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绘画的始祖是谁
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画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其绘画痕迹留于陶器上的各种花纹、图案上,但现代意义上的绘画并非这些花纹、图案。那么,谁是中国画的始祖?中国画起源于何时?我国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传说,古籍上也对此众说纷纭。
白阜始作图画说:白阜是传说中神农氏的大臣《画始绘安》中说:“大帝神农氏,命其臣白阜,甄四海,纪地形而图亡,以通水道亡脉。”其实,白阜画乃是地形图,故古人在讨论地形图起源诸问题时极少提及此说。《画史会女》所言亦无甚可靠依据。
后议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说:黄帝时代传说有神茶(读申舒)有垒(读郁律)二人,能将鬼捉至度朔山大桃树下,然后检阅众鬼,倘若发现无道不义之鬼,则用草绳捆绑起来,拿到山上喂老虎了事,黄帝就派他们管束魔鬼,并在门上装上一块用大机树制成的木板,且在木板上画了神茶,有垒二人的肖像,用来抵御鬼怪的侵袭,黄帝的做法到了汉代形成了风俗,县官门于除夕之夜在门内旁饰以桃虽人带绳捆悬挂,并画老虎于门,以防所谓凶鬼,《鱼龙河图》则说:“黄帝以四岳有佐命之山,乃命潜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形景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这只能算是地形图了。
《周岛·系辞山传》云:古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储物,于是始作茧自缚八卦,而文籍生焉。古今都有诸认为,伏羲氏所画八卦的爻象是象形的,其意原在图形,伏羲氏观察天象画出了“乾”,观察大地则画了个“坤”等等。因而伏羲所画的八卦乃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平心而论,八卦即画说与八卦即中国最早之文字说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那么谁是中国绘画的始祖呢?拉拉美术馆愿与藏家共同追源。“绘画源:于黄帝说”。《鱼龙河图》说:“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这些可以说是绘画。《云笈七签》又云:“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潜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形写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这两者都只能算是画地形图了。
“伏羲氏始作画说”。《周易·系辞上传》云:“占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而文籍生焉。”古今都有学者认为,伏羲氏所画八卦的爻象的意义原在图形,因为它们都是象形的。伏羲氏观察天象画出了“乾”,根据大地则画了个“坤”等等。因而伏羲氏所画的八卦乃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
“绘画始作于史皇说”。史皇是黄帝的大臣。《文选》李善注中说:“《世本》云:‘史皇作图。’宋忠曰:‘史皇,黄帝臣;图,谓图画物象。’“《云笈七签》则称:“黄帝有臣史皇,始造画。”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在《画史会要》中,黄帝之臣史皇“体象天地,功侔造化”,颇“善龟”,无一不通,无一不画。黄帝的另一大臣仓颉作文字便是授传于史皇的“写鱼龙龟鸟之形”。
“绘画始于仓颉说”。不仅书法,绘画亦源于仓颉。书画同源是得到我国大多数学者的肯定的。朱德润《存复斋集》云:“书画同体而异文……类皆象其物形而制宇;盖字书者,吾苟手就曾经认为:古时候,创造文字的人很多,文字是众人发明的,仓颉的功劳只是在于整理它们罢了。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考古史实是有人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笔画简单,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比仓颉造字的时代早1000年。除了仓颉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吴作鹜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人书,帝尧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等,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文入学者们为此考证了2000多年,发表了各种看法,但谁也没能压倒对方,成为权威。
但不管“仓颉作书”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不论它是严肃的史实还是美丽的传说,都反映出人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对它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肯定。正因为人们对那些造字的祖先怀着热烈的感激和景仰,那些动人的传奇才能流芳千古。
㈡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中国画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并把中国人的绘画称为是“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华民族文化悠久,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
