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都是怎么保卫国境的, 边境这么大,不就想怎么偷着进都可以吗
当然不是,中国和有些临国以河流为界,例如俄罗斯,其他国家也有这样就很少人越境了 ,在陆地上,大概是每个军人守几十米吧,还有一些地方,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难以过去 的,还有牧民可以帮警察守边疆,每年还有奖励的
❷ 越南骚扰杀戮中国边民——中越边境还击战怎么进行
20世纪70年代,越南当局挑起边界纠纷,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同时,越方还不断在中越边界进行武装挑衅,制造了流血事件,致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保卫祖国边境,维护祖国尊严,惩罚越南侵略者的战争。
中越两国的陆地边界全长1300余公里,是双方都承认了的已定界。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曾经长期友好相处,相互支援。中国人民曾为越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作出过巨大的牺牲。但是当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结束以后,越南当局在苏联的挑唆和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入侵柬埔寨,军事占领老挝,加紧拼凑“印支联邦”,并把中国看作它进行侵略扩张的最大障碍,进行了一系列反华仇华、武装入侵中国边境的活动。首先,越南当局利用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入侵过越南的历史,大做文章;另外,越南当局还无理挑起边界纠纷,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同时,越方还不断在中越边界进行武装挑衅,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制造了一起起流血事件。在越军的炮火袭扰下,我边境居民有家不能归,不得不躲进山里,连小学生也只好在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战士洞里上课。仅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越南的武装挑衅就达700多次,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和边民300余人,严重破坏了我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由于越南当局地区霸权主义的蛮横行径,致使中越边境局势急剧恶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实施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当面越军发起攻击。参战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举击退了入侵越军。广西边防部队于22日完成了对越南重镇高平之越军的合围,25日攻占了高平。云南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后,强渡红河,激战至19日,攻占了老街;22日夺占了代乃,切断了越军顽抗部队同增援部队联系。尔后并肩突击向纵深发展,25日占领柑糖市和柑糖矿区。
27日,广西边防部队分三路向谅山发起攻击;3月4日,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越过奇穷河,攻取谅山市。云南边防部队于27日,对越军增援部队发起攻击,至3月3日,攻占了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要点。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推进到浅近纵深20~40公里,攻占谅山、高平、老街20多个边境城镇及要点。
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卫还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自当日起参战部队开始回撤。并重申:“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至3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回撤后,中国政府一再建议举行中越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但越南当局表面上接受中国的建议,暗中却加紧扩军备战,继续侵犯边境地区要点,对中国边境地区军民进行袭扰。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1981年5月5日,广西边防部队对占领法卡山之越南侵略军实施反击,当日收复了法卡山,尔后转入防御。5月7日,云南边防部队对侵占扣林山的越军实施了反击,当日收复了扣林山。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粉碎越军组织的营以下规模的反扑192次,狠狠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1984年4月2日,中国边防部队对侵入老山、者阴山地区的越军实施炮击,重创越军阵地、指挥所等目标千余处,为收复老山、者阴山创造了条件。1984年4月28日开始,中国边防部队先后攻占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至此,全部收复老山地区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的侵略扩张气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中越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支援了柬埔寨人民的反霸权斗争,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人民解放军针对敌对国犯境作战和亚热带丛林地区山高、林密、谷深、路险等特点,发挥强大的地面火力威力,采取多路迂回、向心攻击、进攻和搜剿相结合的战术手段,给越军以沉重打击。克服了毒蛇、潮湿等自然条件的危害,经受了复杂恶劣环境的考验,取得了边境地区长期坚守防御作战的经验。
