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啥印度不如中国
印度教训:语言原则划省 反观印度,本来已经从英国殖民者手里继承了一套尽量考虑到了区域制衡之道的国内政区划界方案,独立后却因为国内政治斗争而彻底牺牲了上述区域制衡之道。 客观说来,英国人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政治统一,为了保证自己这份最大殖民地资产江山稳固,经验丰富、老辣的英国殖民者在划分印度各省和土邦边界时不能不尽量考虑制衡之道,典型如寇松决策1905年分割孟加拉省(尽管后来在国大党和印度社会压力下取消了这个决定)。
这些做法固然出自英国殖民者自身利益,但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国家统一,倘若独立后的印度联邦在确定内部各邦设置与边界划分时能尽量继承这份遗产,践行区域制衡原则,必定有助于巩固印度的长期统一。然而,还在英国统治时期的1920年,国大党就将“按语言原则划省”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写入自己的纲领。尽管印度联邦独立初期曾经力图保持英治时期的国内政区划分,但国内政治运动和动乱不久就改变了这一切,今天的印度国内一级政区基本上是按照语言原则划分的,使用同一语言的居民区划入同一个邦,导致印度版图内邦的数量从独立时的16个增加到了28个,另有7个中央直辖区。
即使不考虑这一原则对国内跨地区贸易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不考虑其打乱原有产业布局的经济后果,这样的国内一级政区划分在平时就不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内心潜意识首先认为自己是泰米尔纳德人、西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马哈拉施特拉人,然后才是印度人。一旦国家有事,更会给地方分离主义者提供极大的便利。而这样的局面,在平时也会激励政客们的分离主义动机。与此同时,印度某些邦体量太大,实际上具备了独立建国的条件,如北方邦人口接近2亿,进一步加剧了上述潜在问题。 印度独立至今尚未出现分疆裂土的大动乱,但不等于这个国家以后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政治动荡,更不等于它的行政体制经受得起政治大动乱的考验而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实际上,早在1980年代,南印度四邦建立“达罗毗荼联邦”、旁遮普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之类分离主义主张就曾在印度政界登堂入室。虽然英迪拉·甘地在1980年大选中选择代表安得拉邦的席位,而不是在传统根据地北方邦的席位。她当上总理后毅然出动枪杆子镇压了锡克人,再赔上自己的生命,平息了这一轮分离主义浪潮,但一批地方政党仍在这一轮风潮中脱颖而出,国大党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②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一开始也是学苏联,但学的不彻底,外面是计划,里面还是自治,这样一来,中国建国初很多工程顺利实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烂尾了,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办大事。这样一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变慢了,而且它的改革开放比中国还晚。本来起步就晚,社会根本问题又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国了。
中国和印度都是邻国,都是人口大国。人口规模本身就是实力,但中国人口规模和印度不一样。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与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邻缅甸,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达5560公里。也是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印度斯坦族为主体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46.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河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大约1500年前,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国家,建立了种姓制度。吠陀宗教开始发展成婆罗门教。
总结:印度一开始也是学苏联,但学的不彻底,外面是计划,里面还是自治,这样一来,中国建国初很多工程顺利实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烂尾了,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办大事。这样一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变慢了,而且它的改革开放比中国还晚。本来起步就晚,社会根本问题又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国了。
③ 为啥印度不如中国
印度本身的根基就不如中国,又过度依赖外援,而中国走的是独立自主的自强道路,中国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制度获得新生,而印度至今还保留着落后的种姓制度,中央集权也差强人意。
④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这是确定的),我尽量避免讨论“民主”或“专制”的问题,而着重从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提升上讨论。
1. 改革和改革后的排外性
印度在改革后确定了发展民族工业的基本方针,但在这个改革明显带有排外性质,主流意识形态中认为一切来自于外部的都是不好的,因此拒绝几乎一切外国资本和技术。在经济体发展初期,资本积累和技术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那样一个一无资本、二无技术的“穷屌丝”国家,引进外资和技术都是对其经济发展相当关键的,但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排外性,基本没有引入外资,因此导致发展的滞后。时至今日,印度逐步虽然加强了对外合作,但其在经济领域依然相当排外。
(与之相对的,中国在五十年代大规模引入苏联的资本和技术,在七十年代大规模引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应该说,这些引进的资本和技术为中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印度在发展初期所极度缺乏的)
2. 城市(工业)贵族与农村(农业)贵族的对立
