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发布时间:2022-09-04 23:25:40

㈠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这一类的绘画颜料必须要根据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特色进行颜料的有效叠加使用才会更好。

㈡ 中国画颜料调色标(什么颜色加什么颜色=什么颜色)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

5、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6、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7、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葡萄紫:花青+曙红 或花青+胭脂墨

红色: 曙红+稍许墨赭

绿色: 赭石+草绿古

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汁

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芽

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 花青+墨藏

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檀

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四

绿色: 三绿+白粉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蓝色: 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 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赭红色:朱磦+墨+少许曙红

土黄色: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青蓝色:石青+酞青蓝淡

橘红色:朱磦+少许曙红赭

黄色: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暖灰色: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许酞青蓝

朱红:曙红+藤黄(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各种颜色+水可以使其变深或变淡

(2)中国画颜料怎么用扩展阅读

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着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参考资料

国画颜料网络

㈢ 请赐教!有关中国画颜料的使用!

中国画颜料,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以及还有化工颜料。
以下是常见颜料举例:
一、矿物颜料(矿物提取有覆盖力):
朱砂 、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石青(分头、二、三、四青)、石绿(分头、二、三、四绿)、赭石(分深赭、浅赭)、白(锌白或钛白,是锌或钛白粉研磨物)
二、植物颜料(植物提取无覆盖力):
花青 、藤黄(有毒)、胭脂 、洋红
三、化工颜料(合成覆盖力差):
1、曙红 2、深红 3、大红 4、铬黄
-------------------------------------------------
用国画颜料当然用毛笔啊……
狼毫羊毫等等都很常用…画山水用狼毫较多,画工笔染色的时候用羊毫较多…
平时画其他东西的时候按自己喜好来吧……狼毫较硬弹性好,羊毫比较柔软。

国画颜料画在纸上的效果和水彩其实差不多,你怎么使用它它就能用成什么效果。用法和水彩也几乎没什么差别,很灵活。(当然是用水调和!)
用途广泛,可以画在各种纸上(宣纸水彩纸水粉纸等等等等……),画在绢当然也很好。但是还是要专用的绢才行。
画在墙上我建议还用广告色或者丙烯吧,用国画颜料做这种事好像有点怪异…而且国画颜料有些比较像水彩,是没有覆盖性的,并且可以用水洗掉。

㈣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导读:在国画中,调色的技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幅画画的好不好,与所调处来的颜色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起来看看吧!

一、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四、中国传统色彩样本与描述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色粉末: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五、古典文学常见的色彩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 泥金 、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六、下面按色系来介绍颜色。

红色系: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 丹色。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色系:

鹅黄:淡黄色。鹅咀的颜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这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 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琥珀:介于黄色和咖啡色之间。

褐色: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七、国画颜料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

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

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

赭石+草绿

12.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14.灰绿色:

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

汁绿+藤黄

16.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17.桔黄色:

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18.墨青色:

花青+墨

19.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21.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22.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5.褐色:

赭石+墨

26.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27.蓝灰色:

花青+白色粉末+少许三青

28.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29.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30.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

三绿+白色粉末

32.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33.蓝色:

酞青蓝+三青

34.朱红色:

朱膘+曙红

35.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36.粉黄色:

藤黄+白色

37.绿色:

草绿+翡翠绿

38.赭红色:

朱磦+墨+少许曙红

39.土黄色:

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40.青蓝色:

石青+酞青蓝

41.淡橘红色:

朱磦+少许曙红

42.赭黄色:

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43.暖灰色:

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44.粉紫色:

胭脂+白色粉末+少许酞青蓝

45.朱红:

曙红+藤黄(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

㈤ 国画颜料的调色方法

国画颜料的调色方法

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你知道国画颜料的调色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国画颜料的调色方法,欢迎阅读。

国画颜料的`调色方法

草绿: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牡丹]: 藤黄+少许酞青蓝(+三绿)

葡萄紫:花青+曙红 或花青+胭脂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赭石+草绿

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汁绿+藤黄

米黄色:藤黄+朱磦+少许墨

桔黄色:藤黄+朱磦。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花青+墨

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赭红色:朱磦+墨+少许曙红

土黄色: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青蓝色:石青+酞青蓝

淡橘红色:朱磦+少许曙红

赭黄色: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暖灰色: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许酞青蓝

朱红:曙红+藤黄 (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各种颜色+水可以使其变深或变淡


;

