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对入赘的歧视
入赘歧视成因
传宗接代
中国人传宗接代封建思想是入赘的主要原因,入赘俗称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孩子随母姓。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旧社会的传统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强调要有男丁来传宗接代,继承宗支。若某家只生姑娘而无男嗣,就有后继无人之患。
为了传宗接代,便由亲戚朋友引荐或经媒人介绍,招外村他姓的一个男子来同自家的女儿结婚,男的就此进入女家,变成女家的儿子而不是女婿。至于女家原来那位姑娘,既是女儿,又是媳妇。从此,入赘女家的男子要永住女家,并要放弃原来的姓氏而改用女家之姓,同时写入族谱之中。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
历史地位
从秦始皇到唐代,官方一直把赘婿与犯罪官吏、逃亡人员和商贾一样看待,是社会的二等公民,经常被征发到边远地区,去服劳役或守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取陆梁地。”《汉书·晁错传》载:“秦之戍卒,……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汉代承袭秦代遗风,对赘婿的贱视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禁止赘婿为官吏。《汉书·贡禹传》中说:“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南北朝时期,赘婿滴戍的法律被取消,但贱视赘婿的风俗依然如故。唐代时,赘婿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点没有好转。唐人对《史记》的注释,很能说明当时社会对赘婿的看法。司马贞索引:“赘婿,女之夫,比于子,如人疣赘,是馀剩物也。”颜师古补注:“谓之赘婿者,言其不当出在妻家,亦犹人身有疣赘,非所有也。”更有甚者,五代时南唐朝廷竟然又把赘婿与佣奴等同起来,征编为军队。宋元明清四朝,赘婿的社会地位略有好转。但官方贱视赘婿的评判,还是时有发生。官方对赘婿的惩罚和贱视,加重了整个社会对赘婿的鄙视。
在福建闵南地区,旧时代这种入赘女家的男子常会被人瞧不起,讥讽他是“卖大灯”。因原来家族遇有重要节日,各家的大灯上都要写自家的姓氏和郡望或堂号,如洪姓则在大灯一边大书“洪”字,另一边大书“敦煌”二字。入赘女家之人,每遇节庆之时,大灯上就不能书写入赘者原来的姓氏和郡望,而要写上女家的姓氏和郡望,所以,世俗之人讥讽入赘者为“卖大灯”。
作为一种婚姻形式,赘婚弥补了男娶女嫁的不足,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原本应受到社会的肯定,但由于封建观念作怪,再加上封建律法的推波助澜,赘婚反而受到社会的歧视,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
发展演化
赘婚之习,始于周代,相沿至今,而有几种不同的型式。秦汉之“赘婿服役”,宋之"舍居婿",元之"赘婿养老",今之所谓"招夫养子"、"招婿养老",这类基于招赘求养的心理要求而成婚的,可称之为"招养婚"。这是一个型式。宋之"赘婿补代",今之所谓"赘婿承祧",这类本于招赘求嗣的动机,而发生婚姻关系的,可称之为"招嗣婚",这又是一个型式。
古文献记载:“秦人家贫子壮则出赘。”在古代秦人婚俗中有女娶男嫁之俗,一些贫穷人家男子拿不出聘礼娶妻成家,便入赘到女方家,成为其家庭的一员,瞻养女家双亲,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性,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关中地区称为“上门女婿”,或招赘婚。这是原始社会从妻居习俗的遗风,具有古老性和认同性的特征。
古代入赘婚十分流行。无论是权倾朝野的政坛显贵,还是目不识丁的庶民百姓,都有赘婚的记录。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多年,偶见买珠小儿董偃,童年貌美,梅开二度,老妇少夫,日夕承欢,坠入爱河。汉武帝闻讯,泰然处之,不仅未加罪于董偃,而且赐给衣冠,从此董偃贵宠当朝,名闻天下。入赘者,大多是寄人篱下,地位低,挣扎在入赘的围城中,为人歧视,甚至视为刑徒、奴隶,经常被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后世文人的小说、笔记、戏曲中反映入赘之俗屡见不鲜,这与当时重男轻女的伦理观念密不可分。
