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日时期 飞虎队全员为中国人吗
全不是,全是美国人。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㈡ 中国远征军历时多久,杀敌多少,主要领导者是谁
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甸作战,3年零3月。
歼敌没有单独统计,都是和友军(英印军,美军)一起的数字。
歼敌约9万人(日方数字为4万)
中国军队前后投入40万,死伤20万。
主要领导: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卫立煌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司可庄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总参谋长 后勤司令 兵站总监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 -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霍揆彰 -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天 -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王凌云 - 第2军军长
钟彬 - 第71军军长
何绍周 - 第8军军长
李弥-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㈢ 中国远征军的重要将领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韶-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 第49师师长吕国铨 - 第93师师长
张轸-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鸿 -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 新30师师长
李涛 -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 第50师师长
卫立煌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司可庄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总参谋长 后勤司令 兵站总监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杰 -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王凌云 - 第2军军长
钟彬 - 第71军军长
霍揆彰 -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天 -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何绍周 - 第8军军长
李弥-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陈纳德 - 飞虎队指挥官,少将
㈣ 中国远征军在二战中共有多少人 由谁率领出征的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 副司令长官 杜聿明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军长 杜聿明(兼)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六师 师长 余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 师长 戴安澜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二师 师长 廖耀湘 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汽车兵团。 国民革命军第六军 军长 甘丽初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师 师长 彭璧生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师 师长 吕国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十五师 师长 陈勉吾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 军长 张轸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八师 师长 刘伯龙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九师 师长 马维骥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 师长 孙立人 派出远征军10万人,组成3个军
㈤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各军将领、战斗序列、伤亡人数、司令部主要人员
中国远征军主要军职人员及司令部主要人员: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战斗序列:
1942年第一次远征:
同古战役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远征军殉国军职以上将领:
凌则民 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满纳
柳树人 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
