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请问答案是什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1)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扩展阅读:
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5)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飞跃。
② 马克思主义应该怎样去实现中国化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马克思的继任者的理论着作。中共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马列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提出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 怎么样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其基本原理适用于所有国家.由马克思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其活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与当时马克思所了解的欧洲国家,无论是社会制度,地域政治,民族传统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要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凭马克思的本本照搬照抄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既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3)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网络
④ 如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宽广的眼光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⑤ 为什么要提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清楚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⑥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重点词是中国化。
简言之是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指符合融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和理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中心词是马克思主义。
简言之
结合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
。
两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联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马克思主义根置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都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掼。必须从本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命运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二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特殊的新的理论,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各种观点、认识的汇编,不是个别领袖人物议论的集合,而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抽象的,要将之贯彻到具体实践,就必须使之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庆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按照这个道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⑧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首先,立足中国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就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上述的八个重大的理论主题转换,大部分还在刚刚起步阶段,经典着作的文本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对于经典作家的一些着作和观点已经很熟悉,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另一些着作往往还不太熟悉,甚至了解得很少,很片面,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研究和学习经典作家的文献,针对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得出新的解决方案。
经典作家对于民主政治、经济制度、分配制度、金融与债务、社会建设、新闻出版、文化建设等问题的阐述有许多在今天看来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能够开启我们智慧的研究成果。
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经济制度时,提出过从国家所有制过渡到社会所有制的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股份制问题,而且涉及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经典作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解决今天财富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比如我们今天研究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有过很有价值的论述。马克思不仅重视普选权,而且关心公职人员的个人待遇不能过高的问题,更关心经过普选产生的公职人员随时可以罢免的问题。
从来自各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如果不能行使罢免权的话,那么,整个民主过程就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有可能失去意义。而罢免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威慑意义。
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泉。当年搞革命是如此,今天搞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如此。我们要以中国今天的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主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来看,我们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有需要,才会有发展。
因此,在回答今天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战略策略和建国方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30 年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也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会继续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有关未来社会的科学思想,我们只要放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方法,就会在其中得到对于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实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 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宣传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作家的着作从一开始就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写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直接面对大众的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同样是在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同样是一种大众化的理论体系。
但是,马克思主义要走出精英阶层,在普通民众中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理论转化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转化为大众广为接受的价值理念、视觉符号和行为规范。这里有一个从理论到道理和理念然后到符号化的大众化过程。经典作家的思想中包含有深深的民众意识,公平、正义、民主、权利以及社会和谐等广为大众接受的公共意识, 构成了经典作家全部思想的底蕴。
经典作家的全部理论,只不过是要找出这些公共意识的真实含义和现实可行的实现方式。当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我们不要忘了再把这些公共意识从其深刻的理论中还原出来, 从而形成民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一个过程。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应用它。
成为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⑨ 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非常非常不错的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中国的立场和抖音。
⑩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经历了一个奠基、萌芽、起步、形成、发展、丰富和不断完善的长期而开放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的关键阶段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
“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鲜明的时代主题、巨大的理论创新空间、坚实的阶级基础、多层次的理论创新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初步基础得以确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土地革命这个核心问题,发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制定了武装斗争的新方针,引领武装斗争的理论自觉逐步向实践跃升,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意志,初步展现了独立自主的风格,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理论家正在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真正起步.当然,起步之旅充满艰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多次遭到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干扰而历经磨难.
《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论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初步产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经典命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态度和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初步形成.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次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正式诞生.
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高度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并把它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适应历史转变,科学回答“执什么样的政和怎么样执政”、“怎么样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怎么样从革命转向建设”、“怎样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等重大历史课题,初步形成执政党建设和新政权建设理论,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城乡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新中国建设的政策体系,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一次理论创新高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道路,初步探索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并研究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累了思想素材.但是,这个可贵的探索后来由于极“左”思潮泛滥和教条主义盛行而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