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藏中国旅行社怎么样啊
还可以的。
2. 西藏那边天气怎么样夏天热吗
西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 气150-170克,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其中尤以藏北为最,夏季七月气温大面积低于8摄氏度。
从温差角度看,西藏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特别明显。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较差为18-20摄氏度,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南京是26 摄氏度。年平均日较差,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为14-16摄氏度,而成都、长沙、南昌仅为7摄氏度。定日的日较差达18.2摄氏度,约为纬度相近的南昌 的2.5倍。
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夏季八月白天气温可达10摄氏度以上,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拉萨、日喀则等 地,六月份中午最高气温可达27-29摄氏度,给人以盛夏的感觉;傍晚气温下降,人们又有秋凉之感;午夜气温降至5摄氏度,整夜都要盖棉被;翌晨日出后, 气温回升,又给人以春意,真是“一年虽四季,全年备寒装”。
从气候类型的分布看,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区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这里最暖月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最冷月 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以下,比同纬度的中国东部地区还高。
年降水量2500毫米,个别地方达4495毫米,是西藏降雨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多雨地区之一。 这里森林茂盛,四季常绿,各种热带植物生长繁茂,藤本植物交织缠绕,满山遍野的野芭蕉、野柠檬林和竹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这里可以种植热带经济 作物,农作物一年三熟。
喜马拉雅山以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500-4200米,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10-18摄氏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能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等喜凉作物和温带果木,农作物一年一熟。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藏北高原南部湖盆地区,海拔4200-4700米,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6-10摄氏度,年降水量100-300毫米,是西藏的大草原,以牧业为主。
藏北高原北部海拔4700-5500米的地区,属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在6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100-150毫米,是广阔的天然牧场。海拔5500米以上的地区,终年积雪,是一片晶珠碎玉般的冰雪世界。
3. 西藏旅游怎么样啊
、旅游季节
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冬季和初春气候干寒,风沙大,空气含氧量较夏季明显降低,且许多地区和路段为冰雪覆盖。因此,去西藏旅游的时节以4-10月份较为理想。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会出现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况,导致车辆无法通过。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萨至藏东林芝地区、由拉萨沿南北线去阿里等路线较为严重。自驾车或徒步探险者应尽量避开雨季,选择5、6、9、10月份为宜,如果骑自行车,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刚好到西藏。
2、进藏手续
在西藏如果去边境县,就是与外国接壤的县,都要办理边境通行证,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脱、米林等地。原则上这些证件要在游客的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到了拉萨由居住旅馆所在地派出所也能办理,要3-4天,有时还需要照片,所以要随身携带一寸免冠照片4张,如果旅游时间紧张,到了拉萨后,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饭店去办理边境证,那里可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还可到雪域宾馆对面的“来藏旅游散客接待处”办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随他们的车去旅游。
3、进藏装备
A. 背包一个,带齐洗漱用品和遮阳帽、防晒霜、墨镜等,高原日照强烈,在户外时要注意戴上墨镜和遮阳帽,要做好保护措施。
B. 西藏早、晚气温偏低。一般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衣着应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内地来的人也须准备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冬季气温比较低,更须注意防寒抗冻。但对于结实的人也无所谓,我10月份在拉萨,晚上还常穿一条短裤。不要把西藏想象得太神秘。
C. 西藏全自治区都没有工商银行,在这里工商银行的存折和牡丹卡将毫无意义。出游时最好带上中国农业银行的存折,农业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储蓄所,越是偏远的地方农业银行越吃香。邮政储蓄在这里也是全国通存通取的。
D. 准备些小礼品,比如糖果、自动铅笔等,到了少数民族家里给小孩一些,你会更受欢迎的。
E. 准备些一角两角的零钱,西藏讨钱的小孩很多。
