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就是听不到中国人自己原创的经典吉他曲呢
不仅是吉他,钢琴方面其实也是受挫的,虽有经典,但是少得可以,并且谈不上什么发展,都是演奏别人的曲子= =。国人对于艺术缺乏一种应有的狂热却认真的态度,有的仅仅是热爱,却不愿意或者说不愿意花精力去钻。也没有那种即使快饿死也死抱着音乐不放的。。魄力= =。而且也许还因为毕竟是西洋乐器,感觉上也许不是很,怎么说,就好像我们学别人过圣诞节,你不在那个环境,没有感受过那个文化氛围,能做的也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并且写出好曲子不简单,那需要庞大的音乐素养作为后盾,一个优秀的吉他手不见得就能做到,作曲者虽然多通演奏,但那和演奏是有区别的。
B. 为什么一些音乐人的演唱会弹奏木吉他完全听不到弹奏的声音是被其他乐器覆盖了吗
并不是,那些弹木吉他的通常都是扫弦,完全听不到声音这种事我不能认同,能不能给个例子,我玩了这么久还没见过
C. 为什么很多流行的粤语歌曲都不能用吉他弹唱。例如:周柏豪、陈柏宇、侧田、洪卓立、Eason求大神制作网站
他们的歌绝对可以用吉他弹奏出来,很多歌都可以听出吉他伴奏以及Solo,就算沧海一声笑,都可以用民谣吉他做伴奏,或者用古典吉他弹出纯音乐。甚至用吉他弹《分飞燕》这些粤曲都可以。也就是说,吉他是个很强大的乐器,什么歌都可以弹。何况吉他的种类多得可以针对不同风格的曲子。至于吉他谱,的确是很多网站,书本都没有多少,说明中国这么大,听粤语歌的人少,很多人侧田都没有听过,更不要说他的歌,很多人听过陈奕迅的十年,没有听过明年今日,听过爱情呼叫转移,没有听过富士山下。同时,网上的书本的吉他谱都是吉他爱好者,歌迷自己听出来,再书写出来,再上传到一些网站分享的,并不是唱片公司,或者歌手他本人的作为。。。只要你吉他水平够,乐理知识充足,你都可以把吉他伴奏听出来并记录好,也就是说,喜欢粤语歌,是个吉他爱好者,又有水平听出歌谱的,又十分有空兼有心分享到网站的,比国语歌少很多很多。并不是上述歌手的歌不用吉他伴奏。又假如,一首歌你没有学过弹过,没有歌谱,第一次被人要求弹来听听时,只要你水平够,你都可以马上弹出来,并且不弹错像练习过一样,这样比看着谱就能弹更不可思议吧??希望有一日你能达到这个水平吧。。也有这一方面的专业课程,好像琴行都没有,学院的音乐生应该有,但我都是自学和交流的。最后,我想说,手机打字累啊,这么专业,这么有耐心的,只有我了,请采纳吧,可以的话加分吧,哈哈哈。祝学习,生活愉快!!
D. 为什么中国那些歌手的吉他水平大部分都很垃圾,只有个别是牛B的
其实是音乐修养的问题,跟会不会几个和弦没太大关系。你看朋克号称三个和弦一首歌,照样能玩出花来。中国人(或者说我们汉人)是个很自负的民族,你去网上看一看。日本那些技术高超的艺术大师,在中国人嘴里是什么?不屑于学习你。我就可笑了,看来百姓没吃几年饱饭就忘了当初是为什么挨打的了。拿我之前看到过的三篇帖子为例:第一篇帖子有人说那些善于在指板上炫技的大师都是跳梁小丑,吉他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炫技的。呵呵······第二篇帖子有人劝那个想玩速弹的楼主说速度够用就好不要练那么快没用,要不让奥运会给速弹定个项目让那些苦心练速弹的吉他手们都去比赛。呵呵······第三篇帖子说中国之所以出不来吉他大师是因为那些弹吉他的都没有文凭。呵呵······
谈回音乐修养的问题,什么是音乐修养?修什么?养什么?修的正是技艺,可大部分人却看不起技艺。养需要环境,但你又没有环境。以前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说到过这个问题,他问我中国吉他什么时候能够出人头地。我说:等百分之八十的专业高校都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有些刚开始学习吉他的小朋友问我怎么练才能牛逼,我总会毫不避讳的说:向日本人看齐。
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在上学的时候,本因正正经经的音乐课却被语文、数学、英语代替?就算是真真正正的给你上了一节音乐课,谁又会教给你真真正正的知识。一切的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如果不是你后来选择了相关专业学校或者为了能在考试时加分去找了专业老师给你授课,在学校里你是屁都学不到的。是啊!功利心让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都扭曲了。那些一个劲的喊着要你好好学习不要分出精神做无用功的家长们,其实他们年轻时说不定是知青里的艺术爱好者。他们可能会口琴、会手风琴、会小提琴、会唱歌、会舞蹈,可是改革一开放就把这些人的灵魂也给带走了。第一批人的灵魂被带走了,第二批、第三批的人就没有了灵魂。
有些家长还是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但这个艺术兴趣有一部分是强迫的。为什么会强迫?因为家长要在别人面前吹牛逼或者让孩子以后的升学之路上能靠这个加分。而那些即便真的想培养孩子兴趣的家长也会因为孩子越来越繁重的课业而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舍弃他们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
