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各省省会
都知道中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那么你知道中国的省会有哪些吗?一起看看吧。
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北京(北京)、天津(天津)、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甘肃(兰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藏自治区(拉萨)、四川(成都)
河南(郑州)、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汉)、重庆(重庆)、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上海(上海)、浙江(杭州)、福建(福州)、云南(昆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广东(广州)、海南(海口)、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台北)。
行政区域划分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
‘贰’ 全国各省会城市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省会是一个省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一般是由一个省区中最大的城市来担任,但在历史的机遇下,一些新崛起的城市往往会因其优越条件而取而代之。而在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省的省会在各种原因下历经了多次变动。
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上世纪初,当齐齐哈尔是省会的时候,哈尔滨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和齐齐哈尔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后来这里却成为中东铁路(现滨州线)和南满铁路(现哈大线)的交汇点,加上松花江的航运,成为了黑龙江乃至东北的交通中心,发展可谓迅速。同时由于齐齐哈尔处于黑龙江的西段,区位不佳,因此在1954年,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省会。
吉林:吉林→长春。吉林省省名即来自于吉林市,在清朝的二百多年里,吉林一直是吉林省的政治军事中心。南满铁路建成之后,得铁路之益的长春在发展上逐渐赶上吉林。伪满时期,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发展更为全面,在吉林省的地位逐渐超过了吉林,加之吉林区位偏东,长春最终在1954年取代吉林成为省会。
河北:保定→天津→保定→石家庄。河北的省会变迁可以说是我国最为频繁的,晚清及北洋军阀时期,直隶(河北旧称)的政府办公地点就在保定、天津、北京三地之间频繁变化,直至1935年才最终定保定为河北省会。建国后,由于保定的工业缺陷,交通不足,以及靠近京津等不利因素,因此计划在1954年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和哈尔滨一样,石家庄是一个村庄出身的,处于交汇点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处于石太线石德线和京汉(京广线长江以北段)铁路交汇点上,有较大的交通优势,并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选择石家庄。但是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河北省并没能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在1958年,天津划归河北管辖,而河北此时正缺一个大城市来支持工业的发展,因此在同年将省会迁往天津。但在1966年因为越南战争,中苏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战争的可能性升高,而天津位于沿海很有可能成为主战场,因此又将省会迁回保定,但迁回没有多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保定的形势比较混乱,又在1968年决定将省会迁至背靠太行山,交通便利,工人阶级队伍坚强的石家庄,至此河北的省会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河南:开封→郑州。开封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如果想在河南找一座能与开封相提并论的城市,也那就只有洛阳。元明清时期,开封虽未建都倒也能牢牢地占住省会的位置,而郑州在清末虽比哈尔滨和石家庄当时的级别高了一些但也不过是一座县城,但后来,它有了和哈尔滨和石家庄同样的历史机遇,平汉铁路和陇海线的相继贯通使这里成为了我国又一个铁路交汇点,郑州成为又一座火车头拉出来的城市。1927年的时候,郑州正式升级为市,此时的郑州已被称为华北大都会。开封的地位在逐渐地被郑州超越。因此在建国后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当时河南省的申请迁省会的理由如下“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现在的郑州已经是一座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江苏:苏州→南京→镇江→南京。江苏省名来源于江宁(南京)与苏州,因此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江苏这两座城市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南京是六朝古都,而苏州则是清朝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但在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后,南京作为临江港口与与铁路的结合点在交通上更胜苏州一筹,在推翻清王朝之后南京更成为了南方革命党人的政治中心。虽然在当时南京没有成为首都但极大地提升了南京的政治影响,所以江苏在1912年将省会定在了南京。等到1927年国民党夺取了政权,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省会自然不宜与首都在一起,于是在1929年迁往了邻近的镇江。建国后,南京丧失了其首都的地位,但其政治,交通、工业地位在江苏还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又重新成了江苏省会。不过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南京在经济上已经被苏州抛在了后面,很难说在以后的某个时期苏州不会重新取代南京。
安徽:安庆→合肥。安徽省名来自于其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安庆和经济中心徽州,在安徽建省时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的省会。在建国后毛主席考虑到安徽省会的选择时说“合肥好,居皖之中,可为省会”。但这个选择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合肥当时不过是一个五万人的小县城,无法与安庆相比拟,但最终合肥还是取代安庆成为安徽省会。这在当时是出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经济辐射的考虑,虽然合肥在成为省会之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人口等其他方面比较,合肥现在在我国的省会城市中都是比较落后的,合肥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省会城市的作用。
