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举出抗战时期表现出为人良知的艺术家的事例(多几个)
梅兰芳 马连良
Ⅱ 抗日时期涌现的着名艺术家及成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在太行山上》
Ⅲ 爱国的画家有哪些
黄宾虹:(1865-1955)
现代杰出画家。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着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其着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24915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xo123&_dir=%2F12535308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的一生,以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深为世人敬仰。
宜兴徐悲鸿纪念馆,座落在宜兴亦园内,1988年10月26日开馆,着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馆名。馆内常年陈列徐悲鸿生平介绍及其书画作品,并陈列有徐悲鸿的学生及当代着名书画家吴作人、李可染、黄胄、沙孟海、费新我等书画作品。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乔石、宋平,书画界名人钱绍武、廖静文、尹瘦石等,以及许多海外朋友,都曾光临本馆。现被命名为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兴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宜兴是徐悲鸿的故乡,宜兴人民为家乡哺育出这样卓越的艺术大师而感到光荣、自豪。徐悲鸿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家乡人民奋发向上,开拓前进。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7131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1920066
齐白石(1864--1957)
我国二十世纪着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清,兰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号白
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
养家。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 "芝木匠",1882年他给一家雕花,在主顾家"无意间见到一部乾
隆年间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非常高兴,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 1888年,齐白石27岁时开始绘画生涯,先后从萧乡陔
、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从陈作埚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
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
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1926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
1937年自加两岁。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这时期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碰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齐白
石唱一段贵妃醉酒。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
,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
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
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
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1963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
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
山水画选》等问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tianhao012&_dir=%2F15698242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ozheng01&_dir=%2F15403079
刘海粟(1896—1994)
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着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27年受军阀孙传芳迫害通辑,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着《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分,画论精辟,广为流传。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633
张大千(1899~1983)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兄弟10人,二兄张泽,别号虎痴,以画虎名于世。
张大千排行第八,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见者呼为神童。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至19岁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后还俗,奉命归川,与曾庆蓉结婚。婚后重返上海,从师于李瑞清,曾、李二师以清末遗老提倡书法、绘画,对他影响颇深。曾熙始为他取名曰“猨”(亦写作蝯),省作爰。张大千在上海结识吴昌硕、黄宾虹、王震、冯超然、吴观岱、吴待秋、吴湖帆、郑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其时,张大千潜心于历代名家杰作,尤沉酣于石涛,凡能得见,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38年,经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1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volvo&_dir=%2F1626713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weekend006&_dir=%2F14142272
潘天寿(1897--1971年)
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晚年多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别号。浙江宁海人,自幼读私塾,始临《芥子图画谱》。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李叔同、经亨颐、夏丐尊等。1923年到上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中国画和中国绘画史,认识吴昌硕,1928年定居杭州,任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次年,同林风眠等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1944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等职。其着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听天阁诗存》、《潘天寿谈艺录》等。
潘天寿擅长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晚年常作指墨画。尤善画鹰、八哥、松、梅、竹、荷、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作品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妙趣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潘天寿成就高作品存世量少,颇受海内外藏家追捧。他的巨幅精品《春塘水暖》在1997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从260万元起拍,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价,最后660万元人民币一槌定音,创下潘天寿作品最高价。现在潘天寿作品每平方尺在3万元,精品代表作往往数十万。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6886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345128
陆严少,笔名:宛若,生卒年:1909---1993
上海嘉定人。19岁时从冯超然学画,专习山水。48岁时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80年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为教授。长于国画山水,取法自然,尤精用笔。出版有《陆严少画集》等数十部画集。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中国画院院长。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723
Ⅳ 抗战中的文艺工作者
从“五四”时期兴起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这时尤为活跃。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文协”)成立,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建设。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等45人被选为理事,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成立会上,提出了“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行动上他们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此时此刻,全国的进步作家、艺术家在“抗日救亡”这个大目标下空前广泛地团结对敌,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盎然生机。
中国抗战文艺的国际交往也一直在进行,“文协”成立时就发布了《告全世界文艺家书》;1939年2月,又组织国际文艺宣传委员会,聘林语堂等为驻法代表,熊式一等为驻英代表,萧三为驻苏代表,胡天石为驻日内瓦代表。后来“文协 ”迁渝后,会员们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特别是苏俄文学,我国的抗战文学作品、理论、运动等也被介绍到国外
Ⅳ 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哪些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梅兰芳,抗战期间拒绝登台,蓄须明志。
Ⅵ 人民艺术家是谁
在文学史中,被冠以“人民艺术家”荣誉的老舍,与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作家老舍,两者之间似乎不仅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甚至两个身份是截然对立的。然而,放在历史的视角之下进行审视,会发现两者其实是在同一个老舍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
这尤其意味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个在许多人眼里常常意识形态化了的“人民艺术家”,并非不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个自由作家。换言之,长期以来,倒是“人民艺术家”把作为自由作家的老舍遮蔽了。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着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Ⅶ 我国着名的画家有哪些
1,张择端,北宋着名画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在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顾恺之,东晋着名画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才高艺绝,勤于创作,作品有很多,但真迹都已失传。《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现存的最要的两种摹本。《洛神赋图》充分体现了顾恺之在刻划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意境方面的才能。 今有宋代摹本5种。画卷为绢本,设色,长572厘米,高27厘米。
3,唐寅,明代着名画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唐寅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4,郑板桥,清代着名画家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干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着,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着有《郑板桥集》。
5,张大千,现代着名画家。
四川内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张大千对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干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Ⅷ 中国着名军旅油画家 有哪些
马国旗,朱志斌,金俊,白虹,冯明,骆根兴,李明峰,希望对你有帮助。
Ⅸ 中国有几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中国目前有5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其中有2位(常香玉、常宝堃)是去世后追封为人民艺术家。另外三位分别是老舍、齐白石、夏菊花。
1、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3、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2004年7月,国务院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4、常宝堃:抗日战争期间常宝堃在天津与陈亚南等组织“兄弟剧团”任团长。因编演相声《牙粉袋》、《过桥票》等而遭日伪政府迫害。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于1951年4月23日在朝鲜光荣牺牲。
1951年4月24日,文艺界举行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5、夏菊花:在杂技界有“顶碗皇后”之美称。夏菊花从单手顶到双手顶,从单层单飞燕到双层双飞燕,继而又从拐子顶到衔水转顶,最后由脚面夹碗发展到倒立型柔顶。2004年,从艺60周年之际,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Ⅹ 梅兰芳的抗日故事//
日伪讹诈 愤然毁画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 梅兰芳
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