戴安澜 (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旗杆戴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蒋介石电令务必将其遗体抬回祖国,终因天气炎热3日后被部下火化带回中国。1942年7月6号,腾冲县临时县长张文德,领腾冲县数万老少下跪迎接戴安澜灵柩归国。同年10月16日,民国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
闵季连 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
胡义宾 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
李竹林 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
陈范 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
张剑虹 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
洪行 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
李颐 (?--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43任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1944年,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1944年11月29日,民国政府追任为陆军少将。
覃子斌 ( ?-1944)湖南大庸人。陆军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上校团长。曾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长吉原少佐“战神冲锋队”于高黎贡山冷水沟对决。44年5月11日大反攻。渡江后助攻北斋公房时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伤亡人数: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各军名将: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 韶 -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 第93师师长
张 轸 -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 鸿 -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 新30师师长
李 涛 -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 第50师师长
卫立煌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
黄琪翔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长官
萧毅肃 - 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参谋长
宋希濂 -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黄 杰 - 1943年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
王凌云 - 第2军军长
钟 彬 - 第71军军长
霍揆彰 -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方 天 - 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何绍周 - 第8军军长
李 弥 - 第8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㈥ “飞虎队”创始人克莱尔·李·陈纳德,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他是一位将军,在军队上他曾带领美国士兵打过无数胜仗,之后他退役自己创立了飞虎队更是对飞虎队严加训练成为了第1突击队。
㈦ 当年的飞虎队员到底有多少人
100来人,主要负责培训中国飞行员飞行技术作战能力,最有名气的就是打掉日本的零式飞机,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王牌牛的不行,一段时间空中称霸,后来被美国飞行员击落一架,并对飞机展开研究,最后有了对付零式飞机的方案,中国站场第一次打破零式神话一次战斗中全灭零式飞机中国只损失一架,后来有了飞虎队这个名字。
望采纳
㈧ 飞虎队队员穆爱仁:抗战时无私援助中国,战后带着家人来定居。后来呢
"飞虎队"是不是听上去很酷?上个世纪的飞虎队,在国人眼里。是英雄的化身。他们来自异国他乡,远赴重洋支援中国,在中国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中美合作的代表,是中美精诚合作的化身。
穆彼得一家,如今依旧生活在中国。他们一家总会在平时做一些公益活动。他们会给福利院孩子送去一些绘本,会给山区的小朋友买御寒的衣服。闲暇之余,他们也会走进山区,志愿当一名教师,去给那些从没见过外面世界孩子讲故事。穆爱仁的行为,渗透在家风里,深刻影响着这个远道而来的家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众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孔子学院如今,也在世界地图上遍地开花。我国的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他们喜爱并决定留在这个美轮美奂的国度。我们欢迎真心喜爱中华文化的每一个人,但面对侵略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战争之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是共识。在这个共识下,中华民族将无坚不摧,蓬勃壮大。
