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资料
总馆占地7.24公顷。
⑵ 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是怎样的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着名的国家图书馆。
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将其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于1912年8月27日开馆接待读者。1916年京师图书馆按规定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1917年馆移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文津街馆舍1929年8月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建立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归国民政府教育部领导。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耗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主要有徐坊、江翰、夏曾佑、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袁同礼和李四光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另外,图书馆对进馆读者的衣着有着严格的要求,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者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方可入内,否则就要被挡在图书馆的大门之外。
PS:很多啦。你去网络那里搜“中国国家图书馆”就OK 啦
⑶ 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有哪些
中文图书
博士论文
民国专栏 (民国图书、民国期刊、民国法律 )
音视频
数字方志
图片专栏(甲骨世界、碑帖菁华、年画撷英、西夏碎金、前尘旧影、敦煌遗珍)
中国学(汉学家)
古籍特藏(宋人文集)
⑷ 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有何寓意国家图书馆在中国文化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白墙蓝瓦,富有民族风韵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观点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62&replyid=95308&id=79145&page=1&skin=0&Star=1
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河畔,紫竹院公园旁。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总共可容纳2000万册藏书。该建筑荣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包括北海之滨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设有三十余个阅览室,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国家图书馆是全国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研究和采用现代技术,在全国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中起骨干作用。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
⑸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布局、风格的寓意
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河畔,紫竹院公园旁。总馆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总共可容纳2000万册藏书。该建筑荣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包括北海之滨的文津街古籍馆,馆舍建筑面积共17万平方米。
⑹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⑺ 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啊
国图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资治通鉴》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也是“镇馆之宝”,此外还有很多珍贵的其他国宝级文物 金石甲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大量收藏金石甲骨,其藏本多达共计12万种24万余件,这些金石甲骨收藏堪称国图的镇馆之宝。 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宣纸线装影印版
⑻ 图书馆的功能有哪些
图书馆的功能有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社会教育功能。其中文化遗产功能,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
开发信息资源功能指的是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
社会教育功能包含了思想教育的职能、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职能、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类型:
1、国际标准:
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2784-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图书馆的分类”一章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
2、中国情况:
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如: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图书馆
⑼ 国家图书馆
很齐全,基本上本国的数目里面都有收藏。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①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②为研究和教学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③开展科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④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⑤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全国图书馆网络化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⑥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情报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⑦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 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学位论文 、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 国家图书馆一般除收藏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并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既是全国的藏书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国际书刊交换中心,也是全国的书目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 总馆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国家图书馆是全国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
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编辑出版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和馆藏目录。国家图书馆编辑全国书刊联合目录始于1927年,1957年以后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计算机联合编目工作,共建网上联合目录,共享书目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目前,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书刊交换关系。通过设在馆内的ISSN中国国家中心,使中国连续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参加世界范围内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图书馆界开展人员交换、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成功地举办了各类以中国文化典籍为主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