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是哪个省
河南、陕西,浙江、江苏四省文化底蕴最深了。河南省的洛阳开封古都,陕西的西安、江苏浙江的民歌评弹名誉中外。
2. 传统文化保留最好的省份
郑州,别名商都,位于河南省中北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古老的少林寺就藏于郑州嵩山密林之中,但丝毫不影响它威名远扬。少林寺建于北魏时期,其间古老的建筑遍布,不论是钟楼还是古楼的幽远声响,还是大雄宝殿的雄伟壮观,亦或是达摩洞中的深邃,都在诉说着少林寺的悠悠历史。
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八大古都有一半在这个省
二、洛阳
洛阳,古称神都,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着名的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城东15公里,整体呈现长方形,因其被洛河河水冲毁,因此现存的遗址之中,只有东、西、北三面较为完整。阊阖门是北魏皇宫的正门,即使现在早已是斑驳劣迹,但也隐藏不住其巍峨雄伟之势。遗址之中的永宁寺是皇家寺院最为豪华的寺院,佛像、佛台、帐幔、莲花等,都极为精巧,彰显着其壮丽之姿。考古学家对于古遗址的挖掘还在进行之中。
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八大古都有一半在这个省
三、开封
开封,古称东京,位于河南省中东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境内的清明上河园将清明上河图之中的美景以最大的程度还原,还原了那古都城汴京的繁荣与昌盛。登上端庄的拂云阁,极目远眺,收全园之景于眼中,好不壮观。或是去那趣园之中,嬉戏打闹,荡秋千、射箭……各式各样的宋代游戏,应有尽有,那是童心的复苏之地!最后到那民俗街上搜罗一些喜爱的古玩字画,也是极为不错的。
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八大古都有一半在这个省
四、安阳
安阳,古称殷,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境内的殷墟是我国商朝的都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批的甲骨文、青铜器,从而闻名天下。殷墟遗址整体严谨而庄严,宫殿宗庙现存80余座,其间还有商王武丁配偶墓穴,其间的陪葬物品成为了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在这里发现的后母戊大方鼎成为了目前最重的青铜器,我们不得不感叹于古代人们的智慧与能力!
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八大古都有一半在这个省
河南,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的省份,在这里探寻历史的足迹,总能在不经意间就震撼人心!
3. 中国的文化大省是哪几个
第一名:山东
山东又称齐鲁(周代齐、鲁两国均在其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里表现最优异并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现了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文化巨子,如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孙子、墨子等等,他们为奠定中华文化的基脉贡献甚巨,尤其是孔子、孟子家乡,其地儒家学说思想渊源流长,亦素有“礼仪之邦 ” 的美誉 。宋代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齐鲁学风为士夫文人所景仰,从中可见一斑。故有人称,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并且在随后(指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中表现虽有些起伏,但总体上可称上佳。宋之前,其综合表现仅次于河南;北宋中后期之后,河南迅速地失去其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风光不再,山东人文状况却较之其隋唐五代时期的相对低迷而有着显着的改观,并在北方诸省中,表现一直最出色、最稳定(即使是元代以来,长期作为都畿之地、挟政治优势的河北亦不能驾其而上),像“智神”诸葛亮、贾思勰、“书圣”王羲之、刘勰、颜真卿(祖籍山东)、王禹、张择端、辛弃疾、李清照、戚继光、冯惟敏、李攀龙、宋琬、王士祯、蒲松龄、孔尚任、赵执信、刘墉、傅斯年等都出自山东。所以,五个文化大省山东理应占有一席。