F. 如果雨季到西藏,要带上防雨衣裤,一般户外设备专卖店都有出售,拉萨也有卖的,但价格比北京等城市贵得多,路上我遇到的两个背包女孩到了拉萨后,就是让家里人把防雨衣裤给寄了过来。
G. 要带些药品,主要是消肺炎的药和感冒药,红景天是专治高原缺氧的药,也可以带两瓶。治缺氧的药最好最实用的是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既能注射也能口服,我骑车走青藏线,翻越唐古拉山时就喝的葡萄糖,很见效的。可以带一个氧气袋,虽然那东西不经吸,没吸10分钟就完了,但能给人一种精神上安全感(但请注意一旦吸上了就有了依赖性)。
“来西藏旅游特别应注意不要大量饮酒。”王洪斌说,在高原低氧状态下,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脑组织缺氧,大量饮酒后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由于酒精刺激,心率加快,心脏每分钟搏血量相应减少,从而加重脑组织缺氧程度。另外,酒精还可加重由缺氧引起的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
王洪斌说,旅游者应该消除对高原的恐惧感。虽然每个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差异,但只要身体健康,绝大多数人都能很快适应高原环境。服用一些缓解和预防高原病的药物,如高原康、高原安、红景天等,可增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藏后,如发生急性高原病,只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就不会发生危险。目前西藏医院对急性高原病的救治都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治愈率在99%以上。(完)
青藏开通,专家预计铁路开通后会有大批游客进藏旅游。到西藏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转经朝佛参观的走向
寺庙是西藏最主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在许多寺庙里,应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相反,在一些苯教——西藏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 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
游客在准备前往寺庙参观之前,饮食应该有所选择,最好不要食用大蒜。“即使寺庙失火,也不要让吃了大蒜的人进入寺庙”,这句话虽然是谚语,但它表达了一种宗教习俗。
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西藏众多寺庙内养有狗。因为朝佛的群众经常喂食这些狗,所以寺庙内的狗经常会跟着陌生人走,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可喂食的食物,也不要大声驱赶或者拿东西打这些狗。藏族老百姓有句谚语:不要打寺庙里的狗,这样会伤喇嘛的心。
同时,西藏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时,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不可对它们进行骚扰。
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藏民族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脚踩门槛;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以示对对方敬重。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来接。
藏民族是喜欢吃肉的民族,但是,藏族人不吃马肉、驴肉和狗肉,有些人连鱼也不吃。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确定你所学会的某句藏话的意思之前,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科学对待“高原病” 适当准备常用药物
不少进藏游客在向往神秘的西藏之旅的同时,非常担心“高原病”。对于这样的担心,西藏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岑维浚教授建议:进藏游客一定要科学认识和对待“高原病”。
岑维浚介绍,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依据人体进入高原时间的长短,高原病的临床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高原病通常指人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当时或数天内发生的因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病人多有头痛、头晕、心悸、气急、乏力或恶心呕吐等低氧性症状。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又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肺水肿和急性高原脑病,后两者可合并存在。
游客如何应对高原病呢?岑维浚建议,游客在进藏前几天,必须要休息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到高原后,最好不要提重物或跑步,进藏当天一定要在下榻的宾馆休息,尽量避免会客、宴请和参观等户外活动。
同时,游客在进藏前3天可以服用“心痛定”、“诺迪康胶囊”或“红景天胶囊”等。他说,这几种药物经过数次成都到拉萨的航空实验证实,对预防高原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他还建议,患有重感冒、发高烧、急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心血管等疾病的人和晚期孕妇以及3岁以下儿童最好不要到高海拔地区旅游。
游客进藏后感到身体不适怎么办?专家认为,首先要休息、吸氧;其次,如果3至4个小时内病人的病情还没有好转,必须立即到就近大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硬扛”,这样会加重病情。
另外,专家建议游客在进藏之前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防高原反应药物、防晕车药物、防皮肤皲裂的润肤膏等,以及常备的清凉油、红药水、体温计、酒精棉、创可贴、诺氟沙星等。还要预备一些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适当服用,以及时补充营养,防止维生素缺乏症。高原地区一旦发生感冒很容易引发肺气肿,所以药包中还应包括一些感冒药,一旦出现鼻塞、咳嗽、发烧等症状,要立刻服药治疗。
