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商朝喝什么酒

中国商朝喝什么酒

发布时间:2022-09-14 02:54:35

‘壹’ 中国 古代 名酒

1、杜康: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兰陵美酒:山东省地方历史传统名酒之一,因产于苍山县 兰陵镇,故名。酿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代,距今有2000多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3、竹叶青酒:作为中国的一大名酒,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它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其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着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肯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
4、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
5、绵竹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清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四川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况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
6、杏花村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是中国着名的酒都,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 山西省杏花村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着称于世。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7、汉代新丰酒:最受诗人们追捧的,李白、王维、李商隐、陆游这些后世大名鼎鼎的诗人们都曾为之做诗。“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8、西凤酒:中国四大名酒,产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灿烂。

‘贰’ 夏朝商朝用什么喝酒

一、爵

图二所示为出土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夏斝,高30.5厘米、口径17~18厘米,有三足、两柱、一鋬,圆口、平底、束腰、下腹部外鼓,腹与足相通。据考察,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铜平底铜斝为夏王朝晚期文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铜斝之一。

图三所示为商代后母斝,器口缘下内壁铸有铭文“后母”,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其器侈口,柱呈伞形,腹部分为上下两段,兽首鋬,三棱形锥状足,有三角纹、涡纹、凸弦纹、

三角形纹、云雷纹、饕餮纹、夔龙纹等纹饰,纹饰丰富。

盉是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图四所示夏盉是夏朝晚期的青铜器,出现于二里头文化,器高24.5厘米,头部上大下小,顶有一桃形大口,口前立一筒形短流,四棱锥状袋足,较瘦矮,素面,是迄今为止所见中国青铜器中最早的一件铜盉,其器壁较薄,铸造不精但程序复杂。

四、卣(yǒu)

卣为盛酒器。古代最高统治者常用盛着酒的卣赏赐给有功的贵族。古文献和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鬯(一种香酒)一卣”的话。卣的主体部分如壶,有一个提梁。图五所示为出土于湖北黄坡县的商代提梁卣,其造型、装饰及铸造极其精致,是已知的我国最早用分铸法铸成的实用器。

五、壶

壶是盛酒器,亦可盛水。西周青铜壶,多设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耳多为半环耳或兽首衔环状耳。图六所示为陕西扶风县出土的三年兴壶。该器形体庞大,造型庄重,纹饰古朴,是西周中期青铜壶器的典型作品,被誉为“壶中之冠”。整器束颈垂腹,下承圈足,大圆顶盖,兽耳对称,双环贯耳。其纹饰宽疏有序,线条流畅。

六、尊

尊是大型或中型容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34.5千克,尊身铸满精细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的角羊。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酒以成礼”,无酒不成礼,夏商周时期也是我国酒礼最复杂、酒与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正因为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因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丽点。


‘叁’ 古代喝什么酒

古代喝的是高粱酒,米酒等等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喝的酒,基本都是自己酿造的为主。酿酒所需的原料,也都是平时耕种的粮食。他们把高粱和稷煮烂以后,加上酒母后酿造。酿酒的时间并不算长。

有一些酿酒的人,只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拿来喝了。这种只酿一个晚上的酒,被称为酤(gū),味道比较甜。这种酒后劲不大,适合不怎么喜欢饮酒的人。


也有酿造时间比较长的酒。这种就一般被称为酎(zhòu)。相对来说,它会更烈性一些。但酿造过程,也比较耗费时间。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曾把这种列为祭祀时专门使用的酒。

在这两种酒以外,也有更烈的酒。一种叫醲(nóng),这是一种味道更为浓烈的酒。


还有一种叫醇,这是酒没有掺水,度数更高。但是,跟今天的很多酒相比,酒精度数还是有所差距。

所以,如果看到古人动不动就十碗八碗的喝酒,不要以为他们酒量一定很好,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喝的其实带有一点点酒精的饮料。


因为酿酒的时候,是用粮食酿造。不可避免的,酒中会出现一些杂质。所以,在喝酒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工具来过滤掉这些杂质。这种用来过滤的工具被称为”漉“。