”诗仙“李白的四次婚姻,有两次都是上门女婿。[3]
赘婚的取消,原则上与嫁娶婚相同。但与嫁娶婚不同的是,赘婚中的夫妻地位恰恰与嫁娶婚相反。赘婿由于地位低下,也常因招家单方意思被逐。因此到了元朝,法律禁止无故驱逐赘婿,明清法律也沿袭了这一规定。而对于出舍女婿来说,由于婚约中明确约定至一定年限而出舍,故期约届满则其与招家的入赘关系自然消灭。
B. 宋朝真的像梁山好汉那样,入赘女方家生活吗
有人说,梁山108将绝大多数都是光棍,他们都是喜欢刺枪使棒和打熬筋骨的汉子,不喜欢女色。这种说法并不客观,据个人统计,除去3位女将,105位男性好汉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是光棍。有些好汉,为了娶妻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
比如小霸王周通,他在桃花山做山大王时,就曾下山抢亲,要做刘太公的女婿。不过,有一点很奇怪,周通不是娶亲,准确地说是入赘。
太公道:“师父听说,我家时常斋僧布施;那争师父一个。只是我家今夜小女招夫,以此烦恼。”——《水浒传》
川、峡两地的穷人,常为了钱财而入赘富豪之家,这种风气本来就不好,关键是还常常因为家产问题打官司,影响实在不好。所以,一些官员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请求皇帝下令,要求禁止这种现象。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富贵之家也罢,普通之家也罢,他们之所以愿意招婿,并不是希望女婿来争家产,而是因为家中只有女儿,要想香火不断,不得不招上门女婿;也可能是他们疼爱女儿,舍不得让女儿嫁到别人家里;还有可能是,这些富人家大业大,需要让男方来自己家,以便于帮忙等。
水浒中,一些好汉之所以会肯做上门女婿,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C. 倒插门女婿历史上有吗
倒插门是个较口头式的说法,它还有个更书面的称呼叫入赘。倒插门这件事从古代就有了,女方家为了自己家业或传续香火,一般就会选择招揽那些倒插门的夫婿。现在看来入赘也许并没什么,但在古代却是男子的奇耻大辱。因为倒插门后,你的子女并不是跟你姓,而是同女方姓。
D. 中国唐朝皇帝可否从民间纳妾女子的配偶怎么办如不可请举例其他朝代。
可以,不过得让这些女子认一些权贵亲戚,才行。要不然不合礼法,就算进了宫,也没有地位,靠山就更谈不上了,当皇帝大人忘记你时你什么都不是了你会永远失宠,而你有靠山时皇帝还会为自己的江山照相
E. 古代男子都“三妻四妾”,那时候的驸马敢纳妾吗
不同时期的驸马地位有所不同,以宋朝为分水岭,前朝的驸马地位较为卑微,几乎不敢纳妾;而后朝驸马地位相对提高,纳妾的概率也会增加不少。
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很低,她们几乎必须依附丈夫才能存活,与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因为这样,男性也就拥有了“三妻四妾”的权利。
寻常人家男子三妻四妾并不稀奇,那如果有人娶了公主成为驸马,他们还敢不敢纳妾呢?
总而言之,不同时期驸马纳妾的难度有所不同。宋朝以前驸马地位低下,几乎没有纳妾的可能;而宋朝以后驸马地位提高,这时候纳妾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不过公主毕竟是皇帝的女儿,代表着皇室的颜面,哪怕驸马纳妾也得考虑她们的感受。所以总的来看古代驸马在某些方面连普通家庭的男人都比不上,或许这也是他们攀龙附凤必须付出的代价吧!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F. 入赘是什么意思入赘的来由及仪式
古代的人都讲究着门当户对,其实在现在也同样是看中双方的家庭条件的。只有少数的,是因为男女双方都坚持要在一起,才会打破这个传统。所以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有家境一般的女性嫁到富贵人家里,日子仍然不好过。其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家境贫寒的男性和家境富裕的独生女性结婚。很多时候,男性都是要摒弃他以往的生活,并且以一个新面貌住在女方家中。其实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入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入赘吧!
