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疫情告急,请求中国医护人员支援,大家怎么看呢
我们同情遭遇,但我们是不可能派出医护人员!
此外美国不断甩锅,将美国抗疫的又大又黑的锅往我们头上扣,并且还异常坚决。停止缴纳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费用。甚至华裔在美国受到攻击,华裔无偿捐助口罩而受助者过敏而被告上法庭。从政府到民间的一举一动无处不散布着不友好的信号。而另一边却不断请求中国医护人员前往支援。我们的医护人员人身有谁来保障?在美国医护人员保护不足的前提下,谁来保障中国医务人员免于感染的风险?我们何德何能将我们的医护人员派往美国的抗疫前线?
从这次疫情看出,美国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但全球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也不希望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中国已经基本完成抗击疫情的使命。需要抗击疫情经验,我们双手奉上;需要抗议物资,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但是你说要人,我们没有!搞得自己国家没人似的。
最后说一句比较官方的回答:我相信美国以及美国人民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战胜病毒。
㈡ 中国的医生要到美国学习需什么手续
现在美国的医学院招生都需要有预科的学历,相当于理工科四年的本科大学,毕业后申请AMCAS,除了需要有认可的学历外一般还要有GPA 3.0以上,托福、MCAT、推荐信等等。
如果只是中国的大学毕业,基本上就没机会了,因为你资料都收集不全,所以你先要想办法到美国读个理工科的大学本科(现在大多都是直接的医学预科)。通常在这个阶段一般就可以掌握语言技能了,反过来,如果念完本科/预科你还是搞不定英语,那也不用学医了。
申请并被录取后就开始进行四年的医学院学习,在大二的时候要进行第一次医师资格考试,毕业时再进行一次,然后开始3到5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也就是《实习医生格雷》最开始演的那样,到医院去做intern,过猪狗不如暗无天日的日子。根据所选专业不同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也不一样,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进行最后一轮资格考试,然后就可以获得医师资格了。被医院录用后一般还要再进行几年的训练,通常也是3到5年,然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可以行医的医生。也就是说从高中毕业开始,总共需要14年到18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假设你18岁高中毕业,等到彻底煎熬完,最少也已经32岁了。
至于学医的辛苦,在国内是hard模式,在美国就是extremely hard了,基本上学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比什么MBA要难得多得多,当然回报也是很丰厚的,至少可以在美国衣食无忧。
预科/本科根据学校不同,学费也不一样,而医学院一般每学年是1.5到3万美金,这个只是自费的,而且是最基本的,实际花销要比这个多得多,因为自费仅占医学教育的15%不到,剩下的是医院、医学院和国家来负担。通常一个医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负担很高的教育贷款,但在工作后很快就能还清了,说明美国的医生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绿卡,跟你学什么没有直接关系,不是说学医了就可以申请绿卡甚至入籍,这个更复杂一些。不过知名医学院毕业、知名医院录取的话自然会容易一些。
如果你确实有信心,当然可以尝试,不过要有思想准备,不管是学业还是经济还是生活,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在美国学医的压力都要比一般的出国留学要大得多,更不要说跟在国内学医比了,至于普通大学,就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但其实,中国现在的医学教育也还算是不错的(跟其他专业比),好的医学院以及医院将来出国的机会也很多,而且中国医生的收入也还算不错,在国内做一名好医生同样也可以名利双收,相比其他的留学生。
㈢ 中国的医生想移民美国,有什么途径吗
现在则可以通国EB1医疗专才项目来获得绿卡进行移民。该方法可以快速移民美国,不需要等待排期,也没有语言和资产的要求,并且是一人申请全家获得绿卡。
EB1医疗专才项目:
美国移民法中,特别准许“持有高等学位的专业人才,在医疗上具备与众不同才华”的外国人,移居美国。而此类别,申请人能不经过美国劳工部的审核认证,直接获得美国无条件绿卡。
申请EB1医疗专才移民的条件
申请人必须拥有学士以上的学位及证明自己具备“与众不同”的才华,其才华还必须限定在医疗方面。
必须表达本人未来在美国,有意愿要从事的职业和美国国家利益相关。
什么是美国政府承认的“高等学位”
1、正式的美国大学或外国认可的大学文凭或成绩单等,学位应在硕士以上。
2、正式的美国大学或外国认可的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还要由过去或目前的雇主提供书面证明,证实该申请人拥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如果能够符合上面两项中的一项,你就是移民局认可的“高等学位”人士了。
什么叫“与众不同”的才华?