广西:桂林→南宁→桂林→南宁。由迁移路线可以看出广西的省会之争是桂林与南宁之间的拉锯战。广西的省会本来是桂林,但到清末,因为法国占领越南,南部边防形势严峻,同时桂南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桂林相对偏远并且多山水不利于发展。因此广西很多官员建议将省会迁往南宁,但是被清政府否决。在清灭亡之后又旧事重提,在当时的广西形成了南宁、桂林两个议会,但因为当时主政广西的陆荣廷是南宁人,最终南宁占了上风,省会迁往南宁。到了1936年的抗战前夕,出于安全的考虑,广西又将省会迁回了桂林。等到解放后,出于对广西几大城市发展潜力、枢纽地位、战略等因素的考虑,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1950年将省会定为南宁市。
总的来看,我国省会的变化大致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 因政权的更替而变化,这是造成省会变迁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权往往与原政权有着不同发展思维战略,对原政权的遗留问题往往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同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省会的迁移绝大多数都在政权更替之后的1912年、1950-1954年这样的年份。
第二、 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广西因边防原因在桂林南宁间迁移省会。
第三、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于铁路交汇点的城市如哈尔滨、郑州等。
第四、像南京这样因首都的得与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会的失与得。
‘叁’ 全国的省会城市你觉得哪里最适合居住
我个人觉得是西安。首先说说这里的环境。冬天,雾霾肯定是有的,但是最近建了一个降雾霾的塔,在慢慢改善西安天空环境,还有各种生态区的建城,各种湖的还原,最近可以天天看见太阳,天气也很好,污染基本看不出来,也说明西安在发展硬件的同时软件也没有掉队。确实天空环境是有目共睹的,确实好了很多很多,不用戴口罩了。另外就是西安的车让人,现在过马路很放心了,汽车不会跟你抢道,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也得遵守交规,不能乱窜,大车小车远远看见你就算是急刹也要停下来让你先过,还有路人的树大拇指回礼,这点让我很感动。西安的四季也很分明,该是什么季节就是什么季节,很规矩。再说说人文环境。全国科教城市,高等院校众多,教育水平先进,另外就是国家科技战略中心,科学技术产业众多领先全国,科技水平全国数一数二,两院院士众多。13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随处可见古建筑,还有钟楼,鼓楼,大雁塔,城墙,乾陵黄陵,各种文物古迹,国家旅游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美食多的我就不说了,说不完。这里的人很豪爽,热心,为人正直善良,很亲切,性子直来直去不会和你玩什么心眼,西安人也是一大亮点。2017年是西安的大发展元年,前10年因为一些原因使得西安停滞了10年的黄金期,然而本身基础就好的西安2017年随着永康吉庆两个认真负责有见识有眼光的领导,把西安带上一个新的高度,西安要开始追赶超越了,把10年欠的账还清还要更加发展,人才新政,最简落户政策,只跑一次的行政效能改革,留住越来越多的新西安人为大西安的建设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安创业大街,曲江新区ccbd,高新技术产业园,西咸新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899个新项目落户西安,投资金额近3万亿,然而只是2017年一年,2018大西安仍在奔跑。西安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瞅准西安这块大肥肉。西安没有什么大灾大难,自然环境适宜,有秦岭自然风景区,华山,翠华山,各种名山,亚洲最大的野生植物园——秦岭自然野生植物园。还有西安的夜景,超级棒,在城墙上骑自行车狂飙也是爽到不行,随地就是文物,随地就是美食。西安能说的好太多太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但是西安是什么样的你自己来看看,西安的未来怎么样你自己体验,我说不完西安有多好,因为她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无法放下的城市,只有你自己体会才好。我也承认现在的西安GDP是唯一的短板,但是一直说西安gdp不行的,经济不行的,别着急,近几年马上就能看到成果了,人均下来你仍然可以活的舒坦。西安的美,西安的赞,不言而喻。
‘肆’ 中国首都选址有几个
对首都所在地的要求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位置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权力中心。这个以政治、经济、人口为中心的城市,是国家主权最好的代表和象征。
纵观全球,有的国家不止一个首都,有的国家甚至迁都了。这些都说明了首都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确定我们的国徽和国旗,最重要的是选择首都的位置。选择首都可以说是国家大事。
作为首都,它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比如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各种资源、交通状况、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历史背景等等。要充分对比研究各个城市的优缺点,再做最后的决定。
对于一个省会城市来说,首先要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作为一个大国,要想统一全国,协调全国,地理位置的选择不能太偏远。
其次,在经济方面,作为省会城市,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国树立一定的经济榜样,实现全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然,除此之外,首都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从历史背景来说,它必须具有这种伟大的历史发展意义和象征意义,因为它毕竟代表着新中国的成立,同时它也需要传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在城市建设方面,首都城市的建筑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历史性和完整性。事实上,首都的选择远不止这些。
于是在建国之初,有11个城市进入了首都地址选择的候选名单,包括哈尔滨、Xi、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和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但最后选定的城市是北京。
候选城市那么多,甚至包括曾经建朝的国家,那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北京?
