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旬老人浮夸演技碰瓷”,碰瓷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六旬老人浮夸演技碰瓷”,
碰瓷会受到不同样的惩罚。
因为这就是讹诈,具体惩罚一般罚款
严重的可以拘留。
B.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该行为将得到什么处罚
现在,“碰瓷”事件正式归入法律,据相关负责人孙茂利介绍,
《指导意见》对“碰瓷”行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确了法律定性。如实施“碰瓷”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伤亡的,应分别视情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此外,对实施“碰瓷”,尚不构成犯罪,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
C. 老人碰瓷怎么定罪
一、老人碰瓷怎么定罪
1、老人碰瓷按照情节定罪。分别是:
(1)碰瓷就其行为而言属敲诈勒索行为。敲诈勒索金额较小时,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敲诈勒索金额数较大或累犯时,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一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敲诈勒索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着特点之一。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2、客观要件。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敲诈勒索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4、主观要件。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D. 对于老人碰瓷这种欺诈犯罪行为,历朝历代都是怎么处理的
“矜老恤幼”这一传统美德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这一道德准则逐渐被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于是在老年人犯罪方面诸多朝代都制定对其适用刑罚的特殊规定。
细数历史上各个时期对老人犯罪都是很宽容的,这种现象也是跟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有很大关系,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人称为人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道德素质普遍很高,是睿智贤德的典范。不像现在人的寿命普遍提高,坏人也变老了,年轻人为了生活大早上挤公交车,有些老年人大早上挤公交车去晨练。
E. 如何评价中国老人在日本摔倒讹人事件
是真摔了,日本人开始发的“碰瓷”是假消息,后来日本人为此道歉了,并仍通过保险来积极赔偿。
F. 日本碰瓷老人事件反应了什么问题
虽然这次并不是真的碰瓷,但是反映出了中国人什么时候都想简单了事不想通过官方解决总是嫌麻烦私了了事!可结果被人误会为碰瓷了!在国外绝对不要拿钱私了解决,一定要报警通过正规手续解决。日本的警察处理案件效率比国内要快得多而且都是按照规定办事不会有意拖延的。
G. 对碰瓷社会现象看法
碰瓷原是古董行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弄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容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可以借此讹诈。现在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碰瓷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近日网上又爆料北京东城警方破获一起在城八区各大路口频频制造假交通事故、疯狂碰瓷的恶性案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碰瓷者孙某,居然是一位65岁的老人。这位老者把碰瓷作为职业,乐此不疲,一干就是八年。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制造了近千起假交通事故,坑害了成百上千的人,获得几十万元的非法收入,读来令人心惊肉跳。
市场经济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严重扭曲,像孙某这样的人,无论人们怎样谴责他都不为过。可奇怪的是,被孙某讹诈过的人成百上千,居然没有一个人报警,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如果被孙某讹诈过的受害者开着车排成队,恐怕得有几公里长。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掏出钱拱手送给孙某,又怎能不叫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发生在北京城的碰瓷案件绝非个案。近两年,网上对碰瓷案件多有报道。如广为人知的“南京彭宇案”(即“老太碰瓷案”);“河南大学生扶起倒地老太遭遇碰瓷,”;“南京公交车司机遭遇碰瓷党”等等。此前不久,又暴出某地政协副主席因开车参加市里的一个会议,路上被碰瓷党生生讹去1740元的新闻。不难看出,时有发生的碰瓷现象正在直接或间接地考验着我们的社会,考验着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类良知。南京公交车司机在怀疑遭遇碰瓷后,乞求车上其他乘客为其作证,人们漠然置之。无奈,司机跪在车前,最后,总算有几个老年乘客站了出来,司机才得以摆脱碰瓷党的纠缠。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可以穿越时空,让我们骄傲几千年。但毋庸讳言,传统文化中那些消极有害的部分也在无情地捉弄和左右着我们。现如今,在是非面前,人们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那些碰瓷党便恣意妄为,像在玩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个受害者被推倒了以后,几百上千的受害者一律跟着倒了下去。碰瓷者之所以屡屡得手,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受害者息事宁人、花钱消灾尽量摆脱自己的心理。另外,案件发生后,受害者往往担心没有第三者作证而底气不足,(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公交车司机跪求证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就使得碰瓷者更加有恃无恐。正因为如此,在受到碰瓷党伤害时,人们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妥协。
明明是在敲诈勒索,却叫那么多人无奈。如果大家尽量摒弃私心杂念,多一些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在受到伤害时及时报警、并同碰瓷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那么,未见得就一定会败在碰瓷党手中,但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前面提到的某地政协副主席,如果能开一个敢与碰瓷党斗争的先例,而不是把钱拱手交给碰瓷党,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壮举,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好评,或许能获得一个好领导,好干部的光荣称号也说不一定呢。
碰瓷的实质属于违法犯罪,严重的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并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紊乱。有报道“某闹市区一老太摔倒四十分钟无人敢扶,欲帮忙者被劝小心。”“一老翁发病倒地,围观者众,无人出头,老翁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才有人稍敢靠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达到如此尴尬的程度,这实在是善良的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一个祥和的社会氛围,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相关部门除了应在法律层面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重视和加大打击碰瓷党的力度外,更要弘扬和伸张社会正义,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于那些敢于坚持正义,与碰瓷党进行斗争的人们予以保护和表彰,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不给碰瓷党以立锥之地,那么,最终一定会消除碰瓷这一丑恶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