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教皇为什么不来中国

教皇为什么不来中国

发布时间:2022-09-19 11:44:39

1. 美国总统没有来过中国

尼克松、福特、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
上边这几头都来过

2. 为什么中国始终坚决不与梵蒂冈建交

中国没有说坚决不和梵蒂冈建交啊。
只不过双方就建交的条件一直谈不拢,很多地方都是整好拧着。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当年天主教会支持西方侵略,又时常煽动教徒与共产党政权不合作。比如,2000年的封圣逆举。当时的罗马教皇,将一批近代在中国活动的传教士以及追随者封为圣人,而这些人许多都在当时西方侵略中国的行动中煽风点火,助纣为虐。这就是卡在中间的一个死结。
其实是国家、文明体系的深层次冲突。中国要求,教权臣服于治权,治权管理教权。天主教不一样。它有一个活生生的教皇,而且规定了教皇是天主教徒的最高精神领袖,那麻烦就来了——当教皇与政治权力发生冲突,天主教徒该听谁的?中国的政治权力,又远远没有强大到能逼罗马教皇接受中国的政治册封。
所以事情就这么扔下了。

3. 教皇掌管世界各地的传教事业,为什么没有中国

中国对宗 教的管 理实行自 治自 养,不允许国 外宗 教势力插手国 内宗 教事务.我国刚成立时梵 帝 冈曾欲插手中 国天主教事务,被中 国政 府拒之门外.

4. 罗马教廷与中国关系

中国与梵蒂冈教廷没有外交关系。
中梵关系于1952年断交,断交的主要原因出自意识形态的不协和。当时的新中国政府驱逐了一批反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采用三自原则,并承认教会自行祝圣的两位本土主教。梵蒂冈则坚决反对三自,并承认台湾政府,将获得中国政府承认的主教开除出教会。
中国与梵蒂冈的关系起码有三个敏感点:
首先是梵蒂冈一向反对全球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力量,其追求纯粹宗教的主张与袒护政治取向并非完全统一;
其次是他保持了同台湾的正常邦交;
最后是梵蒂冈更希望将缔交国的天主教会纳入梵蒂冈的“道统”体系,既由教皇统一任命该国各教区的主教,规定其领导和管理方式。这和中国天主教目前的“三自”(自立、自养、自传)原则有难以消解的矛盾。

5. 我今天看了一本比较权威的书 上面说马克 波罗 可能没来国我国,这是历史的一个惊天骗局吗

1295年冬末的一天,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有名的商人家族——波罗家族门口来了三个装束奇特、蓬头垢面的男子。他们讲着很不流利的意大利语,告诉守门人,他们是波罗家的成员,从东方经商回来。仆人看着眼前这三个衣服破破烂烂的人,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说的话,争执最后还是惊动了波罗家的主人,经过仔细辨认,终于确认了这三个人的身份,他们是尼古拉•波罗、马飞•波罗和马可•波罗。
24年前他们父子、叔侄三人出门,说是前去中国,但从此就没有任何音信,家人还以为他们早就不在人世了。

马可•波罗等人从遥远的东方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威尼斯城,人们纷纷来到马可家中观看。马可•波罗也激动地向人们讲述他们的旅途见闻,但很多人都将信将疑,甚至宣称这是一个谎言,是波罗家的三个流浪汉编造出来的。还有人讥笑马可,你们从富有的东方回来时,为什么都穿着那样一身破破烂烂的衣裳?据传说为了证实他们说的话,马可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宴会。席间每上一道菜,他们就更换一套衣服,一套比一套华丽。最后他们换上回来时穿的那套破衣烂衫,当众撕开衬里,让里面藏的金银珠宝洒落一地。怀疑者中有的人相信了马可的话,有的仍然认为马可的行为只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富有罢了。

对于马可滔滔不绝地讲述东方见闻,威尼斯人很快就失去兴趣了,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战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按照当时威尼斯法律,军舰由有钱人出钱捐造,富有的马可家自然也不能例外。马可把自己捐造的军舰命名为“东方”号,亲自担任舰长。后来威尼斯海军战败,马可也被俘入狱。在狱中,马可总是独自眺望着窗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中国的见闻。他的沉思引起了同狱中一位叫做鲁思狄谦的作家的关注,马可情不自禁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作家对他的讲述很感兴趣,建议由马可口述,他来笔录成书,以打发狱中的漫长时光。四年后马可出狱,将书稿整理成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