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它告诉我们:不做柔弱的菟丝草,要做有锋芒的野玫瑰,在野草间兀自飘香。
㈨ 谁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人员名单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
辎重团段寿清
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
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㈩ 飞虎队的历史资料
交流及历史资料
由于中国内地居民从未见过鲨鱼,于是误将这些飞机称作“飞老虎”,昆明一家报纸上便使用“飞老虎”一词来形容志愿队的飞机。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这个名字告诉给陈纳德,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从投入看,飞虎队绝对是一支纯正的雇佣兵部队:根据民国政府与美国飞行员签订的合同,每一位飞行员都能获得不菲的报酬。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与此相比较,1年后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也只有347美元 。
不仅如此,这些飞虎队队员在中国的生活水平之高,是当时的普通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根据陈纳德提出的要求,国民政府“应给每个飞行员提供单人房……给全体人员提供分隔、独立的浴室及厕所……给每五十个人提供游戏娱乐房。这些房间应该有打牌桌、游戏桌或乒乓球桌。”实际提供给这些人的则是星级酒店的服务。
这一标准在美军来华参战后依然延续,并成为各地的沉重负担:仅昆明一地的美军每天就要消费黄牛约100头。昆明一度将当地的黄牛全部宰杀以供应美军肉食,后来不得已改用水牛肉继续供给。直到后来连水牛也供应不上时,国军还设法为美军提供了不少牦牛肉 。
在飞虎队员们来华时期,当时的东方大陆对这些飞行员们来说是神秘的和充满吸引力的,同样对于中国军民来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年轻人也同样让他们感到新奇。但是语言不通成为了双方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中国军民为了表达对这些援华作战的年轻人的敬意,于是竖起大拇指,说“顶好(ding hao)”。这些飞行员非常喜欢这个标语和手势,他们经常和当地军民互相竖起大拇指,说“顶好(ding hao)”,这成为了当时当地军民和飞虎队队员中的流行语言和动作,有的飞行员甚至也将此标语的拼音写在了飞机上以及宣传画上。
飞虎队来到中国时,彩色照相机刚发明不久,他们在与中国军民交流的过程中用彩色相机拍下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成为宝贵的彩色照片历史资料。而且,飞虎队还带来了可口可乐,将它传遍大江南北。 深厚情谊
飞虎队队员在执行任务之时,“援华助战条幅”也是随身携带的。在与日军作战之时,会遇到驾机被击伤或者击落,飞行员跳伞的情况。在飞虎队飞行员们跳伞落地后,经常会被当地的群众们救起,同时帮助受伤的飞行员疗伤。然后想办法组织人员将飞行员送回飞虎队的基地。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尽可能保护这些援华飞行员,据说还下达过通知,凡是救起了当时援华飞行员的,护送回到国民党政府处或者飞虎队的军事基地等处,皆可得到丰厚的回报和奖励。救助飞行员同时也是危险的,飞虎队飞行员坠机跳伞后,有时日军会尾随而至,搜捕跳伞的飞行员的踪迹,飞虎队飞行员被当地百姓救起藏起来后,当地群众面对日军的逼问,而没有吐露被救飞行员的下落,有时候抓不到受伤的飞虎队飞行员,当地百姓便会成为报复对象,受到迫害。据说曾经一位飞行员受伤跳伞后,被当地寨子中的群众救起,躲藏起来疗伤,日军搜捕飞行员未果,遂将寨子中老少聚集起来,扬言倘若不说出飞行员下落,便将寨子中的人杀死,结果毫无结果,最后寨子中数名百姓遭遇毒手。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便是这种溢于言表的感情,缔结了飞虎队队员们和抗战军民们深厚的情谊。
老兵回访
解散后,志愿队的大部分飞行员们先后回到了美国。他们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会在自己的物品上涂上“飞虎”的标志或者当年P—40战斗机上的鲨鱼嘴图案,牢记这段战斗的岁月。P—40系列各型飞机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主要战场的作战行动,是航空博物界的重要收藏品。二战期间共生产了这类飞机13738架,现保存在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余架。
这些曾经翱翔蓝天的“飞虎”已经退役,曾经年轻的飞行员们也逐渐老去和消逝,多年后,尚在志愿队的老战士和他们后人们来访了故地。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和发展,一些曾经熟悉的地方已经改变了模样,但是部分建筑还是保留了当时的原貌,当这些映入那些老兵的眼中之时,他们难掩激动,无不感慨万千,也许正如他们所说——这里有他们的青春和记忆……队中有五邑籍华侨