最初的中国画,是画在陶器、地面上,然后逐渐发展成画在墙壁上、纸上等等。中国画使用的基本工具就是毛笔、墨汁以及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中国画在内容和创作上,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社会以及相关的政治文化、哲学思想方面的认知。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以及花鸟三类。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实际上是以艺术来表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即概括宇宙和人生的三方面。
山水画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物画是表现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花鸟画则是表达了在大自然中各种生命之间的和谐相处,三者融合构成了宇宙整体,三者互相影响。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能够被称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不同的朝代,中国画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最开始是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的时期,宋代的中国画被分为写意和工笔重彩两部分。中国画最开始是以色彩为主,然后是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多是水墨和色彩的结合。我国有许多画家,在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后,走遍我国的大好山河,不断创作,让中国画不断地向前迈进。
㈢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何时由何人首创,古籍中说法不一,且多具神话色彩。今人又有新论,主要观点如下:
一、起源于人类的始祖是伏羲氏。伏羲和女娲通婚产生了人类。伏羲氏创造了“八卦”。有人认为“八卦”是中国绘画的雏形。
二、始自黄帝时代。持此观点的人在绘画产生的年代上意见趋同,但在谁是绘画的始祖问题上却存在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黄帝是绘画的始祖。传说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曾将善于惩治恶鬼的神荼、郁垒二人的肖像画于桃木板上,挂在门外,以防鬼怪(见《风俗通义·祀典》)。后世一些文人据此认为,这种类似“门神”的肖像画就是我国最早的绘画。
另一种意见认为,史皇是绘画的首创者。《云笈七签》中说:“黄帝有臣史皇,始作画”。
也有人认为,仓颉是绘画的鼻祖。旧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我国学者大多信奉“书画同源”。如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过“书画异名而同体”、“同源而异流”之说。
还有人说,仓颉、史皇共同创造了文字和绘画。相传黄帝曾在洛水得到神龟献的带有红色纹理的图,黄帝就命令史皇和仓颉把图描摹下来,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和绘画(见《历代名画记》等书)。
三、产生在舜统治时期。传说舜是父系氏族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舜有个妹妹叫嫘。嫘是绘画的始祖,故又称“画嫘”(见《画史会要》)。
四、肇始于仰韶文化时期。现代一些学者认为,根据现有实物资料,中国绘画的发展应起源于仰韶出土的彩陶。
上述诸种观点人言言殊。可见绘画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
㈣ 中国画家的鼻祖是谁
吴道子(680-759年),是唐朝人,玄宗赐名道玄。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㈤ 绘画的始祖是谁
“白阜始作图画说”。《画史会要》中说:“火帝神农氏,命其臣白阜,甄四海,纪地形而图画之,以通水道之脉。”白阜是传说中神农氏的大臣,古人在讨论绘画起源诸问题时极少提及此说,因为白阜画的是地形图。“绘画源于黄帝说”。《鱼龙河图》说:“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这些可以说是绘画。《云笈七签》又云:“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潜山为衡岳之副,”,根据大地则画了个“坤”等等。因而伏羲氏所画的八卦乃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绘画始作于史皇说”。史皇是黄帝的大臣。《文选》李善注中说:“《世本》云:‘史皇作图。’宋忠曰:‘史皇,黄帝臣;图,谓图画物象。’”《云笈七签》则称:“黄帝有臣史皇,始造画。”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在《画史会要》中,黄帝之臣史皇“体象天地,功侔造均注云:“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意即“屈曲相钩”的文字实际上就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绘画始祖为封膜说”。《画麈》中指出:“世但知封膜作画。”意思是说人们只知晓封膜为绘画之祖。但此说没有根据。唐人张彦远见到《穆天子传》中有“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之语后,误把“封”当作姓,又将“昼”解为“画”,并用郭璞的注来证实这一误解,很是牵强,有穿凿附会之意,使后人误传世上曾有过“封膜”其人,并说中国绘画之祖就是封膜。此说实为以讹传讹,故而不足凭信。中国绘画的始祖也许是黄帝时代的人物,究竟是谁属目前仍是一个谜。
㈥ 中国画家的鼻祖是谁