替代城市的情况
对于入选的11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当时竞争最激烈的是三个城市,他们成为了资本竞争的种子选手。那么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重庆首当其冲。成都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占据着天然屏障,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易守难攻。而且当时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可以说,作为首都,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优越。
但是同样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我们会因为地理位置被困在这里,所以对于四川盆地来说,成为首都还是弊大于利。
然后是南京,曾经是民国的首都。从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和传承来看,优势极其明显,影响力大,交通便利,人杰地灵。
但从历史进程来看,似乎每一个选择南京作为都城的朝代都不是长久存在的。新中国成立以长治久安为目标,这样的城市有点不吉利。
同样是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也作为候选城市上榜。按照上海现在的发展,经济繁荣,甚至可以称之为“小香港”。那么为什么没有入选呢?
其实主要是上海地处沿海,风险大。世界上基本没有任何首都选择沿海城市的先例,因为首都的主要功能是行使各种政治和行政权利,经济是次要考虑的。
比如哈尔滨,是建国初期中国第一个交通发达、经济富裕的重工业城市。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尤其是东北背靠苏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在战略防御上占据着绝佳的位置。
然而,哈尔滨的冬天很冷。和平时期会因为环境问题很难留住人,而且地理位置太北,不利于国家大局,所以最后没有选哈尔滨。
当时广州也在全国思考范围之内。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在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劣势主要和哈尔滨一样,太北,广州太南,不利于国家统一的整体安排。
这些成为首都备选的城市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对于这些城市来说,虽然优势明显,但同样的劣势也不容忽视。
而北京为什么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胜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北京综合了其他10个城市的优势。
北京,首都的最佳选择
首先,北京是历史上受损最少的城市。即使经过多年的战争,许多历史遗迹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座城市也是历史的古都,也是元朝、明朝、清朝的古都。在历史文化沉淀方面也优于其他城市。
其次,地理位置上,虽然也背靠苏联、蒙古等国,但不如哈尔滨近。而且北京扼守着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可谓进退有度。如果南下,可以直捣中原。如果往东走,可以入关,背面群山环绕,俯瞰华北。风险方面,还是可控的。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作为首都的最佳选择。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北京成为了我们首都的最终选择。
总结:
事实上,无论哪个城市成为我们的首都,它都将承担我们国家的负担,成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它承载着人民对国家的希望和理想,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岁月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建设,都成为全国最好的榜样和标杆。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无论是当时的北平,还是现在的北京,都不负众望,努力发展,坚定前行。
‘伍’ 省会城市怎样确定的啊,
这要从历史、人口、经济、交通、文化、地理等等各方面去考虑。中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沿用历史上的,只有广西除外。也就是说现在的省会城市在明清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是省会城市了。
广西原先的省会城市在桂林,新中国成立之后考虑到桂林在广西的东北角上,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也高,但从广西发展角度考虑,转移到位于广西中部的南宁。因此广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经济中心(柳州,同时也是广西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南宁)、文化中心(桂林)不在同一个城市的省份。
山西省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太原好像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是省会城市了。
‘陆’ 如何选择城市
本篇,就是来解决城市选择问题,分如下四部分、10小点来细致讲解,期望能系统性地解决所有城市抉择问题。全文看完需要半小时,您可以根据大纲挑着看。
一,定居哪个城市,如何早做决定?
1)城市,为何让我如此纠结?
2)“纠结”地区排名
3)一线城市还能去吗?
