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中国戏曲文化,传承戏曲我们可以做什么
中国戏曲有一种“奇特”的精神,它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有其自身的悲剧特色。中国戏曲对于带有悲剧性的情节内容更多是肯定而不是完全否定,这样乐天知命、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很值得推广。
传承:
1、坚守文化自信是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传统精髓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对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审美符号之一的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韵味、表演绝技的深刻理解与精深传承,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
戏曲研究者应该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国戏曲放在东方文化中加以审视,重视对中国戏曲价值的开掘。
(1)中国戏剧如何扩展阅读: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
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
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
‘贰’ 京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如何
京剧在我国戏曲界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是近代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代表,更是我国的国粹,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遍及中国。
最后,小编个人是比较喜欢京剧的,也希望京剧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叁’ 越剧目前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成长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因此,越剧不仅具有戏曲的古典韵味,同时还具有深刻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在的越剧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戏剧,不仅具有与成熟的戏剧相称的艺术品格,而且有相对丰富的历史积累。本文结合越剧发展的现状,分析越剧艺术的独特特点和今后生态发展的方向。
民间乡村广场剧需要用强烈的鼓声、铜锣声、高亢的唱腔、尖溜溜的竹笛和唢呐吸引观众,这也是高唱的源头。中国古典的花雅场景,实际上是一场广场与大厅的战斗,从广场到礼堂和剧院的场景,带来了环境的变化和观众水平的变化,戏剧的文学和表演的变化。上海越剧的发展虽然有重要意义,但浙江省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对上海越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反映了浙江省文化遗产的曲折。
‘肆’ 对中国戏曲的评价
在当代中国剧场舞台上对演出剧目的称谓,相对比较紊乱,有称戏曲、戏剧、曲艺、话剧、音乐剧、舞剧、歌剧、相声剧,更有先锋戏剧、荒诞戏剧、实验戏剧、沉浸式戏剧等等,不光专业人士有不少都感到会云里雾里,观众那就更是雾里云里。在如此多称谓的背后,凸显的不是舞台真正的繁荣和体量,而是譬如对一个人多种称呼的恶意美化,其背后的实情是整个行业在萧条迷茫下的作秀。
戏曲按照王国维的定义就是用歌舞演故事。这是个伪命题:美国音乐剧,也是用歌舞演故事,但有谁会同意说那就是戏曲?鉴于当时的局限性,什么定义在经历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显现出定义的虚弱贫乏。
最早使用“戏曲”一词的是南宋的刘埙,由于南戏演出的院本至今找不到片言只语,不能确定其中有没有念白;然而元杂剧仅仅从关汉卿《窦娥冤》剧本中就能看得出戏曲还是有念白的,然而即便戏曲定义就是用歌舞白演故事——也还是不够准确;因为相声表演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其中学也有舞蹈(手舞足蹈)的成份,在演出中也就是有歌舞白, 然而相声也绝对不是戏曲。
那戏曲究竟怎么定义才是较为准确呢?可以说戏曲是用五功五法表现故事。五功是唱念做打翻。传统说法的五法,是手眼身法步;将“法”改为“头”才是准确的;其实手眼身头步都蕴含在五功的 做中。五功是形而下谓之器微观的一面,五法才是形而上谓之道的宏观的一面,正确的五法应该是道、佛、儒、王、活,通俗一点就是道法、佛法、儒法、王法、活法。一直认定戏曲的五法是手眼身法步,然而五法中的第四个也是法,这样的讲法很滑稽,显而易见这个理论的概括比较幼稚。
戏曲表演的特点,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三个化:程式化、虚拟化、节奏化。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就和说白糖的特点是颗粒状、甜咪咪、白白的一样还停留在直观浅显的层次。凡是喜欢戏曲的人都会总结出和以上三个化相似的几个特点。
深入解剖一下:戏曲的特点是表演技能有五功,社会实践是五法。舞台与四周空间讲 道法;一阴一阳,在表演区为阴(扮演的都是阴间之人)、出表演区为阳;剧目的灵魂浸透着佛法,推崇因果福报、普度众生、修得圆满;剧目的伦理架构高举儒法,遵从三纲五常、宗法礼教、德行仁义;梨园戏班的社会行为遵循王法,不违法乱纪、污蔑政权、取笑帝王;戏班艺人必须深信活法,讲究技高一筹、互助低调、玩味观众。
‘伍’ 中国戏曲在国际戏剧舞台中的地位是什么
中国戏曲长久以来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世界的影响独一无二,其取得的地位和影响缘于其长久以来具有传播功能及其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作用。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剧与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体现在中国戏曲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上 。
欧洲戏剧走的是各种艺术因素逐渐分化、独立的道路,而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戏剧性成分逐步在增加,不但融合歌、舞、说、演等主要的艺术因素,还在向前发展的路上,随时把当时的新兴技艺吸收融合进来,成为综合体的一部分,戏剧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七艺术”。
(5)中国戏剧如何扩展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音乐面临着两个问题
1、继承与发扬民族戏曲音乐的传统,去粗取精,丰富提高,使它放出新的光彩;一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四十多年来在戏曲音乐工作者、演员、乐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唱腔、唱法、伴奏、乐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
戏曲音乐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传统剧目的加工与新剧目的创作(包括历史故事题材、现实生活题材两类剧目),其方法是:总结历史经验,采用固有的作曲方法与手段。
2、借鉴、吸收、采用西方音乐的作曲法。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前进。
‘陆’ 中国戏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当中,并不仅仅涌现出了像诗词,小说这样优秀的文学形式,在艺术发展等方面我们国家也是丝毫不逊色的,尤其是在戏曲方面更是无人能及。中国的戏剧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的,从秦汉时期开始一步一步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还与其他的一些地方戏曲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固有模式。
三、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经过不断的发展,最早成熟的一个戏曲叫做元杂剧,是在元朝出现的,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涌现出了很多专门撰写戏剧剧本的人,比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他们写的一些剧本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爱情,但是也非常的经典,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收看。戏剧也在明清的时候发展到了顶峰,并且经过了800多年的演变,成功的进入了中国的现代社会。
‘柒’ 现在中国戏剧在世界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剧坛上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梅派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7)中国戏剧如何扩展阅读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捌’ 中国戏曲的特点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美术、说唱、杂技、武术、舞蹈等于一身,同时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2、虚拟性,戏曲通过虚拟的变形手法来反应生活;
3、程式性,戏曲的程式性体现在表演、身段、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
‘玖’ 中国的戏曲在当今的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中国戏曲在当今的世界上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国外友人都非常喜欢中国戏曲,还有的人专门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戏曲文化,可见中国戏曲的魅力有多大。而且中国戏曲对国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中国戏曲俨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让很多人更好了解了中国文化。
中国戏曲应该得到传承,也应该得到传播,所以不论是中国人或者是外国人喜欢中国戏曲,我们都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中国文化就是要走出去,我们也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这种民族精华就要传承下去,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这种中国戏曲蕴含着我国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国戏曲,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拾’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代表作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3
评剧,也称“蹦蹦戏”,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评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伴奏乐器,武场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代表人物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颇为有名。
4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以唱为主,题材主要是才子佳人,布景是写意、写实和虚实三种。伴奏乐器使用的是二胡和鼓板、三弦等。越剧唱腔的特点是婉转和抒情,角色方面主要分为小生、小旦、老生、小丑四类,代表人物有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颇为有名。
5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曲目流传甚广。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角色方面主要分为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伴奏乐器使用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等。代表人物有,周珊 ,严凤英 ,黄新德 ,韩再芬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