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中国民俗文化
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
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使中华的传统很难改进和发展。
1.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
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
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
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
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
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
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
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
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4.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
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首先要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⑵ 中国古代人为什么那么聪明
首先要定义聪明,根据什么定义?不能用造汽车电脑定义,那是现在的事情。祖先的成果主要看对后人有没有好处,对后人的发展是不是铺平了一些道路?等等。如果做到了这些,造福后人,就应该说祖先聪明了。 从科技的角度说,有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书作总结,还有其合作者的会议论文在网上,说到了中国的祖先们的发明在过去的三千年囊括了全世界目前专利的百分之四十!这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呢?接着谈。 假如中国的祖先建立了世界专利法,不是五十年有效,而是五千年有效,结果会怎样呢?目前全世界专利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都要交给中国!四大发明算什么!百分之四十呀! 那些囊括了全世界目前专利的百分之四十的发明命运如何?由于没有祖先懂得保护发展那百分之四十的发明,很多的发明失传了,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又被重新发明了一遍!甚至很多遍! 再谈汉字。汉字是二维的。当年的祖先们没有走元音辅音那么一拼读就能把人能发出来的声音拼读出来的方法,而是发展了汉字。最复杂的汉字光是笔画就三十多个,比很多文字的字母表中的字母还要多。假如用了元音辅音拼读的方法,按照拼音方案,声母21个,韵母35个,假如每个音只用一个符号,不用两个符号表示一个音,则汉语拼音字母表不过56个符号。声韵相拼读,35x21=735个音节,加上四声,735x4=2940个不同声音同拼写。这样一个文字系统学起来多么容易! 可是,由于使用了二维的汉字,同全世界任何文字都毫无渊源,致使中国人用汉字学过的一切,为了学会、学好任何非汉字的文字,都不得不用那种非汉字,比如英文,重新、重复学习一遍!而且,很多人学习一遍学不会,还要学习很多遍! 祖先们,聪明吗? 不过,祖先们是改变不了的,死人不能进步了!活人怎么办?
⑶ 什么叫中国式智慧
搜集事物方方面面现象,再基于对象自然特性剥开搜集到的现象探讨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就是中国式智慧的运用。与西方单纯形认识的科学行为模式格格不入。
⑷ 看看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1.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答案自然很不过瘾。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
2.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中国)或是"Zhonghua"(中华)的。不过不要着急,将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以后的中国的外文名称说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吗?
刚到巴黎时,有法国人问:你喜欢吃狗肉吗?我那时初出神州,不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不论我怎么回答,我都承认了吃狗肉这个事实,而这正是他想达到的目的。在这些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们怎忍食而啖之!?不过,我很难告诉外国人,狗儿在中国虽然一样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却不高,名声也不大好。比如我们中国人在贬低他人时常说"狗仗人势"、"走狗"、"臭狗屎"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吃点这"狗东西"的肉也算不上什么吧。当然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么喝汤?
许多老外下功夫练习使用筷子,到了中国餐馆就拒绝用刀叉,说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我听见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
5.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后,很符合逻辑。而西方人则不然,要先说名字,然后再说姓。所以外国人见了中国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问:那个是姓,那个是名?回答当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后面的名字是名字。别看这么简单,用英语说就罗嗦了,老外总是弄混。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出国后自报家名时干脆把姓名颠倒。
6.你不高兴吗?
记得那次去法国,在戴高乐机场有法国朋友来接,张牙舞爪,连亲带吻,夸张的动作好像几辈子没见面。同时来接机的还有在巴黎的中国同学,老乡遇老乡,虽然是两眼泪汪汪,但仅仅是握握手而已,脸上却平静如水。这令老外大为不解:难道你们不高兴吗?怎么跟外国人解释呢?中国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悦,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现。当然,凡事总有个例外。我的一位中国朋友爱说爱笑,表情发达,虽然也是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但是总是有洋人打听她是美国还是拉美哪个国家的人?
7.你有没有"关系"?
中文"关系"(guanxi)一词已经成为打入西方语汇的少数中文词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请职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关系'?"实际上,西方人与中国人一样讲究关系。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人从小学起就知道"KISSING-UP",类似于中文的"溜须拍马",专门用来取悦老师拉关系,以"提高"课程分数。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试图说服我中国人所说的"关系"和美国人心目中的"关系"还是不一样。他举了个例子:假设比尔·盖茨介绍一个年轻人到另一家电脑公司去工作,如果这是家美国公司,那么那美国老板会想盖茨介绍来的人,素质一定不错,留下;如果这是家中国公司,中国老板会想这可是盖茨介绍来的人,我不雇用他岂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吗?
