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中国

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中国

发布时间:2022-09-23 08:07:14

A.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他到底为中国做出了何等贡献

在5月22日的时候,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长沙的湘雅医院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毕生的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也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那么袁隆平一身由哪些成就

一、推动种业的发展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的主席在5月22日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曾经表示说,袁隆平是这个时代国际粮食领域最值得称颂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毕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的发现和创新成果为解决世界上的饥饿问题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到现在为止,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万公顷。这就解决了很多地方的饥饿和贫困问题,袁隆平爷爷的种子事业发展可谓是养活了不少人。


B. 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到底对于人类有多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对人类主要有以下三大贡献。

3.降低世界饥饿人口数量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产量高,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也降低了世界饥饿人口数量。我国人口众多,约占全球人数的1/5,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现在,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和美国大面积种植,国外的人们也吃上了杂交水稻,从而世界饥饿人口。



C. 中国栽培出的杂交水稻是如何影响全世界的

“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是《山海经》中对“稻”的最早记载,从野生稻到古栽培稻、乃至如今的杂交水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这种植物,已养活了当下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左右。众所周知,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便是稻谷在经过一系列加工之后的成品,它是南方许多地区的主要食物之一。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度,正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以稻谷为代表的禾本科谷类作物,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关于水稻你可能还有哪些认知上的空白?水稻这种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植物,又是如何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水稻这种身边的植物具有怎样的特性

从植物学的角度而言,稻谷隶属于禾本科稻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毋庸置疑,中国就是一个水稻种植时间早、且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的国家。而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所发现的稻谷,更是世界公认的已知最早的古栽培稻,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到16000年前。见证过水稻成熟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处于幼年的稻叶其实和许多杂草比较相似,它们的叶子外观看上去都是长扁形。在生产的早期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耳状物和薄膜这两种生长于稻叶“叶环”的特殊部分,以准确区分杂草和稻谷之间的不同。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杂交水稻品类在产量这个纬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根系发达的它们生长旺盛,不仅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而且还穗大粒多。事实上,正是杂交水稻品种的出现,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解决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所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自然也与此密切相关。早在1964年的时候,中国就开始着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并在1976年推广杂交水稻时大面积种植,更成为了全世界内第一个将杂交水稻成功研发、并实现大范围推广的国家。从亩产700公斤到某产1000公斤,这些杂交水稻不仅种植在了我们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更在越南、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土地上被大面积种植,其显着的增产效果为生活在这些国度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粮食。

D. 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哪些实际问题

袁隆平超级稻的研制,首先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吃不饱的问题。我国曾经因为是人口大国,很多人都存在吃不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体质相对较差.营养跟不上,国民健康问题自认会受到影响。超级稻的研制,首先保证了我们国人民的需求,也解决了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温饱问题。

超级稻还提升了农民粮食的产量。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产品的产量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多了。因此,袁隆平超级稻的研制还间接的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让农民在有限的面积内获得更大的水稻产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收入。农民的收入提升了,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也就增加了,会有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水稻的行业中来,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全体人民的粮食供给。

袁隆平的超级稻是科技的成果,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科技兴国这句话的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科技,尊重科学家,因为他们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E. 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通俗地讲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杂交水稻的成功使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庞大的人口,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杂交水稻不仅使我国的粮食增产,还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印度,伊朗,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引进了杂交水稻。它是一项造福于世界人民的方法。

作为发明杂水稻的人,袁隆平在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5)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中国扩展阅读:

杂交水稻的特点

一、根系更发达

杂交水稻与一般常规水稻品种相比,具有根多、根长、根粗、根系生长快、入土深、吸收能力强等特点,所以,杂交水稻耐肥、抗倒、不早衰,自然就具有了一定的产量保证;

二、生长力更旺盛

分蘖能力强是杂交水稻的突出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杂交水稻的茎叶生长更为旺盛,叶面积大;

三、穗更大、粒更多

在杂交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内,叶面积系数都会要比常规水稻更大,穗就比较多,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也多,产量自然会有所提升;

四、适应性更强

很多作物的品种是有所局限性的,这当然也包括水稻,有的水稻品种并不适合所有地区播种,但是,杂交水稻的适应性就比较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肥田等,都可以栽培杂交水稻,并且,增产效果都很明显!

