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蝮蛇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蝮蛇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发布时间:2022-09-21 03:02:22

1. 中国的毒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

常见的毒蛇:

1 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毒蛇,这家伙能上树,能游泳,能爬山,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是一种伤人最多的毒蛇。

2 竹叶青比较好认,它的特点是全身绿、眼睛红、尾巴黄。眼睛绿,尾巴也绿的蛇,是翠青蛇,它是无毒蛇。竹叶青这家伙喜欢挂在树上,人从树下过,脖子碰到它,就会被咬到脖子,脖子肿起来,压住气管,就会把人给闷死。

3 银环蛇遇到人会团成一团,把头埋在身体下面,看起来很害羞,温顺,但是你要是去抓它,那它就会狠狠地咬上你一口。这种蛇的危险之处,在于被咬了还不肿痛,所以人们往往会麻痹大意。一旦过了半小时到四小时,毒性发作,就会因呼吸肌肉麻痹,呼吸停止而死。

(1)蝮蛇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扩展阅读:

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在美国约有25种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缅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

在美国虽然每年大约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伤,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数为儿童,老年人,某些宗教派中耍弄毒蛇的教徒和未治或治疗不力者。大多数是被响尾蛇咬伤而且几乎所有死亡者均被响尾蛇咬伤所致。

被其它毒蛇咬伤的大多为铜头蛇和少数的棉口蛇(一种水中的噬鱼蛇)。珊瑚蛇占所有蛇咬伤的<1%。每年被动物园,学校,养蛇场,业余和职业养蛇者所收养的进口蛇咬伤约100例,多数被咬者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发生于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恼怒的时候,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

2. 中国北方有什么大蛇或毒蛇

翠青蛇、黑背白环蛇。海蛇16种、广西、孟加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南峰锦蛇、王锦蛇、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各自仅有1种毒蛇,对人类危害严重.html希望可以帮助你、水游蛇,即使是蛇类种类最少的上海市。关于具体的各省蛇类分布,仅有4科41~85种5亚种,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即、钝尾两头蛇。

3. 东北都有什么蛇

我国东北地区有不少的蛇类,以下几种是东北地区较为知名的蛇:

1、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是中国各地均有的一种小型毒蛇,它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是造成蛇伤的主要蛇种。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在受到攻击后常连续扑咬。蝮蛇属晨昏性蛇类,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

短尾蝮蛇的分布地区:

中国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

短尾蝮蛇生活在平原、丘陵、低山区或城镇结合部的田野、溪沟边和坟丘、灌木丛、石碓及草丛中,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故有“狗屎卷”和“狗屎蝮”之称。

4. 湖北哪些地区有白眉腹蛇

眉蝮蛇学名: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白眉蝮蛇多分布于东北长白山一带. [1] 属于一种剧毒蛇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北京、 河北等地区。
特征

外形

毒性很强,行动缓慢,毒牙为前管牙,2到4颗,体长750mm左右。卵胎生,每年7、8月份产6至8条。

全长雄性414+64 mm,雌性344+48 mm,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左右交错或并列,圆斑中央色浅,外侧常开放呈马啼形,有的标本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眼后有一呈色眉纹,其上缘镶以黄白色边;尾后段黄白色,但尾尖常为黑色。
吻棱明显;鼻间鳞外侧尖细笛向后弯;背鳞中段21行;腹鳞+尾下鳞167-196,平均180。有颊窝,有管牙。

食物
捕吃鼠类、蜥蜴、蟾蜍、蛙、鱼、蛇等,主要吃鼠类 。白天晚上都见外出活动

分布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北京、 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
春秋两季多集中在坟堆草丛冬眠场所附近活动;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动于稻田、耕地、沟渠、路边、村舍、园林。是一种小型毒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

5. 中国那些地区有毒蛇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于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于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于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于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于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6. 短尾蝮蛇的分布地区

中国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
短尾蝮蛇生活在平原、丘陵、低山区或城镇结合部的田野、溪沟边和坟丘、灌木丛、石碓及草丛中,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故有“狗屎卷”和“狗屎蝮”之称。

7. 蝮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蝮蛇别名七寸子、土公蛇、草上飞、烂土蛇、地扁蛇、土球子、烂肚蝮、狗屎卷、白花七寸倒、地灰扑、铁树皮、灰链鳖、狗屎蝮和土皮蛇等。我国有6种蝮蛇,东北三省有两种,即白眉蝮蛇和黑眉蝮蛇(蛇岛蝮蛇)。另外4种是内蒙古一带的草原蝮蛇、新疆等地的高原蝮蛇、江浙一带的短尾蝮蛇和尖吻蝮蛇。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

8. 中国上的十大毒蛇依次是什么及各自的主要分布地区

你还催着感兴趣,网络上就有,我找了找,如下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http://..com/question/2814070.html?si=1这是链接网址

9. 蝮蛇的分布范围

蝮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Reptilia:爬行纲 - Serpentiformes:蛇目 - Viperidae:蝰科 - Crotalinae:蝮亚科 -Agkistrodon:蝮蛇属学名Agkistrodon brevicaus brevicausStejnegeri中文名蝮蛇中文拼音Fù Shé分类等级亚种模式标本保存地不详 国家保护级别不详CITES公约级别未定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红皮书等级未定中国特有是俗名信息七寸子(Qī Cùn Zǐ)-语言:zh-CN 草上飞(Cǎo Shàng Fēi)-语言:zh-CN 反鼻蛇(Fǎn Bí Shé)-语言:zh-CN 土蝮蛇(Tǔ Fù Shé)-语言:zh-CN 麻七寸(Má Qī Cùn)-语言:zh-CN 土虺蛇(Tǔ Huǐ Shé)-语言:zh-CN 土斑子(Tǔ Bān Zǐ)-语言:zh-CN

阅读全文

与蝮蛇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为什么会发洪水 浏览:674
你会怎么做综艺中国 浏览:291
如何强起来的中国 浏览:277
印度鹅粪叫什么 浏览:115
印尼燕盏是什么 浏览:726
中国银行软件贷款需要多久 浏览:253
伊朗是怎么对应美国金融制裁的 浏览:203
外贸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946
越南战争纪录片哪里有看 浏览: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浏览:915
大厂英国宫到地铁6号线怎么坐车 浏览:45
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伊朗军事基地 浏览:304
gua是什么意思印尼语 浏览:152
哪里可以看印尼电影 浏览: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钱 浏览:106
印尼ice是在哪里 浏览:442
印度最贵的鱼叫忘什么鱼 浏览:328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51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5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