二,应届生,去哪个城市工作?
4)应届生投简历时的城市选择
5)应届生有Offer后的城市选择
6)应届生拿到BAT等名企Offer后,如何选择城市?
三,往届生,去哪个城市定居?
7)25岁往届生,该如何选择城市?
8)30岁单身白领的城市选择法
四,已婚人士,如何选择定居城市?
9)工作围着房子转,还是房子围着工作转?
10)定居第三城
一,定居哪个城市,如何早做决定?
1)城市,为何让我如此纠结?
先从源头来探讨下,如何早日解决就业城市的问题,省得为自己以后挖坑。
闲话少说,2017年上半年,我通过私信、邮件等多渠道,收到若干职业咨询信。分类,排序,排出如下职场十大问题。
明显可以看到,其中有两大问题跟“城市”相关,这类问题越来越多,愈来愈纠结,可能跟房价也有关系。我们先不做原因分析,统计规律,先呈现给大家。
接着,在过去12个月的“城市抉择”相关真人实例文章中,我们随机挑选出20篇,列表如下。每篇文章都有针对性的细致解答,供有同样纠结情况的同仁参考,尤其是“老乡”,可以点击回过头去查找。
80后内蒙人在内蒙北京武汉飘荡十多年,现怎么定下来,发展事业 郑州毕业生在郑飘2年,现在来到苏州一塑胶厂,该怎么转型? 求助:机械硕士即将毕业找工作,北上深还是老家?技术还是管理? 海龟硕士在广州高校教书,因家庭离职去了上海,怎么找到新工作? 中部毕业一年的女生,现在想换工作,去上海还是回家乡? 想在上海工作几年后回老家西安,怎么找到合适的工作呢? 法国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回国回武汉、北上广深?还是继续留法 毕业两年,因为爱情来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工作难找求老师指点 毕业后在老家工作几年,发现这里的工作环境极难融入,如何是好 在北京工作两年后,回老家应该怎么发展? 本科毕业8年,湖北人在佛山,之前做淘宝失败了,下一步如何走? 工科女去年毕业,想去北上广,可是我该进哪一行,怎么开始呢? 老公喜欢研究瓷器,我们该去哪里定居,景德镇?青岛?北京?上海? 学暖通的,长期驻外,马上奔三了,任然迷茫,怎么办? 我和男朋友都湖北非武汉人,我在华南他在上海,能去成都定居吗? 东莞买了房,目前在深圳,我想回武汉,男朋友想去广州,怎么办? 化学硕士美女在惠州东莞小私企徘徊,感觉好累,怎么找份好工作? 换工作到一线城市,薪水一般涨多少倍?(独家原创视频,纯干货) 房子附近找工作,还是工作附近找房子? 大城市也已经被注定留不下来了,还有第三选择不?
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过多解释为何越来越多出现这个问题,刚刚也说了,这是统计规律,于是,我们将规律进一步挖掘下,看看你在不在其中,可以适当参考,提前预防城市纠结症。
2)“纠结”地区排名
a)第一大纠结城市
城市纠结症咨询者中,首推武汉人。
按照城市来看,老家武汉的人,是最纠结的人群,不仅仅人多。其他地方的人大多毕业5年前后比较纠结城市选择问题,武汉人则工作了10年的纠结者大有人在。
这跟地理上的原因应该直接相关,武汉到全国四大一线城市距离差不多远。十年前,武汉毕业生去广东的比较多,近几年一毕业就投奔上海和北京的,也逐渐增加。
b)最纠结省份--湖北
按照省份来看,最纠结的省份,自然是湖北,非武汉湖北人则成为最大的纠结群体。湖北咨询者,最终大多会纠结于回不回老家的问题,尽管一开始不是咨询的就业城市问题。
处于中国地理中心地段这个空间原因,应该也是湖北人城市问题最纠结的地方。
我们来看下房价。其他省份的毕业生者,回老家后实际上回到家乡所在省会的比较多。但湖北则不一样,省会武汉的房价也不便宜。
上图是武汉各区2016年初的房价地图。
下图是最新一年价格走势,注意,是二手房实时成交均价。
c)其他中部纠结“大萝卜”
根据地理来推测,其他中部省份,应该是紧接着的纠结地区。
但根据我们的统计来看,在中部六省中,纠结程度仅次于湖北的,只有江西省和河南省,其次才是湖南省。而安徽并不纠结,要么留在长三角,要么回家。此外,老家山西的人,也不算纠结,跟其他大多数地区类似,要么留在大城市要么回老家,这是二元选择。
d)特例之山东
在沿海省份中,只有个山东是最纠结的,高于山西、安徽和湖南的纠结程度。
很多山东毕业生从华南回山东之后,又去了最近的一线城市--北京。但最纠结的则是在上海工作过几年的山东人,包括在上海读书的山东人。
济南国企较多,青岛房价收入比全国数一数二,而且整个山东国企比例较高,三资企业偏少,回去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山东纠结的主要原因。
以上,大家可以根据统计规律,早一点做一个就业城市选择的准备,尤其是当你城市选项较多时。
根据规律,我们建议你:尽快选择本省的省会和省内发达城市,而不要将北上广深甚至苏州杭州加在一起,都当成你的选择,“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太多,反而相当于没有选择。
别凭着自己当下短期的爱好去选择城市,而要站在长远的视觉高度上去看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和规律,可以借鉴下,毕竟此时的你并不能代表三年五年后的你。
3)一线城市还能去吗?
