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领土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由双边或多边条约予以明确,相邻国家之间及有争议国家之间签订条约,或者提交国际组织予以裁决。无关国家及组织无权干涉
2. 中国领土的划分是以什么决定的
西周到春秋时期,所谓的国,就是指城及周边附属地区。出了这个地区,就算出国了。因此,当时的国准确的说,就是武装殖民据点。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大夫,大夫再分封士。这样一级一级的建立了武装殖民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活动着大量的其他民族。这些民族或部落对这些武装据点(国)而言就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外国了。国,也就是武装据点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周王室(拱卫王室,以屏藩周),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疆域,征服那些在各国之间游荡的化外之民,使他们成为周王的子民,当然不一定是做奴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限制,使用奴隶劳动无异于是败家的行为。只要这些游荡民族或部落表示愿归王化,那么还种他们的地,他的原先社会秩序不予变更,也就是他们由原先的自由人变成了周王朝管辖下的平民。他们首领也有机会可能会成为周王或诸侯的一级官员。各殖民据点当然也有大量的平民,这些平民多与他们的领主(大夫、诸侯或周王)是同宗,有着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这些平民称为“国人”,他们有集会结社的自由,有评议时政的自由,他们没有资格成为领主,但是却有权废黜不合他们心意的领主。而那些贵族也不能无所畏惧,想干啥就啥,他们每一次重大决定都要跟“国人”开会商量,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那些新征服的游荡民族或部落虽然也成为平民,但是权利自然不能与武装据点的平民相同。他们没有资格当兵,他们也无权干涉贵族的决定,更无权去废黜领导人。他们权利只有一个就是多打粮,多上贡。他们被称之为“野人”。当然了,由于他们毕竟是平民,他们最基本的生命权贵族们必须尊重。而且,极其重大的事项贵族们也要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到了春秋时期,“国人”和“野人”逐渐合流。国人的政治权利减少了许多,野人的政治权利增加了一点,就是可以为国君或大夫当兵打仗了。国、野分界县的模糊和消失,终于是国由武装小据点扩大,国下辖的各个邑连点成面,也就是说形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家形象。到了战国,大国吞灭小国,领土不断扩大。终于,公元前256年,秦国的昭襄王攻灭西周国,把自己的上级周天子废为普通平民。后来秦始皇扫灭了六国,把原先的六国领土合并起来建立了大秦王朝。还有楼主追问的,那时候的很多小国家,多为诸侯国。当时的国与现在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时的国其实只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省。当然了,他的国君权利要比现在省长、省委书记们的权力大,他们完省掌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具有高度自治的的色彩。当时各个国的国君,他们在名义是周王的臣下。当然,周王朝与现在联邦制和邦联制国家也不一样。当时的各个国家不可以脱离周王朝,他们也没有想脱离周王朝的想法。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和分合,周王朝的诸侯国由好几个减少到10来个较大的诸侯国,其中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最大,号称战国七雄。当然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国君根本不拿周王这个他们名义上的上级不当回事。周王名义是天下共主,但是到了战国中期,他已经没有自己的直辖领土地,他只是寄居在西周国那儿,靠西周国施舍活着。
3. 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吗
中国如今的疆域,历朝历代都是有过贡献的。涉及到国土法理的上溯,主要还是清朝的底子,因为太远纠缠不清,论的是就近。而内在逻辑,绝大部分,是夏伯禹的封地夏血脉的联系在为基础。如今中国的版图,基本上囊括了大洪水后的封地夏血脉,即诸夏为华夏。极小的部分,是礼制的基础决定的,比如台湾。
………全球定义中西东的中土,曾经是龙的传人地盘。大洪水后,想再融合成中土,只融到了附属国这步,时间不够而没成功,只算是完成了华夏的融合,华夏是中土的大部。至于五千年到大洪水的中华时代,也曾是一体制,想以这个为基础去完成疆域,想法就有点大了,那代表着一统世界。
4. 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吗
答:不是,具体来说是以18世纪中期到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版图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经国务院,外交部统一,确定以18世纪50年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中国境域,历史时期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政权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这段话内容转引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所以【历史时期的中国】究竟指什么,是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我们回过来审视这个答案,相比题主提出的【明朝版图】,这个版图至少将新疆和外蒙古囊括进来,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区别。
再给个例子,西汉时建国的高句丽,首都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内,属于这个版图,因而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但是后来在朝鲜半岛建国的高丽就不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
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不代表【历史时期的中国】里只有一个政权,比如南宋时期虽然还是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在【历史时期的中国】版图内还是有金、西夏、大理等等多个政权存在。个人认为这种划分对研究历史地理问题还是比较方便的,毕竟划定研究对象时不用考虑那么多有的没的。
5. 国家领土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并不是什么历史条件决定的。比如古代的元帝国,实力强大、可以说是世界上当时的超级大国、覆盖了现在的中国全境、蒙古全境、北至北冰洋、占领大半个西伯利亚,这不是历史可以说明的,如果光凭历史划分领土,那俄罗斯不是有一大块是咱们的吗?