❸ 历代王朝是怎样强边固防
历代王朝实施强边固防的另一创造性的战略举措就是“徙民实边”。
实行“徙民实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历代王朝实施“徙民实边”战略,既是基于传统治边理念而在边疆经营上的一个创造性举措,同时又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一方面,边疆地区虽然是远离帝国中心腹地的“边缘”,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按照传统的“天下观”,这些“边缘”毫无疑问地是整个“天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徙民实边”——增殖边疆人口,加强边疆开发,促进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王天下”者的义务和职责。
另一方面,边疆在国防上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防的重要屏蔽。要保护帝国中心腹地的安全和稳定,就必须从内地调集部队先行戍守边疆。但要在边疆保持足够数量的边防部队,不仅要定期换防,而且耗费巨大,需要从内地运送大量粮饷。同时,由于边疆远离内地,大量驻军既不切实际,事实上也难以做到,而一旦边疆有事,千里赴援,少则不足以抵挡袭扰者,多则劳民伤财,国家负担沉重。晁错在《募民徙塞下疏》等奏疏中就分析说,单靠中央派军戍守和抗击匈奴并不是办法,而且不断地征粮运兵,征发徭役,轮番守边,只会使国家不胜其负,人民不得安宁,而防御却难以奏效,不能真正解决边疆危机。因此,中原王朝仅靠边疆守军进行单纯的军事防范,很难有理想的效果。另外,戍边部队在边疆时间有限,且是“远方之卒”,既不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熟悉边地的地理环境和形势,况且长年戍边,免不了思念家乡,因而难以完全担当起保卫边疆的任务。而“徙民实边”,即配合军事行动,在军事征伐之前和之后移民边地,则既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物资保障,又可以在击退侵扰之后大规模移民于空闲之地,巩固军事征伐的已有成果。所以,有计划地从中原地区迁徙居民到边疆地区去居住生活,使边疆地区有众多的居民,建立城邑,修筑民居,组织乡里,才能使边防力量固定化,边疆军民一体化,这对加强边防和安定边疆就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就地缘战略态势而言,“中国古史活动场面,大体上主要在黄河流域,其西部上游武力较优,东部下流则文化经济较胜”。比如,历史上西汉定都关中,则“长安为全国头目,东方的文化经济不断向西输送,使与西方武力相凝合,再接着从长安向西北延伸,如驱逐匈奴,开西域。西汉的立国姿态,常是协调的、动的、进取的”。因此,通过移民关中、西北和北方,则可以使全国的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取得了协调,既拱卫帝国的政治中心,又便于将靠近政治中心的边郡建设成为经营边疆的战略基地。相反,如果边疆州郡荒芜残破,不仅直接影响到边疆的安全,而且也会波及政治中心的稳定。比如,东汉因定都于洛阳,不曾着力经营关中和陇右,因而在防御“夷狄”上处处被动。东汉的蔡邕在《上封事陈政要》中就分析说:“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顷连年荒饥,谷价一斛至六七百,故护乌桓都尉夏育出征鲜卑,无功而还。士马死伤,弓兵散亡殆尽。”可见,东汉王朝在边疆经营上难有大的作为,边疆州郡的荒芜无疑是重要原因。
从经济布局来说,历史上以黄河中下游为代表的东方,开发较早,地狭人稠,而边疆地区人烟稀少,缺乏劳动力,所以即使适合农耕的地区也得不到开发,这对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非常不利的。东汉的政论家崔塞在《政论》就说:“古有移人通财,今青、徐、兖、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而三辅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厥田宜稼,皆不垦发。人情安土重迁,宁就饥馁,犹群羊聚畜,须主者牧养处置。置之茂草,则肥泽繁息;置之硗卤,则零丁耗减。”所以,从经济文化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向边疆地区移民,既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能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此,历代政治家们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如桑弘羊就非常明白地指出:“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东汉的王符在论述“徙民实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时也讲:“先王制法,亦务实边,盖以安中国也”,“今边郡千里,地各有两县,户财置数百,而太守周回万里,空无人民,美田弃而莫发”。相反,“中州内郡,规地拓境,不能生边,而户口百万,田亩一全。人众地荒,无所容足”,所以向边郡移民符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经济规律,可以“均苦乐,平徭役,充边境”,实在是“安中国之要术”。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自发的移民活动也是常有的。如由于中原战乱,汉末、晋宋、唐末五代、南北宋之交,就有大批汉人南迁或迁往其他边疆地区。这些移民活动的作用虽不可否认,但毕竟不是政府行为,既缺乏统筹规划,又难以持续。因为只要不是天灾人祸或其他不得已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内地百姓很少愿意舍弃家园,背井离乡前往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陌生的边疆地区,当然,客观原因是小农经济的经济方式很少能经得起这种折腾。正如仲长统在《昌言·损益》中所指出的:“诸夏有十亩共桑之迫,远州有旷野不发之田。世俗安土,有死无去,君长不使,谁能自往?”因此,在国家统一后,制定边疆开发战略,依靠行政资源,组织和动员内地百姓前往边疆地区从事生产、定居与生活,就成为历代中央政府强边固防的重要方略。