入赘简介
入赘简单的说,就是男方嫁到女家落户。但是这样说总感觉有点不太好,好像是对于男性的一种不尊重。其实这个说法最开始是来自于男尊女卑的旧中国封建社会,那时候女方到男家成亲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而也有一些男子道女子家中成亲落户,并且那时候对于这种事都会有一种偏见,所以都会要求男性随女子家姓。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打破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也鼓励男方嫁到女子家中,并且享有平等的权利。
入赘仪式
在古代,入赘的仪式和新娘嫁到男方家是不同的。并且入赘的婚姻仪式都是比正常结婚仪式要简单的,不会铺张。在入赘当天,一般由女子家中备四人轿,去迎接新郎。不过也有先一天去女子家中,第二天再用花轿,并敲锣打鼓将新娘放在娇子中,围着家中附近转一圈,就像是男子娶妻一样,再到女子家中拜堂。并且当天,任然是鼓乐喧天炮声震地,并且宴请亲友和宾客。还有一点就是,入赘的男子一般都是由女子亲自挑选的,这一点女子可要比其他人幸运。
入赘来由
其实入赘也可以是招婿,并且入赘在古代也是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成为民间的一种另类习俗。其实被那么多古代人所不齿,却仍然成为一种习俗,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古代时有少数是有独生女,并且家中产业比较大,没有男子继承。所以女方家中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第二个,是总有一些男子家境贫寒,并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所以,即使被别人鄙视,他们也只有妥协。
其实入赘在现代仍然存在,只是男子不用再改掉自己的姓。但还是会有一些家族,会要求男子和其妻子生出的孩子随母姓,并且如果是男孩,今后继承家业。我认为,能够接受入赘的男子并不是窝囊,他们或许是因为太爱自己的恋人,也或许是因为钱财,但是他们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承受力。
G. 古代没有儿子的皇帝为什么不招赘然后由孙子继位呢
古代皇室对血统十分在意,如果血统改变,也就意味着江山易主,这是绝不容许出现事情。儿子辈没有合适继承人,就从孙子辈寻找。即便嫡系没有合适继承人,还可以从旁支寻觅。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会将皇位,让给非自己一族人员。皇帝可以有义子,这些义子也只能存在于战乱时期;一旦到了和平时期,义子就成为皇权威胁,是皇帝想要清除对象。
正因为上面这些原因存在,才使得皇位大统,绝不会儿戏,也不可能交给异姓人。
H. 中国古代帝王如何临幸妃子
中国古代的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妻妾成群,当他想和后妃交欢时,选择谁侍寝就变成一桩令人头痛的麻烦事。中国古代皇帝的性生活十分随意,但临幸后妃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事关系到皇家血脉的正统与否。为此,历代皇帝“发明”了许多办法,有的还生出不少有趣的风流故事。
皇帝从数量众多的后妃中选一名与其交欢,是对被选中女子的龙恩和宠爱,因此称为“临幸”、“驾幸”、“恩露”……从后妃的角度来讲则是 “承幸”。皇帝临幸后妃可是内廷的大事情,万万马虎不得。据记载,周代时已有专门负责天子临幸后宫之事的官员,称为“阴令”;汉代则设掖廷令,负责每天傍晚记录当夜由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类事情专由宦官太监担当,此后每朝每代宫中必有一本备忘录,专录皇帝临幸之事,以备由于后宫中尽是娇艳美女,每天临幸谁有时就会变成一桩令皇帝非常头痛的麻烦事,尤其是那些后宫队伍庞大无比的皇帝。
西晋武帝司马炎后宫规模突破万人,为了解决寝宿的难题,他发明了“羊车选侍”的办法:坐在羊车上在通往后宫的路上溜达,羊车停留在谁的门前,就选谁当晚陪侍。到了南朝,宋文帝也采用晋武帝发明的办法选侍。妃妾们当然都希望羊车停在自己门前,有一名聪明的妃子名叫潘淑妃,她在羊车经过的路上洒上盐汁,引诱羊舔着盐汁一路来到门前。由于羊老是停在潘淑妃的门前,文帝于是感叹道: “羊都为你留连,何况人呢?”
