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以前中国叫什么名字

以前中国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2-09-17 20:53:04

㈠ “中国”在古代叫什么

中国在古代别称有:“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

1、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2、中华: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各民族不断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

3、九州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着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1)以前中国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㈡ 中国以前叫什么名字

日不落之国
一般的解释是,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央,因此叫“中国”。这中央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原地区。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在发展的早期也认为自己民族所处的位置是在于世界的中央,但是观念并不如中国古人强烈。
中国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中央之国的思想观念?这中间有没有玄机呢?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中,中原地区是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最初的中原之王,也就是中国之王,乃是黄帝,黄者,土色也,在五方中以代表中央。从那以后,周边地区众多落后的部落和小国都不断企图攻入中原,成为中原之王。在众多战事冲突中,较为有名或成功的事件,从最早传说的南方蚩尤攻打中原的黄帝,到东方东夷族的后羿攻打中原的夏王朝,再到东部的成汤率领商人灭掉夏,在中原建立商朝。商又被西北的周人攻入,周人在中原偏西建立了周朝,领土不断扩大;周朝覆灭后,西北的秦人统一中国,国家的中心西移,但仍属于中原偏西位置。历史发展到后来依然是这样,汉代匈奴再次出现(匈奴此族,在商代时已经开始侵犯中原),不过基本被打回去;其后的混乱局面,边疆各民族都直接参与,打来打去,隋唐统一以后,边疆民族依然蠢蠢欲动,但基本没有成功。但马上又陷入混乱状态,宋建立以后不久,先是契丹人想占领中原,再是女真人,成功了。因此,女真人成了中原之王。但宋人在南边有搞了个南宋,没有灭亡,承接国统,因此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双方都可以称帝。
中原就像一盘丰盛的大餐,周围的人都想据为己有,独自享用。因此才会有“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故事。
再接下去是蒙古人,这时候政治中心北移,中原地区成为一个纯粹地理位置的概念,但是政治中心北移仍然有地理中心的意义,因为北方疆土扩大了。因此基本上仍然是地理中心。明代以后,中央又被满人占据。
中央地区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中央的意义就如同太阳。人类生存的地球属于太阳系。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所有行星的中心。太阳的强大引力吸引了众多行星围绕它旋转。同时,太阳散发出的光芒又普照众多行星,在地球上太阳光是生发万物的关键。
中国之传统文化,最初在中原地区定型发展。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在起着太阳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文化的凝聚能力,能够像太阳吸引众多行星一样统领周边地区。夏商周三代开始,诸侯臣民要团结在帝王中央周围,到现在各路“诸侯子民”也要也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另一方面,其文化具有如同阳光普照一样的教化作用,能够把周边地区纳入自己的文化圈。中国汉字“皇”,最初就是能够散发光芒的东西。中国古人把帝王直接比做光芒万丈的太阳,比任何国家都要常见。帝王推行文化教化,此乃中国文化特色,文化的教化,如同阳光遍照四方。而中国疆域从最初的中原地区,逐渐向四方扩张,文化越发达,“太阳”的光芒照得越远,疆域就越来越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不仅如此,文化的光芒还照到了海外,形成了东亚的中华文化圈。如果继续延伸扩展,是否就能形成了古人所说的“天下大同”的局面。但是一旦文化削弱,如同太阳发暗,对周边的影响力就减弱,在国家疆域内出现分裂状况。
中央的“太阳”,不仅有让诸侯臣民不背叛离开的力量,而且要有“康熙”(光芒大照)宇内、惠被众生的光芒。缺一不可。
中国文化一路传承,不仅有赖于对核心理念和精神(这是传统的精髓)的传承,也有赖于其包容性和创新精神。中国之传统基本一成不变,但文化却在不断变化,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
这种由中心向外扩张的文化模式,是中国的特色,具有强大的延续性、稳定性(传)和凝聚力(统),这与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守器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它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打破旧的文化,创立新的文化,很少有如同中国一样连续不断地传下大统。因此世界众多古代国家和文化,惟独中国能够基本保持和一路继承发展下来。对这样的一种持续数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我还能说什么呢?中国不灭,中国传统不会灭;中国传统不灭,中国不会灭。虽然百多年来文化之光有些黯淡,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相信她总会有一天再一次发散出耀眼的光芒。中国才是真正的“日不落之国”。

㈢ 中国的原名叫什么

古代中国习惯以朝代名代替,比如大汉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而古代外国对中国称呼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古代波斯帝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称中国为“丝国”,因为中国盛产丝绸,又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中亚欧洲,所以而得此名。比如古希腊和罗马称中为“Serica”,就是“丝国”的意思。

但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时,“支那”一词演变为日本污辱中国的词汇,特别是侵华日军在公文中始终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把中国人叫作“支那人”。日本战败后,他们曾承认“支那”和“支那人”带有污辱和蔑意。

㈣ 古代的中国叫什么,中国古代叫什么名字

古代的中国叫华夏。
华夏: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包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
相传炎黄一起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炎黄两只部落结为联盟,炎黄部落联盟就被命名为华夏部落,也就称为华夏族,她也是汉族的前身。

㈤ 中国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1、华夏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中国的别称、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又称“中华”。

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2、九州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着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3、中国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4、赤县神州

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大地的代称九州。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5、神州

中国古时有称“神州”,神州是指出神仙的地方。大家注意神字的结构,左边是示字,是上天垂象,告示天下之意。

右边是中字中间加一横,先撇开中间十字,那是个口字,此字含前后左右四维,加中间一横分出上下即为六合,最后中间一竖通天彻地,一竖贯三才,也就是说能合于天地,中通人情者,方可成仙。由此也可看出,神仙于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

㈥ 中国之前叫什么名字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阳)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㈦ 中国以前叫什么国家

中国以前叫华夏、九州、中华等。

古代汉族最初多建都于中原地区,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故称其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地,皆称为"中华。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从考古来看,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㈧ 问一下最早的中国叫啥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是从中华民国开始的。早先“中国”的意思是指“天下的中心”——也就是现在的中原一带,是个地域上的说法。以前可以代替“中国”的词有华夏、中华、神州、中土等等。作为国家的概念上的称呼,就是各朝代的名字,如大清国、大明帝国、大宋国等等,以此类推可以到秦代。秦以前(历史上称先秦),是封邦建国的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现代历史学上已经做了说明,中国自秦始直至清亡,不是“封建时期”,先秦才是“封建”(封建:即封邦建国的意思)。之所以现在还用封建这个词,一是取其历史、文化的延伸意,二是习惯上的延续,毕竟现在讲近现代史的时候还是在提“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词。

㈨ 古代中国叫什么名字

古代中国叫“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阅读全文

与以前中国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89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17
中国中部38师在哪里 浏览:983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7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9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8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9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3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9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8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2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5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3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4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100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4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4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10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