❹ 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是怎样抵御外来侵略的
中国人民抗争史实:
1、虎门销烟;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黄海大战;
5、戊戌变法;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等。
❺ 中国古代边境防守战术
防御 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杀伤、消 耗敌人,扼守地域、阵地,争取时间,辅助进攻或为转入进攻创造条件。防 御可分为战略防御、战役防御和战术防御。从形式上看,防御是被动的,但 防御军队可预先选择和熟悉地形,先行准备,以逸待劳。现代防御,是在常 规或核条件下进行的诸军兵种合同作战,将在地面、空中、前方、后方同时 展开,连续进行。为此,必须贯彻积极防御、重点防守、整体作战的思想, 挫败敌人的大纵深、全方位、立体进攻。基本要求是:充分利用防御的有利 条件,迅速、周密地做好作战准备;重点设防,重点守备,集中主要兵力、 火力和器材,防守主要防御方向和地区;统一组织各种力量,建立军民一体、 大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掌握强大的预备队,适时机动,力争主动;周密 组织协同动作,实施全面保障;严密防护与积极打击相结合,顽强抗击与攻 势作战相结合,正规战斗与游击战斗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加 强电子对抗,注重打坦克、打飞机、打直升机和打空降;严密组织反空袭、 反包围和反合围作战。在战争中,防御与进攻是相辅相成的,有时是相互转 化的,必须从全局出发,灵活运用攻守两种手段,积极主动地挫败敌人的进
攻。
防御战斗 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战斗的基本类型之一。通常由战术 兵团、部队和分队在保卫重要地区或目标,阻敌增援、突围或退却,掩护主 力集中、机动或休整,巩固占领地区或阵地等情况下组织实施。目的是杀伤、 消耗、迟滞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直接转入进攻或保障其它方向的 进攻创造条件。防御战斗因目的、任务、阵地性质和准备时间的不同,一般 分为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坚固阵地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和仓卒防御战斗; 因地形、气候的不同,又可分为山地、荒漠草原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 地、城市、海岸、岛屿、江河、水网稻田地和夜间防御战斗等。反合围、突 围和退却,也属于防御战斗的重要内容。
防御战斗产生于公元前 22 世纪之前部落之间的战争。一些部落在居住地
周围构筑土墉,挖掘壕沟,抵御异族的侵扰。夏代以后,主要依托城邑或险 关要地筑垒御敌。在旷野则布兵列阵,以密集的战斗队形,用白刃格斗杀敌。 火器大量用于战场后,防御开始将筑城、障碍与火力 结合起来。19 世纪中 期,出现了纵深较浅的野战阵地防御,阵地上构筑散兵坑、堑壕和交通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形成了绵亘的、有一定纵深的堑壕体系的防御,由于兵 种数量增多,产生了步、炮、坦协同实施的合同防御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防御战斗兵力部署的合成程度进一步提高,各兵种统一部署,相互协 同,在航空兵支援下抗击敌人进攻;防御的纵深增大,阵地种类增多,防坦 克支撑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反冲击、反击等攻势行动成为阻止敌人进攻的重 要手段。战后,普遍采用了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加强 了对空防御和反空降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主要实施运动 防御战斗,解放战争中后期,野战阵地防御战斗被普遍采用,战斗中以主要 兵力扼守要点,用火力、阵前出击和反冲击,挫败敌人进攻。在抗美援朝战 争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实施了坚固阵地防御战斗,依托坑道,以火力、 障碍物和反击、反冲击与敌反复争夺,粉碎敌人的进攻。现代防御战斗,是 抗击优势敌人进攻的诸兵种合同战斗,在防御的全纵深、地面和空中同时展
开,连续进行。基本要求是:树立积极防御思想,力争主动;突出重点,快 速、周密地完成防御准备;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扼守主要防御方向 和地区,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构 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统一计划各种火 力,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的有重点的火力配系;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 各种保障,严密组织防护,提高整体防御能力。战斗中,巧妙地运用战术, 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电子对抗,把依托阵地顽强抗击与积 极的攻势行动结合起来,消灭冲击和突入阵地之敌,并以积极的手段打击包 围、迂回和机降之敌。
防御战斗可在与敌非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条件下转入。组织准备的内容 通常包括:组织侦察和掩护;获取和判断情况,优选方案,定下防御决心; 下达战斗命令;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建立指挥所和组织通信联络;组 织部队进入防御地区,构筑阵地、工事,设置障碍物,熟悉作战方案等。战 斗实施通常包括:阻敌接近和破坏敌人进攻准备;抗击敌人火力准备,制止 敌人开辟通路,封闭敌核突击缺口;坚守前沿阵地,抗击敌人冲击;制止敌 人快速突进,歼击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制止敌人包围、合围,粉碎敌人 封锁围困等。完成防御任务后,转入进攻或撤离防御地区。