据台山博物馆馆长蔡和添介绍,在抗战期间,许多台山籍华侨参加了美国人陈纳德组建的“飞虎队”,他们有的是“飞虎队”的飞行员,有的是“飞虎队”的地勤人员。当年陈纳德率领的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有九成左右的美籍华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台山、恩平、开平等地赴美华人的后裔,特别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4空勤大队,基本上地勤人员都是祖籍广东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战,美国国会也于1942年初通过了征兵法案。当时,在美华裔青年被征入伍的有两万多人,在欧洲、太平洋、亚洲战场上,其中有1300多名华裔军人被编入以华人为主的第14服务大队,被派遣到中国战场支援美国第14航空队作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人习惯将所有美军驻华单位称为飞虎队,因而尽管当时飞虎队解散了,但是中国人还是习惯把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称为飞虎队。
如今大部分台山籍“飞虎队”队员已经去世,广东台山市建有“飞虎亭”纪念,此亭建成于1991年3月,位于台山市东北2公里处,素有“台山八景”美誉的石华山风景区内,由原“飞虎队”空军上尉祖籍台山台城镇城南村的梁炳聪等10多位美籍华人飞行员捐资,委托台山市海外联谊会修建。
秧塘印记——— 飞虎队一段段不朽的往事
临桂秧塘工业园鸡公山脚下的秧塘机场,已经是飞虎队在桂林仅存的建筑遗存,机场轮廓依稀可辨。当年,这里曾是中美空军并肩作战、狠狠打击日本强盗的重要前沿基地。1941年下半年至1944年9月20日,先后有上万的桂林人服务于该基地,留下了可以自豪的青春足迹。
70年过去了,一座全新的纪念馆拔地而起,当年的往事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成千上万桂林人建设秧塘机场
日前,记者来到了陈纳德当年的飞虎队指挥所。指挥所设在机场跑道旁的山腰洞里,山壁上有一块白色石刻,用中英文刻着“飞虎队指挥所旧址1943.12—1944.9”几个极为醒目的大字。字的下面树木葱茏,掩映着指挥所的洞口。整个山洞面积三四百平方米,洞壁刻有飞虎队在桂林的概况。
洞口外有一块大石,石上刻着陈纳德将军夫人陈香梅用中英文书写的“陈纳德将军观战石”。当年,陈纳德就是站在这块石上观看他的战士们出征和返航。如果从军事的眼光分析,东西峰丛可做天然屏障,南北方开阔延伸适合飞机起降,净空条件比较差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军用机场理想之地。
抗战全面爆发后,秧塘机场被中央航空委员会及其顾问陈纳德看中,先后在1939年、1940年和1941年进行了三次较大范围的扩建。
修建没有机械和动力,参与的各县农民成千上万,村村都奉命安排人员,他们搭建了茅棚竹舍,就住在机场周边。
小山头村的龙福旭老人当年修过机场、当过养场兵,人称“机场通”。扩修大跑道时,20多岁的他是承修人之一。老人曾不止一次地向后辈回忆起过去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先平整机场丘陵,然后在大跑道下挖基础,放一层大片石为底,再放一层中片石,面上再放一层石渣。”因为没有水泥,只能用混了黄泥浆的小石渣铺做路面,到机场建设后期才改成用石灰、黄泥、沙子混合的三合土。这种独特的路面,使得凡有飞机起落,秧塘机场的跑道上都会尘土飞扬。
由于要起落重型轰炸机,跑道的路面必须够硬。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龙福旭这样的民工只能拉着几吨重的钢筋混凝土巨碾来回压实。刘村的刘富生老人也参加过这样的工程。当时使用的石碾有大、中、小三种,中型石碾一般是70多人一组,大型石碾120人一组。老人曾说:“我们一边唱着号子一边拉石滚,也是蛮有味道的。”
限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几乎每次开山取石都会有不少民工伤亡,但大家还是积极地投身到机场建设中,完成一个个伟大的工程,为战机消灭侵略者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1942年6月11日,陈纳德亲自从昆明率领飞虎队4架P-40E和8架P-40B战鹰战斗机抵达桂林。帅气的机队在低空亮相时,桂林市民都向空中挥手欢呼。
飞虎队抵达秧塘次日即与日军激战
第二天,飞虎队就迎来了第一场激战。
凌晨5点25分,引擎呼啸声震撼了大地,由21架日机组成的大编队逼近桂林上空。训练有素的飞虎队立即起飞升空迎战。日机刚刚飞临秧塘机场上空,邦德机组突然一个爬升,穿过敌人的战斗机群,径直向中心的轰炸机群飞去。机枪一排扫射,敌轰炸机措手不及,企图逃之夭夭。邦德机组的队员迪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落一架敌机,鲍勃和约翰也弹无虚发,击中两架敌机。
邦德咬住一架轰炸机的尾部不放,对准其机尾射手的位置开火,不料自身的6挺机枪哑了5挺,机身还连连中弹。他赶紧避开敌机的炮火,准备重新装弹。可是,飞机的冷却装置却被击中,向地面猛扎下去,直到降至600米低空的时候,他才终于拉平了机身。然而,一架日军战斗机还是紧紧地咬住了他。此时,邦德的战机油压表降至零,仪表板因无油而发出了浓烟,根本不能继续战斗。看着跳伞高度不够,邦德将飞机迫降在稻田里,身受重伤却得以死里逃生。
当邦德机组在诱敌时,其余的机组也跟日军战斗机纠结在一起。飞虎队的战斗机一会儿腾空跃起一会儿垂直猛扎,机枪声嗒嗒作响,火星四射,空战非常激烈。
战斗结束后,敌人有11架飞机被击落。飞虎队损失了两架飞机,两位飞行员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飞虎队”在汉中机场
抗战时期,汉中是大后方的重镇,日本飞机从武汉起飞,溯汉江而上,常来汉中侦察、骚扰和轰炸。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有一部分驻扎在汉中。他们的兵营就在城外西北部,从城内北校场的西北角可以去。当时城墙上有一根井绳下垂到城外,沿着井绳攀登,可以上下自如去到兵营。美国“飞虎队”在汉中时期,留下了异常难得的影像资料。这些照片不仅成为了汉中市民参与抗战的明证,还是研究汉中民国时期建筑、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