㈥ 国画颜料怎么用

国画颜料指的是用来画国画的专用颜料,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一般为管装和颜料块,也有颜料粉的,一般采用碟中调色法(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和纸中调色法(即罩色法,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两种。

中国画颜料有膏体、块状和粉状三种。按照中国画颜料的性质,可以分为植物性颜料、矿物性颜料、动物性颜料和化学颜料四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颜料多为颜料厂家出品的锡袋装浆状的国画颜料,这类颜料大多是用矿物和耐光化学材料制作而成的。

中国画颜料调色分为两种,一种是碟中调色法,另一种是纸中调色法。碟中调色法就是把颜料混匀再调色,这样调色出来的效果显得比较均匀或者有渐层变化。纸中调色法,即罩色法,就是在原来的颜色上再覆盖一层颜色。通常情况下,对第一层上的颜色不满意时,会用罩色法再上一层颜色。用来罩色的颜料通常是植物颜料最佳。

中国画色彩薄厚的问题
传统的中国画技巧认为,色彩应该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传统的中国画往往是用比较薄的颜料反复上色,最终出现叠加的效果。薄画法用在绢画上效果最好,手放在绢面上抚摸没有粗糙感还能清晰的摸到绢丝。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古画上面,都有着厚重的色彩。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现如今,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开始追求像油画一样肌理的厚画法,这又是另一种绘画手法,但是厚画法还是在岩彩画中用的比较广泛。在现代的绘画中,还是薄厚结合比较好。

㈦ 国画的颜料怎么使用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在绢上尤其明显。(这可是秘密噢)

2、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㈧ 中国画马利牌颜料怎么用的是直接涂,还是要用水稀释后才用

用水调和到需要的深浅程度再用。工具用毛笔,也有用刷子打底或染背景的。用毛笔时,注意先蘸水,让毛笔充分滋润,再用笔尖蘸色,作画。

㈨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中国画颜料如何调配? 根据色彩学的原理,红、黄、蓝为三原色。原色与原色相调配,可调成间色;间色与间色相调配,成为复色。合理的调配,三原色便可以调成所有不同的色彩。 中国画调色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曙红、藤黄、花青可视为中国画色彩中的基本三原色。原色与原色相加,就形成绿、紫、橙等间色,即花青加藤黄为绿色;花青加曙红为紫色;曙红加藤黄为橙色。间色与间色相加,便可以产生更丰富的复色。由于中国画颜料中的红色不局限于曙红,还有大红、牡丹红等,所以曙红并不是应用最广的颜料。中国画用色又必须考虑到传统中国画用色特点,中国画讲究用墨,在墨与色之间,赭石最能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赭石是应用最多的颜料之一。 色彩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基色的配比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如用3 分花青与7 分藤黄,可调配成嫩绿,当改变花青与藤黄的配比时,便可以产生草绿、新绿、老绿等各种绿色。如加入墨色,又可以产生不同色调的墨绿。墨色的参与体现了中国画用色的基本特点。 初学者练习调色,可由简到繁,逐步开展,为了便于掌握基本调色配比,拟定以下调色表,参考练习并可在这基础上增减基色,使色彩产生更多的变化。

㈩ 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着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欢迎阅读。

一、矿物颜料

1、朱砂

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

3、银朱

4、石黄

5、雄黄(又称雄精)

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

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

8、赭石(分深赭、浅赭)

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

10、铅粉(易变黑)

11、泥金

12、泥银

二、植物颜料

1、花青

2、藤黄(有毒)

3、胭脂

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

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姜思序堂生产)

1、曙红

2、深红

3、大红

4、铬黄

5、天蓝

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料,用起来尚可。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上色的薄厚问题:

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在我的画中就是尽力在尝试厚涂与薄画结合使用。

关于用白的问题:

在国画中,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并不是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于画领口、袖口;衣服上的图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颜色混合出的肤色等等……

厚重感在前面已经提到,它是多层叠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加白达到的,国画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锌钛白(锡管装的)中的胶性很大,一旦画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别是蛤粉(粉末状),这种颜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稳定。在加胶时,只要蛤粉一湿立刻变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颜色完全干透以后又显得特别的白,在染时要全凭经验十分不易。因为白色是覆盖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时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线贴着线的边缘完成涂色,要做到色不压线、色不离线。在画一些工笔的白花时,有时需要用薄涂法淡淡的罩几遍白色,然后在用曙红或豆绿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洁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学合成的颜色会有许多杂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调开,过几分后倒上面的颜色用,这样颜料中的渣就没有了。画工笔时最好少调色,几种色调在一起,颜色也会灰,尽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时最好加点墨,可以去火气。画白色时,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过期的,要不费用太高〕,这样的白色很白,有光泽。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在绢上尤其明显。(这可是秘密噢)