你好!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画家是三国时期吴国佛像画家曹不兴,应该是鼻祖了。真正的鼻祖不知道是谁,因为原始人类也会画画,那些画在山洞里的原始壁画以及画在山岩上的岩画就是实证。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㈦ 绘画的始祖是谁
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画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其绘画痕迹留于陶器上的各种花纹、图案上,但现代意义上的绘画并非这些花纹、图案。
那么,谁是中国画的始祖?中国画起源于何时?我国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传说,古籍上也对此众说纷纭。
“白阜始作图画说”。《画史会要》中说:“火帝神农氏,命其臣白阜,甄四海,纪地形而图画之,以通水道之脉。”白阜是传说中神农氏的大臣,古人在讨论绘画起源诸问题时极少提及此说,因为白阜画的是地形图。
“绘画源于黄帝说”。《鱼龙河图》说:“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这些可以说是绘画。《云笈七签》又云:“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潜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形写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这两者都只能算是画地形图了。
“伏羲氏始作画说”。《周易·系辞上传》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而文籍生焉。”
古今都有学者认为,伏羲氏所画八卦的爻象的意义原在图形,因为它们都是象形的。伏羲氏观察天象画出了“乾”,根据大地则画了个“坤”等等。
因而伏羲氏所画的八卦乃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
“绘画始作于史皇说”。
史皇是黄帝的大臣。《文选》李善注中说:“《世本》云:‘史皇作图。’宋忠曰:‘史皇,黄帝臣;图,谓图画物象。’”《云笈七签》则称:“黄帝有臣史皇,始造画。”说得更为直截了当。
在《画史会要》中,黄帝之臣史皇“体象天地,功侔造化”,颇“善鱼”,无一不通,无一不画。黄帝的另一大臣仓颉作文字便是授传于史皇的“写鱼龙龟鸟之形”。
“绘画始于仓颉说”。不仅书法,绘画亦源于仓颉。
书画同源是得到我国大多数学者的肯定的。朱德润《存复斋集》云:“书画同体而异文……类皆象其物形而制字;盖字书者,吾儒六艺之一事,而画则字书之一变也。”
《孝经援神契》中说道:“奎主文章,仓颉效彖。”宋均注云:“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意即“屈曲相钩”的文字实际上就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
“绘画始祖为封膜说”。《画麈》中指出:“世但知封膜作画。”意思是说人们只知晓封膜为绘画之祖。
但此说没有根据。唐人张彦远见到《穆天子传》中有“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之语后,误把“封”当作姓,又将“昼”解为“画”,并用郭璞的注来证实这一误解,很是牵强,有穿凿附会之意,使后人误传世上曾有过“封膜”其人,并说中国绘画之祖就是封膜。
此说实为以讹传讹,故而不足凭信。
中国绘画的始祖也许是黄帝时代的人物,究竟是谁属目前仍是一个谜。
㈧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鼻祖是谁
中国写意花鸟画鼻祖是:明朝徐渭。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
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
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着《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着。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8)中国画的鼻祖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写意花鸟画介绍:
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㈨ 谁是中国第一个开创山水画的人
山水画的鼻祖——展子虔
六朝之际,山水画脱颖而出。代表作是展子虔的《游春图》。
“人大于舟,水不容泛”是早期绘画的一大特点,不合比例是显而易见的。到了《游春图》,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烟波浩渺的江山万里中活动着的人物,中国画家们似乎是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对风雨山水湖泊的歌颂,曲折地表达了他们的倾诉: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
当然,古代人未必是这样去考虑问题,把人物画得与宏观的景色合乎比例,也许纯粹是出于表现上的需要——应该认真地尽量精确地反映出人与自然在视觉上应有
的距离,或者说是一种实际关系。就这一角度看,展子虞的成功似乎是在于他忠实地掌握了反映这种关系的技巧,并以他的技巧模式无意中构成了山水画门类的诞
生。
但我们切莫小看这种偶然的技巧掌握,因为它实际上是反映出一种极有价值的观念——在与人相比时,山水自然虽则只是一种客观物象,而当大自
然在画家眼中变成主角之后,便会主动地赋予它生命、力量与美。我们会在一株平凡的树、一层汹涌的波涛、一块坚硬的顽石中,发现人类的理想与希望,于是,景
观作为一种拟人化的表现对象,获得了观念上的独立,倘若没有它的独立,山水画作为一个画种的独立就不会存在。
展子虔的出现既是他个人的偶然成
功,又是必然的历史现象。从顾恺之开始的《洛神赋图卷》已经向我们暗示出中国画对山水景色那独特的视角,没有展子虔,也会有另外的画家同样崛起。但是,从