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防御战斗的纵深、立体抗击能力将增强,
火力控制范围扩大,机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防御样式 对防御所作 的分类。目的是根据不同的作战目的和战场条件,采取不同的防御方法。区 分防御样式的主要依据是防御目的、任务、阵地性质、准备时间、地形和气 候条件等。各国军队对防御样式有不同的区分方法,如美军分为机动防御和 地域防御,日军分为阵地防御和运动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据防御任务、 阵地性质和准备时间的不同,分为野战阵地防御、坚固阵地防御、运动防御 和仓卒防御;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山地、荒漠草原地、热带山岳丛林 地、高寒地、城市、海岸、岛屿、江河、水网稻田地和夜间防御等。不同的 防御样式,具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特点,有着不同的运用时机和组织实施 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和运用。
运动防御战斗 在指定地区和时间内逐次转换阵地,节节抗击敌人进攻 的战斗。是一种半阵地性的防御样式。目的是消耗、牵制、迟滞敌人,以空 间换取时间或吸引调动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条件。运动防御战斗通常在阻 敌增援、尾追、诱敌深入,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行动等情况下实施,其特点 是:依托多道阵地,交替掩护,轮番战斗;防御正面宽,纵深大,翼侧暴露, 易被敌迂回、包围;坚守与机动转换频繁,指挥协同复杂,对防御的应变能 力要求较高。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能控制敌之进攻方向,便于扼守和
机动的有利地形,设置多道阻击阵地,有重点地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2) 建立多梯队有重点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3)周密组织协同动 作和各种保障,明确各梯队的阵地位置、坚守时间和手段,以及向新的阵地 转移的时机、路线、顺序和掩护方法,转移时的保障、指挥方法和防敌跟进、 截击的措施。(4)战斗中,依托阻击阵地顽强抗击,并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相 结合,大量杀伤敌人,争取时间,根据战斗进展情况,适时组织部队向下一 道阻击阵地转移,并迅速做好战斗准备,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5)适时机 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加强对暴露翼侧和间隙地的控制,制止敌人迂回、 分割。未来战争中,运动防御战斗将是全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抗击,交替转 移阵地的难度将增大。
野战阵地防御战斗 依托野战阵地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阵地防御战
斗样式之一。目的是:制止敌人迂回和包围;迟滞、消耗、牵制、分割进攻 之敌,创造歼敌的有利战机或掩护主力进攻;阻敌增援、突围和退却;巩固 占领的地区,抗击敌人反冲击或保障主力翼侧安全;掩护主力集中、机动或 休整。在冷兵器时期,野战防御主要是利用圆阵或构筑壁垒、设置木寨御敌。
14 世纪后,火器用于战场,一些国家军队开始依托炮台、棱堡等工事进行野 战防御。19 世纪后,随着线膛火器的发展,出现了野战阵地防御,阵地上构 筑有掩体、堑壕、交通壕等工事,用炮兵火力、步兵火力和反冲击抗击对方 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野战阵地防御战斗中开始构筑防坦克支撑点, 防空袭、反空降成为重要内容,反冲击、反击等战术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战 后,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被普遍采用。20 世纪 60 年代 以来,随着直升机在战斗中的广泛运用,全纵深立体防御战术得到了迅速发 展。野战阵地防御战斗的主要特点是:临时受领任务,准备时间有限;工事 不够坚固,生存条件较差;阵地易被突破,反突破斗争激烈;物资临时补给, 保障任务艰巨;任务转换较快,战斗持续时间较短。基本要求是:(1)抓紧 时间,突出重点,快速完成防御准备。(2)正确选定、集中兵力坚守主要防 御方向、主要坚守区域和防御要点,在次要方向、次要地区和一般支撑点上 节省兵力。(3)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地布设阵地,抢构各种射击工事和 掩蔽工事,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结,形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 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4)以炮兵、防空兵的火力为骨干,统一计划各种 火力,从远接近地至全防区,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的有重点的火力配 系。(5)善于利用天然障碍物,大力改造地形,在接近地、前沿前、翼侧、 接合部和纵深内,构成以防坦克为主的纵深、立体的障碍物配系。(6)周密 组织和保持不间断的协同动作,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整体威力。(7) 严密组织防护和各种保障,提高部队生存力和持续战斗能力。(8)广泛实施 机动,灵活使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电子对抗,把依托阵地顽强抗击与积 极的反冲击、反击、出击、伏击、反机降等手段结合起来,歼灭冲击、突入、 迂回和机降之敌。在前沿前以部分兵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采取袭击、破击、 袭扰等战法,打击、消耗敌人,配合阵地坚守。未来战争中,野战阵地防御 战斗保存有生力量更加困难,抗敌纵深打击的任务更为艰巨,对攻势手段的 运用要求更高。
