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德军的虎式坦克有中国现在的九五式坦克厉害吗
没有九五式
虎式在当时不错,但是即使是战后的第一代坦克都能干掉它,别说现代化的96(二代)99(三代)式
99式
‘贰’ 二战时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强大
一般,非常一般。
我们先来说说讹传的虎式传说是怎么回事。
老虎的主要战绩来自于东线的苏德战场,最早则出现在北非战场,在西线欧洲战场鲜有出现而且经常和4号混淆,而各种老虎传说主要来自于根本没见过虎式的部队,据说德国佬有一款传说中的黄金大老虎,纷纷造谣自己怎么怎么苦战捞了个勋章,人参军打仗总不能让人不吹牛不是?反正家里人也不认得哪个是紫心哪个是银橡叶,尤其是英军,吹嘘的苦战虎式挂彩更有可能是开车没看路导致的工伤。
虎式登场的时候是1942年,此时北非战场已经告急,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和伴随的坦克部队在英军的玛蒂尔达2和丘吉尔面前仿佛蛋黄酱一般脆弱,由于摧毁英军的坦克必须使用75mm反坦克炮或88mm高射炮,而75mmPak-40是一款装药量非常大的反坦克炮,后座行程非常长,改成坦克炮减装药以后火力损失35%,,于是德国就想出了一招,以75mmKwK40的炮架设计配上缩短版的Flak36高射炮的内膛,临时拼凑出了KwK36 L/56坦克炮,再把原本35吨级的6号坦克大幅放大用于搭载这款火炮,于是“88mm突击火炮运载车”虎式就诞生了。而虎式的装甲设计,正面对应的是英军的57mm6磅炮和美援75mmM3/M2坦克炮,这两款火炮在500米距离上的穿深均为105mm左右,按照德军的设想,虎式应该在600~1200米的距离上能够保持不对称优势。而侧面的80mm装甲则是对应英军的40mm2磅坦克炮和美援37mm坦克炮,这两款火炮的极限穿深为82mm~86mm,按照设想,虎式可以在100米外免疫这两款火炮的射击,也就不用过于担心被英军的巡航坦克和美援的轻坦绕侧消灭。
然而在虎式于1942年底抵达突尼斯战场时,发现状况并不是这么回事。
盟军的情报部门早已知晓虎式的开发计划,因此英军甚至提前一年进行了装备升级,克伦威尔巡航坦克和瓦伦丁步兵坦克都换上了虎式最为忌惮的57mm6磅炮,甚至有一部分已经换装了3英寸12磅炮,而正面防护高达152mm,装备3英寸12磅炮的丘吉尔VII也已经提前部署在了北非。这一套胖揍下来导致虎式在北非的发挥还不如4号坦克,实际上,隆美尔也明确要求不要再送虎式,改为供应4号坦克的改进型和各型突击炮,重型单位则只要豹式,而本来预计部署到北非的虎式坦克则大部分被运往东线的苏德战场。
在东线,德国已经顶死了苏联的最后防线,虽然由于元首抢鼠标的愚蠢行为导致德军失去快速决战的优势改为拉线对轰,但德军毕竟在质量上远远超出疲于应付的苏联,尤其在弹药方面,苏联的产能已经被逼到极限,只能以最低最简单的生产工艺来保证炮弹的供应,包括穿甲弹在内的所有炮弹全都是软绵绵的铸铁外壳且没有铜被帽(被帽穿甲弹用的都是生铁被帽,聊胜于无),发射药也是对品控几乎无要求的硝化棉,膛压远远低于标准发射药,导致苏联包括野战炮在内的所有中等口径的火炮穿深都无法达到100mm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虎式坦克那本用于对抗更强大的英军火炮的装甲设计如鱼得水,即便作为一身方盒子遗传病的赶造货,一样在1942年底~43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狂刷各种苏联目标。直到苏联从远东拆了85mm和122mm舰炮兵装备部队为止。而在其他战线上,虎式仅有三次战例是拿得上台面的,其中两次都是由同一车组完成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魏特曼车组,而这两次战斗都不是正面得手,全都是打的偷袭。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虎式的性能参数。
先说火力,虎式的火力在二战中期算是合格,发射被帽穿甲榴弹时穿甲能力为120mm/500m/30°,实际上和75mmPak40的水平是完全一样的,但有一个巨大的缺点,虎式的炮膛是直接挪用的Flak36高射炮,还砍掉了100mm长度,使用的炮弹也和Flak36一样,而其用于打击水平目标的弹药设计于1931年,是用于打击轻型舰艇的岸防炮弹,主要性能要求的是射程而不是穿甲能力,因此弹头并不适合穿透拥有避弹外形的坦克装甲,在打击倾斜装甲时穿深骤降,对超过40°倾角的谢尔曼和T-34的前装甲甚至根本无法“击穿“,性能还不如75mmPak40,当然Pak40无法作为坦克炮使用,在同期的“坦克炮”里,它还是算德军最强的。