2、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3、从我的经验上看,水彩颜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较稳定的水彩颜色,比如日本的、英国的,如果怕在装裱时“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胶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用丙烯颜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胶性较大,如果颜色画错了,颜色干后就无法洗掉了。

天然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

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二)调制颜色:将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胶液,用中指拌匀。胶液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

调制颜色时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笔去直接拌颜色和胶,毛笔会吸走所有的胶液,使色粉未裹上胶液而造成画面剥落。

简略地说以上两步就是“岩彩”的基本使用方法。当然就其内在的各种具体技法是各种各样,还有贴箔等特殊技法,就如水墨画的技法,一时不能详尽,大家可参考天雅中国重彩画研究所出品的各种技法书和资料。

天雅云母色、闪光片的使用方法

云母色做为一种绘画材料,在中国几千年前就已使用。如敦煌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等壁画中都有使用。从世界绘画来说也不乏采用云母作为绘画材料的作品,尤其是日本画中更是广泛使用,如喜多川歌磨的版画背景大量使用了银白色和银灰色的云母粉;加山又造绘画中的雪山、月光等。它在现代绘画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素材,用它表现游动的银画,迷茫的雾霭,静谧的雪景,闪烁的灯光…它是一种具有无尽表现力的素材,用好了、用巧了会使您的画面更添几分神密与灵动。以下为几种简单、常用的使用方法供参考。

一、罩色法:将云母粉置于碟或小碗中,加进少量胶液(胶液分高档的日本鹿胶、普通的明胶等)用手指或木棍调和云母粉和胶液(切忌用毛笔直接调和云母和胶液),调匀后略加清水稀释,用毛笔蘸色以平涂法均匀地在已涂有底色的画面上罩一层。因云母干后呈半透明状,故底部的各种色彩及渲染效果会透出来,效果是蒙胧而微微有光感。注意透明度的强与弱可以由最后加清水的多少来控制。

二、掺入颜料法:云母色还可以直接参入矿物色、国画色、水粉色、油画色、水彩、丙烯等颜料中,经调和后直接作画,干后画面带有翌翌闪光的效果。一般情况是同一色相或近似色相的云母和颜料互相调和,也可以根据色彩原理调和出自己所需的特殊色彩效果。

三、箩筛法:在画面需要有云母的部分先涂一层胶液,或趁画面未干时,用一头带用铁网或纱网的竹筒,云母粉就会均匀地落下,产生较自然的效果。

四、手撒法:将画面需要的部分涂上胶液,或趁画面未干时,用手撮起云母粉,轻轻地撒向画面,不求其均匀,有密有疏可随意形成所需效果。干后如果觉得太亮的部分,可在上面罩透明的任何颜料。

五、吹落法:将云母粉放在一张白纸上,双手托起白纸置于画面之上,趁画面未干时轻轻吹散纸上的云母粉,云母粉就会象下雪一样很自然地飘落到画面上,产生星星点点的效果,很自然很微妙。其星点的明显度不够时可再吹一遍,宁可由淡入深,不可一次吹得多不易把握效果。

闪光片的使用和云母色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它们的画面中可以整体用,也可以局部用。总之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在画面中起到作用。不能滥用,易造成俗气。以上为几种简单常用的云母使用方法,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画家都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新方法,真正的.艺术是在于创造。

明胶的使用方法:

明胶是工笔调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使用不当会导致决定性的失败。(夸张吗?其实不夸张)想象一下,画完一幅心爱的作品当从裱画师傅手中打开画卷时,却意外的发现画中的颜色或者出现跑色的现象,或者一些多遍渲染的颜色被洗掉,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正确的方法是:先用一个白色的小碗把适量的胶粒放进去,再放入凉水要求没过胶粒,放置一段时间,等胶粒变成透明且膨胀以后,倒出凉水,加入适量的温水,用小棒充分搅拌开就可以了。

这里还要说一句,胶与水的比例要自己根据经验调整,胶少了颜色粘不住,胶大了颜色会僵。这里的比例我用语言无法说情,还望各位自己摸索吧。

使用矿物质颜色的方法、顺序:

首先,选择你要画的矿物质颜色,在画之前要准备好明胶液,(前面有介绍如何调制明胶液)