据说风流皇帝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后宫妃妾多至四万人,他不知道该如何临幸她们。亏他在这方面主意还挺多,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将一群宫殡召集在一起,让她们掷骸子定输赢,最后的优胜者便是当夜陪侍人。到了春秋时节,唐玄宗命令后宫女子在各自的门前栽花,自己跟随蝴蝶信步款款,蝴蝶停在谁门前的花枝上,皇帝当晚便留宿在谁处。这一方法又被戏称为“蝶幸”。
到了明代,开始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来对皇帝的性生活进行管理,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由选择侍寝妃妾的权力,当然也少了许多风流故事。明代时,在紫禁城内设立了敬事房,专责管理皇帝的夜生活,敬事房的总管称为敬事房太监,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并记录皇帝与后妃交欢的有关事宜,皇帝每晚在哪里与谁寝宿,全都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宫中的女官彤史则负责记录后妃们每晚的形迹。两相对照,一旦后宫中有谁怀孕生产,查一查受胎年月日,初生儿的身份即刻辨明。
明代除了皇后,皇帝的所有妃妾都备有一块绿头牌,即末端为绿色的名牌。皇帝吃晚饭时,由敬事房太监将几十块绿头牌置于一只银盘中,端到皇帝面前,然后跪听皇帝指示。如果皇帝选中哪个妃子与她同房,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过来,放回银盘;如果皇帝这天没“性”趣,则说一声“去”。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皇帝选中的妃子名牌交给手下太监,由手下太监去通知被选中的妃子兰汤沐浴,做好“承幸”准备。到了晚上,妃殡们所住的宫门前统统挂起红纱灯笼,而 “承幸”妃子宫门前的灯笼则被卸下,表示皇帝当晚已选定寝宿的地方。负责巡街的太监看到信号,便传令其余各宫熄灯寝息。皇帝临幸的妃殡处按照惯例要焚香,香气异常,焚香的目的正如一首宫词所言:“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雨迹云踪易牵引,莫容轻霭上空明。”通俗地说,就是起到催情的作用。假如是皇帝第一次临幸的妃殡处,还要“铺宫”,即由太监将房间装饰一新。
明代的这种制度,一直到清朝还被承袭下来,顺治皇帝认为这一制度对于确保皇帝子女的纯正血统很有用处,同时也可对后代皇帝的纵欲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I. 古代穷人没钱娶妻,如何传宗接代
不管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史书典籍,还是从一些影视剧中了解到的古人的生活面貌,我们都可以知道一件事情,古人是非常重视子嗣传承的,其实哪怕到了如今,中国人仍然非常重视子嗣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上官发财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娶妻生子,而且生孩子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是到了思想鲜明的如今,对于传宗接代这件事情,国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在思想保守的古代就更为重视了。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除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之外,更多的也是为了开枝散叶,尤其是古代的皇帝,能够有后宫佳丽三千,主要也是为了要传宗接代。
古人的思想比较落后传统,觉得只要可以完成传宗接代的问题,其他事情都可以忽略,而且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他们自然是不太重视的。但是对于古代的女子而言,人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甚至还可以被任意的买卖,也为此吃尽了苦头。虽然古代的人的思想非常的保守传统,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也是非常开放的,比如说在早婚早育方面、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还有的传宗接代的方法,就算是放到了开放的如今,也是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的,但是在传统封建的古代,却习以为常,也是让人感到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