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日军里的士兵是中国人多还是日本人多-
你说的如果包括伪军的话,可能中国人多,
如果是日军中肯定没有日本人多,只有少量台湾人(当时日本已经殖民统治台湾很多年),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至日本投降时止,总计80433名台湾青壮年应征加入日本军队,成为一线战斗人员。(不知数字是否准确)
至于日军中有没有东北籍的士兵就不太清楚了(听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估计就是由也不会太多。
日军中倒是有很多朝鲜人(原因跟台湾一样,也是早就是日本殖民地了)
根据日本劳动厚生省统计,朝鲜籍日本兵共24万2341人,其中有2万2182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列为B、C级战犯有148人,其中23人被判处死刑。
——这个数据显然过少了
而根据日本防卫厅1973年统计,在约250万侵华日军中共有朝鲜籍士兵160万,
另外在伪"满州国"军中有38万。
——这还不算随军的“民夫”,太平洋战场也没有统计
2. 二战中国为什么那么弱
1,首先,清政府长期积弱,落后,导致军事水平严重滞后。
2,民国政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全国,特别是军事力量,还有很多军阀存在。最有名的就是张学良东北易帜,记得小时候的历史课的点评是:实现了民国名义上统一全国。
3,二战,无论是开始,还是德国,到日本,最大特色是闪击战。用大量的财力,购买美国的军火,直接造成很多国家迅速沦陷。当然还有美国的壮大。所以,二战期间,日本国内也是非常被动,没钱啊。入侵中国时,第一件事,抢夺黄金,银行。
3. 为什么二战中国战区伤亡比苏德少那么多
必须更正一点,在第二世界大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的伤亡绝不会比苏德少,间接伤亡甚至还在苏德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二战中国战场,即抗日战战场,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4. 二战时期,日军兵力有900万,为啥只在中国投入了280万
二战时期,日本兵力有900万,但它在东南亚还投入了很多兵力,所以,投入到中国战场的约有280万。但累计在华投入兵力是450万
一、二战中,日本角色
总结:
当时中国是亚洲的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的大本分兵力,也消灭了很多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虽然在华兵力一直没超过300万,但累计在华投入兵力是四百五十万。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英国等也对日宣战,让日本不得不抽调大部分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上。战线拉得太长,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财政支出、后勤补给,这也是日军最后全面败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5. 二战时苏联士兵死亡将近900万人,中国士兵死亡148万人,为什么苏联死的士兵比中国多那么多
从几个方面可以说,第一,斯大林的大清洗,5个元帅枪毙了3个,15个大将枪毙15个,57个军长枪毙50个,110个师长枪毙87个,397名旅长枪毙220个,456个团长枪毙401个,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可以造成指挥官这样的伤亡,但斯大林做到了,这样的军队几乎是没有任何有效的指挥,所以战斗力可想而知。第二,战争的惨烈度与强度不是中国战场可以相比的,苏联是正面和德国硬刚,钢铁洪流硬怼,动辄双方都是百万级的大型战役,举个例子,第一次明斯克战役,苏联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有250000名苏联士兵冲出了包围圈,基辅战役,苏联参战85万人,德国50万人,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约45万余人被俘,战争的惨烈程度更可怕在这样一场战役中,德军有21个师被完全消灭,连番号都没留下来,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的手里
乌拉~
6. 为什么在二战中国那么弱
提起二战大家都知道那个时期的祖国可以说是最虚弱的时候了,但是当时的祖国为什么如此落后呢?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国家的重工业是非常的落后的,这就是使得我国无法大规模的制造武器,就导致祖国的部队在战场上处于劣势。
不过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国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工业基础非常的薄弱。为此祖国便大力的进行工业化的推进,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工业实力。不愧余力的发展直到现在才有我们强大的祖国。
7. 为什么二战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但军队人数远不及日本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未引领中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列强长期的侵略与剥夺使得中国以变的千疮百孔。在这种社会状态之下,想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供养军队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设施,更或者是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因而当时的中国确实没办法供养太多的军队,这是造成中国军队数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发展。在当时中国军队的前进全靠军人两条腿走,无论是多么远的距离都只能步行过去,这严重影响了作战计划。要知道当时日军拥有大量的军用汽车,兵力传送速度快中国军队不止一星半点。过慢的行军速度往往使中国军队贻误战机。
