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周边局势怎么样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角势。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 东海海底油气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角势,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⑵ 中国周边形势
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上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补充】:
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⑶ 中国现如今周边形势怎样呢
我国的周边安全还是比较严峻的。在东亚,美日、美韩联手打造军事基地,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日本对历史的仇恨情绪,日益抬头的军国主义势头,馋涎中国优越丰富资源的渴望和韩国的获求民族肯定的心理,在中国东北的陆地疆域和东部海域形成一道实力强大的军事包围圈。也许,日后这一军事集团以朝鲜核问题为借口,在陆地和海洋上造成我国的不利局面。而且,台湾和钓鱼岛这两个火 药 桶随时都能爆 发,又因为这两个地区和他们有着天然的战略地位优势,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一旦发生剧烈的冲突,势必美日两国会不惜一切卷入战争,那样的话中国将非常被动。这样一条弧形链的形成,像一把枷锁卡主我国的喉咙。尽管我们以大局为重,保持忍让,可是这一军事集团依然变本加厉地维持现有的局面。可此局面如果长期僵持,一是妨碍民族的统一大业,二是阻挡我国崛起的步伐。我国东面的形势十分险峻! 在我国的北部边陲,俄罗斯的大国复兴之梦重新燃起,加之有大国沙文主义、强于对外扩张的传统和蒙古国限于资源的贫乏以及地理上的缺陷和大民族主义倾向,给这一地区的稳定增添了无形但巨大的隐患。俄国的东部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远远不足,随着世界能源不断地枯竭和各国在新能源尚未占据完全统治地位及对石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这一地区很有可能成为俄国复兴的生命线,也可能遭到资源贫乏的日本和资源需求巨大的美国的抢夺,一旦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北部插手,就更加剧了这一地区本来就不安稳的局势,让我们无法安心睡觉。在中亚和南亚,我国的两大分裂势力、地区恐怖势力和不想看到中国的强大,觊觎我国西南边陲优势资源的印度有着见不得人的密切勾当。再加上俄国控制中亚国家的力不从心给美帝提供了便利的缺口和美国在中东地区居心叵测地长期盘踞,在我国广大西部边疆形成了又一个关乎命脉的弧形链。在我国的海洋上,特别是在我国南部的海域,嫉妒已久的小国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今天,一次次狮子大张口,放肆,毫无顾忌地侵吞、蚕食中国南部海域和部分岛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更掠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果这些国家在美帝的支持下占据这片地区,那么我国的南部即将形成又一条枷锁,那时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完全直接或间接地陷于在美国军事包围中,那么中国的强大、崛起将遥遥无期!显而易见,当前我国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加深对危机和苦难的理解,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住脚,才能应对各种扑面而来的挑战,才能把握时局的最终方向。不外乎一个国家。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立。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兴衰荣辱。 既然我国周边地区依然存在着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那么做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继续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唯有这样的充分准备,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才能说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样犹如“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气魄!
⑷ 当今中国的周边局势怎样
今年以来,一向平静的亚太地区局势动荡明显增加,我国周边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很多邻国卷入政治、社会风波或经济、金融动荡之中。 在西亚和南亚,阿富汗战乱不已,塔利班东山再起,不断制造暴力事件,搞得国无宁日。巴基斯坦政治危机迭生,穆沙拉夫被迫辞职。印度民族分离活动与部族冲突加剧,还爆发了几百万卡车司机大罢工事件,严重冲击社会和国家经济生活。尼泊尔终结了王权体制,但新的共和政府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前景难测。 在东南亚,泰国爆发了反对政府的大规模示威抗议,国家陷入持续的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中。越南发生了自其实行改革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摩伊”阵线宣布向政府发动“全面战争”,导致菲南部武装冲突升级。 在东亚,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执政不到一年即辞职下台。韩国爆发了延续数月之久的“牛肉风波”和大规模工潮。蒙古则因选举争议酿成其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社会骚乱和流血冲突。 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地区的国际矛盾和纷争也趋于激化。印巴克什米尔之争、韩日岛屿之争以及泰柬边境之争,都一度出现紧张态势。 我国周边遭遇多事之秋,发生如此严重和大面积动荡,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和国际背景。 从周边各国国内情况看,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一些国家政坛矛盾的累积或政府政策失误。例如韩国动乱起因在于,李明博总统在今年2月上台后,实行过于亲美的政策,解禁并进口有过疯牛病史的美国牛肉,引起韩国民众强烈不满,从而触发韩国20年来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泰国和蒙古的动乱则是由执政党与反对派矛盾太深而由后者发难引发的。 第二,不少国家经济困难,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周边国家经济一般是外向型,主要靠出口拉动,由于今年全球经济尤其是美欧经济景气低迷,导致其经济和出口下滑,通胀上升,影响居民生活,政府解困乏术,从而激起民众反弹和社会风潮。 第三,全球化引发政治负面效应。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浪潮兴起,侵蚀到国家行为体的固有主权。很多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此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强化了主权和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有关周边国家对主权问题高度敏感,固有的领土争执随之加剧。连同是东盟成员国的泰柬两国也因几平方公里土地问题而争执不下,以致兵戎相向。 至于国际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包括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对亚洲冲击很大,是造成不少周边国家经济困难和社会、政局动荡的主要外部因素。其次,非传统安全挑战因素在我国周边地区凸显,特别是南亚等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重灾区,加上美国在反恐和防扩散方面搞双重标准,使得我国周边在两大领域面临的安全问题更为严峻。 周边局势动荡也给我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周边形势恶化对我国安全角势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核武器扩散将使我国安全面临新的严重挑战,南亚邻国恐怖主义猖獗对我国西部边陲的安全与稳定不利。 