大道至简,建议:刚毕业去大城市折腾五年,然后回小城市去。如果非应届,则也可以待几年,赚几年剪刀差,再回去。一线城市当然可以待,待是有时间区间的,没让你待一辈子。
在继续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下三张图。
上图,是北京过去12个月的二手房价格走势。
第二张,是上海最新单价地图。
下图,则是2016年底,深圳的房价地图。
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可以先去大城市工作,别老想着买房子,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毕竟更多,且职位种类齐全,很多人的专业,在小城市根本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对口”,连边儿都占不到。
同时,你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正常来说,一线大城市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和透明,如果在大城市你的职业发展都举步维艰,那么回到小城市,不谈关系林立,但至少更靠关系的地方,你如何发展呢?
到大城市就业,最直接的好处是,“赚得多,用得多,余下来的也多”,通俗易懂,不解释了。
此外,待了五年后,你月薪1万5,找机会调回老家工资不变,或者跳回老家月薪降低到1万2,或者在原来基础上打个六折也行,而届时你老家的同学等同龄人则大多月薪在4-6千,你还可能做了他们的领导。够通俗的了吧!企业也更喜欢来自大城市的经验。
二,应届生,去哪个城市工作?
突然想到了网络,搜索下“应届生如何选择城市”,359万个相关页面。
你浏览前面十页看看,别以为回答会很多。实际上点进去,基本没有答案。比如搜索首页最前面的5条,基本逻辑都是告诉你“应届生选择工作和城市很重要。”这个答案要了有啥用?慢着,在第4条里,貌似有个“大学生毕业后怎么选择工作城市”,应该是我们想要的。点击这个网络经验,进去看下。
这个“网络经验”分四点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前三点是强调城市选择很重要,最后第四点得出结论:毕业以后选择哪个城市,取决于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望。这是个啥答案?我不知道选择哪个城市,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城市,你却问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是什么。我期望工作好,生活好,还希望未来发展潜力无穷!那是不是据此推断,我该去美国纽约找工作?
算了,这种常见问题,居然网络都没有结果,可见大家可以创新的空间还是无处不在的,本文就是一次创新,来填补这个空白。网络上最被置顶推荐的,竟然是一个“选择工作重要还是选择城市重要?”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类似“老婆和老妈掉水里先救哪一个?”即使没有标准答案,但人气高。不过,是无解的。
闲话不说了,拉回来,本文是来解决问题的,按照如下三个分支,去详解应届生选择就业城市的问题。
应届生投简历时,有了Offer后,拿到BAT等名企Offer后,如何选择城市呢?这三个时期的城市选择困惑,包含了应届生那一年绝大多数城市选择问题,我们挨个来攻克,不来虚的。
4)应届生投简历时的城市选择
我们定义下“应届生”的概念,比如2018年应届生,是指2018年6月份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就是从2017年9月份甚至当下2017年7-8月份就可以作为应届生身份,找工作了,这是应届生。第一波密集的校招会在2017年的10月份开始,大量企业进校招聘。此时应届生开始做简历,投递企业和岗位了。在你真正投递第一份简历出去的时候,你会先看这企业做啥的,大不大,待遇如何,同时,最重要的“在哪上班?”