另外,兵役制度也是中国兵力过少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刚刚脱离落后的封建制度,站在近代化的门前,各个方面都还刚刚起步,兵役制度也还有待完善。而当时的日本,除了常备部队以外,还建立了完全的后备部队制度,共分为预备役、后备役和两级补充兵。可谓是兵力充足制度完善。
说到日本的兵役制度,就不得不提到这个制度的不足之处。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战场上牺牲的军人越来越多,兵力下降急需补充。这时日本统治者只能回国重新征募士兵,由于青壮年早已加入部队,国内只剩下年幼的少年和年老的老年人,迫不得已之下,日军招募了大量少年军人,组成了一只娃娃军。军人年纪过小也大大影响了日军的战斗力,在大国的打压之下,日军最终只能选择投降。
由此可见,没有大量的人口做后盾,军队建设很难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8. 二战日本打中国大概出动了多少兵
二战前,日本最开始有近150万军队,驻防东北,最开始是打算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的,结果
日本背信弃义,没有对苏联开战,但是在二战时期在中国作战的军队有100万,当时驻防的关东军一
部分被分到了南亚地区,在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与美国英国进行战争。后期由于战线吃紧,
又从中国战场调到南亚近30万。但是留在中国的也是一线部队,可不是什么杂牌军。而留守在东三
省的关东军有两万多人防御苏联。
后来这些关东军被苏联军队消灭,可是这些关东军远非二战前的关东军或最开始侵华的关东军
了。这些关东军是后期从日本国土里重新调派过去的,很多是新兵,即便这样,苏联进攻关东军的
时候,在火力、装备、人数上占尽优势的时候,苏联伤亡也是挺大的。
不要以为当时的苏联军队多么厉害,当时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什么大战役中,苏联伤亡比德军
多多了,苏联的每一次战役都是用士兵的尸体堆出来的。
9. 二战日本900万兵力,为何在中国战场投入不到三分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亚洲的主战场之一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日本人在中国不断的侵略和掠夺资源,不仅妄图侵占中国,甚至想要称霸世界。日本这个帝国主义国家是十分危险的,早在唐朝日本就曾经派遣队伍来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中国作为处于世界之巅的大国很友善的帮助了邻国日本,日本也因此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可是没想到等日本人在回到中国的时候居然是以侵略者的身份。
越到战争后期,需要的财务支出和兵力就越多,日本明显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珍珠港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急于求成的日本人最终把手伸向了珍珠港说明日本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我国的军队频繁使用游击战术让日本人抢夺的行为无法成功,这不仅牵制住了日本兵力,也削减了日本兵的战斗力。不是日本不重视中国而不派兵,而是日本已经无法支撑如此之大的军事开销了。
10. 询问一下二战时期中国和日本部队人数问题
其陆军常备主力师团(师)下辖有两个步兵旅团(旅),每个步兵旅团(约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团),每个步兵联队(约3870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步兵大队(约1215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另外,师团还直辖骑兵联队(约1400人)、炮兵联队(约2500人)、工兵联队(约1500人)、辎重兵联队(约2800人)及通信队(约650人)、卫生兵(约500人),野战医院(约150人)等。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支、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师司令部及师部连。
2)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括3个步兵营、1个团部连(有6门106mm迫击炮)、1个勤务连和1个反坦克连(12门57mm反坦克炮、5挺机枪);每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和1个营部连;营部连装备3门反坦克炮、4挺机枪、8个火箭筒;火器连有官兵162人,装备6门81mm迫击炮、11挺重机枪、7个火箭筒;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武器排有3门60mm迫击炮、3挺机枪、3个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个12人的班(每人步枪或自动步枪1支)。
3)师属炮兵:包括3个105mm榴弹炮营、1个155mm榴弹炮营、1个司令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连,装备155mm榴弹炮12门,105mm榴弹炮36门。
4)1个机械化侦察队。
5)师属工兵、通信兵、补给兵、医疗兵、宪兵等分队。
74军整编师实际人数为3.2万,下辖两个师。按照对等分配,一个师为1.6万人。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74师的下属一个师的武装战斗人员并未到达一万,而剩余的人员几乎就是庞大的后勤基数人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