预有准备的防御 预先做好抗敌进攻准备的防御。通常在不与敌直接接
触的条件下组织。其特点是:准备时间较充裕,组织计划周密,防御体系较 完善,抗击能力较强。要充分利用时间,精心计划组织战斗,周密做好战斗 准备。包括:组织侦察和掩护;全面掌握和正确判断情况,定下防御决心, 下达战斗命令;调整组织,补充兵员,进行战斗动员;部署兵力,组织火力, 梅筑工事和设置障碍物,实施伪装;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建立指挥所 和组织通信联络;组织部队占领防御地区等。现代条件下,作战节奏加快, 准备与反准备的斗争异常激烈,必须抓住重点,掌握关节,简化组织战斗的 程序,提高组织准备工作的效率,并采取有效的反侦察和防空袭措施,保证 作战准备顺利、按时完成。
仓卒防御战斗 预先没有准备或准备时间短促的防御战斗。目的是争取 时间,掩护主力开进、展开、转移、集结、调整部署,改善战场态势,为转 入进攻或组成新的防御创造有利条件。仓卒防御战斗通常发生在战役、战斗 过程中,在受敌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主要特点是:任务急,时间短,
边打边组织准备;受敌威胁大,指挥协同困难;防护条件差,易遭敌火力毁 伤;防御体系不完备,防御稳定性差;战斗持续时间短。基本要求是:(1) 果断定下决心,快速准备,力争主动。(2)迅速展开兵力,抢占有利地形, 控制要点,有重点地组织火力配系、抢构工事和设置障碍物,挫败敌人首次 冲击。(3)利用战斗间隙,抓紧时间调整部署,增修、加固工事,设置障碍 物,完善火力配系,尽快建立起稳固的防御体系,(4)疏散隐蔽地配置兵力, 严密伪装,加强对敌各种火力突击的防护,提高部队生存力。(5)广泛实施 多种形式的攻势行动,以攻助守,增强防御的稳定性。(6)适时机动兵力、 火力和障碍物,控制间隙地和暴露的翼侧,制止敌人迂回包围。仓卒防御战 斗通常目的有限,坚守一定时间即转换战斗样式,在积极组织力量挫败敌人 进攻的同时,要根据上级意图随时做好任务转换的准备。未来战争中,由于 战场机动频繁,情况变化快,仓卒防御战斗的时机将增多,战斗准备时间更 短,阻敌突破和迂回的难度更大。
坚守 坚决固守。通常依托阵地和有利地形组织实施,目的是保卫重要 地区和目标,挫败敌人进攻。担任坚守任务要树立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 想,根据敌情、任务,周密完善地组织防御。基本要求是:周密计划,充分 做好防御准备;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防御方向,实行重点设防,重点守备; 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完善的防御阵地;设置大纵深、多道、多种类的 障碍物;严密组织火力,形成多层、多道、绵密的立体火力配系;周密组织 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战斗中,依托阵地顽强坚守,以打、炸、阻、反、扰 等手段,与敌反复争夺,粉碎敌人的连续进攻。
坚守防御 坚决固守阵地或目标的持久防御。包括坚固阵地防御、执行
坚守任务的海岸、岛屿防御和城市防御等。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组织实 施坚守防御的阵地战,对于保卫战略要地或目标,保存战争潜力,制止敌人 长驱直入,配合运动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坚守防御通常在既设阵地的基础 上组织实施,有作战预案和一定的物资储备,具有良好的预设战场条件。受 领任务后,要根据新的情况,对原有作战方案进行修定、补充和完善,周密 组织准备;实施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依托阵地,充 分发扬火力,与敌反复争夺;长期坚守,独立作战,以积极顽强的战斗行动, 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挫败敌人的进攻。
坚固阵地防御战斗 依托以永备筑城工事为骨干的坚固阵地抗击敌人
进攻的战斗。是阵地防御战斗样式之一。通常由守备部队担任。目的是保卫 重要的战略要地或目标,大量杀伤、消耗、牵制和分割敌人,争取时间,为 机动部队歼敌创造条件。冷兵器时期,防御者多利用城堡壁垒工事组织坚守 防御。14 世纪后,火器用于战场,出现了要塞式坚固阵地防御。19 世纪,线 膛火器使用于战场后,开始构筑炮台、堡垒等工事,以火力、机动和反冲击 相结合抗击敌人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相 结合的由数道阵地组成的筑垒地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逐步形成了以防坦 克为主的纵深梯次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采 用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挫 败了优势敌人的长期猛烈进攻。坚固阵地防御通常在边境、海岸地区和纵深 要地实施,大多有预设阵地条件和作战预案。主要特点是:准备时间充裕, 组织计划周密;阵地坚固完善,防守条件较好;防御地区固定,长期独立坚 守;敌我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组织实施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必须树立
❻ 当一个国家面临外国在边境威慑时应怎样应对
当一个国家面临外国在边境威慑时,无怪乎采取三种方式应对,一是通过外交渠道,通过直接对话的形式,或者请第三国(国际组织)帮助做一些协调沟通工作,弱化或化解两国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喉舌媒体发声,进行舆论战谴责和心理战威慑。三是立即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备战动员和备战准备。
❼ 有没有对付边境冲突的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参加了六次战争
一、抗美援朝战争:
