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国学”是什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Ⅱ 中国学的是什么
中国学专业主要研究中国国学,经济,历史,政治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情况和趋势,说白了就是研究中国的,对中国人来说没多大的用,主要是一些外国人在研究的
Ⅲ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3)中国是什么学扩展阅读: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
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学
Ⅳ “中国学专业”学的是什么
中国学(代码:050108S)属于文学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学专业是我国2010年新增专业。
中国学,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国学专业是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急需向国际社会传达自身的真实形象,国际社会也急需不断了解和修正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以及中国当代社会的认知的背景下才应运而生的。
中国学将完全不同于国学或者汉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家开设中国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此专业并不对中国学生开放,是国内首个面向留学生的本科专业,主要招收国外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来浙江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和第二学位申请者、国际高水平大学双学位交流生以及旅居海外的华裔子女等四类人群,并且通过双语教学,向他们传授、传播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期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
该专业是在中国传统“国学”和海外“汉学”、“中国研究”等学科基础上建立的一门综合学科,既涵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既包含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传统课程,也开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课程。致力于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沟通中国古代与现代,培养具有较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又了解当代中国国情的人才。
Ⅳ 什么是中国民族学
中国当代学术界“民族学”一词的概念与国外的“民族学”概念有所不同,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既包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史、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宗教、民族艺术等;也包括一些特殊的专门学科,如蒙古学、藏学、西夏学、突厥学、纳西学等学科。狭义的民族学通常等同于西方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它与西方的“人类学”又有所不同,可以称之中国民族学。
Ⅵ 什么叫国学中国《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摘自南柯舟博客)
中华国学其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大国学论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鉴于此,今年3月,国宝级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因此我想,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即中华民国之学皆可称为“国学”。在国际上,近似的名词称谓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现代“华学” 学者针对在当前国际社会上,西方学者把藏学、满学等排除在汉学(Sinology)之外,有意故意的造成破坏中国大统一之嫌的历史时代之际,把国学称谓“华学” (China Studies),包括中华汉学和古代三皇五帝包括炎帝、黄帝、蚩尤帝所有后裔民族之学,均列为中国之“国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人文“大国学”论应与现当代西方科学思想和谐共生。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导陈思和教授提出“海派文化可以容纳各种文化,并且保持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我想把它借用到这里,人文“大国学”论不排斥科学,应与现当代西方科学思想和谐共生。实现陈思和教授所说“多元与规范文化的通体生存”状态,五术六艺与诸子百家之学可以和谐共生,彼此之间应互不排斥。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五术六艺与诸子百家之学可以和谐共生。五术六艺从诞生开始与就诸子百家连体共生,如果没有五术六艺,也就没有中国文化,没有中国哲学,否定五术六艺等于否定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拖入虚无主义泥潭沼泽万劫不复。这是一种繁荣与腐朽共生的文化现象。如果把五术和六艺取缔,中国民间信仰和伦理将失去土壤与根基,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没有烧掉的《易经》能生存发展到现在,很能说明问题。陈思和教授提出“只有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个文化自身才可能变得多元和丰富”。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只有是更加的中国的,才更加是世界的。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以现在的状况来看,国学,已经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遭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始终要相信,中华的历史是丰富的,祖宗传下来的文学财富是仅有的。我们不应该去侮辱它,这也是世界享有的财富。所以,我们要重建国学,振兴国学。中国的前文学家给我们的启发,我们要仔细的领会。但也不承认,以如今的文学状况来看,不同的个性思想也受到认可。我们要随时随刻的记住,中国的古文化是影响世界的。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用一个真挚的心来享受国学。这么好的一笔属于自己人生财富,为何不好好的去深读呢?一个称职的中国人必须学好国学。而不是指你对它感兴趣就去专门学它,研究它。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去了解它。它不仅可以加强你对人生的认识,还可以将你的个人修养提升。
Ⅶ “中国学专业”学的是什么
中国学属于文学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学专业是我国2010年新增专业。
该专业是在中国传统“国学”和海外“汉学”、“中国研究”等学科基础上建立的一门综合学科,既涵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既包含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传统课程,也开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课程。也有的学校的中国学专业是面向国外学生的,不面向中国学生。
主要课程是汉语概论、中国概况、汉语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学比较、中国人文经典阅读、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历史专题、东方管理智慧、中国当代经济改革、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国企业结构与运作机制,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潮流、中华文明发展源流专题等。
Ⅷ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它包括哪些学术
什么是国学,有三个根本原则概念。
第一是中华民族本土发源文化。
第二是中华汉民族为根本发展起来的文化,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上汇聚的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汉民族文化也就在根本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本土文化。
现代“国学”的诠释: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概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现代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