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答: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很多,中国古典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我总结了以下特点。
古典音乐大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系统性,从传统发展而来,理论与创作理念的在不断地被继承和创新,像一门科学;第二是经典性, 19世纪以及之前的大部分古典音乐,一般都是社会影响较大,被人们视为经典而流传的作品;第三是严肃性,尤其从18世纪开始,古典音乐的作曲家们为了追求创新张扬个性而创作,他们希望写别人从来没写过的曲子,用别人从来没用过的手法,而其他目的(比如曲子的人气、娱乐性、商业价值等等)是次要的。
以上是我的总结。
Ⅱ 中国音乐的特点
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
中国民歌的特点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
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2)中国音乐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一、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
二、时政歌
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
三、仪式歌
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民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民歌_中国国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民歌
Ⅲ 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1、音乐是一种多段体结构。
2、体现着一种从“散起”到“入拍”又经轻歌曼舞而变作“繁音急节”的快速舞蹈(相当于“破”)的部分。收尾时节奏还有“散”(即“曲终长引声”)的渐变速度布局。
整个乐曲在开始的时候,每个演奏者就开始调琴,他们预先不调琴,用这种方法将听众的感觉调进来,调进乐曲的感觉中来。
3、用核心音调(而不是主题或曲牌),即兴展衍变形来发展乐思。
4、新的声部控制关系。它是西方现代技术,也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写法相同。
5、新的演奏法和新音色。如:乐器萧的“冒吹”和重直觉、重音响的现代多声语言等。罗永辉的《千章扫》,符合现代西方音乐中“有控制的偶然”的作曲理念。
(3)中国音乐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传统音乐分派别和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音阶、音色、节奏等方面与西方音乐存在区别。
2、中国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终止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Ⅳ 浅谈中国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打击的面有点宽,适用多少有心知)。第一个特点是曲调的过于的变化、缺乏理性。曲调的波动起伏很大。这一点不论是过去长久的地方性的音乐,还是近现代所创作的一些古典、现代等音乐都有体现。在欧洲古典音乐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今天,中国人似乎还是缺乏表现细节的能力。从而在过度婉转和大喜大悲中绕圈子。而让外国人觉的情绪化好像是中国人的特点似的。抛却理性来讲的话,其实情感发展本身就有一定的规律和不同的变化,而中国音乐趋于单一的形式让人怀疑中国人是否有足够健康的情感方式。
另一个特点,就是。这在最近的流行歌曲中日趋严重。中国人作诗做文章都是讲究启承转合的。音乐也很多是这样。他们似乎很满足这种精致和取巧的方式。自然天成的启承转合总是很少。这种最易造成音乐的美感的形式成就了作曲者和听众的懒惰。也造成了音乐的封闭。而真正的音乐,那种自然表达、自然陈述、自然发展的、多样的音乐,还差的很远啊
Ⅳ 中国流行音乐的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特点是
1、传统意味浓厚的旋律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境界。
2、古典元素:传统的意象手法、忧郁感伤的优雅情调、诗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古典美。
3、戏曲元素:京剧和流行音乐这在以前完全不沾边,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剧和流行音乐碰出了火花,从陶喆的《Susan说》到王力宏的《在梅边》,再到陈升的《北京一夜》,最近几年流行音乐大玩京剧民族风,将京剧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
补充: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网络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摇滚乐、布鲁斯、爵士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e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形态主要受欧美影响,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土风格。
Ⅵ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罗列四大特点供你参考: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二、 乡土性
三、即兴性
四、 流传变异性。
第一、地域性变异。
第二、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
Ⅶ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1、五声调式: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横向旋律: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3、歌舞相随: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4、民族特色: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唱法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
(7)中国音乐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着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尚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
Ⅷ 什么是中国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高方面的特点是“声可无定高”。
如很多民族乐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声音产生波动,余音袅袅,独具韵味,这些指法是在民族乐器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决定了乐曲的音色和风格。
在民族音乐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来表示不同的节拍。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
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
散板为无板无眼,它是民族音乐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继了“拍无定值的传统”,即强弱拍的位置并不固定,按乐曲的风格、演奏者的情绪及表达的需要而决定。
对曲调进行加花主要视乐曲的风格的乐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干音一般不变,有时也可在句、段的结速音上进行加花,使曲调更为流畅连绵。
(8)中国音乐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五音调式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Ⅸ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包括哪些,特点是什么,是如何定义的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器乐音乐
中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别:独奏和合奏。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
同样,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髓。
戏曲音乐
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这些剧种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成四个类别:(1)皮黄腔;(2)梆子腔:(3)昆腔;(4)高腔。京剧属于皮黄腔。
民歌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
舞蹈音乐
中国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中最流行的有(1)秧歌;(2)腰鼓;(3)跑旱船;(4)花灯;(5)采茶;等等。
Ⅹ 中国古典音乐都有什么特点
一、五声
谈到中国古典音乐,就不能不提起古代的五声音阶。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E、G、A五个音阶。严格的说,五声音阶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
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正式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史称“三分损益法”,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
在《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国语·周语》中,还记载有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各音分别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是运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的结果。
但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记载来看,变徵、变宫更多地是为丰富和装饰五声音阶所用,五声音阶在音乐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为合乐和旋宫的需要,当时还确立了十二律制。
《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亦用三分损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声、十二律,并有了音阶中以宫为主的观念,“旋相为宫”的理论也由此进一步确立。
二、七声
在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上,七声音阶的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也即现代音乐中的C、D、E、F、G、A、B。在周朝已有七声音阶和十二律。
公元前6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问乐官伶州鸠什么是七声音阶,什么是十二律。伶州鸠在回答问题中,历举了宫、商、角、变微、微、羽、变宫的阶名,并且说明了各音阶与十二律的关系;又将七声音阶的出现推前到周武王代纣的时候(公元前1O66年)。
我国的七声音阶,主要是以雅乐和燕乐为载体。
雅乐一般泛指宫廷的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的礼乐度,用于郊社[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祖先]、宫廷礼仪[朝会、燕飨、宾客等]、射乡[统治者宴享士庶代表人物]以及军事上的大典等。
后世祀奉先贤的活动[如祭泰伯、祭孔]也模仿、应用郊社、宗庙之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对上述不同场合中的仪式和曲目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相传为黄帝至周武王各代所制的六乐,用于天子和少数王侯亲自主持的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宴享活动,后世的儒家把它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雅乐的音阶:(又称古音阶、旧音阶或传统音阶)
(10)中国音乐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国音阶:
中国很多的发明比欧洲早。中国人发现十二平均律(就是十二个半音),比欧洲早一百多年,声律学领域是非常先进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出现十二平均律音乐作品。
中国人很了不起,在以农业为主的荒野时代,能有那么多的发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
嵇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