附图,88mm炮弹射击T-34前装甲模拟
见上图,KwK36在射击T-34前装甲时100%被弹开,但由于T-34的前装甲厚度只有45mm,小于88mm炮弹直径的60%,因此装甲背部会被压溃导致车辆被击毁,但此种击毁仍然只能算“半击穿“,而对于有63mm厚度的谢尔曼坦克前装甲,背板只会延展性变形而不会断裂,因此能完全防御住虎式坦克在100米距离上的直接射击。由此也可以反证所谓虎式在1000米外能随意击穿谢尔曼坦克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再来说装甲,虎式的装甲在1942年算很一般的重型坦克水平,和苏联最硬的KV-1E(正面100mm,侧面90mm,后面75mm)没太大区别,正面车体防护要弱于谢尔曼坦克(109mm等效)和加拿大的公羊坦克(165mm等效),也弱于英国同期的彗星MK1巡航坦克(正面140mm)全方位防护弱于英国同期的新型号丘吉尔坦克(正面152,侧后95)。并且虎式坦克的装甲未做任何表面处理,也不含硬质合金,只是很标准的轧制均质钢板,后来这种钢材被北约定义为标准测试靶钢。横竖只能算基本堪用的水平。
再说机动,虎式的面板机动性很强,功重比似乎还不错,公路行驶速度能达到36km/h,但这是经过极长的加速过程获得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体重达到了56吨,对传动系统造成的负担非常大(开过手动挡重车的人应该有体会),由于排量大曲轴粗,缸数少死点多,启动时可能需要借助专用的辅助动力曲柄并需要专用支架和两人操作,因此在战场上熄火就有一趴不起的可能性,与被击毁无异,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避免熄火,需要轰大油门维持动力,120公里的公路行驶距离基本就去了一大半,而且变速机构的高负荷导致故障率可谓惨不忍睹(虽然在德军坦克里妥善率还算第二位,但是跟妥善率高的谢尔曼和克伦威尔一比那就是个位数了),而且在战场上被爆炸物命中也会导致熄火趴窝,在德军处于持续进攻状态时尚且可以回收,在撤退或胶着状态下抛锚车基本上就算是无了。所以虎式抛锚大于被击毁这说法并不是因为虎式硬到打不动,而是战场抛锚率实在太高。
另外,老虎有几个几乎未被广大自媒体提及的缺点,比如,炮塔座圈紧贴炮塔装甲,炮塔下半截任意位置变形必卡;炮盾设计不合理,炮盾转轴在侧装甲上极易被爆炸损伤,炮盾与车体间无额外装甲隔离,间隙过大容易被高爆弹的超压气流杀伤车组或破坏油压驻退器;车体庞大,在侧后防御上付出过多重量代价,剩余功率不足,爬坡爬不上不说,还导致炮塔旋转缓慢,如在行进中旋转炮塔,则必须保持3档以下才能保证炮塔电机供电,否则比手摇15分钟一圈还慢;交错负重轮和履带设计很容易被泥泞杂草浆死或增大行走系统负担导致抛锚等,总而言之就是非常难用。并且,为了减重,虎式的顶甲大部分区域都只有10mm,尤其是驾驶员头顶的装甲只有5mm,非常害怕空中打击不说,一旦被爆炸类弹药击中炮盾,也是100%被直接击毁。现代唯一能开的131号虎式,正是被英军的2磅炮打中炮管弹跳至炮盾下方,再次跳弹击穿了驾驶员头顶5mm的薄板,打死了乘员并损坏了炮塔座圈,导致车辆被俘。
所以,抛开被毛子动员兵的低质量烘托出的战场传说,虎式坦克就是个过渡装备。
‘叁’ 虎式坦克在二战时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看你怎么评估战斗力这个事情。 如果光说攻击和防御的话,这东西火力又猛有抗大,应该算是王者了。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我斗胆提出一个思路,我认为实事胜于雄辩,这东西完全没什么战斗力,否则德军玩命生产这个就赢了。综合因素减分包括机动性差,主要是续航能力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单看时速数据,还可以,但是这东西在实战的时候,100公里一加油,开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晾,机动性全耽误没了。产量太低,一方面受德国后期工业底子消耗殆尽的影响,一方面这东西的确综合造价太高了。这就导致,它可以做坦克群中的大将,但是不能做最普及的武器。我们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数量众多的敌人,一个虎式再牛也没办法,所以,你产量那么低就是硬伤。大概二战的时候,苏联的T34造了5万多台,虎式一共才1300台,而造一台虎式的钱足够苏联造10台T34了。所以有朋友说虎式多牛多牛,那都是钱堆的,至少1个虎式要干10个T34。再牛也没用啊,你还要装弹。 虽然虎式很结实,但是毕竟不是美国队长的盾牌,T34一大堆围过来,大概在800米以内,只要还有生存的T34,就可以击穿老虎的前脸,所以数量还是有用的。