第二名: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其在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表现也很突出,比如老子、庄子、范蠡、商鞅、李斯、苏秦、吕不韦、石申等也堪称那一时期出类拔萃的人物,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河南的人才从总体质量及对后世影响上虽然稍逊于山东,但在人才数量上却占有一定优势。尤有甚者,自秦汉以后迄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稳居中国文化中心的位置,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并且在盛唐时期达到其辉煌的顶点,钱仲联曾云:“唐诗大家胥出中州”可为印证之一。虽然北宋以后中州人才下降的趋势明显,但相对北方诸省,仍在高位上运行。先秦以后其地出产的代表人物有晁错、张仲景、张衡、向秀,阮籍、谢灵运、谢眺、庾信、钟嵘、玄奘、一行,“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一代文宗”韩愈、刘禹锡、岑参、白居易与元稹、李贺、元结、李商隐、程颢与程颐、岳飞、许衡、王铎、侯方域以及近代的冯友兰等等难以胜数。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据缪世鸿“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表,元之前各时期河南人才数量曾长期稳居前三(绝大多数时期列第一,总人数列第一)。亦可参观丁文江对《二十四史》辟有列传的历史人物进行籍贯考证提供的人物分布资料。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省份入选五个文化大省是不容置疑的。
第三名:江西
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着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吴澄、虞集、罗贯中、罗钦顺、汤显祖、宋应星、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 、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
第四名:浙江
“江浙”常并称,也为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先将其视为一整体加以论述,作为宋元至明初文化重心的江西,在长时期兴盛之后,大致在明代成化年间跌落较大,而宋元以来人文表现也一直很优秀的浙江,就在这时,终于大大地凌驾于江西之上了,加之,稍后的江苏人文状况也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迈越闽赣;从此,江浙互相颉颃,迭为雄长,开创了中国文化史江浙时代,成为中国文化中心,并一直保持至今!分论之:
用人才辈出、经久不息来形容浙江决不为过,其文化起步远早于江西。宋之前,其文化名人有勾践、褚遂良、虞世南、骆宾王、贺知章等。宋元时期表现也相当优异,甚至人才总数上还超过江西,但其学术不占主流(重要性被大打折扣),顶级人物也远不如江西多。这一时期,浙江文化名人有沈括、林逋、周邦彦、陆游、吕祖谦、陈亮、叶适、吴文英、张炎、赵孟l、王冕、陶宗仪等。明前期即可与江西并驾齐驱,中期以后则大大超越,直至江苏崛起前,还独领风骚了一段时期。明清以后人物有刘基、方孝孺、于谦、徐文长、施耐庵、黄宗羲、袁枚、章学诚、龚自珍、吴昌硕、沈曾植、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秋瑾、鲁迅、丰子恺、潘天寿等数不胜数。是故,浙江堪称名副其实文化大省。
第五名:江苏
江苏与浙江相较,宋之前,江苏略胜(尤以两晋及南北朝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宋之前,其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顾恺之、陆机、陆云、萧衍、刘义庆、鲍照、张旭、李煜等等,在南方诸省中表现最优异。但宋元时期有一段低谷(与自身比较),远不如浙江。只有范仲淹、秦少游、陈后山、范成大等少数几人可跻身于名家之列。不过,明中晚期以后其文化又重新崛起,并最终驾浙江而上成为人才密集度最高的省份(然近代以后浙江又有反超的迹象)。明清时期江苏文化名人有高启、王世贞、顾宪成、徐霞客、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祝允明、吴承恩、归有光、冯梦龙、陈子龙、郑板桥、金圣叹、顾炎武、钱谦益、赵翼、刘鄂、徐悲鸿、梅兰芳,真可谓群星璀灿、不胜枚举。所以,五个文化大省里面不能没有江苏。
第六名:湖南
古称“三苗”的湖南,近代以前,文物教化远逊于中原及东南地区,乃不争之事实。所谓“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即是古代湖湘乏才的真实写照。150前漫长岁月里,湖南只有唐时欧阳询、怀素,宋时周敦颐,元时欧阳玄,明时李东阳,清初王夫之等少数人可跻身于文化名人之列。19世纪后半叶,湖南人物凭籍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成为军功时代的弄潮儿,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文化,迅速走强,可谓人文蔚起,曾国藩、程潜、毛泽东(以上三人是湖南近世如此强势之关键人物)、何绍基、王]运、杨度、谭嗣同、沈从文、琼瑶、龙应台、曾熙、谭延]、齐白石、贺绿汀、黎锦晖、谭盾、田汉、欧阳予倩、向达、蒋廷黻、蔡仪、李泽厚、方克立、黎锦熙、陈子展、刘大杰、杨树达、余嘉锡、周b生、曾昭抡、周光召等即是近世湖南籍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称之为名流辈出,决不为过。但随着时代性质的改变,湖南人文能否将强势继续下去确实是一未知数!