正式的文凭、学历、证书等等,证明申请人受过其专业内的正统训练。当然,这类讲的文凭不见得是学士学位文凭,可以是技术性学校的,没有死的规定。
过去或目前的雇主出具的书面证明,证实申请人具备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其经验必须同其所声称的“与众不同”的才华相关。
执照,特殊许可等。例如:行医执照等。
因其特殊的才华、技能而要求高工资、“高收入”的证据。
重要论文的发表,专业团体、学会等的会员资格证书。
由政府机关、学术或商业团体、学会或同行出具的书面证明,证实申请人对该行业,专业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以上提到的标准和申请人的专业不符的话,则可提供任何其他相关的资料,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才华。
但事实上很多国内的医学文凭在美国是不获得承认的。因此最传统的方式是用工作机会获得签证然后再获得绿卡的形式。
中国的医生移民去了美国可以做:
1)考美国的Board,继续在美国做医生。这取决于自己原来的医学院的名气和英文水平等。
2)在美国上个针灸学校的,改做中医。
3)在药厂工作。
4)在政府的卫生部门工作(至少需要绿卡)。
5)参加培训班做放射科的技术员。
㈣ 美国为什么成了吸引精英医生的磁场
收入是中国医生永远的痛,这一点已经是社会共识。美国医生收入之高,让很多中国医学生费尽千辛万苦也要去美国当医生。在美国,外科医生收入自不用说,高得吓人,收入最少的儿科和家庭科医生,平均年薪也有18.9万美元/年以上,超过公认的中产阶级(10万美元/年)近一倍之多。美国医生的收入为什么这么高?这笔钱从何而来?我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先说结论
1. 我认为医疗服务初始定价高是始动因素,强制性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是最关键环节。
2. 商业保险起到了病人的自然分层作用。
3. 商业保险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医生的诊疗行为。
4. 中国的年轻人间接参与了支付美国医生工资的行为。
再说逻辑
1. 医疗服务定价高,这是全世界的惯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嘛。加上美国的人工一贯很贵,所以这个前提很容易理解。
2. 医疗服务价格这么高,如果每次看病都要自己掏腰包,在美国这样一个人民没有存款习惯的国度,一下子让掏20万美元做手术,恐怕家庭直接就破产了。但如果都让政府掏,那政府就破产了,所以得想个办法支付这笔高昂的医药费,这时候保险公司出现了。
3. 政府和保险公司对大众说:从你一参加工作开始,强制要求购买商业保险,每月交钱给保险公司,保费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生病时侯由保险公司给医院支付医疗费,这样零存整取+大范围统筹,病人能够负担得起医药费,政府也没有太大的负担。
4. 但问题来了,保险公司为了能活下去,会希望付给医院的钱尽可能少,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审查整个医疗过程,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是否有超指证的治疗?是否有医疗差错?如果有,那就拒付这部分费用。医疗行为在先,保险审查支付在后,这样的模式,让医生的诊疗行为受到足够的制约和权衡。
5. 所以什么样的病人最受美国医生的欢迎?答案是自费的病人,现金支付且不用和保险公司扯皮。自费的病人来自哪里?我不多说了大家自己想。
根据以上的逻辑,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推论
1. 商业医疗保险把病人进行了自然分层。
如同曾经微信圈里疯狂讨论过的美国教育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就用钱把小孩子进行了分层。有钱人家为孩子买好学区房,进私立名校,汇集各方资源让小孩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锻炼,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上流社会的精英;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公立的普通学校,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没更多的钱和资源进行对其他能力进行培养,长大后成为社会中间阶层的普通人;没钱的人住在贫民窟,孩子在学校里胡混,长大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比例较高。
医疗也是一样。好的商业保险,覆盖的病种范围多,报销的金额大,月供自然也就高,是为高富帅、白富美们准备的;一般的商业保险,月供不高,适合广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失业在家实在买不起商业保险的,国家给买Medicare,覆盖基本的医疗需求。
对于门诊和择期手术的病人,医生是可以自己选择接受的保险公司的。换言之,牛气的医生,可以通过指定某几家商业保险公司来筛选病人,而保险公司也可以和知名医院、医生进行定向合作,以此作为自己的卖点(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国家医保Medicare是不能拒诊的,必须接诊)。如果病人买的保险不在这个医生的接受名单里,病人只有两个选择:换医生或者自费,临时买更好的保险都来不及。
