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国防的四要素是什么
国防四要素分别是:
1、对象要素: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2、主体要素:国家;
3、目的要素:捍卫国家主权、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手段要素: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中国国防的主线次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国防基本特征
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安全问题主要是解决生存和不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服役章侵略的问题。
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外部环境问题。而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而这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三、斗争形式的多样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是国防斗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形式。
四、国防目标的多层性。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其所制定的战略也不同,再加上各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就使得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五、国防建设系统的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B. 中国国防的起点是终点是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国防的出发点后落脚点,就是中国国防的起点和终点。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通过,自1997年3月14日起施行。
(3)中国国防的主线次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本法。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动员体制,实现国防现代化。
D.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军事理论
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
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1、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2.2万多千米陆地边界、1.8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海上安全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之一,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繁重。
中国军队严密防范各类蚕食、渗透、破坏和袭扰活动,维护边防安全稳定。中国同周边9个国家签订边防合作协议,同12个国家建立边防会谈会晤机制,构建起国防部、战区、边防部队三级对外交往机制,常态化开展友好互访、工作会谈和联合巡逻执勤、联合打击跨境犯罪演练等活动。
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斯坦开展边境裁军履约工作。加强中印方向稳边固防,采取有力措施为和平解决洞朗对峙事件创造有利条件。强化中阿边境管控,严防暴恐分子渗透。加强中缅方向安全管控,维护边境地区安宁和人民安全。
2012年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同邻国军队共进行3300余次联合巡逻,举行8100余次边防会晤,在中越、中缅方向开展边境扫雷约58平方千米,封围雷场约25平方千米,排除地雷等爆炸物约17万枚。
组织东海、南海、黄海等重要海区和岛礁警戒防卫,掌握周边海上态势,组织海上联合维权执法,妥善处置海空情况,坚决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和侵权挑衅行为。2012年以来,组织舰艇警戒巡逻4600余次和维权执法7.2万余次,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
组织空防和对空侦察预警,监视国家领空及周边地区空中动态,组织空中警巡、战斗起飞,有效处置各种空中安全威胁和突发情况,维护空中秩序,维护空防安全。
着眼捍卫国家统一,加强以海上方向为重点的军事斗争准备,组织舰机“绕岛巡航”,对“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正警告。
2、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军队保持战备状态,是有效应对安全威胁、履行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中央军委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严格落实战备值班制度,常态组织战备检查、战备拉动,保持随时能战状态,不断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稳妥高效指挥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有效遂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
2018年,中央军委组织全军战备突击检查和部队整建制拉动,行动范围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东海、南海部分海域。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强化战备观念,严格战备制度,加强战备值班执勤,扎实开展战备演练,建立正规战备秩序,保持良好战备状态,有效遂行战备(战斗)值班、巡逻执勤等任务。
3、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中国军队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完善军事训练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训练监察体系,组织全军应急应战军事训练监察,落实练兵备战工作责任制,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不断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
全军兴起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热潮。2012年以来,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各战略方向使命课题针对性训练和各军兵种演训,师旅规模以上联合实兵演习80余场。
各战区强化联合训练主体责任,扎实开展联合训练,结合各战略方向使命任务,组织“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联合实兵演习,努力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陆军广泛开展军事训练大比武,实施“跨越”“火力”等实兵实装实弹演习。海军拓展远海训练,航母编队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作战演练,在南海海域和青岛附近海空域举行海上阅兵,组织“机动”系列实兵对抗演习和成体系全要素演习。
空军加强体系化实案化全疆域训练,组织南海战巡、东海警巡、前出西太,常态化开展“红剑”等系列体系对抗演习。火箭军组织对抗性检验性训练、整旅整团实案化训练,强化联合火力打击训练,常态化开展“天剑”系列演习。
战略支援部队积极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扎实开展新型领域对抗演练和应急应战训练。联勤保障部队推进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组织“联勤使命-2018”等系列演习演练。武警部队按照覆盖全国、高效联动、全域响应、多能一体的要求,实施“卫士”等系列演习。
4、维护重大安全领域利益
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军队严格核武器及相关设施安全管理,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提高战略威慑能力,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维护国际战略稳定。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太空安全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着眼和平利用太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加快发展相应的技术和力量,统筹管理天基信息资源,跟踪掌握太空态势,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提高安全进出、开放利用太空能力。
网络空间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国面临的严峻安全威胁。中国军队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网络空间防护力量,筑牢国家网络边防,及时发现和抵御网络入侵,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坚决捍卫国家网络主权、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5、遂行反恐维稳
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中国武装力量依法参加维护社会秩序行动,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武警部队执行重要目标守卫警戒、现场警卫、要道设卡和城市武装巡逻等任务,协同国家机关依法参加执法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团伙和恐怖主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面防控,着力防范和处置各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秩序的隐患,为“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012年以来,每年均动用大量兵力担负执勤安保、反恐处突、海上维权执法等任务,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警卫安保任务近万起。