好的,此后,相信你投递任何一份简历,都会先问下对方企业在啥地方。投出了简历,就意味着你默认自己可以去那个城市上班。于是,我们这个“应届生投简历时如何选择城市”,则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了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还没有任何Offer的时候,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如何判断该投哪个城市的岗位呢?先定城市,再定这个城市的工作单位,接着再去力争通过面试。
我们的杀手锏来了,根据之前上万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经验,我们综合演算,得出了比较实用的“应届生城市选择法”,见下图。
综合来说,一线大城市、学校所在城市、老家所在城市、老家的省会,这4个城市是最理想的就业城市范畴。第五个维度算作变量,比如你的兴趣、爱好、激情、爱情,等等,我们这里从未来跳槽和行业发展空间来考虑,你当然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设定,但最后一个维度,也不过20%的权重,对打分结果不会有过分悬殊的影响。
上表是个综合模板,我们设身处地帮你来运用下这个工具,以后你就无师自通了,不但能成专家,还能帮助你所有的同学判断就业城市。
即将升大四的美女网友小超人说:“我在江苏镇江读普通二本专业国际贸易,明年2018年6月毕业,我该如何选择呢?老家安徽淮北。”
好的,我们挑出适合这位同学的四座城市:
城市1--老家安徽淮北; 城市2--国际大都市上海; 城市3--家乡省会合肥; 城市4--学校所在地镇江
挨个来推敲,打分如下。(部分分数,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可以咨询5位熟人,取得平均值!)
我们制成表格,几座城市已经量化,可见分数最高的是老家的省会合肥。
等一等,怎么还有个第五城的?哦,原来女超人后来补充了一句话“我现在的男朋友老家甘肃庆阳,我毕业后可能会跟他回老家!”但,无论如何,数字是真实的,看看这庆阳,多少分?5分。颜色都绿了吧!
对于刚准备投简历的应届生,建议你先列出三四个自己心仪的城市,然后挨个打分,结果很容易就出来了。这里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或者本地杭州人也在杭州读书,那么前者上海的分数则会奇高,后者杭州的分数也会是最高的,他们显然不大会异地就业。别以为这样的人少,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纠结呢?无须纠结的人,那些本身就大城市的人,在国内好歹也有1亿人,当然,他们不是我们的重点。
本方法,其实也简单,如果对你来说,“大城市、老家、家乡省会、学校所在地”这四者有所重叠,那你的最高分城市就已经出来了。我们这个从无数若干真人实例中提炼出来的好工具,既细化又量化,结果一目了然,您可以转发给需要的亲友,也可以点赞、打赏、收藏、评论。
5)应届生有Offer后的城市选择
刚刚那种方法,可以让刚开始求职的应届生,迅速进入投简历面试状态。但随着求职进展的推进,应届生也会越来越务实,无论能力是否出众,都想尽快签一家企业,然后继续找更好的单位和岗位,管他在哪个城市呢,只要工作好,利于未来发展。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业城市呢?这才到了应届生选择就业城市的普遍情况--有个Offer后,有了好几个就业意向后,如何选择定居城市?
由于这种例子更常见,宏观分析则是必要的,在确定选择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十年的经济大环境变化。
十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出现在2007年,当年增长率为14.2%,大家注意下,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2009年,是很难找工作的。接着,这么不温不火到了2014年,7.27%的增长率,2015年6.9%,去年2016年增长率6.7%,依然创了新低。那么今年呢?毫无疑问,是低于2008-2009年的,此间2010年是个容易求职就业的好年份。
我们加上5年均线,制作出从1995年以来的GDP增长图,未来4年也加上去了,作为趋势示意。这里是要告诉你,经济大环境仍然处于下行阶段,就业比较困难,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史上最难的一年。如此大环境下,调结构,经济转型,必定导致各类型企业和公司的关停并转撤,于是企业的生存能力,必须作为我们应届生选择Offer的重要参数,别刚报到你就裁员,让我顿时失业流落在陌生城市的街头。
接着,我们看下具体应届生就业的数量,如下表,我们统计了最近十五年的应届生毕业数量。十五年期间,应届生毕业数量增加了接近4倍,今年2017年是795万。这还不包括跟你同一年毕业的其他三校生,也不计算未就业的往届生,以及隐形待业、失业还有海龟回来的学生。这么多人同时进入就业市场,跟你竞争,你能竞争得过不?你的优势在哪?是谁给了你权力先挑选就业城市的?然后,再挑选城市中的好企业?接着,还讨价还价要上万工资?