选择适当装备
进藏的游客要准备什么装备呢?西藏旅游局专业人士建议,游客在选择进藏旅游装备时,一定要考虑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及环境等,千万不要盲目选购旅游装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耗。
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气压低,氧气不足平原地区的50%,昼夜温差大,多风干燥,日光辐射和紫外线强。因此,到西藏旅游与到其他地方旅游不同,需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
值得进藏游客注意的是,到西藏旅游要带足现金,因为游客除了在拉萨市可以通过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的存折或储蓄卡取款之外,其他大部分县、乡一般不能使用信用卡。
喜欢摄像、摄影的游客可以准备好自己的照相机和望远镜等用品,但游客一定要注意对这些设备的保暖和防湿,不然,会在关键时刻出现“死机”现象。
夏季旅游时,个人除携带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应注意带好防雨、防紫外线、防蚊用品,并准备厚外套一件。西藏夏季日夜温差大,中午温度高,要防中暑,而早晚温度低,要注意保暖。一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要穿保暖性能不同的服装,在不同的温度区间也要及时加减衣被,基本原则为“宜暖不宜凉”。冬季旅游时,则要准备防寒服、防寒帽、耳套、皮棉鞋、皮护腿、皮手套、围巾等,防紫外线、防冻伤的护肤品等。
4. 西藏那边天气怎么样夏天热吗
夏天西藏这边舒服的很哦,在室内一点都不热,如果是在室外对着太阳晒还是有点热的,还要防止紫外线。这边觉得最爽的就是没有吸血蚊子,但苍蝇有点多
5. 云游。西藏
2018年12月25日12:26分,火车终于抵达终点站拉萨。历时21小时零五分,途经德令哈、格尔木、那曲。这是云游独自旅行的第三次,她已渐渐习惯独自远行。这次出行时间略久,走的是青藏线,从青海开始,最后也由青海结束。
她的性格里总有一种孤傲和凉薄,对所有人都表现得淡然清冷。大抵是早已知道所有的关系都不牢固,终有一天会分离。她原本便好友不多,三三两两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以后交到的朋友少之又少,也因彼此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很少相聚,而她也并不热衷人情往来以及熙熙攘攘的社交场合。虽然她有时极易对人产生信任,但这种信任是不完整的,夹杂着某种疑虑。
云游是喜欢并享受独处的,不喜欢被打扰也尽量不去打扰他人。但她也偏好与年长的人做朋友,大概是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她产生吸引。在一次都是中年人的聚会上,其中有商业精英,也有大学教授,而她是最年轻的那个。那时的她正处在人生的困顿期,对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比的困惑和怀疑。她静静的听着比她年长的人讲述一些陈年往事,才知 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算得上一部传奇的戏剧,只是大多数人在琐碎的生活里已习惯了隐藏,缄口不言。
开往拉萨的火车上,大多数是藏区人,坐在她对面的是一对肤色黝黑的藏民夫妻。妻子怀有身孕,丈夫对其照料有加。他们的笑容非常温暖,略带好奇的询问她来自何处,又是去往哪里,云游一一回答。并热心的告诉她,在西藏要多喝奶茶,对预防和缓解高原反应有很好的作用。
于火车站乘坐公交车,大约四十分钟左右到达预定好的客栈,客栈的位置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在可步行范围。客栈老板是山东人,几年前来到拉萨旅行,因为热爱这片土地,现在和妻子小孩定居在拉萨。
在客栈休息了几个小时,傍晚时分,她跟随一位在火车上认识的游客,去到大昭寺附近的一家隐蔽在小巷里的餐馆,吃了碗米粉,并一同夜游拉萨。夜晚的拉萨没有白天那么温暖,广场上仍有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做朝拜。后来渐渐感觉到寒意,便回到各自居住的客栈。并约定第二日在布达拉宫碰面,一同参观海拔最高的神奇的布达拉。
早上九点出门的时候,月亮还不曾落下,日与月出现在同一片天空,既灿烂又皎洁。在西藏时,步行时会比在内地时要慢些,走不了几步便气喘吁吁,这是因为高海拔以及体力不佳的缘故。这会让她更佩服那些骑行徒步进藏的人,更佩服那些勇于攀登珠峰的人。
冬季游人稀少,不必浪费时间排队,用身份证拿到预约门票很快进去。有很多是来朝拜的信徒,手上拿着换好的零钱,供养给每一尊佛像。有些拿着从家里带来的酥油,添在佛像前的酥油灯里。也有背着幼童的藏族妇人,用头触碰佛像前的围栏。
布达拉宫灵塔殿内有八座灵塔,供奉着八位达赖(五、七至十三世达赖)的法体。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此为藏地最高级葬礼。塔葬之前,须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
从布达拉宫下来竟有些头痛,吃了顿简单的藏餐后来到大昭寺广场。大昭寺的信徒顺时针朝拜,云游和同伴也跟着朝拜的人流绕着八廓街大昭寺走了一边又一遍。广场上有许多年岁很大的老人,头发胡须已发白。他们席地而坐晒着太阳,把高大的转经筒撑在地上慢慢转动,那是不同于手持的小型转经筒,口中默念六字真言,虽饱经风霜却神情安宁,仿佛早已看透生死。
上午来到帕邦喀寺庙,在寺院后山随处闲逛,有很多废弃的经幡,天空盘旋着鹰也许是秃鹫。原来他们不小心误闯娘惹乡天葬台,两人是在出来后看到铁门上的字才知道。从山上下来,打车去色拉寺。进入色拉寺看到很长的队伍,大多是怀抱婴孩的藏族妇人,也有天真的孩童。队伍前面走出来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眉间和鼻梁上多了一道黑色的印记,这是寺院里修为较高的僧人为孩子们祈福和辟邪的一种仪式。
下午三点钟,很多身穿藏红色僧袍的僧人陆续进入辩经场,虽是寒冬时节,他们也只着单薄的僧衣,僧袍围裹在腰间露出手臂,仿佛跟场外的普通人身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僧人中不乏些许面容清秀的俊朗少年。大多时候是辨析佛经里的一些观点,比较形而上。虽听不懂藏语,看得出他们为阐述自己的观点神态激昂,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与才华。色拉寺出来后,她与暂时的的同伴分开,去向不同的旅程。
28日早上云游打车来到旅行社约定的地点,按车牌号找到车辆,上车后等待边防证和其他旅客,到齐后一行七人便开往更深处的西藏。一路上随处可见的藏文六字真言,六字真经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沿路的石壁上画着很多白色的梯子,这是藏民为家里去世的人祈福的一种方式,祈求亡者的灵魂能顺着梯子升天。