书中记录马可•波罗于1254年出生在威尼斯,马可十五岁的时候,去东方经商的父亲和叔叔带着中国皇帝写给罗马教皇的亲笔信回到了威尼斯,当时罗马老教皇刚刚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他们只好在威尼斯等待。这时候马可被父亲讲的东方旅行中的奇闻趣事迷住了,请求也跟着他们再到中国去。1271年,新即位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世给忽必烈写了回信,派尼古拉等人带着书信和礼物去见忽必烈,十七岁的少年马可跟着父亲等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

马可一行离开威尼斯,经地中海向南航行;接着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克城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历经千辛万苦,于1275年5月到达中国元朝的上都。当时忽必烈已率蒙古铁骑统一了中国,他很喜欢聪明机灵的马可•波罗,让他在元朝做了十七年的官。马可•波罗除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视事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巡游外省,去过新疆、甘肃、山西、蒙古、云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还奉命出使过缅甸和南洋。忽必烈答应他们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直接折返故里,因此到达波斯后,他们继续西行,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回到了威尼斯。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阅《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书中记载的东方的文明和财富羡慕不已,引起了后来的“地理大探险”时代。但是当时的人们对《马可•波罗游记》也有很大的怀疑,因为书中所写的地理、方物、史实超出了欧洲人当时的认识极限,所以人们难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在一些保守的西方人看来,基督教文明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文明,比基督教文明更加发达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马可•波罗口中的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达的国度,远远高于当时欧洲的社会发展水平,因此这本书被称为“荒诞不经的神话”,有人说马可•波罗是一个“骗子”,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撒谎?现代学者也分为好几派,有人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内容去考察,从而推论出马可在撒谎。1965年,德国学者福赫伯在一篇报告中说,马可把回族人思玛因向忽必烈进献抛石机的功劳记在了自己的头上,而据史料记载的时间他却还在去中国的途中。另外,中国史籍上没有任何马可在扬州当过官的记录,一个外国人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商业中心当官而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是不可能的。1982年4月14日,克雷格•克鲁拉思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没有?》一文。提出几点怀疑:一、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供考证马可•波罗的材料;二、书中的很多统计材料都是值得怀疑的,就连蒙古皇帝的家谱也说得含混不清;三、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茶和汉字,书中只字不提,还有对欧洲人来说很先进的印刷术也没有提到;四、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因此,马可•波罗可能只到过一些中亚国家,他可能和一些到过中国的波斯商人交谈过,或是在波斯看到了关于中国的文字介绍,加上道听途说才拼凑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也有人说,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但他在书中的描述太过夸张,对于中国的富有描写有些言过其实,“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在现在看来这些也有些离谱。但是作为一个到过中国见进“大世面”的人,不可否认马可•波罗会带有炫耀的心态对所见所闻夸大其辞。而《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口述,别人执笔的,马可的回忆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执笔者也许会滥用修饰,夸大事实,我们不能单凭《马可•波罗游记》来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马可•波罗到底来过中国没有?在现在看来也很难下定论。

6. 梵蒂冈为什么不跟我国建交

梵蒂冈国务卿苏达诺枢机曾表示,一旦中国同意,梵蒂冈准备当晚或翌晨就把大使馆迁到北京。

在台湾为数不多的“邦交国”中,分量最重的恐怕就是梵蒂冈了,因为它不仅是欧洲惟一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更是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一直以来,由于宗教认同方面的原因,“台梵关系”被台湾当局视为“牢不可破”。不过,最近不断从梵蒂冈教廷传出的声音却是:梵蒂冈期盼尽快与中国建交。

与中国建交“只争朝夕”

3月25日,梵蒂冈外交部长拉约洛在接受香港有线宽频电视台专访时表示,教廷与中国建交“时机已成熟”,呼吁中梵双方克服歧见展开对话,并表示对话最终可导致双方全面建交。

事实上,这已不是梵蒂冈第一次主动表示愿与中国建交。近年来,梵蒂冈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表示,希望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而只保留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去年10月25日,梵蒂冈国务卿苏达诺枢机曾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表示,梵希望尽早与中国建交,一旦中国同意,梵蒂冈准备当晚或翌晨就把大使馆迁到北京,因为毕竟“中国数百万天主教教徒的精神需求显然比30万台湾天主教教徒的需求更加迫切”。去年新教皇本笃十六世上台以来,更把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愿意和中国建交。3月28日,本笃十六世甚至表示,已故前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把没能踏上中国大地视为最大遗憾,希望自己能在合适的时机访问中国。