年面对经过多次战争蹂躏、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当等人正在进行剿匪、土地改革、恢复工业生产、解放的准备时,北朝鲜领导人依靠从指挥的四野中抽调的三个朝主力师共五万人为骨干组成的朝鲜军,在苏联的指使下,不与中国领导人商量,不顾国际认可划分的南北朝鲜三八边境线,就擅自发动了收复南朝鲜的侵略战争,破坏了中国解放的大事,因当时美国已决定放弃,如果朝鲜战争晚爆发几年,则必为大陆收复。美国作为南朝鲜的托管国,在的授权下,率领着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反击北朝鲜的侵略,仁川登陆一举将北朝鲜军十余万部队基本歼灭,只有少量部队溃逃到边境,北朝鲜面临亡国危险。
美国取得对北朝鲜的战争胜利后,忘乎所以,挥军越过三八线,准备灭亡北朝鲜,其先头部队已抵达鸭绿江边,使美军的参战由正义性演变为非正义性,同时,美国将第七舰队开进海峡,协防,阻止中国大陆解放,更激起了新中国领导人的愤怒。
在捅了马蜂窝无法收场、而苏联人又撒手不管的危急情况下,向中国伸出了求救之手,以伟人的战略眼光,远瞩,认为在苏联的军事支援下、以经过无数次战争严酷考验的解放大军参加朝鲜战争,既可以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拯救北朝鲜灭国之危,阻战火于国门之外,又可以扬国威于世界,使中国济身世界大国之列,一举二得。
中国几百万志愿军的陆续参战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格局,经过三年浴血奋战,中国在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下,消灭美韩军队近百万人,其中美军伤亡20多万人,使美国从二战的美梦中突然变成噩梦,遭到当头一棒,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书上屈辱签字,而且对手竟是世界近代史上被人鄙视的中国人,其伤痛之深使美国人至今避讳朝鲜战争,成为美国建国以来的奇耻大辱,美国也从此领教了新中国领导人和的厉害!
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中国的雄起令世人刮目相看,鼓舞了世界上的阵营,中国于年从朝鲜全部撤回志愿军,比较完美的结束了朝鲜战争。
但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有以下重大失误:
1、中国是个过于善良的民族,对美国和南朝鲜俘虏过于优待,采取无条件释放,而未作为筹码以便交换中国和北朝鲜战俘,致使战俘遭到非人待遇,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还有近万名战俘被送到和南美,这是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期的一大失着,我们应该学习越南人在美越战争中对美国战俘的虐待,使美国人现在提起越南战争还不寒而栗,即使现在称、博爱的美国对战俘的虐待也令世人震惊,但世界又能把怎么样,还不是由单雇请美国在继续进行军事统治,记住一句民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缺点。战争日本投降时,中国人对万日本战俘和万日本侨民的优待与友善,只能让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很懦弱,没有达到惩罚侵略者的目的,日本人现在也不向中国人谢罪而且还想恃机复仇即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反观苏联将5万日本战俘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力,使其受尽非人的折磨,直到年才全部释放,致使日本人到现在也对苏联人产生敬畏,眼睁睁的看着苏联霸占日本北方四岛而无可奈何。试想如果当年中国人将万日本战俘和侨民全部或将其分发到各地农村做奴隶,让日本鬼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则日本现在还敢对中国这样吗?还敢与中国争夺吗?
2、中国应该将朝鲜战争的军费几百亿卢布让北朝鲜承担,因为朝鲜战争的发起和获利均是北朝鲜,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尽到了国际主义义务,由北朝鲜负担军费合情合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中国的负担,避免六十年代因中国偿还所借苏联的朝鲜战争军费,而发生的三年惨重灾害(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是用农产品还债造成的人为灾害),另一方面又可以控制北朝鲜,使北朝鲜更依赖中国,避免以后发生的事件,使朝鲜成为中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筹码,在以后跟美国和苏联的对抗中占据有利地位。
3、中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应该一直保持在朝鲜的驻军,就像美国在南朝鲜驻军至今一样,否则,美国现在在朝鲜半岛事件中如何有这么大的发言权。中国驻军北朝鲜可以牢牢将其控制,改善中国的军事环境和外交环境,北朝鲜就不敢在年中国撤军后马上清洗亲华势力、年毁坏志愿军烈士纪念碑和坟墓、年破坏中国申请会。现在,北朝鲜经济出现困难,其靠山苏联又解体了,装出可怜惜惜的样子又来欺骗中国领导人,遗憾的是中国现领导人又一次被北朝鲜的假相所蒙蔽,给北朝鲜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送去大量无偿的援助物资,而本国大批的贫困却饥挨饿无人救助。
二、中印战争:
年印度在苏联的鼓动下,借口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强占中国被划给印度的九万平方公里领土,而同时还霸占麦克马洪线印度应划给中国的领土,印度的气焰极为嚣张,充当了的急先锋。认为此仗不打则矣,要打就要一仗稳定三十年,中国五万军队奋起反击,将印度侵略军一举击败,毙、伤、俘印军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印度举国震惊,对印反击战取得空前胜利,正如所预料中印边境至今四十多年仍然平安无事。
但中印战争也存在以下失误:
1、中国当年应该乘胜收复印度侵占中国的全部领土,一举解决中印边境纠纷,更不应该沿边界线后撤20公里,随后又被印度占领。
2、应将印度战俘和物资作为筹码,使中国在以后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令印度退出所占中国领土和赔偿中国战争损失,则中印边境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印度也不敢像现在这样对中国口出狂言,跃跃欲试。