旅途的第一站遇见的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分支,河流交错覆盖着积雪,不远处有很多柳树。看着冰冻的河流远处的雪山,总有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在雪域高原上 ,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如一日,几乎感受不到时间流逝,世事变换。古代神话故事中曾描述仙境与人间最大的区别: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那一刻她想化作一株旱柳一缕清风一颗玛尼堆上的石头,永久的停留并守护这片人间仙境。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我的梦想是星辰和大海。云游之前多次到过有大海的城市,此行终于得以目睹浩瀚星辰。此行路途遥远天寒地冻,身体上备受煎熬,然而所见之美,再高配置的单反相机也拍不出千万分之一。
因冬季封路,此次并未达到珠峰大本营,一行人停在海拔最高的绒布寺,在寒风中等最后一抹夕阳撒在珠峰的山顶。之后立即返回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巴松村,也是距离珠峰最近的村庄,大概三十多公里。珠峰大本营的一应用度,吃的用的甚至喝的水,都经由这里运上去,供大本营的人使用。当晚入住在旅行社安排的旅馆,在巴松村的一家藏民经营的家庭旅馆。旅馆老板的女儿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不难想象这里经常接待一些外国友人。
在旅馆吃到藏式火锅,身体顿时暖和了许多。饭后,与其他两位同车游客相约去看星空,走出村子不远的地方,灯光渐渐消失,抬头仰望是满天繁星,银河就那么神奇的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其实银河一直都在,不知是世人被物质遮蔽了双眼,忘记抬头看一看夜晚的天空。还是大气被污染了,又或是城市的灯光太耀眼。几个萍水相逢的人躺在巴松村的马路上,望着满天繁星,窥一抹璀璨银河流光。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竟也不觉得寒冷。
为了看日出的霞光照耀珠峰之顶,一早大家就出发赶路了。七点半的山上夜色茫茫,晨星寥落,一弯月牙悬挂在远方的雪峰之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珠峰观景台。远处雪山层层交错,在与天空的交接处,天色由淡青色渐渐转向霞光的彩色。北京时间2018年12月30日 9:12,北纬28°22'37"东经86°57'6",海拔4983.2m的高山之巅,云游等来了人生第一次日出。太阳是一下子从山顶跳跃而出,金色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珠穆朗玛峰和周围的雪山。
行程最后一晚,在海拔近五千米的村子里,她与同车的几位游客夜宿在当地藏民的家庭旅馆,房间墙壁是土坯的涂着藏式的花纹,地面坑坑洼洼,其余陈设简陋。几张单人床,床上是厚实的棉花被和电热毯,一张小小的桌子,屋顶上悬挂着一瓦灯泡。有年代感的灯泡散发出昏黄色的灯光,一下子把她的记忆带回童年时代。家庭旅馆没有公共卫生间,只在前一天晚上吃饭的小面馆附近有一个原生态的公厕。入睡前和早晨,大家轮流用塑料脸盆洗漱。大概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所以也不曾觉得这样的旅途环境艰苦。与那些骑行徒步进藏的人以及一路磕长头朝着圣地虔诚做朝拜的人相比,她所经历的旅途已经非常舒适了。
早上醒来,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经常走高原线路的司机师傅也不例外。其中一位来自香港的男生高反最为严重。早上有旅行社安排的藏服主题摄影,在村子周围采景,也得以看到村子的面貌。村子里大部分房屋老旧,院墙大部分是用土坯垒成,墙头上是码放整齐的厚厚的烧火用的干牛粪。旅行社提供的藏服多为长袍,颜色艳丽花色繁复,又大又长,云游只好改穿自己的衣服。
离开村子后,车子停在普莫雍措一处岸边,此时湖面结了厚厚的冰,被白雪覆盖。目光所及之处,只有两种色彩,天空蔚蓝大地苍茫。而同时在普莫雍措的另外一处,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有别于此的不同面貌,湖面是碧蓝色的且有不规则的冰裂还有白色的冰泡。因风力与时间的作用,岸边的积雪竟渐渐形成很多冰柱像极了小型冰川,也弥补了未能到达40冰川的遗憾。
岸边积雪厚重,足以将人完全包裹,她与其他旅客躺在雪地上,像孩童初次见到白雪般欣喜若狂。 江南小镇的宽窄巷子一蓑烟雨里,怎么容得下女儿家的千般愁万般绪。而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中,再多的愁绪也都能铺展开来,和这皑皑白雪一起冻住,最后被风吹散被太阳溶解,回归大地。
相比在繁华的街市,看人潮汹涌众生百态。她更喜欢在荒芜的山野,看山河湖川生生不息 。都市里拥挤的人流会让她没有安全感甚至觉得恐慌,这也是她始终对繁华喧嚣的一线城市提不起兴致的原因。而在这片广袤无垠人烟稀少的大地,她感到渺小且安全。
在西藏见到的第二个湖便是羊卓雍措了,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当地藏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从高处的观景台远望,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较多,湖岸曲折蜿蜒绵延千里。
冬季的羊卓雍措湖面呈现蔚蓝色,如同西藏的天空般透彻,比她所见过的大海的颜色还要蓝。碧空如洗,冬日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要碧蓝和广阔。明晃晃的太阳照进蔚蓝色的湖水里,照进湖水的最深处。水面上波光粼粼,还有些许未消融的碎冰。在羊卓雍措的一处岸边,有很多的玛尼堆,不知存在了多少的年岁。当地路过的行人在玛尼堆上添加一块石头,右手转动转经筒左手拨动珊瑚红色的佛珠,对着圣湖低声诵经默默祈祷众生。
行程结束后返回拉萨,又在拉萨待了两日,第一日与萍水相逢的人在喜鹊阁喝甜茶晒太阳,第二日在书店看完一本书,内容有关一位来自西藏的导演,万玛才旦,之前曾看过一部他的黑白电影。后仍旧一人坐火车返回青海,在青海乘机飞回到居住的江南城市。