印度是民主体制,但发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经济虽然已经相当现代化,但也还存在相当封建的农村社会,部分农业贵族在农村实际上过着奴隶主/大领主一样的生活,由一个家族支配一片土地上的生杀大权。反映到经济上,印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有限,对工业部门的投入已经不多,再加上农业贵族在政府中的影响力,又抽走一部分资本和政策倾斜,导致工业发展进一步减慢。现阶段体现出的基础设施缺乏(比如大规模缺电)即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工业要发展需要土地、劳力和自然资源(如水利),但农业贵族对土地、人口流动和自然资源的控制阻挠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发展瓶颈(工业发展对资本很敏感,资本投入对工业发展、以及工业发展后对整个经济体的带动作用,都要比资本投入到农业中效果要大)。印度政府缺乏在经济发展中执行必要的干预的能力,这也是个历史问题。
(与之相对的,中国在过去的社会运动中,基本将土地的使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取豪夺,中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基本没有面临严重的土地制约和资源制约。农村反倒成了城市转嫁危机的软着陆区,比如你们都听说过的知青下乡,事实上政府就是利用领袖的个人魅力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爆发的就业危机的一种方式,印度不存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渠道。注意,这里没有做政治判断)
近来,印度随着计划经济的弱势和政府更强的新自由主义倾向,原本在社会福利领域倾向穷人的政策逐渐倒向资本,以提高社会总产值为目标,减少了社会补贴,增加了企业补助。政府从农村“退出”对农村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印度农村居民出现了大量的营养不良和欠债。据统计,1995-2006年约二十万印度农民通过自杀避债。中国近年来也显露出新自由主义倾向,但在资本管制和农村补贴上并没有太大放松。
3. 民生与教育
印度的基础教育比中国要落后很多,尤其是农村地区。2011年,印度识字率为74.4%(一部分邦的对“识字”的定义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中国为95.9%,青年识字率接近100%。以下链接给出的是印度的识字率分布(File:India literacy rate map en.svg)。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印度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即区域不均衡,而若仅从教育方面讨论,则这种不均衡要比中国严重得多。
(中国基础教育是厉害,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其识字率是88.6%,还是低于中国)
一项综合了教育、民生(人均寿命期待)和人均收入的数据(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类发展指数)显示,2013年,中国HDI为0.699,在186个世界排名101,而印度HDI为0.554,排名为136。
如上,印度与中国存在很多相似的发展问题,比如发展带来的不平等、文化上的男女不平等、社会矛盾加剧、环境的破坏等等,这其中有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而且不同不能仅仅归咎于政治制度问题,这其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历史问题。
⑤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延续的国家,印度和古印度的区别非常大,况且古印度文明大部分区域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现在的印度是当时的婆娑多地区,群魔乱舞之地,根子上就不行
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统一和稳定,看看印度基本上是联邦制,很难形成国家合力
印度的种姓制度延续至今,破坏了社会基本公平,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普及程度都很低;这一点中国优势明显
中国近3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美国屈居第二;看看阿三,基本上要考买了;近年来,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金额和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阿三的钱都去买军火了,没有钱对基本科研投入了
阿三还要时不时的和巴基斯坦干一仗,这种环境下,国家实力一定受损;中国自对越反击战以来,打来了3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⑥ 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始终没办法超越中国,这是为何
印度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国家,他们的人口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亿的程度,人才储备非常充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个印度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很迅猛,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印度还产生了成为第6个常任理事国的想法。在几次国际会议中,印度多次提出要求,希望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能成功,除了申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之外。
有不少人觉得,印度的企业家太过拖沓,干脆放弃了合作,投奔到了中国。事实上除了时间问题之外,印度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弊端,那就是他们的文盲率特别高,因为教育水平低下,大部分印度儿童都没有办法在适合的年龄,进入学校读书,因此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不能做那些精细的东西。很多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高新企业,基本上不会考虑将自己的订单交给印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如果想要赶超中国,还得好好发展几十年才有希望。
⑦ 印度发展为什么不如中国
1、中国资源丰富。例如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印度基本没有石油。中国各类矿产储量也比印度多得多。
2、中国主体只有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制度,统一的历史,没有宗教。
印度是10几种主要语言,十几个人口超千万的主要民族,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历史是一团糟,宗教势力很大。
3、中国经过革命,把封建残余全部干掉,而印度则贫者无立锥之地。
