流量越大,流速也就越快,到黑山村上游80米处,开始淘蚀沟床,最后造成水、泥、沙、块石俱下的泥石流,犹如一条长龙,直向因民沟袭来。它的舌状前缘,俗称龙头,把沟床中的沙砾、石块推向下游,掀上两岸。

据现场调查,这次泥石流破坏并波及的地段,长1500米,宽30~50米,沟床被淘深2.5~5.0米,搬运固体物质总量为36万立方。固体物质中块石直径大于0.5米者约占30%,最大为5.5×3.3×1.6米,泥石流的流量为400立方/秒,流速为6.11米/秒。在这场泥石流中共死亡121人,伤34人,死牲畜360头,冲走粮食137万斤、食油3万斤,冲毁农田3205亩,冲毁各种建筑4万多平方米、管道2万多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

(2)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泥石流

1981年7月9日,在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发生了一场高密度黏稠泥石流,它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在横断山脉地区发生的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泥石流。

利子依达是成昆铁路横跨大渡河后从沟口附近穿越的第一条沟谷,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主沟与大渡河交汇处海拔638米。当时正在成昆线上行驶的列车的两个机车头、一节行李车和一节硬座车厢顷刻之间被推到了大渡河中,另外两节硬座车厢被扔到桥台护坡上,还有一节出了轨,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两类:一是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种草育草来保持水土,使斜坡坡面得到保护;二是工程措施,如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等等。

㈣ 中国6大泥石流分布区,哪些在分布区内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广大山区几乎都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国家,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余的省、市、自治区都有泥石流分布。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一燕山山脉一太行山山脉一巫山山脉一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该线以西的山区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区,成片的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以及陇南一陕南、晋西、冀北等黄土高原东缘等山区。
如四川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已统计并编目的泥石流沟有3380条。全省除内江、自贡、南充、遂宁和眉山等5市外,其余州、市都有泥石流活动。 金沙江及支流、岷江上游及支流、嘉陵江上游及支流均为深切峡谷或宽谷与峡谷相间河段,是四川省泥石流最密集分布带;盆周山地和盆中丘陵、平原之间的地形过渡带也是泥石流密集分布带。以四川全省看,泥石流数量依次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和雅安市为最多。

㈤ 中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泥石流活动强度的相关因素: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㈥ 中国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有:

1、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2、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3、泥石流: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4、岩土膨胀:由于其在土体中杂乱分布的裂隙及反复胀缩变形造成强度衰减的特性,所以常常给人类的工程建筑带来严重破坏,造成许多地质灾害。

5、水土流失: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6)中国主要地震带泥石流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2、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

3、地质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㈦ 中国有哪几大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分布地带:

1、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辽宁的铁岭、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5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端口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2、青藏高原地震区

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3、四川龙门山地震带

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

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7)中国主要地震带泥石流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据统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野火、泥石流、山体滑坡等54% 的总人数,超过一半。从人员死亡来看,地震是群体性破坏的第一,经济损失最大的主要是气象灾害 (洪水),造成的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地震。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江浙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市区。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地震带

㈧ 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我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青藏高原边缘山区是中国冰川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繁猛烈且规模巨大;
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是中国降雨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并发育有少量冰川类泥石流;
西北山区泥石流分布零星,暴发频率低,十几年至几十年才发生一次;
黄土高原山区常出现经暴雨激发而成浓稠的泥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湟水河畔的湟源、西宁、乐都等地,兰州附近的黄河两岸,渭河两岸的天水、社棠、伯阳等地及陕北、陇东、晋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华北和东北山区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质的泥石流,称水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一般几年至十几年暴发一次;
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降水丰沛,暴雨或台风雨来势猛烈,特别是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历史上均曾发生过灾害性泥石流。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泥石流灾害有加重之势。
原因:沟谷地形陡峻、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和水源动力充沛三者之间的组合,是中国泥石流广泛发育的根本原因。人类生产活动向山区的迅速扩展,破坏了山地地表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促使滑坡崩塌频起,是中国泥石流活动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和发育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活动强度,受控于水源补给类型和动力激发因素;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受控于松散物质的储量多寡、组构特征和补给方式。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中国泥石流广布于各种气候带和各种高度带的山区,从青藏高原西端的帕米尔向东延伸,经喜马拉雅山带,穿越波密一察隅山地向东南呈弧形扩展,经滇西、川西的横断山区,折向东北,沿乌蒙山北转大凉山、邛崃山,过秦岭东折,经黄土高原南缘及太行山,直达长白山山地。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泥石流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可将中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㈨ 中国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区,其地形特点是什么:易发生地震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我国地震概况

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集中的狭长地震称为地震带。中国可划分为23个地震带。
1、郯城枣庐江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本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主要地震带泥石流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国家排多少名 浏览:50
中国的疫情有多少例 浏览:893
为什么中国没有研发新药 浏览:212
印度有多少大型车 浏览:499
哪个国家恨中国 浏览:592
意大利体和拉丁体哪个好看 浏览:569
越南回广西坐什么航班 浏览:324
二战为什么意大利成了战胜国 浏览:618
中国为什么和印尼不好 浏览:461
有哪些国家帮助了中国疫情 浏览:406
中国风影响力如何 浏览:633
越南蘸水怎么弄 浏览:960
中国电机上市公司有哪些 浏览:518
中国银行对公转错了多久能退 浏览:672
哪里可买意大利石楠木 浏览:24
伊朗货币有什么 浏览: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办理什么证 浏览:518
在印尼买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钱 浏览:269
伊朗阿巴斯什么航线 浏览:539
中国是学什么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