这一路云游遇到许多人,对她都比较照顾,她很感谢。 两个人独自旅行的人(有时候会碰到一群有趣的人),在旅程中因时间地点等因素产生交集。在这段交集中,都是萍水相逢相知不深的陌生人,互相陪伴一程,然后各自分开相忘于江湖,奔赴另外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6. 西藏旅游怎么样疫情期间能去西藏旅游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渐渐的美好了起来,开始从物质上的满足到精神上的满足,旅游可以让你的精神达到焕然一新的那种感觉,那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美好的。只有物质上的其,只有在物质这个基础上得到满足,才能够在精神上寻求。下面就由徐小编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去西藏旅游的好处,分为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西藏一定不能一个人独自去,一定要随行上几个小伙伴,因为在西藏那边的气压比较低,很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导致晕倒等等。 为了避免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意外,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多随行上几个小伙伴。在西藏还有很浓重的传统风俗,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先了解一下西藏的风俗习惯,不要贸然的去,破坏人家的那种习惯。
7. 布达拉宫金顶罕见开放引全网围观!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是什么呢
央视云游中国的视频直播中,西藏布达拉宫金顶罕见地开放了。为了保护这片遗迹的完整性,2006 年以后布达拉宫金顶就再也没有开放过。这次布达拉宫的金顶再次开放,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却不是单反等所谓的专业影像器材,而是 OPPO Find X2 Pro 5G 旗舰手机。
(央视云游中国 OPPO Find X2 Pro 视频直播画面)
这次央视云游中国的视频直播,也是我国 5G 建设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5G 时代将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的科研人员、开发人员都在全身心投身 5G 技术发展,尽快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带来 5G 网络的革新性体验。OPPO Find X2 Pro 能够成为这次央视云游中国的视频直播用机,一方面是对 OPPO Find X2 Pro 手机综合实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 OPPO 作为国内老牌的科技公司,其口碑与创新力受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8. 8月去西藏旅游怎么样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靠谱吗
我之前就是8月去的,很不错的时间。建议你到当地再跟团走,因为有很多景点可以一条线的方式游览,不费时不费力,费用也不高,玩完就散。当地也有中青旅,我就在当地跟的团,也可以找当地人包车,反正我当时都是纯玩团。
9. 云游中国中提到了以下哪个地方
蓬莱岛,天山,昆仑山,泰山,黄山,嵩山,武当山,庐山,大别山,…
10. 旅行结婚去哪里比较好西藏怎么样需要花费多少钱
给你看点资料,,你再作决定:::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藏语意为"圣地"、"佛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建立了吐蕃王朝。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于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击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称。年降雨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C,最低气温零下14°C。
拉萨市除着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三大寺、小昭寺、宗角禄康、河坝林清真寺和冲赛康外,又相继开放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寺庙、温泉、草原风光等旅游景点。
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占地2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规模宏大,鳞次梯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而建,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征繁荣。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地处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萨河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拉萨古称“逻娑”,“逻些”,藏文意为“羊土”。相传,拉萨昔为沼泽地带,文成公主进藏初建大昭寺时曾用山羊负土填平而得名。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定都逻娑。到9世纪改称拉萨,意为“圣地”、“神地”,并沿用至今。随着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宗教的兴盛,逐步兴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此后的1300余年间,经过不断经营,在拉萨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宫殿、佛堂、居民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城。现今拉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辖7县1区,总人口47.4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4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
回答者:山坡上的格桑花 - 试用期 一级 3-6 23:35
修改答复: 山坡上的格桑花,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藏语意为"圣地"、"佛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建立了吐蕃王朝。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于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击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称。年降雨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C,最低气温零下14°C。