第七名:山西
宋元之前,古老三晋亦称文化昌盛之地,曾涌现过许多着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大思想家荀况,着名文艺家薛道衡、王勃、薛稷、王之涣、王维、卢纶、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祖籍山西)、温庭筠、司空图、张彦远、司马光、米芾、元遗山、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等,即是其中之代表人物,可谓群星灿烂、光芒耀眼,由此,也永远定格了山西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比较高的地位。但宋元以后,受日益炽热商业风潮影响,致全民皆商,斯文扫地,晋地文化事业从此一落千丈而几成文化沙漠。拿句时髦话来概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没能协调发展(人家徽州地区就处理得相当完美)。
第八名:福建
福建是文化起步时间与江西差不多,且其文化最鼎盛之时期也在两宋。理W四大学派中闽有其一,即闽派。宋时,闽地出产的着名文化名人有|、柳永、r、朱熹(徽州人,生长于闽地)、元帧⒖饲f、烙稹⑧樵、袁小⒉滔宓取W艿乃道矗尽管其时福建杰出人物总数上不及浙江,影响上远不如江西,但与赣浙并列一甲还是可以的。元代时,与赣浙相较即黯然失色。明时虽有起复,但给人印象是名家众而大家稀;清代中前期无足道。元至清中前期,这600年中闽地能称得上杰出人物者只有杨荣、李贽、李光地以及不甚光彩的贰臣洪承畴等少数几人。晚清后得地利之便,人文蔚起,林则徐、沈葆祯、严复、陈衍、陈宝琛、郑孝胥、林语堂、冰心等等皆一时之俊才,共同谱写福建人文之新篇章。
第九名:河北
自古燕赵之人俗重气狭,好结朋党。故前有荆轲、高渐离、樊于期、田光等慷慨悲歌之士!后有刘关张赵(除关外均为河北人)结义兄弟生死相依之典型!河北是华夏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且其南部为中原之一部),宋以前,各时期人才数列位均在前五名(据缪世鸿“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表)。其综合排名列于豫鲁陕之后,居第四位;但其所出人才数量虽多,真正影响大的极少,甚至远不如其隔壁邻居――综合排名列于第七的山西。宋之前,其着名文化名人有,扁鹊、董仲舒、刘琨、祖冲之、郦道元、卢照邻、高适、刘长卿、贾岛等。两宋时,人才跌入低谷,排名列于十名开外。后由于长期建都北京,作为畿辅之地的河北,其人才数在北方诸省中,始终保持前两名之位置(元代时,甚至居于各行省第一)。元之后,河北所产杰出人物代表有,郭守敬、马致远、颜元、纪昀、翁方纲、张之洞、李大钊等等。
第十名:湖北
作为古荆楚文化区之腹地的湖北,其文化起步期几乎与中原同时,先秦时,楚地即出现过屈原(中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宋玉、唐勒、景差等文化名人,在南方诸省中,绝无与之比肩者。只可惜后劲不足,在以后各时期的表现都难以称为上乘。秦汉至清末,其贡献的着名文化名人只有陆羽、孟浩然、杜甫(祖籍)、岑参(生于)、皮日休、宋祁、张居正、李时珍、袁宏道、杨守敬等少数几人。也难怪,近代大学者梁任公会给湖北贴上:“学者无闻”、“学者希焉”的标签。只不过,清末以后,得能吏张之洞苦心经营之利并沾民国首义区之光,使得其经济与政治地位明显提升,人文环境亦随之改观。黄侃、熊十力、王世杰、李四光、汤用彤、李济、闻一多、徐复观、曹禺等湖北籍文化名人之出色表现也足以使鄂省人文状况在全国的位置前移,但愿不会是如往常一样的昙花一现(有人总结:湖北文化发展的速率恰与我国统一发展的速率成反比,即当国家统一并快速发展时,湖北便无生机,但当国家分裂或变革之时,湖北便兴旺发展。对此,我深有同感)!
4. 中国文化十大名省
呵呵,基本认同啊,尤其你把陕西放在第一位,非常认同。你给湖北的地位也是非常难得的。
但我觉得山东是第二。
0. 甘肃
1. 陕西
2. 山东
3. 山西,山西是周朝嫡系文化,为此把他排第三。
4. 河南
5. 江浙
6. 河北
7. 四川
8. 江西
9. 湖北
10.安徽,是个委屈的名次,有始以来,他受到楚文化与吴文化夹击,所以没有核心文化啊。
最后有个起点要说一下,那就甘肃,那是中国文化之源,为此应该是零,排在第一名之前。
5. 我国幅员辽阔省市众多,都有哪些文化大省
文化大省在我国有很多座,比方说江苏省,山东省还有河南省都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省,在这些地方有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并且这些城市在古代就已经是非常繁华了,一直富裕到了现在,还有浙江省也是如此,虽然在历史方面比前面三座省份要稍微逊色一些,但是同样也是一个人文荟萃的省份,并且风光秀丽,
着名的圣人孔子就出生在山东,山东也有着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像曲阜还有泰山这些景点也是历史上很多诗词都描写到的,还有河南的洛阳和开封也是历史上非常着名的都城,北宋的都城就建立在开封,而洛阳更是一座全国有名的古都了,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城市,可以说和西安的底蕴是不相上下的,像龙门石窟还有白马寺,也是非常热门的景点。
6. 中国十大文化省份
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江苏、湖南、山西、福建、河北、湖北
7. 中国文化大省当中,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是哪个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历史文化遗存,都对华夏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来看下中国的这几个历史文化大省。
8.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山西省文化底蕴是特别深厚的,山西省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