美国刚建国时,才只有十几个州,它的历史是什么,在十几年前美国大陆还是一堆石头呢,他也是依靠国家实力的强大、逐渐拓展版图的。
或者说、中国在清朝时、北至库页岛、外兴安岭都是清帝国的,后来势力衰微,不得不一块块的让出去。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版图还是一块秋海棠,外蒙古还是中国的,像现在缅甸境内的野人山、东哈萨克、兴凯湖、天山口都是我们的,还是因为国力,这些地方全没了。到了现在中国的版图960万、还有许多地方只是宪法上是我们的、在西藏的马克洪、有浙江省大小的领土是中国政府控制不了的。
说白了、就是国力的较量、光说历史没有用。
说的过分一点、假如当初抗战失败了、现在就没有什么中国了,这就叫日本了。国家疆域的划分总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就如同你说的,如果巴勒斯坦足够强大、他完全可以征服整个欧洲、把整个欧洲改名为巴勒斯坦,这没什么历史不历史的。现在中国政府总是对日本说、希望日本尊重历史,这有什么用,日本有美国的支持,中国政府不敢把他怎么样。日本就有胆子把钓鱼台收入他的版图。假使那一天中国强大了、对世界宣布、南极从现在开始是中国领土、有谁敢怎么样、顶多是嘴上不满而已、现实就是这样。
6. 今天的中国版图是什么时候定型的求解答
按照历史书上严格的讲,元朝的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因为元朝以其强大的武力首次征服了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并且也首次将台湾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但除此外,元朝还将西伯利亚和中亚吞并,另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虽名义上听从元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各自为政),除四大汗国之外,元朝的疆域就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与你说的“面积不要差太多”显然不符合你的要求。你要的答案应该是在清朝到民国期间,不是某一次就能定型的,但这有一个阶段问题,康熙帝通过两次与沙俄战争,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使东北的领土具有了法律效力,涵盖了外兴安岭大片区域和库页岛在内的领土。你可以看一下清嘉庆25年(公元1820年)的清版图,中学历史书上有这张图的,也有人认为是这张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沙俄通过以下条约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50多万平方分公里:1、1858 <<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2、1860<<北京条约>>40多万平方千米3、1860,1864 ,44万多平方千米4、19世纪80年代<<改定条约>>7万平方千米,这样一来中国东北和西北就光秃秃了,然后再把外蒙古割掉,那就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基本一致,剩下的都是一些较小的边界争议。外蒙古的独立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的阶段,从清朝灭亡开始一直持续到我党建国初期,说是独立,实际上是俄国人把中国人为的肢解了(很愤怒),总共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民国政府为了博得俄国的支持也无能为力,只能放弃了外蒙,这样一来,中国再一次扎扎实实的损失了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人口大省——10个河南省的面积,可以说俄国是中国面积锐减的始作俑者。
答案:今日的中国版图,元朝的时候将周边征服,纳入中国。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面积达到鼎盛(1820年),19世纪后半叶被沙俄抢占150万平方公里,20世纪前半叶被沙俄及苏联肢解,使外蒙独立,减少156万平方千米,这就基本和现在一致了,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和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较小领土面积的纠纷和争议,这些分清之后,就是今日中国领土。
总之,疆域的定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不会准确到某一年,更不会到某一天,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时至今日,中国和邻国还有很多说不清的纠纷。如果觉得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形象,我这有各朝代的版图,可以形象的说明今日中国疆域的来历,需要的话给我说一声。
7. 我国目前疆域版图是以什么时代的版图为基础确定的
中国目前疆域版图是以清朝的版图为基础确定的。
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
8. 中国的疆域版图是怎么形成的
涿鹿之战后,我们的祖先,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后,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这时,原始公社被彻底解体,阶级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正式出现了。到商朝,开始有了文字和历法,历史离开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期,“国家”的形成也更加完备,随之便自然产生了国家的疆域和边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家版图。此后,从秦朝到清朝(前221年~1911年)的2000余年,共经历了16个主要朝代。这期间,中国出现过全国多民族大统一,国家版图广阔的“热胀”时代,也出现过地方割据,民族分裂和被外敌割占领土的“冷缩”局面,疆域时有变更。
9. 中国领土依据历史哪个节点划分
中国的领土依据的历史节点大都是1956年实际的领土虽然后期有些两个国家的分界线不明确能够通过谈判两个国家的话,互相能够很好的协商解决。
10. 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五河流域文化融合,所以这种情况下才会形成了一个辽阔的版图,文化之间也进行了相互传播和交流,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