4、中国属于温带,在维度来说,温带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发展的地区,所以经济发达地带都在温带,例如北美区、欧洲区、东亚区(中日韩台湾),这三个区域,经济(GDP)占了世界7成。而印度则地处热带,热带人都非常懒惰。不适宜发展经济。
5、中国建国后长期被封锁,所以自力更生,建起一套工业系统,而工业则是一切的根本。
6、中国可以看成是10亿汉族人发展经济、建设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而印度可以看成是1亿高级种姓人发展印度这样的国家,从人口文化等上来说,印度低级种姓基本没啥用处。
⑧ 印度和中国条件相近,为什么发展比不上中国
印度和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接近。比如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印度人口13亿,中国人口14亿;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平原面积只有约115万平方公里。因此,要说这个世界上外在条件与中国最接近的国家,恐怕非印度莫属。然而从古至今,印度的发展上却始终比不上中国,哪怕印度曾有过更理想的发展条件(比如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也很快就被中国反超,而且距离越甩越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两国的历史底蕴不一样。
种姓制度导致印度社会四分五裂,缺乏团结。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印度在4大种姓之内还衍生出了多达上万的亚种姓,绝大多数印度人往往只在意本种姓的利益,对其他种姓的事务漠不关心。民族内部缺乏凝聚力导致印度在面对外来入侵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因此印度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占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却换了一拨又一拨。此外,固化的种姓等级也导致许多印度人甘愿承受命运的压迫,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缺乏奋斗精神,这自然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
进入二十世纪后,印度获得了独立地位,种姓制度也在法律上被正式废除,但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难以消除。再加上低种姓普遍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高种姓,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成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因此种姓制度也成为了印度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参考文献:《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自由与荣耀》
⑨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1、人口和教育。印度是空有人口,那些人口只是一个数字,单纯的数字。过半以上人口,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纯文盲,在中国你倒是找出有多少不认识字的文盲?中国是大规模普及基础教育后,人口都能适应数字工业化时代,成为优秀的工人,所以能享受人口红利。印度?整个国家学校都没几所,普及教育那是空谈,更别说什么人口红利了。
2、基建,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个重要因素,就是上个世纪大规模修公路铁路等等道路,修高铁,修机场等等,顶着被全国人民唾骂的压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后来证明这个是十分明智的举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印度没有,基建一塌糊涂,全国连铁路都没多少,还是人家国家帮忙修的。还整天鼓吹要超过中国,怎么超?
3、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虽然从法律上根除了,但是民众的思想还是停留在种姓制度上,他们一方面谈着自己是民主典范国家,一方面却对高种姓奴役低种姓这种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跟鬼一样……中国在上个世纪建国的时候,毛爷爷就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真正做到平等,甚至现在有过之无不及。印度妇女,基本上要承担所有工作,男人可以不工作。还有一亿人口十亿畜生的说法,思想都没做到平等,我都不理解他们是怎么说自己是民主国家的。
4、长远规划,从修公路基建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党,是有着非常高的远见,一步一步规划,可以制定好了几十年的发展规划,一步一步去实现,不会急功近利,各种好高骛远。而印度没有,印度呢,三十年前那时候军事比中国强大的多,但是各种买买买,买多了就开始自大了,要研制自己的战斗机,光辉战斗机,要秒杀这个秒杀那个,折腾了三十多年总算成功了,然后……中国五代机都出来了,光辉也就三代而已,而印度则吹着要秒杀中国五代机,然后三代光辉刚出来,他们就开始叫着,要制造自己的五代战斗机,直接跨越四代机……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其中就种姓制度一项,就注定印度不可能发展得和中国一样好了
⑩ 为啥印度不如中国
除非中国发生内乱!理由如下:一是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印度的国家命运,印度一共分了四个社会阶层,而占大多数人的两个阶层的人是没有什么积极性的;二是印度社会基础薄弱,设施落后,社会治安复杂,环境卫生差,社会管理差,这是很难吸引外国投资和留住社会精英的;三是印度社会福利差,人民生活水平差,贫富差距大,这些都容易引起人民的内部矛盾;四是印度这个国家过于狂妄自大,做事不自量力不顾后果,它一直以中国为赶超对象,尤其在军事方面投入过多而不顾其它领域的投入,造成国内发展顾此失彼,社会资本过于集中造成浪费和腐败;五是印度由于宗教政策不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失控,社会资源消耗很大,再加上教育投入不足,以致人口素质不断下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六是印度为了在经济上赶超中国,不计后果不计成本地大力发展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步中国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过多、社会生产发展失衡、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因此不可能是持续的发展。综合以上因素,印度的快递发展只是暂时的,再过十年左右,印度将由盛转衰,最终只能不断走下坡沦为二、三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