‘肆’ 二战,中国为啥不进口德国虎式坦克。
一方面是因为敌对的关系;另一方面德国虎式产量低、不好维护。
二战时中国的重型武器主要通过缅甸进来,缅甸是雨林地带,坦克大炮根本运不进来。加之中国刚从一战颓废中恢复过来,根本没钱买昂贵的虎式。。
‘伍’ 假如二战德国的虎式坦克与现役解放军的99式坦克对决会怎么样
虎式在99式面前都是渣渣,100辆虎式都不一定能打赢1辆99式,99式在2千米一炮1个,虎王最硬的前装甲都抗不了99式一发,虎王和虎式在0距离都不一定能击穿99式的前,侧,后装甲。
‘陆’ 假设二战一辆德国的“虎式”坦克能切磋几辆中国的几辆坦克
先介绍一下虎式坦克的性能数据:
时速:38公里(公路)/10-20公里(越野)
行程: 140 公里
全长: 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弹药: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57吨型)
炮塔正面 110毫米 0度
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负重轮遮挡)
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
介绍一下中国的制式坦克99式坦克的性能数据:
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钟。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装有一门50倍口径的国产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它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 99式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再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虎式坦克是根本无法收拾任何一架中国的99式坦克,在双方都发现对方时,在远距离虎式坦克是根本没有能力击穿99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而99式坦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击穿虎式坦克。近距离时,虎式坦克也无法击毁99式坦克。虎式坦克想要撤退也是不可能的,它的速度太慢,99式坦克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追上虎式。
二战的技术相对现在是比较落后的
按你所补充的,那一架虎式可以随便灭掉中国部队的所有坦克。
因为中国当时的制式坦克少之又少,只有少数的维克斯、一式、二式、CV37等这些轻型坦克,装甲十分的薄,37MM反坦克炮都可以轻易击穿。
当时中国远征军向美军租借了47辆75MM短身管火炮的谢尔曼坦克。而安装76.2MM长身管火炮的的谢尔曼只有在1200M之内才能击穿虎式坦克,更何况75MM段身管火炮的谢尔曼坦克。
中国当时是没有能力抵御一架虎式的进攻
‘柒’ 如果二战时期的苏联或德国的装甲部队在战场上遭遇台湾的M48H勇虎坦克会怎样
M48H勇虎主战坦克是在M48巴顿坦克(M46/47/48系列)基础上改进的,而M48最初的原型是二战时的M26E2潘兴坦克。
其基础装甲的防护能力基本可以抵抗T34/76和黑豹中型坦克的攻击,但对于JS-2和虎式/虎王这类重型坦克还是有点儿力不从心,在挂装反应装甲的情况下,应该不会被上述二战时坦克击穿。
攻击能力上,因为装备了105mm线膛炮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上述二战坦克的攻击都可以击穿。同时,装备了美制M1A1 主战坦克上配备的弹道计算机、热成像仪、测距机,具备行进间射击和夜战能力。
所以M48H勇虎对付二战时期的苏联和德国装甲部队,只要不让对方贴近到可以机床其薄弱位置的距离,利用先进的火控和强大的火力,是能过压制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