F. 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给我国带来什么贡献

袁隆平于1964年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史中,袁隆平的功不可没,因此他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

一、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
1、在1964年,袁隆平便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而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的11月20日,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正因为袁隆平的贡献很大,因此他也被称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2、杂交水稻的成功问世,使得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的前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在国际上,杂交水稻也被称为了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在世界中的地位。
3、选用2个在遗传上有区别,但是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就能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而这个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给我国带来什么贡献
1、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使得我国的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领域中,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杂交水稻也是我国这么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2、水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改善了农民的经济条件,靠着种植水稻就能养活家里人,不用再外出打工,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同时也减少了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降低因为贫穷而发生争斗的几率,使得社会更加的和谐,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的升高。
3、在杂交水稻的品种里,有一部分水稻品种对于台风、病害、冻害、倒伏等不良条件具有良好的抗性,因此在这些不良条件发生后,水稻有能力与这些不良条件对抗,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农民的损失。

G.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使中国有更多的粮食能够出口,使中国不再担心饥荒。假设全国都推行杂交水稻,那么不仅满足吃喝,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其他肉类的需求,因为杂交水稻能够作为饲料给动物使用,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肉吃了。

一、杂交水稻产量非常大。

可以说他是我国粮食最坚强的后盾,如果他的杂交水稻能够普及,即便是我国发生粮食上的危机,只要杂交水稻能够实施,我们就可以迅速解决饥饿问题,从而有余力去发展经济建设国家,这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元老也许在天有灵一定会非常的开心。

他是我们新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我们的英雄,向英雄致敬。他在种植杂交水稻这方面有出乎意料的成就,他的杂交水稻能满足大家对水稻的需求。从而让每一个人都都能吃上健康安全的水稻,他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宝物。他的成就将会影响后世。

H.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杂交水稻可以说是近代最伟大的科研成果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我们用自己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养活了70%的人口,还不说每年被我们浪费的粮食。

种子一直都是国之重器,重要程度和矿产不相上下,目前能够自行培育和研发种子的国家只有那么几个。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庄稼的多样化,由于每株水稻的基因都一样,一旦细菌或者真菌有能力感染其中一株水稻,那么它也可能感染这种水稻的直系近缘物种,然后大规模的减产。

现代的粮食种植与研发行业,都是在与大自然博弈,古人只吃两餐,隔十年或者几十年就会闹饥荒,朝廷的调动能力也很弱,因此结果往往就是灾难性的。现代如果没有杂交水稻这种创举,你我饭桌上的食物可能要少一半,粮食可能占据了50%的国土面积,现代工业也发展不起来,土地资源的占据,会让我们大部分人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心里对那句粒粒皆辛苦有更深刻的了解

I. 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什么,袁隆平用什么方法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杂交水稻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袁隆平就是用杂交水稻将产量大大提高而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随着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并减少用种量;杂交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就是省去传统的水稻栽培育秧过程,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大田中,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蘖一直到成熟的一种简化栽培方法。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着名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及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规律。而杂交就是指通过两种遗传性不同的品种,获得双亲基因重新组合、同时优良性状互补的方法,杂交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水稻花在绿色的颖壳中包裹着雄花和雌花,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一起生长的。在开花结果的时候,雌花只能接受它自身的雄花授粉,如果要与其他品种进行杂交的话,就必须要赶在雄花性成熟之前将其去掉,防止自交。这时剩下的雌花可以作为母本,并与其他的父本进行杂交,进而产生杂交种。但人工去雄的效率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应用需求的,正是袁隆平院士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当时他提出了利用雄性不孕的材料来完成杂交制种,可以免去了人工去雄的过程。抱着这个想法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于1970年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并以这株野生稻作为基础材料,成功的发展起了杂交水稻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还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果要利用“杂种优势”的话,杂交种必须每年进行杂交制种,但是这个雄性不育系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不育系要繁殖后代,就需要借助于其他材料。所以科学家还要给它匹配一个“堂兄弟”,借助“堂兄弟”的花粉来完成授粉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雄性不育系有后代,也就是“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正是这种方法,让粮食的亩产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阅读全文

与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8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4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1002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2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3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814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26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8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5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28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8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9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9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9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44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74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