参与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和严重暴力恐怖事件671起。2014年以来,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打掉暴力恐怖团伙1588个,抓获暴力恐怖人员12995人。
解放军依法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参加重大安保行动及处置其他各类突发事件,主要承担防范恐怖活动、核生化检测、医疗救援、运输保障、排除水域安全隐患、保卫重大活动举办地和周边地区空中安全等任务。
6、维护海外利益
海外利益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是中国军队担负的任务。
中国军队积极推动国际安全和军事合作,完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着眼弥补海外行动和保障能力差距,发展远洋力量,建设海外补给点,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实施海上护航,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遂行海外撤侨、海上维权等行动。
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自开营以来,已为4批次护航编队保障维修器材,为百余名护航官兵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外军开展联合医疗救援演练等活动,并向当地学校捐赠600余件教学器材。
2015年3月,也门安全局势严重恶化,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也门亚丁湾海域,首次直接靠泊交战区域港口,安全撤离621名中国公民和279名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意大利、波兰、德国、加拿大、英国、印度、日本等15个国家的公民。
7、参加抢险救灾
参加国家建设事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是宪法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使命任务。依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国武装力量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任务。
2012年以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95万人次、组织民兵141万人次,动用车辆及工程机械19万台次、船艇2.6万艘次、飞机(直升机)820架次参加抢险救灾。
先后参加云南鲁甸地震救灾、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灾害抗洪抢险、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排险等救灾救援行动,协助地方政府解救、转移安置群众500余万人,巡诊救治病员21万余人次,抢运物资36万余吨,加固堤坝3600余千米。
2017年,驻澳门部队出动兵力2631人次,车辆160余台次,协助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展强台风“天鸽”灾后救援。
(4)中国国防的主线次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白皮书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并不太平。
白皮书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首次构建形成了中国国防政策体系,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向、基本遵循和世界意义,有助于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军力发展、化解所谓‘中国威胁论’。这是新版国防白皮书的最大亮点。”曹延中说。
白皮书说,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白皮书首次全景式展现中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白皮书说,进入新时代,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迈出了强军兴军历史性步伐。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合理适度的国防开支,介绍中国国防费规模结构,在分析比较国防费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后说,总体上看,中国国防费是公开透明的,开支水平是合理适度的,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国防费是偏低的。
中国国防开支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保障需求相比,与履行大国国际责任义务的保障需求相比,与自身建设发展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国防开支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白皮书还专门辟出章节,介绍中国在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白皮书说,中国军队忠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大国军队国际责任,全面推进新时代国际军事合作,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贡献。
与以往相比,白皮书在附件中列出了多达10个表格,详细介绍了军委机关部门基本情况、2010年至2017年中国年度国防费构成、2012年以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对外开展的主要联演联训活动以及中国军队参加的主要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时代的中国国防
E.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主线是什么
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
F. 三八线的由来是什么
"三八线",一般人会以为是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停战后划得分界线,但深究历史,这条军事分界线远不只这点来历,它的历史比想象中久得多。
史料记载,三八线斜穿朝鲜半岛东西两端,长约248公里。起初的三八线本是日本阴谋里的一部分。1896年,日军和沙俄勾结,想要瓜分朝鲜。日本和沙俄秘密决定以三八线为界,俄国控制北边,在南边日军可以行动自由。但这个决定因为涉及到双方的利害冲突而未能实现。
53年七月,三八线在原来的基础上被重新划分,分界线方圆两公里内不属于军事区。10月,《韩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美国从此再没离开过朝鲜半岛南部。
G. 中国国防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军事战略
我国坚持不对外扩张的方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不会像美国那样在全世界部署兵力,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
但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防务力量,来防御外界对我国的侵略。以前,我国的实力弱,只能依赖陆军做保守防御。现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我们的防务政策也开始做调整,主张积极防御的政策。也要具备一定的对外实施战略打击的力量。
H. 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和“五个更加注重”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胡主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形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出发,着眼不断增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的确定,时间衔接、思想一致、内容契合、功能互动,是同一主旋律在不同领域的生动体现。主题和主线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与主线并列使用的情况下,具体分析二者的关系,可以看出:主题强调的是基本方针,主线强调的是基本途径;主题规定了发展过程的主导价值,主线规定了发展过程的主导机制;主题的性质决定了主线的样式,主线的确立保证了主题的贯彻;没有主题,主线就缺少灵魂,没有主线,主题就只能悬置。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水平,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战略部署对于军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自觉运用科技进步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规律,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以信息为主导、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增长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官兵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转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上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促进军事斗争准备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来衡量和检验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建设成效,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切实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和军队保障方式。五个更加注重”,指的是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I. 中国国防线有多长
说的是边防线:边防线长2.2万多公里。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余千米,中国陆地与15个国家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