那青年人呢?难道工作了,就不能发展自己的爱好了?很肯定的告诉你,不能。你要发展自己的爱好你就要舍弃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跟那些看起来能既得的利益相差甚远。前两天在新浪微博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说现在年轻人抑郁是因为没有被可做的事情填满。如果填满了,哪还有时间抑郁。我不知道这是哪位文豪写出的狗屁文章,如果这位仁兄在我面前,我一定要试一试到底是酒瓶子硬还是头硬。你还嫌年轻人的时间填的不够满么?你还嫌现在的年轻人可做的事情少么?太多了,相比老一代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太可怜了。他们的时间被利益和压力填充的难有缝隙,他们之所以抑郁是因为填充他们时间的大多数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花费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为国家创造GDP来为老板、高产和中产阶级创造利益,自己能得到的依然只有中年以后是否会被清退、父母年龄大了该如何是好的担忧。政治家和资本家无情的消耗着他们的生命,他们得到的仅仅只是施舍而已。乖张、暴戾在这个民族无处不在,可还要面带微笑。他们拿什么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你不觉得很可怕吗?说个题外话:最近很流行“佛系”这个词,我觉得这丝毫不是代表某一代年轻人思想超脱的意思。这个词的出现更多的让我感觉到的是可悲,在利益分配不均但却又无力抗争的时候,你只有成佛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心态让你活下来。不知道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老了以后是否还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并且喜欢做的艺术爱好,但在当下还做不到。
说完这些也许有人会纳闷,难道中国人的艺术修养不够那些艺术家就没有责任吗?很明白的告诉你,艺术家都在创收。为什么要创收?因为谁都不想在能赚钱的时候少赚一分钱“钱不要多够花就好”这句话是说给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人听的。他们中也会有人真的在创作艺术的时候做出名垂青史的好作品,但一旦结束了创作剩下的就是怎么靠这件作品通过什么手段让自己获得更大既得利益。抽出时间提升百姓的艺术修养?别做梦了,那都是退休以后为了捞外快才去干的事。而那时候很多人都忘了,这些人除了搞古典乐的以外。其他人都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他所能交给你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来提升整个国家的艺术修养了?不,有办法,办法就是“慢下来”。让赚钱的欲望慢下来、让社会的车轮慢下来、让百姓的生活慢下来、让国家的发展慢下来,中国人至今任在世界很多国家不被友好对待。国家强大了,而人民没有强大。人民要强大,修养很重要。而要提升修养,国家和民族就离不开艺术。
E. 为什么在正式的音乐会上几乎看不到古典吉他呢
这个我也考虑过,我当时想的是为什么小提琴一个旋律乐器排在和弦乐器前面?目前我能够想到的只有这几点:
一,吉他的历史据说可以追诉到公元前1300年,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前,从来没有大型音乐剧出现,这以前吉他(琉特琴)地位非常高。小提琴是在出现交响乐以后地位才上去的(这时候的人们喜好发生了转变),也许是先入为主吧,人们对于吉他的理解已经定性了(其他原因后面讲)。钢琴是时代的产物,音乐的形式几乎都能通过它来表现(百搭)
二,吉他的声音小(当时没有扩音设备啊),音色忧郁而短促,好象与交响乐不和拍?我前些日子看了个古典吉他和小提琴协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家也看看,优酷上面的阳光琴行那个)感觉…不是很…很好,吉他节奏有点快,感觉不符合曲子主题,小提琴尾音比较短,给人思考的时间不长(个人意见,没有攻击意图)我说这个是觉得,是不是小提琴的特色和吉他是不是有冲突?(这个视频不管用原版吉他的节奏还是小提琴节奏都不能很好的结合)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吉他现在都很少出现在交响乐团中吧…(小提琴是交响乐的主力嘛)
三,连着前面说的这是我想的自己问题(小提琴为什么排吉他前面)的结果。目前交响乐是音乐艺术的最高形式,可能是这个影响到吉他的排名了吧,但生活中不可能频繁接触交响乐,这个时候吉他就发挥作用了(贝多芬说过,吉他就是一个小型交响乐团,可见其表现力多么全面)—个人意见,数据可能有出入,见谅
F. 中国人就造不出像马丁一样的吉他吗
不行,因为中国技术落后,再者,吉他并非中国的乐器,是从西洋流传过来的,在中国的时间太短了,80年代初期的时候才开始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才短短40年的时间,因此,经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
G. 看网上中国人玩得基本都是民谣吉他而且拿民谣演奏古典曲目,古典吉他几乎没有,而老外古典吉他较多见,这
古典吉他中国也有弹的,你仔细搜搜一定有。再者,在中国,的确是民谣比较大众化。因为,民谣相对古典,入门简单,上手快,而且可以弹唱自己喜欢的曲子,受到大众偏爱。古典吉他呢,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入门都需要两年,需要花较多时间去练习。古典味儿重,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喜欢,而且琴相对于民谣质量要求高,一般都在3000以上,那种七八百的古典不好练,但是七八百可以买一把不错的国产民谣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