可见,在这个充分竞争的时代,能够确保毕业后即就业,这才是你选择就业城市的关键--职业发展潜力。这其实就是加薪晋级的发展空间。大家都说小城市安逸,但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你去跑快递,还是开个店铺卖衣服、奶茶?又说大城市竞争激烈,得高学历,是不是就不找工作了,直接考博?显然都不是,选择尽管有时大于努力,但选择也是一门技术,我们得通过好方法来选择。
除了企业的生存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这俩因素之外,我们的精力还是要放到自己的事业运营上来。我们虽然不世俗,但身在世俗,所以最基本的“钱多事少离家近”话糙理不糙,这三者(工资高、工作适量、离家距离近)是我们权衡一份工作好坏的最基本要素。其他的,啥城市的经济实力、宜居指数、幸福指数的,不能作为我们选择就业城市的依据,还有那些城市绿化率、收入、知名度、吸引力、基础设施排名等等,都虚的,不能作为我们城市选择的主要因素,它们不是不重要,而是不足为依据。
接下来看下真人实例。
山西长治的帅小伙曹八神,从省城太原好不容易拿到硕士2017年毕业,农业方面的专业。几个月参与校招并全国赶场子,终于有了仨就业意向: A)山东齐河某外资500强食品公司的国际牧场,做管培生,月薪6500。 B)国企“北京环宇”也给出了录取的意向,京郊牛场的工艺设计师,可解决北京户口,月薪6000。 C)南京的一家英语培训APP新创公司,B轮融资了,也要发Offer过来,做课程顾问,月底薪5000+提成,据说工资正常有两三万。 没Offer着急,Offer多了更烦人,小曹纠结死了,Offer各有啥利弊,不知该如何取舍。
我们用刚刚那五个维度帮小曹来打分,每个维度20分,看下如何解决小曹的Offer和城市纠结症。
‘柒’ 中国的省会城市
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及简称
省份 简称 省会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沪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庆市 渝 重庆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吉林省 吉 长春
辽宁省 辽 沈阳
内蒙古 蒙 呼和浩特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新疆 新 乌鲁木齐
甘肃省 甘 兰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陕西省 陕 西安
宁夏 宁 银川
河南省 豫 郑州
山东省 鲁 济南
山西省 晋 太原
安徽省 皖 合肥
湖北省 鄂 武汉
湖南省 湘 长沙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 成都
贵州省 黔 贵阳
云南省 滇 昆明
广西省 桂 南宁
西藏 藏 拉萨
浙江省 浙 杭州
江西省 赣 南昌
广东省 粤 广州
福建省 闽 福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海南省 琼 海口
香港 港 香港
澳门 澳 澳门
‘捌’ 每个省的省会是怎么定下来的还有北京为什么是首都,而不是其他的
每个省的省会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从明清时代起就是区域中心的城市优先定为省会。一般为区域内发展最好的城市~~也有部分省会是政治因素,比如呼和浩特,内蒙古原先的省会是乌兰浩特,搬到呼和浩特就是因为这边离北京更近,方便对蒙区的管辖。至于北京是首都,这是建国之前经委员们投票选出来的,据说当时北京仅以2票的优势赢了延安成为了首都。选择北京也有历史和政治的因素,北京历史悠久,且为六朝古都,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是北部入关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在建国之前,北京虽不为首都,但经济地位也是极为重要,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就是一点风水上的问题,中国自古讲究风水,古人建城必寻龙脉,北京燕山被认为龙脉所在,兴国兴民,且据说北京就是有王气所在。另外政治上相对靠近苏联。北平是和平解放,没有经过战火,城市保存完整,建设起来比较方便,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因素了吧~~
‘玖’ 中国各个省份选择省会城市考虑哪些因素
省会城市考虑的因素:
1、因政权的更替而变化,这是造成省会变迁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权往往与原政权有着不同发展思维战略,对原政权的遗留问题往往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同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省会的迁移绝大多数都在政权更替之后的1912年、1950-1954年这样的年份。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广西因边防原因在桂林南宁间迁移省会。3、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于铁路交汇点的城市如哈尔滨、郑州等。4、像南京这样因首都的得与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会的失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