拉萨市除着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三大寺、小昭寺、宗角禄康、河坝林清真寺和冲赛康外,又相继开放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寺庙、温泉、草原风光等旅游景点。
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占地2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规模宏大,鳞次梯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而建,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征繁荣。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地处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萨河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拉萨古称“逻娑”,“逻些”,藏文意为“羊土”。相传,拉萨昔为沼泽地带,文成公主进藏初建大昭寺时曾用山羊负土填平而得名。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定都逻娑。到9世纪改称拉萨,意为“圣地”、“神地”,并沿用至今。随着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宗教的兴盛,逐步兴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此后的1300余年间,经过不断经营,在拉萨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宫殿、佛堂、居民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城。现今拉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辖7县1区,总人口47.4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4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
回答字数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公里。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四年建设,于2006年7月试通车。它将成为世界最着名的高原黄金旅游线路。9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还分布着包括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金银滩原子城、察尔汗盐湖、玉珠峰、拉萨古城、八廓街等在内的2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以及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193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在这些无以伦比的自然景观背后,还映衬着千百年来积淀的以藏文化�诵牡拿褡逦幕�肮邸1�蟮睦�肺幕�挪�蜕衩氐牟刈遄诮涛幕�朊褡宸�巍⒚褡甯栉琛⒚褡逑八住⒚褡逡揭┑确岣欢嗖实牟孛褡宸缜椋�餐�钩闪饲嗖馗咴�┐缶�睢⒍谰咛厣�牡赜蛭幕�糜巫试础?/p>
进藏列车
高原进藏列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列车车厢,车厢有两套供氧系统。为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藏列车实行全封闭;厕所采取真空集便器,废物废水有专门设备回收;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采用了密接式车钩,不会漏风。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缺氧环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衡。
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戴上面罩呼吸,以免旅客出现高原反应。这个列车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好像在3千多米,实际的海拔高度,能够降低1千多米,这样来缓解由于高原缺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
此外,进藏列车内部装饰既豪华现代,充分展现青藏地区的民族风情,还会设立舒适的餐厅和供洗浴的卫生间。除配备供氧设备外,还预备配置医务人员、器械及药品,建立游客生命保障系统,帮助客人平稳的适应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映。
行车时间
沪藏线列车全程运行时间预计在52小时左右。成都至拉萨预计45小时。西宁至拉萨预计22小时。格尔木至拉萨预计12小时。
青藏铁路的世界之最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来源: 行家带你游西藏
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简介)
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吗?
首先应明确“环境”的概念。从大环境来说,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
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铁一院从一开始设计青藏铁路,就已经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昂贵的煤价,造成了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目前农、牧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满足西藏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西藏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青藏铁路对自然保护区有影响吗?
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铁一院在设计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