据台湾媒体报道,梵蒂冈甚至已经为中梵建交后如何安置台湾制定了详细计划,包括由教皇出面“安抚”台湾教众以及通过加强梵台在宗教事务及宗教团体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以一种“恰当的方式”维系教廷在台影响力。

中国坚持建交原则不变

梵蒂冈方面不断的高调表态引起了各方关注,有消息因此“大胆猜测”中梵将在2007年5月前建交,教皇甚至可能于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前访华。

针对这些传闻,4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长叶小文表示,中方与梵蒂冈一直都有接触,但双方未设定建交时间表。他认为,中国政府处理中梵关系问题的两条原则是明确的、一贯的,即梵蒂冈必须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梵蒂冈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如果梵方能够接受中方提出的两大原则,相信双方很快就可以建交;如果梵方不能接受这两大原则,建交就会很困难。

中梵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梵蒂冈的诚意自然很重要,不过比诚意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中梵建交利在双方

建交对于中梵双方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利益。对中国来说,梵蒂冈是中国外交棋盘上一颗重要的棋子。作为台湾在欧洲进行外交角力的惟一立足点,梵蒂冈的转向将极大地压缩台在欧洲的外交活动空间;同时,梵蒂冈放弃台湾的决定还将促使和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少数国家尤其是拉美的那些亲台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发生转变。此外,作为天主教徒世界的“共主”,梵蒂冈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中梵建交将极大地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因此有舆论甚至将中梵建交称为“东方与西方的和解”。

而对于梵蒂冈来说,与中国建交无疑是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捷径”。有媒体就认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天主教不能进入中国,“其代表性就减少了一半”。

梵蒂冈

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城国,面积0.44平方千米,人口1000人,其中多数为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教皇自称“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

7. 教皇为什么不能来中国

从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到明朝利玛窦来华,以及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在中国为官,都没有将所谓的不合规矩挂在嘴上,甚至在1656年罗马天主教史上第239位教皇亚历山大七世也准许中国人行自己的礼节。可这位克雷芒一世,为什么就盯上了中国,而且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呢?

要解释教皇为何会对中国如此执着,看一下当时他自己和罗马教廷的处境就明白了。

多事教皇的多事之秋

一、从十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的宗教改革,在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的领导下,早就将自中世纪以来一家独大的罗马教廷的威权逼进了崩溃的边缘。再加上新教的崛起,以及英王亨利八世为了再婚而将天主教废除,并且不再承认教皇的地位,且自任为英国的宗教领袖,将英国的宗教从教皇的影响下彻底割裂了出来。而且由于教廷位于意大利,而这里又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所以新潮的思想,加上逐渐解放的天性,都让整个教廷感受到了威胁。

8. 为什么中国不与梵蒂冈建交

梵蒂冈是少数几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许多人认为是台湾的原因。其实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宗教原因。

因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原因,现在两国没有建交,中国的社会权力架构,乃至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与罗马教廷制定的天主教组织运转体系完全冲突!

9. 教宗本笃十六世为什么不能来中国

主要是中国和梵蒂冈没有建交(但是梵蒂冈与台湾当局有“邦交”),没有建交的原因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天主教会,由教徒选举产生大主教,而梵蒂冈要任命中国的大主教,其中利害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想象越南、古巴一样来使外国借此宣传反共思想危害国家利益(越南、古巴的天主教会领导层由教廷任命,是共产党对着干的)

阅读全文

与教皇为什么不来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mz意大利文是什么意思 浏览:768
印度西塔是什么地方 浏览:103
中国人寿保险怎么缴费 浏览:732
印尼币1亿相当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737
印度巴帝电信airtel怎么用 浏览:476
英国酒店什么时候开始营业 浏览:461
印尼为什么会有新型冠状病毒 浏览:630
沙特和伊朗哪个发展好 浏览:205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钱一盒 浏览:356
为什么伊朗和意大利韩国那么严重 浏览:615
美国对伊朗发射什么 浏览:272
为什么二战后印度那么强大 浏览:529
意大利的熊猫怎么样 浏览:84
我不会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18
北京粤运中国多少金牌 浏览:981
印度为什么突然加大检测 浏览:749
意大利女排28号叫什么名字 浏览:504
越南青柠怎么做 浏览:543
中国和英国签了多少大单 浏览:379
中国的海洋岛在哪里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