三、中苏珍宝岛战争:
年苏联为教训中国挑起了珍宝岛战争,虽说这场战争双方只是死伤几百人,但由这个弹丸小岛险些引发了世界核大战,苏联在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前愚蠢地将计划通报给美国,美国出于中美苏三角平衡考虑,一旦中国被苏联击败,则美国以当时的军力无法抗衡苏联,出此目的,美国立即进入一级战备,将陆海空所有核武器对准苏联,严重警告苏联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则美国也要对苏联进行核攻击,一场世界即将遭到毁灭的核大战被制止了。
中国在珍宝岛战争中得利多多:
1、以藐视一切强敌的伟人气概,在综合国力很弱的情况下,敢于对苏联霸主出手还击,即使面对核战争也无所畏惧,表现了中国人的大无畏气概,最后以珍宝岛仍在中国手中而取得胜利。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常常以综合国力作为战争胜负的标尺,含羞耻,受尽世人,令国人感慨万千。
2、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由此拉开了中美改善关系的帷幕,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顺利加入,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四、抗美援越战争:
年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企图在中国的南大门打入一个楔子,威胁中国的,及时洞悉了美帝的阴谋,全力支持越南北方抗击美国的侵略,从武器、粮食、衣物、药品、运输车辆等所有物资全部由中国供应,军事人员在中国训练,并派出30万工程兵和防空兵参战,给美国以沉重打击,年越共统一越南,美国得到彻底失败,越南战争使美国的经济、民心和军队士气均受到重创,美国沉浸在对越战的痛苦回忆中,直到年的海湾战争胜利后美国才得到振作,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又一次领教了中国人的厉害,以至美国人视为20世纪的真正伟人和心中崇拜的偶像。
中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误是:
应将越南战争中的中国援越物资费用多亿美元全部由越共承担,进而全面控制越南,使其成为中国楔入东南亚的桥头堡,中国将深入地影响东南亚形势,突破美苏对中国的封锁,避免?年的中越十年战争和南海诸岛的纠纷,有利于中国以后的国家发展。
五、中越西沙岛战争:
年南越在美国的挑动下侵占中国的西沙岛,爆发了中越西沙之战,中国以四艘小扫雷艇和猎潜舰反击南越的四艘美制驱逐舰,中越战舰的位及火力对比为1:10,战况非常惨烈,危急时刻中国海军士兵靠近越舰以和手榴弹进行近战,打的越舰狼狈逃窜,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一举打出了中国海军的军威。在西沙之战的紧急时刻,领导的破例开灯指引我北海舰队增援舰只通过海峡赶往西沙参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兄弟隙于墙,共御外虏”的传统美德,台海紧张局势从此缓和。
西沙之战的不足之处是:
中国应乘西沙之战胜利的余威,全部收复东沙岛、中沙岛、西沙岛、南沙岛等南海诸岛,并严加防守,一旦别国侵犯立即反击,则时至今日南海诸岛仍将在中国的管辖范围内。可惜九十年代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搁置争议,共同”的决定,导致了目前南海诸岛的混乱局面,我蓝色海疆有被逐步蚕食的危险。
六、中越战争:
?年中越进行了十年漫长的拉锯战。
年为了惩罚越南对中国的不断挑衅和排华事件,狠狠打击越南这个苏联的帮凶,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中国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争,我30万解放大军横扫越南北部山区,毙伤俘越军五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小霸的嚣张气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后来十年,越南又与中国进行了打打停停的拉锯战,双方各有胜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中越战争的失误之处是:
年对越反击战胜利后,中国不应从所占领的越南北部山区撤军,而应作为惩罚越南的代价,时刻威胁越南的,并追讨越南欠中国的多亿美元战争军费,这样越南将对中国俯首称臣,也就不会有以后的中越十年拉锯战。
有人认为霸占别国领土是不正义的,会受到世界的谴责,可自然界的法则从来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毫无正义而言,真理从来就是弱者对强者的狡辩词,世界只相信实力,当年西方列强欺辱中国时正义何在?日本鬼子烧杀中国人时正义何在?越南人排华、印尼人辱华时正义何在?美国编造理由将国家时正义何在?中国大被炸时正义又何在?以色列霸占叙利亚戈兰高地使本国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已37年,世界又把以色列怎样?为了中国的强大,适当地占领敌国的领土保护是应该的,斯大林说过“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胜利者也不应该害怕谴责,当今的美国就是这么做的。
纵观新中国五十五年军事战争历程,除了珍宝岛战争得利以外(但若无美国帮忙,中国险些遭到核攻击),中印战争和西沙战争得失相当,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越战争是失大于得,中国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倾其所有支援朝鲜和越南战争,最后换来的却是越南和北朝鲜这两个白眼狼,中国帮其取得战争胜利后立即与中国翻脸,在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申请会时从中国背后捅黑刀子,令中国痛苦不堪,什么鲜血凝成的友谊早已烟飞灰灭,变成让中国再次鲜血淋漓,中国可谓教训深刻。但现在北朝鲜又故计重演,蒙骗中国现领导人,将大批物资无偿送给北朝鲜,可以预言历史的悲剧必将重演,中国将再次为世人嗤笑!