8.为什么中文这么难?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想学中文。但是往往练了一会儿"妈、麻、马、骂"以后就有点泄气:"为什么中文这么难?"中文对西方人来说有点难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学中文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他们的语汇中,往往用"中文"这个词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着新鲜但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东西。英语里有"中国迷宫"(CHINESE PUZZLE)的说法,任何晦涩难懂的事都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另外,"中国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国小玩艺儿,现引喻复杂之事;"中国拷贝"(CHINESECOPY)这个词指一个把原件缺点和疵点都完满地复制的拷贝方式。记得我在法国读书时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后,只听旁边的法国同学嘟囔"C'EST DUCHINOIS"("这简直是中文!")。
9.你会功夫吗?
走在国外的街头,时不时一些外国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冲你划拳踢腿,嘴里含混不清地说: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龙的外文名)。原来这是些功夫爱好者,想与中国人交流一下体会。一旦聊起来,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功夫吗?"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从小就练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像成龙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对付个把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桑尼亚出差,晚饭后想在达累斯萨拉姆的街头遛弯。出去之前问旅馆服务人员外面治安如何,有没有危险。那黑人看看我,说:有你在就不危险。因为当地人认为中国人个个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凉油吗?
出国准备行装带点什么东西是很费思量的事。除了个人日常用品,总还是想带点有特色的纪念品,与外国朋友交往的时候用得上。比如双面绣、折叠扇、邮票、手绢之类都不失为良好的选择。以我个人的经验,最好再带上几大盒清凉油。不知为什么,清凉油这东西国外没有厂家生产,似乎也没有店家从中国进口销售。外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凉油有祛痒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朋友的宠爱。许多外国人见了中国人都问:"有清凉油吗?"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个小国,进海关的时候,边防警察仔细看了看护照,确认是中国人以后,突然伸出手来,嘴里念念叨叨,似乎要什么补充证件:"清凉油……"。这位朋友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清凉油递过去,顺利进关,皆大欢喜。
⑸ 《中国合伙人》中是如何看待中国式的成功的
总的看来,整部片子对时代脉络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对历史细节的还原都做得比较到位。八十年代校园自由开放的风气,青年学子对西方的向往,争论时的慷慨激昂,乃至崔健的摇滚带来的冲击,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深有共鸣。九十年代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徘徊,对体制既失望又留恋,对下海大潮既向往又恐惧;被逼无奈下海创业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种种辛酸,面对蛮横公权而不得不学会的谄媚和圆滑,这些在民营企业呆过的都深有体会。企业成长壮大后,却面临着经营理念的冲突,股东之间利益的纷争,也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时刻存在的困惑。这些,都带有我们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三个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是六零后一代的真实写照。
成东青一乡下孩子,在学校毫不起眼,在单位低声下气,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下海办学,凭着刻苦、耐劳、坚忍和妥协,事业有成却依然迷茫。因为他真正的梦想其实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要在心理上真正成为“城里人”,所以,无论新梦想做得多么辉煌,他都不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因为他的偶像孟晓骏心里还是不认同他,认为他的富贵来之偶然和运气。只有最后在“孟晓骏实验室”前,他感受到孟晓骏心悦诚服的目光,才展露出洋洋得意的微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样的人现实中很多啊,没钱时不快乐,有钱了还是不快乐,因为找不到被认同的感觉。
孟晓骏,书香世家,心高气傲,却无法承受遭人冷眼的挫败感。他追求的成功,不单是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他拼命要鼓动上市,所以要回去那个咖啡厅看看那个一辈子在那里发霉的侍应,所以在当年被炒的实验室看到自己的冠名热泪盈眶。他在学校时很快乐,不是因为有钱,而是被人簇拥,永远是人群的中心。他一心要到美国,或许是不堪重复父辈惨痛的遭遇(从他爷爷和父亲分别给他辞典时,女孩弹琴的镜头,一个是实弹,一个是在琴盖上虚弹,这镜头处理很赞!),到了美国开始很快乐,不是因为有钱,是因为比别的留学生优越,后来不快乐,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对自己的被边缘化而感到落寞。他所代表的,或许就是所谓的“中国梦”吧。
所以他们俩都是心理上的“土鳖”,而王阳,才是Think in American way的“海龟”。年轻时放浪不羁,游戏人生,充分享受自由的快乐,到中年迫于生活追求钱途,虽不得不同流合污但仍保留内心的平静,重情义,不贪功,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宠辱不惊,贵贱不移。在他看来,远离权力(别和丈母娘打麻将),生活简单(别和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保持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就是最大的成功。也许这才是陈可辛想要我们真正理解的“成功”吧。——事实上,我在影片中也感受到了导演在这个角色上的用力。
不管三个人的“成功”是否真正带给他们快乐,也不管还有更多他们的同龄人还没有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作为六零后人,他们总还是受过自由空气的熏陶,品尝过追逐梦想的苦乐酸甜,也承受过现实的失落和痛苦。他们的身上,还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里,还残留着对未来最后的一点梦想。
⑹ 如何评价中国式关系如何看待马国梁这个角色
《中国式关系》是一部扎根于现实主义的电视剧,通过对陈建斌饰演的中年成功男马国梁猛然间事业家庭双双失败之后东山再起的聚焦,深度剖析了中国人如何在关系之中遨游、呼吸、哮喘乃至于窒息、复活和正常的N种可能性。
这是人生的质变、事业的兑现、情感的本愿、关系的复原,《中国式关系》落点在于人之常情。人生没有重来,这种典型的中国式关系,中国式思维才是观看本剧的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⑺ 青少年如何看待当今的中国
(一)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如果你能在中国停留或生活一段时间,你会为了一项技术惊叹,那就是——移动支付!大到买高铁票,小到路边买几个水果,你打开手机链接“支付宝”或扫一扫相关的“二维码”,交易就完成了,就这么快捷安全。科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打造了质量,超越了速度,改变了方式,这一切都归功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聪明才智,锐意创新。
当然,也许你曾遇到中国人的欺骗、耍小聪明、爱占便宜、不遵守规则,但是,瑕不掩瑜,他们善良、热心、友好、热爱和平,只要你接触过中国人,你一定会深深地被这“龙的传人”所吸引。只要你来过中国,你一定会爱上这片土地。
⑻ 中国式聪明150字感想