《游春图》中,人们还是可窥展子虔的巧思。中国画研究者向以《游春图》为山水画的第一代佳作,纵观历史,我们以为确是如此。
山水画的发生与发展,曾经极大地左右了中国画原来的前进方向,《游春图》的出现,又暗示出山水画发展的大致轨道。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㈩ 中国绘画史上南宗的鼻祖是谁
中国绘画史上南宗的鼻祖是王维,称为诗画合一。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博学多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既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又是南宗水墨山水画的鼻祖。在审美上将诗画合一,令诗情与画意互相映照阐发,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其水墨山水画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质与趣味,以才思与修养作画,水墨渲淡,不施粉彩,逐渐成为中国山水画正脉,千年不衰,为中国绘画史上以画言志道情的精神象征与代表。
王维的山水画如今大都散失,现今所看到的多是后人对其画作的临摹作品。如《辋川图》《江干雪霁图》《雪溪图》等,我们只能从这些临摹作品或是文字记载中去感受王维的绘画风格特点。
王维水墨山水画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唐代就有张璪、王洽等,五代有荆浩、关仝,宋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他们都是山水画史上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王维水墨文人画的倡导者。元代四大家更是把水墨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后由明代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使水墨山水画始终成为主流,明清之后连绵不绝。其水墨山水画自唐以来在中国绘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王维也就成了南宗的鼻祖。
从唐初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到王维的水墨山水画,看似简单,其内因是由中国独特的劳动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文化及民族心理等综合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而成的,王维担任这个转变的关键人物,化蛹为蝶,成就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与兴盛。具体表现在:
其一,道释文化的影响,令文人墨客有着崇尚自然的秉性,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着水墨山水画的感受与实践。现署王维的《山水诀》,开头即谓:“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向往,成就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理想,崇尚自然成为文人精神的向往,而水墨承载了这样的功能。由此在诗歌和绘画中,开启了中国田园适性的,既有隐逸自由、放浪形骸,又有慰藉功能诗画合一之意境。
其二,题材上,王维的画风,一类似大小李将军北宗画法“傅色古艳,界画纤细,布置精奇,富丽精工”;另一类纯以水墨表现,大都无皴或皴法极简,仅以“劲爽”笔线勾勒的“破墨山水”。因精神上的审美取向最终影响了题材的抉择, 他主要以悠然野趣的大自然为素材,适度追求闲逸幽静的田园情趣。题材多写“山庄”“村墟”“野渡”“山居”“雪霁”“江雪”等。如《江干雪霁图》《雪溪图》等,从题材上自他开始也愈加贴近隐逸的自然生活。
其三,色彩的选择上,他以水墨取代了展子虔与二李以来的青绿山水。“用笔使墨,穷精极巧。”其内在和本质的意义在于,水墨山水画的出现并不是一个颜色运用和技法变革的形式问题,而是山水画艺术精神最终的归宿和实现。如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与庄子的“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相互阐发,至“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淮南子·原道训》)的至境。“墨”既为至简、恬淡,又蕴含“墨分五色”的道体历史渊源,因此“墨”成为士人们体验和表现的对象。故道家思想为中国水墨画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而士人们的心性追求则使“墨”成为“含道映物”的凭籍之物。
其四,在表现技巧上,创“渲淡”、“破墨”等表现方式。也是最能体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改变了青绿山水以来的“钩斫”与反复渲染的人为痕迹,以达天然去雕饰之感。今天所见传为王维的山水画,大都无皴擦或皴法很简,以水墨渲淡见长,且以破墨法进行渲淡,这种墨法表现对后世影响极大。如《万山积雪图》,《江干雪景图》。
此外,“余曾见(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维这种“笔迹劲爽”的用笔线条与二李圆中带方,或是方中带圆,勾勒中转折有刻画又有遒劲的感觉是不同的,而是吸收了“吴带当风”飘逸磊落的用笔特点,又有李将军的遒劲,似柔又刚,似紧又松的书写表现,给予董源以披麻皴的启示,使山水画由“绘”过渡到“写”,使笔墨机趣更加贴近自然变化的理法。
王维淡于仕进的胸次,超脱世俗的性情,以及庄禅意识对自然的理解与领悟,使他具有贴近自然的人格,从而将自然与水墨相联系。他的“水墨最为上”,乃在“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道出了水墨山水画最终选择水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