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普通野生稻在育种上有什么利用成就
我国已收集、整理、鉴定和编目的普通野生稻约4000份。为妥善保存这些珍贵的野生稻种质,一方面采集种子长期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另一方面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建立较大规模的国家野生稻种质保存圃。此外,在江西东乡、广东高州、云南元江、广西玉林、海南保亭、湖南茶陵和福建漳浦均建立了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点)。
我国的学者十分重视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的研究与利用,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在常规育种上利用普通野生稻育成一些优良品种,从70年代起又成功地利用其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育成野败型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进而实现三系杂交稻配套,继而配制出一大批三系法杂交稻投入生产,对中国乃至世界稻作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❷ 我国普通野生稻大多分布于哪些地区
据普查、考察结果,我国目前野生稻分布在8个省(区),即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湖南和台湾。其中海南、云南两个省有上述3种野生稻;广东、广西两省(区)有普通、药用两种野生稻;台湾有普通、疣粒两种野生稻;而江西、福建、湖南三省仅有普通野生稻。3种野生稻分布于8个省(区)的143个县(市),其中广东省5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47个,云南省19个,海南省18个,湖南和台湾省各2个,江西和福建省各1个。
分布在上述8个省(区)的113个县(市)中,是我国野生稻中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一种。可分为5个自然区:
(1)海南岛区
普通野生稻分布密度大,由于该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极有利于野生稻的生长与繁衍。
(2)两广大陆区
包括湖南省的江永及福建省的漳浦,为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域,但集中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流域,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和两广沿海地区分布最多。
(3)云南区
目前仅景洪、元江两县有发现,分别分布于澜沧江流域和红河流域,而这两条河向南流入东南亚,注入南海,为研究云南普通野生稻与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4)湘赣区
包括湖南省的茶陵及江西省的东乡。东乡普通野生稻分布于284′N,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限。这两地普通野生稻均处于长江中下游古老的稻作区域中,为研究亚洲栽培稻的起源、演化及传播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
(5)台湾区
1975年前后在桃园、新竹两县分布有普通野生稻,随着土地开发而灭绝了。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冈彦一教授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携回早年采集保存的野生稻系统在原生境桃园八德乡已复育(胡兆华,2000)。
❸ 水稻的发源地是
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后面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❹ 水稻的发源地在
【水稻的发源地】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❺ 萝卜、西瓜、水稻、玉米,哪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
水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5)中国野生稻谷原生地有哪些扩展阅读
稻为东南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系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大类,前者多植于山地或旱地,东亚一带的山地居民常栽植之,其形态和水稻无甚差异,不过在栽植期间无须常浸水中,但仍须有足够的雨量方能丰收,种子做饭较有香味,且略带粘质,中国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多有栽培。
后者广植于水田中,今亚洲各国均有大量栽培,品种甚多,主要分成粳(或作粇)、籼和糯3系,前二者质不粘,后者质粘。
❻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传统的认识是: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大量距今7000年的炭化稻谷,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其实;1995年11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农学专家和环境考古专家多学科合作,在玉蟾岩遗址发现了4粒古稻谷。经专家鉴定:这是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距今1.2万年至1.4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2004年11月,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再次发现5粒古稻谷,人类稻作起源的谜底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