如果按照本人的设想,中国目前依然控制着朝鲜和越南,夺回印度所占中国领土,完全控制南海诸岛,则中国现在的战略态势将是多么有利,中国才会真正品尝到战争带来的成果。
当今中国危急四伏,军事形势尤为恶劣,海峡乌云翻滚,美国、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环顾世界,中国竞无一个真正的盟友,昔日的朋友如今都变成了仇敌,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大失败,中国25年的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腾飞,但核心技术均为外国控制,经济得了软骨病,军事给经济让道使军队建设大大落后,实行“韬光养晦”的愚人政策使军队和国人多次蒙羞,军队滋生的和内奸事件使的形象抹黑,多年没有大战和世界军事的飞速发展使我军的军事理论远远落后,中国再不奋发图强就有灭国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新的领导班子已认识到这一点,正在大力加强军队建设,增加军事投入,研发和购置高新军事装备,训练和调整军队,洞悉国际风云,严密注视动向,制定对事计划,誓死捍卫中国的统一和尊严,我们有毛主席为我们准备的洲际导弹、核武器、核潜艇、卫星,有一支战无不胜的,有毛主席的光辉军事思想,有万众一心的13亿华夏儿女,有坚强的中国党领导,对一切敌人和势力按照“敢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原则,中国就一定能取得一切战争的胜利
❽ 中国的边境线这么长,怎么防止国内的人偷跑出国
我国陆地边境线漫长,除了边境口岸边民通道以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山口、便道、渡口、小路,情况非常复杂,管控的难度很大。特别是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各国的疫情,此起彼伏。
国家移民管理局不断强化防控疫情输入的工作部署,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的人员跨境流动。禁止第三国人员从边境口岸出入境,严格控制签发各类边境地区出入境证件,限制旅游、探亲、访友等非必要的出入境活动。
二是从严管理出入境口岸和通道。对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关闭的边境口岸继续关闭,季节性口岸延期开关。限制人员从边境口岸、边境通道通行,仅保留货运功能。协同相关地方部门对关停的边境口岸和通道加强值守看管,防止非法出入。
三是在边境地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地方干部群众,加强警力调整部署,对易于发生非法出入境活动的便道、山口、渡口提高巡逻管控的密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走私、贩毒等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查获堵截了一批跨境违法犯罪的人员。
四是加强对边境地区群众的法律政策宣传教育。鼓励群众举报跨境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加强与毗邻国家移民管理部门的执法合作。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动采取与我方协调一致的防疫管控措施,联合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
(8)中国边境如何防御外侵扩展阅读
根据法律规定,非法入境相关人员将分别受到以下法律责任追究:
1、偷越国(边)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为偷越国(边)境人员提供条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3、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之规定,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一条之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非法出境入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七十一条之规定,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6、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七十二条之规定,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予以处罚。
❾ 突然想知道边境是怎么守的。我国的边境范围是很大的吧。
不是隔那么远就安排士兵,这样所需的士兵太多了。
比如西藏地区,就是每天都派一队(大概三四个)士兵沿着边境线巡查,主要是观察界碑是否异常及边境线周边是否有异常。
如果发现有异常,如发现对面有可疑人员,但又没过来中国,这时会留下一两个士兵监视,并派一个回营地报告情况。监视的士兵会一直隐蔽在那里,不能大幅度移动。除非是对面三四天都没动静,或是越境被击毙,否则就一直呆在那等待支援。
其他地区大抵也相似。但像是云南地区就还要缉毒什么的,这就是另外的工作了。
❿ 分析一下中印边界争端中国该如何做
要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不能只从边界纠纷的局部看问题,而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的战略高度看问题,中印边界的这几块地的归属关系到中国和印度的长期的国家利益和国力的涨缩。
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赛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上要求现在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赛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10)中国边境如何防御外侵扩展阅读:
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阿克赛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
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