商业保险的模式,是众筹全社会每个人的部分财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生大病概率较低的年轻人)。这部分钱,除了养活保险公司之外,就是用来支付医疗费用,以年轻养年老,滚动循环。这部分费用支付给医院后,一部分成为了医生的收入。所以,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保证了即使私人诊所也能够通过保险支付的高额诊疗费保证医生获得合法的高收入,而大医院的名医生能够借助高档商业保险获得更多的收入,大医院通过这部分收入也可以更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看到的美国医生,尽管并不排斥持Medicare保险的病人,也给予同等的医疗服务,但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当然选持有更好商业保险的病人。这其中要说明的一点是,美国医生的职业道德还是很高的,不管你走的是哪个保险,只要接诊了,该怎么治,还是怎么治,不会偷工减料,但也不会额外照顾。
㈤ 亲身经历:中国人如何到美国做医生
在美国想从事哪种类型行医模式,取决于你个人对生活的选择,需要考虑你自己的兴趣丶专长与劣势。
私立开业的医生,既是医生,也是商人,需要处理很多非医疗的问题,相当于自己做老板。他们多没有固定节假日,也无法保证稳定的收入,做得好能相当赚钱,做得不好则很可能赔钱关门,适合爱赚钱不爱虚名,有经济头脑,不需要节假日的人。
走学术路线的医生是大学的教员,拿固定工资,主要做科研丶临床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学术型医生工作挺忙,收入稳定旱涝保收(比私立行医要少,但绝对数字还是处于社会Top 5%水平),适合那些喜爱高精尖医疗技术,看重学术地位,不看重收入,喜欢定时定点做事的人。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那些大医疗集团的雇员医生,他们定时定点工作,拿固定工资,但只负责临床工作而不用做教学科研。
当然,这些三个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人有角色交叉,一方面是一个教授,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老板。
就如同现在美国大学到处都有中国学生的身影一样,中国医学生来美国做住院医生的道路也已越走越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美国医院里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学生接受住院医训练。我相信和我一样,很多同行的朋友们会在这里,找到当医生的纯粹感与幸福感。
㈥ 最近中国医务人员有报名去美国应聘吗
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医生资格证书,因此美国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招收任何医生。美国承认中国的护士资格证书,但是要求中国的护士必须通过雅思或者托福考试,达到美国政府规定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才能去美国工作,这个英文成绩很少有中国的护士能达到。可以说美国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招收任何医务人员去美国工作。
㈦ 西方现代医学如何传入中国
西方现代医学是在清朝时期由传教士传到中国的。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国家的科学和医药学。由于当时主要传人的只是浅显的解剖生理知识。
而且西医在临床治疗技术上并不优于中医,故影响不大。西医开始对中国医学发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的传入,随着西医传入的扩大,近代西医学的成就相继引入中国,从而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美国如何引进中国医务人员扩展阅读
广州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接触的前沿城市,也是西药最早传入和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传教士就在广州建立了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华医学传教会”在广州成立。
鸦片战争结束后,1842年11月,龚大爷从美国回到广州,在旧址上重新开放了医院。1845年以前,传教医院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
1846年,在他的医院首次引进乙醚麻醉,在医院实施外科手术中取得进展。同年10月,伯父又从波士顿的柏氏医生那里购买了杰克逊麻醉器械和一些乙醚,并随信介绍了这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用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