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概况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探究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实质就是中国先进分子发展近代工业,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举出教育上的成就。
2中国近代前期,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请写出三次运动的名称及领导者的名字。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新文化运动和洋务运动
评价答案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洋务运动。
教育上的成就:开办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并集中力量翻译西书,介绍西学;兴办新式学堂。
2,(1)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
(2)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等。
(3)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
其他答案
1:洋务运动.兴办京师同文馆,洋务水师学堂等.2:洋务运动,恭亲王奕忻,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辛亥革命.孙中山
1.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
❷ 历史: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2.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❸ 标志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洋务运动。
近代化其中之一的标志就是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机器化大生产,所以洋务运动应该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❹ 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洋务运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然而应当指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③.从实践上看,这一思想不再像经世派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那样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它具有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的积极作用.即以当时设立的学堂而论,尽管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几乎都强调“以义理为体,以格致为用”,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以西学为主的.有的只是规定“仍兼讲中学”:有的只是说“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并不列为正式课程;有的只是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史鉴之类的书.当发现某些学生偏重中学、荒废西学时,还认为是背离了设立学堂的宗旨而着力加以整顿④.毫无疑问,“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⑤,它使中国人迈出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脚步.
其次,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⑥.社会学者、历史学者一般把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转变理解为现代化⑦.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就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
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两位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机器局、船政局、枪炮厂等军事工业.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企业尽管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机械化的程度还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再则,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和棉纺织业,即当时所谓“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的规律的.
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属于社会生产力.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已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大部分工人都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例如: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工务之缓急为衡;价有等差,较技艺之优劣为准”⑩.这显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性质上与军事工业相比则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仅大量雇佣工人,而且以私人投资为主,所生产的产品计价出售,有明确的利润目的,进行的是商品生产.企业中很明显地存在着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总之,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从此真正开始.
❺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什么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概况:
1、背景:
(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
(2)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打击;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4、代表性企业:
①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②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5、作用: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②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③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积极方面:
①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为学习西方开了风气。同时引进翻译外国的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消极方面: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④经营管理腐败。
❻ 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是近代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