下一步,找一个干净的白盘子,把颜色粉倒入其中,加入适量的明胶液,用手指以匀速固定方向研磨,让胶与颜色粉充分融合,之后就可以用笔蘸着颜色画到画面上了。

在画矿物质颜色之前,应在画面上打一层颜色底子,一般来讲:朱砂、大红用淡曙红打底;石青用淡花青打底;石绿用花青加藤黄调成草绿打底,或是用赭石打底。在打底时也要用薄涂法,颜色要上匀。

在涂色时要注意:所有的矿物色都具有一定的覆盖力,在画时一定要留出墨线,以免画完后墨线被覆盖住。

这几天通过临摹《宋人小品》,对于古代传统技法的体会又加深了不少,有了许多切身的体会。层层渲染就好像溪抚河石,细腻而滋润,柔柔的绢丝被一层层滋润的墨色包围着,显出效果的凝重,色彩的华资。前面斑竹提出为什么遍数多就厚重了,我的体会就是用砚石来打比方,好的砚石都是选择在历经千百年的古河床上的,因为它长年受河水的浸泡、滋润,才形成了它坚硬、细腻、华资的效果,所以这种石材是最适宜做好的砚台的。

颜色的厚重效果也是这种一点一滴的色彩滋润形成的,所以显得色彩的色泽十分生动,而有的时候几种颜色叠加出来的色彩效果又使得观众无法一眼看出颜色的具体成分,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十分丰富的叠加出的效果,这就更带出几分神秘的意味。就像肤色,用四五种颜色调制而成,最后画在画面上,你甚至说不出那是由什么颜色调出来的,这就是成功的肤色。而一眼就看出肤色是赭石色或朱膘色的都是不成功的。有的时候在国画中,这些西画中提到的“高级灰”的效果和鲜艳的颜色形成的对比正是国画的精妙所在,为什么要在花青中加入少许的墨?这正是在调制一种混合的“高级灰”使得颜色厚重,不浮躁。

国画颜料方面的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其实现有的上海马利大管的那种国画颜料就可以使用的。只不过,很多初学者在使用颜料时有着固定的思维,一般画国画时不喜欢仔细调配色彩,总觉得调色是西画的东东,因此,很多时候总喜欢找一些新材料来使用。

无庸讳言,目前的普通盒装国画颜料中花青、藤黄、朱砂、赭石的质量都特别差。细细琢磨起来还是有办法对付的。

1、朱砂。朱砂花头传统是以朱砂为底色,然后用洋红分染,取其厚重也。目前朱砂颜料奋气多且颗粒粗糙。我的方法是:先用朱磦打底色,平涂3层左右,罩矾水,后用曙红分染,然后局部胭脂提染,关键之处是以上完成后,再用曙红整体罩染一次(花瓣边缘可留水线),最后,通篇平涂一层淡曙红即可。此设色以石色为底,水色为面,完成的效果厚重不失透明感仍在也。

2、花青。国产盒装颜料花青色渣滓甚多,调叶绿色时浑浊现象严重(藤黄也甚差所致)。我通常用的是酞青蓝+墨来调配,出来的颜色细腻不说,且蓝之多寡也可随心,虽色彩上有“飘”的感觉,可略加朱磦即可褪其火气。

3、藤黄。因为是原色所以没法调配,一般的平涂还能凑合使用,遇到薄层多染的地方颜色立马显得份量不够,后涂则又粉气,解决的方法是色彩中略调一点点曙红,使其变成中黄色则渲染时感觉就好多了。点花蕊等物需厚涂时可加入少许朱磦解决。

4、赭石。赭石是目前国产颜料中质地最粗糙的,用管装颜料无法作画。可用朱磦加墨来调制,如还显得火气可略加花青褪其火。


;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画颜料怎么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传说中的众神之车是什么 浏览:258
航运从美国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24
越南小米手机有哪些 浏览: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钱 浏览:382
中国目前援助了哪些国家 浏览:418
越南华人什么意思 浏览:375
印度长途汽车怎么下 浏览:277
人民币兑多少越南钱 浏览: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么名字 浏览:239
中国铜储备能维持多久 浏览:336
伊朗这状态怎么跟美国斗 浏览:205
印度国家排多少名 浏览:52
中国的疫情有多少例 浏览:895
为什么中国没有研发新药 浏览:214
印度有多少大型车 浏览:501
哪个国家恨中国 浏览:594
意大利体和拉丁体哪个好看 浏览:571
越南回广西坐什么航班 浏览:324
二战为什么意大利成了战胜国 浏览:620
中国为什么和印尼不好 浏览: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