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七个字的中国哲学书有哪些

七个字的中国哲学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1 17:47:30

Ⅰ 七经和四书各是哪些

七经,qī jīng,(1). 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2).道家七类经书。(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
七经:
(1). 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签》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Ⅱ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简史 是一本书吗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着,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书 名
中国哲学简史
作 者
冯友兰
译 者
涂又光,赵复三(皆独译)
类 别
哲学
页 数
340
定 价
38.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装 帧
精装
章 节
28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者简介
3着作概览
4媒体评论
5图书前言
6图书目录

1内容简介编辑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着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并做了软精装,内容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着作。
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学生专着,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语言极其流畅;因为它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它的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2作者简介编辑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着编为《三松堂全集》。
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着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Ⅲ 北大中国哲学推荐书目

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北大联合校内外任继愈、季羡林、裘锡圭、张岱年、金克木、汤一介、何九盈、袁行霈、钱理群、谢冕、楼宇烈、乐黛云、厉以宁等50多位着名教授,共同向北大学生推荐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
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这60种书目,共读好书!
30种应读书:
1. 《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2.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重回“诗经世界”,再塑民族精神。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
3. 《老子》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着之一,
被誉为“万经之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4. 《论语》
“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
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政治家赵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5. 《孙子兵法》
兵学圣典:“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万事无常法,应变为最上。
该书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同时参阅了有代表性的各家研究成果。
6. 《孟子》
“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7. 《庄子》
道家经典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评庄子文章
8. 《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9. 《坛经》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的佛教,十之八九是禅宗。诸位只看明代人所编的一部指月录,详详细细,分成五宗七页,全由一个人开始,就是六祖慧能。若说释迦是佛法之“元”,慧能就是此下佛法之“宗”了。
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有其极大之影响,一为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一为南宋儒家朱熹。
10. 《古文观止》
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精粹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11. 《唐诗三百首》
“中国文学之美的典范”。
唐代诗人,有的在诗篇中直抒胸臆,追求个人自由和理想,也有的慈爱悲悯,为天下人民大声疾呼。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畏强权、大气磅礴,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的善良和正义。
12. 《宋词三百首笺注》
不读诗词,无以言。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锁,语言是这把锁的钥匙。我们读过的诗词,造就我们说话、思考的样子。宋词,与唐诗一起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
13.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书是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批点”形式,在注释、校订之外,每回附以回批、夹批。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两代学者披阅十余载而成。
1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一本书读懂300年学术史。
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三大板块。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
15. 《鲁迅选集》
16. 《中国哲学史》
第一部完整的、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着述。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着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本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1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探索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
18. 《理想国》
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柏拉图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19. 《神曲》
20. 《哈姆莱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Ⅳ 中国古代有哪些经典书籍

1、《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3、《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4、《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5、《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Ⅳ 《中国哲学简史》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4Wmo1NU-ujbGBvVU-KcLtQ

提取码:PUQN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5-8

页数:448

内容简介: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哲学简史》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该书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巨大,是迄今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书,是世界各地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简史》,采用赵复三先生的中文译本。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我国二十世纪最着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公费留美,192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着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文革”结束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着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声誉和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冯先生的着作更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韩国总统朴槿惠称,在她最困难的时期,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令她“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

Ⅵ 中国哲学简史怎么看中国文化

很早就听说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将哲学史经验与哲学心得融为一体,以20万字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史,简明、生动、深邃、易懂。一改过去所接触到的哲学类书籍,总觉深奥难懂,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哲学离大众很远。但在读过《中国哲学简史》后,忽觉拨云见日,一点就通。实际上,哲学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并实实在在地孕育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反映在每个人的行动上。所以,每当空闲时间,捧起这本书来,都只能是细细读来,深思每一个字……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的英文讲稿,用该书的翻译者赵复三的话说:“资料是古老的,眼光却是现代的。”并称冯友兰先生是“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写这部书的思想和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所以,这本书在今天仍然不失为是一本哲学和文化的经典着作。大家熟知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是这样赞赏这本书的:“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着名学者冯友兰着作的《中国哲学简史》。”足可见证,这本着作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经典永远是不过时的。

冯友兰先生从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中国历史文化先祖(孔子、诸子、墨子等),道家、儒家等与西方哲学比较,用自己的智慧思考和学识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提起哲学大家,很多人都能说出西方的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把谁确切地标注为哲学家。实际上,这与中国文化人表达思想的方式有关。在表达方式上,中国的文人喜欢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透彻的地方,采用的是暗示的方法,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一首好诗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位慧心有思考的读者,读诗时却能从诗句之外去会意,读书时从字里行间去回意,语言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固定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去悟道,这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风格。例如,大家熟知的《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便可看做是孟子哲学基本思想的体现。所以说,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等无不深藏着哲学的智慧。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冯友兰先生是这样说:“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作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了。一位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即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苦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哲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许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对或错。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又是现实主义;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传统的中国哲学讲究的是“学”和“道”。“学”,用现代话说就是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则是后一个范畴。中国的圣人,品格上可用“内圣外玉”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玉”,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而哲学的使命是使人树立起“内圣外玉”的品格。

普通人读哲学、学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高高在上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讲中国哲学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哲学的先祖。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还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中国哲学中的这两种思潮,大体类似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思潮。试读杜甫和李白两个同生活于8世纪诗人的诗,人们不难分辨出中国思想的两大流派——儒家与道家——对两人的不同思想影响。

道家,同时把属于自然和人类的东西严格区分,即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宇宙合一。直到步入现代社会的今天,这些仍是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儒家思想是中国农耕文化、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产物,因此对中华民族来说,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中国的艺术与诗歌,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儒家把艺术与诗歌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而道家追求的是心灵自由流动,把自然看成最高理想,这给予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

由此看来,中国哲学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交融相伴,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现代社会倡导国学,学习中华文化。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只要静下心来,用些时间去思考,就能品味出这其中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我们的前人所精心耕耘的,留给现代、将来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只是读了这本书后的一点点感想,更多的东西还需要学习、思考。

Ⅶ 中国古代的经典书有哪些

四书五经,四大名着,二十五史。

Ⅷ 《周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干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着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干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干坤其易之门邪”,“干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干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干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干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提取码:4wmp

Ⅸ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该书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

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着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

该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该书让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

(9)七个字的中国哲学书有哪些扩展阅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发展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

中国哲学以本民族特有的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此曲折地反映中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

中华民族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949年,大体可分为:

1、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

2、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3、从封建制经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哲学。前两段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后一段称为中国近代哲学。

Ⅹ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着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10)七个字的中国哲学书有哪些扩展阅读: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着名学者朱熹。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着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阅读全文

与七个字的中国哲学书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泰勒为什么穿英国国旗 浏览:338
印度流感死亡人数多少 浏览:263
中国有多少人叫陈黄河 浏览:945
mz意大利文是什么意思 浏览:770
印度西塔是什么地方 浏览:103
中国人寿保险怎么缴费 浏览:732
印尼币1亿相当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737
印度巴帝电信airtel怎么用 浏览:476
英国酒店什么时候开始营业 浏览:461
印尼为什么会有新型冠状病毒 浏览:630
沙特和伊朗哪个发展好 浏览:205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钱一盒 浏览:358
为什么伊朗和意大利韩国那么严重 浏览:617
美国对伊朗发射什么 浏览:272
为什么二战后印度那么强大 浏览:529
意大利的熊猫怎么样 浏览:86
我不会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18
北京粤运中国多少金牌 浏览:981
印度为什么突然加大检测 浏览:749
意大利女排28号叫什么名字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