最近,我在《心理医生》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中国人的那些“小聪明”,并且这些“小聪明”在国外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因上,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文章开头写作者在美国商场的遭遇。在美国,你去商场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因此,有一些中国人假如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商场退货。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中国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别人都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今天你会钻法律的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10年前,我带3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出一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给人家。”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理退货。店员一声不吭,将钱全数奉还。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中国人甚至连电视机都‘借’呢!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机制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在美国时,中国人是耍“小聪明”高手,那么,在日本又如何呢?
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多。”他说。“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没想到他没有“悟道”后的狂喜,只淡然地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正派的人都不会这样做。”原来,在日本,中国人还是这样,非常会耍“小聪明”。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存在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文章又讲了在意大利和台湾时的经历,以此来证明,中国人确实很“聪明”,但是,这种“聪明”却是那样的不聪明,聪明的人很多,但是,用不好的聪明,其实就是个傻子,有句话就是这样说的,“聪明过头,就是傻子了”。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胸、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伙伴。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非常重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你不再过份的“聪明”了,朋友就多了,你不再过份“聪明”了,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真正聪明的你,明白吗?
⑼ 老外总体懒惰却傻呆呆的,但中国人总体聪慧,你的看法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在不好说什么人种聪明什么人种不聪明。现实中都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见得聪明,说自己糊涂的人却不糊涂。
⑽ 怎样看待中国教育
中国模式的教育特点有:
一是应试教育全面泛滥。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以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考试为核心来运转,既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道德修养,更不要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创新能力了。大学之前在应试,大学之后在应付,学的越高,应付的越容易,职称越高,应付的越轻松。
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变。教育以学生为根本,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圈养。教学好坏的关键是教师,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来当老师。教学本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现实中却变成了题海战术和知识讲述。一百个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个认为教育就是上课,学习就是上课,上课就是把书本的知识讲一遍,学习就是做一堆的题。学生弄不明白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立刻讲解。
三是教育被行政权力完全左右。中国所有学校的上面有一个太上皇,它的名字叫教育部。中国的大学校长是由行政部门任命的,所以校长懂得政治但不懂教育。看看一大堆的行政官员和大学校长在那里胡言乱语的说用中国模式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知道这些人对于教育无知到什么层度。学校的行政力量完全凌驾于教育和学术力量之上。
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动。教育出现了问题,并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来解决,而是放到政府官员的桌面上。教育的未来如何,并不是由懂教育的人来设想,而是一群根本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政客在那里天马空。
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有能力立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社会是完全脱轨的,学生在学校里只学到了知识而并没有真正能应用与实践之中,这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的主要是中学学校,目前大部分大学学校都开始重视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比如很多大学都定期开展了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学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完全的封闭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家庭社会中失去了实践的能力。
六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最聪明的,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发现孩子的聪明,其实在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重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才能正确的培养孩子,其实很多老生都苦恼的坏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顽皮而是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对,现在的学校大部分都开始重视针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很多学生甚至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真实培养出人才,而普及性的学校教育会导致很多孩子和学生的个性被整体忽视而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七是学校教育太呆板不灵活,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太呆扳而不灵活,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最多就是考试和作业,而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很多企业和单位都这样抱怨到招聘来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说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思想上的创新意识,虽然学历都不低但是却很难成为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这就说明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思想非常僵硬的而不能灵活的适应实际,这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方式呆板不灵活,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灵活的把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更谈不上思想的创新,因此中国的教育模式需要改进,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课堂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学生甚至随时都可以和老师进行辩论,而老师们也会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思想,有时候,老师也会成为学生,学生也会成为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而呆板的课堂教育只能培养出思想固定僵硬的高学历中国的教育很难说清楚,源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源于中国的体制。教育本身是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在现实中却变成大家懒的再提及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教育问题多不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