二是有关国家领导人更迭可能影响其对华关系。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重视对华友好,为加强与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作出了贡献。新首相麻生太郎以外交“鹰派”着称,在他任内日本对华政策基调可能不像福田时期积极,两国关系可能不像福田时期那样顺。 三是经济上的不利影响。如日、韩、印这三大周边主要经济体GDP和出口增速都显着下降,严重削弱了它们的进口能力,其从中国进口随之下降。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7月,我国对亚洲国家(主要是邻国)的出口同比减少了5.2个百分点。 但从总体看,周边动荡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限。其一,周边整体和平、稳定的大势未被打破。周边动荡虽然严重,卷入的国家也很多,但带有暂时与局部性质,基本上都未失控。 其二,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基本上未受干扰。中国奉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周边国家同中国一样,始终把发展同对方的双边关系作为本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无论这些国家形势如何变化,也无论谁上台执政,都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三,我国同周边国家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今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周边国家对美欧和其他国家出口增长明显下滑,但它们对华出口普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对周边国家出口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中国同周边国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推动相互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⑸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角势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角势总的说是良好的,暂无大的危机。但是又不可掉以轻心,只有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 首先,我国在科学技术、航天航空、计算机技术等诸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的军事、军备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建设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发展,这些都是巩固的国防之基础。虽然这是我们的敌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也无可奈何。 其次,我国在外交方面,与周边国家通过平等协商,大多达成了边界协定,维持了边界形势的稳定。通过友好的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更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和团结。 再次,我们有一只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高科技、高素质、高技术、信息化,堪称世界一流。不管是日本帝国主义、也不管是帮助国民党蒋介石打了败仗还是在朝鲜战场吃了败仗的美国,还是其他觊觎中国领土的侵略者都为之胆颤。 但是,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维护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周边的威胁,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稳定发展的大局。我们的敌人就害怕我们更强大。中国有句形容狗的俗话叫“记吃不记打”。美国在朝鲜吃过败仗才六十多年,现在又在与日韩之间狼狼狈狈,想在朝鲜半岛滋事,在中国门前炫耀武力。在越南被打跑了,现在又来越南扭来扭去。好像美国生来就是要管人家的事的。印度占着中国的领土,连殖民主义者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也想划进印度版图。奥巴马又是送军火给印度,又是访问印度,打得火热。另外,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组织与我国恐怖组织残余还有勾结,某些“民主”国家还在打西藏、新疆的主意。这一切都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⑹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中国基本上算是稳定了中亚和北方的边境,西南的边境主要存在于中印的领土争端,南方主要是防止缅甸的政府军和同盟军的冲突再次蔓延到国内,和同越南的南海冲突,东方主要是同日本的钓鱼岛和痛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南海争端。
自从莫迪访华,中印双方都释放出在边界地区管控分歧的强大执行力,所以我认为中印冲突在目前的周边形势下不是首要之疾。
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问题最为严重,也最为棘手,因为这个地方目前来看还是中国不能确保通过武力搞定的一片地区,这一片地区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一个有分量的大国,但背后由美国操控显然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处理矛盾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一个一个来,先稳住次要的,集中力量处理主要的,但问题就是怎样将次要的矛盾搁置起来(这里就不解释了)。很明显,南海是目前最重要的矛盾,也最危急,所以自2012年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中方立刻采取了很多手段来打压日本,安倍想用这一招转移国内经济不景气的视线,结果并未成功,反而日本更需要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所以中国依次为手段,掐住日本的经济,使日本只能继续“搁置争议”。这样就成功的阻止了东海事态的进一步激化。所以南海问题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⑺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1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除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外,我国的周边安全还受到来自经济侵略、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等各个方面的没有硝烟的威胁。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新旧矛盾的交汇点。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朋友圈不断扩大。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变量。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⑻ 中国的周边形势怎样
最近几年,中国的形势与地区政治格局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是形式与政策的论文作业,在此对引用的观点和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谢。东大同学切勿照抄!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文就对中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进行简要分析。
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而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的关系因素之外,周边形势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
中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中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