陆游就曾在他的诗里写道:”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当然,也可以放着等那些杂质慢慢沉淀下去。只不过,这种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如果杂质没有被捞出,就会被称为浊酒。反之,就是清酒。浊酒在当时的地位是不高的。

杜甫那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实就可以看出,当时杜甫日常生活的艰难。


也有一些用糯米酿造,没有捞去杂质的酒,上面泛出白色,就会被称为白酒。当然,这种白酒跟今天的白酒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白酒,更多是指代北方的烈性酒。

而从汉朝开始,中国跟西域联络愈加频繁。一些新酒的品类开始出现。到了唐代时,出现了赤酒、甜酒、灰酒。魏晋南北朝时,还有石榴酒、梅花酒。再后来又出现了琥珀酒、金银酒等新款酒。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今征战几人回。“

‘肆’ 古人大碗喝酒,喝的是白酒吗

古代酿酒技术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所以纯度也不可能有那么高,像水浒传中那些大碗喝酒都是度数比较低的水酒。现在肯定没多少人敢那么喝了。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但是,当时称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像现在的话,果酒方面,江南谣杨梅酒就很不错哦。

‘伍’ 我国殷商时期的酒有哪些分类

殷商时期,饮酒的风气极盛。当时只有两种酒,一种叫作“醴”,是用糵酿的酒,乙醇含量不高,富含麦芽糖,所以味道较甜,酿造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小米,这种酒是酿来吃的;另一种名叫“鬯”,是用黑黍为原料,加了香料,利用曲酿造的香酒,大概主要是用在祭祀上。

周代时,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酿酒经验,有了很完整的一套酿酒技术规程。《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周代时宫廷中设有“酒正”,专门掌管造酒的政令;有“大酋”负责造酒的诸般事宜;有“浆人”从事造酒的劳作。

那时吃酒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酒浆与酒糟同吃,这种酒叫“醪糟”,就像今天江南的“酒酿”,大概属于甜酒;一种是酒精,是用布把酒糟挤滤掉,只饮酒浆,这种酒叫“湑”,就像今天的黄酒。

连酒糟一起吃,在远古时期不仅节约,而且也较可口。当时烧、炒、煮等谷物加工方式大都十分简陋,保存熟的或半熟的谷物更是乏术。将它们酿制成酒倒可能是一种简便的有效方法。吃这种酒糟不仅能暖身饱肚,而且还能兴奋精神和舒畅身体。这种连酒糟一起吃的习俗,至今仍在许多民族和地区中保留着,许多人爱吃酒酿即是一例。

当时有一种较特别的酒,叫作“酎”。其制法是以酒代替水,加到米和曲中再次发酵以提高醇度,如此重复两次而酿成酎。这种酒较浓醇,深受欢迎。这种采用重复发酵的方法来提高酒的浓度,是当时酿酒技术的一项重要创新,此后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礼记·月令》有一段介绍当时酿酒工艺的6项经验之谈:精选酿酒原料;选择适当的季节制曲造酒;再用生水泡浸谷物和加热或炊熟谷物,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用水和用具的清洁。

选择香美的水酿酒;发酵用的和盛酒用的陶器必须完好,不得有渗漏之弊;炊米和发酵时必须火候、温度适当。

只有注意抓住上述6项操作要领,才能保证酿出佳酿,负责酿酒生产的大酋应该监督上述操作要领的执行,千万不要疏忽大意,出现差错。这些经验是完全符合酿酒生产实际的,所以得到后人的高度重视和借鉴。

‘陆’ 古时候喝什么酒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杯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

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 ,四曰缇齐 ,五曰沉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淡而质量较好的酒,这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

究竟什么样的酒算是好酒呢?清人顾仲在《养心录》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独,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淡也?日:淡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间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成、酸、炼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都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较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酒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饥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歌》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司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 ,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饮之嘉千岁"。《四民月今》载,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司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有"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曹丕认为菊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苏轼也认为菊花的花、叶、根、责"皆长生药也"。汉代,人们已用菊花酿酒。刘款《西京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是经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觉、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 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人参酒、袂苓酒等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做酒趟员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诚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懦家的经典里都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寿,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件,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本草纲目》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之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着酒谐,为世范戒也,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劝人们要节制饮酒。现代科学已证实了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
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具体而言:
(一)饮时心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 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合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燥,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


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因此,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而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置身于这秀丽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饮兴自然倍增。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苏轼赤壁江中畅饮竟夕,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赋》;李白也用"路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闭不去,争拂酒筵飞"的诗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鸥拂筵翻飞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饮酒的欢乐。其情趣,确实是在高堂明烛下所难以领略到的。
(二)温酒而喝


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元人贾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明人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 ,斯无患害。"


此二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入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六十四点七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七十八点三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二十一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闰少丁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三)"饮必小咽"


我们现代的许多人饮酒常讲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快,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明龙遵钗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清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忌速饮流饮。
(四)勿混饮


元人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己,丛然杂讲,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它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清升录》曾告诫人们:"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并举一例说:"宛叶书生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适疑而问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浆。'"
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五)空腹勿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千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
(六)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酒社刍吉》小引中说?quot;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思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清人阮葵生在所撰《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苦劝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变意谷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谵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言语中虽然含有轻侮劳动群众之意,但他说的不要劝人醉酒是极为可取的。
(七)酒后少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李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伴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痛",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柒’ 商周时候喝什么酒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殷商酿酒业日益发达,酿酒科技也有了许多重要进步,能够酿制出“贞酒”、 “令酒”、 “日酒”、 “温酒”等10多种不同风格的名酒.而且掌握了陈酿、增香及调味等难度较高的工艺技术。

西周时,中国酒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基本奠定了后世发展的方向。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周代王室设立了专门的酿酒作坊和掌管饮酒之礼的机构及其专职官吏,共计630余人。 《诗经》中内容涉及酒的达50多篇,其中提到西周时的酒名至少有8种:酒、醴、鬯、黄流、旨酒、春酒、清酒、酎。其中酎酒是一种最高档的重酿酒,即在正发酵的酒醪中加入成品酒,进一步发酵,得到的酒丰满、醇甜。鬯酒是采用黑黍和中药材郁金酿制的药酒。为我国药酒之起源。

据《周礼》记载,帝王的饮品有“三酒四饮”。 “三酒”是指事酒、昔酒、清酒;事酒是专门为祭祀或宴宾而新酿的酒,酿造时间较短;昔酒是经过较长时问酿造(如冬酿春熟)的酒;清酒是酿造时问最长而味道最醇美的高档酒。 “四饮”是指清、医、浆、酏四种饮料。清是指过滤的醴酒,与之相对应的是未过滤而带糟的醴酒;医也是指一种饮料酒醴;浆是指带米粒的米汤;酏是指不带米粒的米汤。

我国最早的古典医学巨着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有两种药酒,一种叫“醪药”,就是带糟的药酒,医用酒之一;另一种叫“鸡矢醴”。

据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卷四记载,商周时期,用古物酿造药酒的方法已经开始。据《周礼.春宫》和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商周时期的“鬯”酒,是采用黑黍和中药材郁金酿制的药酒。其中包括两种成品,即用郁金和黑黍酿造及用郁金煮出液配制的鬯酒。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楚辞.九歌》中提到的桂酒,就是用酒浸泡桂皮而成的药酒。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卷一中提到的五加皮酒,就是用酒浸泡五加皮而成的药酒。

‘捌’ 三国演义中喝的酒是什么酒

三国演义中喝的酒就是米酒,度数十八九度。所以都搁碗喝。看《三国演义》电视剧 发现他们喝的酒像米汤那样浑浊。 主题歌也唱到“一壶浊酒喜相逢”。

阅读全文

与中国商朝喝什么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29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
印尼实木家具怎么样 浏览:447
印尼支持什么手机卡 浏览:663
fica意大利语什么意思 浏览:732
印尼的工作签证有什么要求 浏览:674
越南人一天消费多少钱 浏览:650
伊朗油价涨多少 浏览:12
中国哪个省市手机卖得最多 浏览:251
沙特与伊朗哪个国家大 浏览:756
中国移动如何办理不限流 浏览:67
伊朗后院巨响怎么回事 浏览:865
意大利面的煮法怎么做 浏览:238
中国人口最多是哪个县城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