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是不是什么都山寨
关键是有市场啊,大家都不买山寨货,做山寨的会自行灭亡!
可是要大家都不买,有素质问题,更有经济条件限制,贪便宜啊。
中国也有原创品牌,呼吁大家向韩国人那样支持国产、支持原创!
Ⅱ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能山寨
这没办法,中国自古可能就有这种习俗,从古玩的赝品就可以看出。而且山寨的一般都是比较有名,有地位的人或者事情。中国人对人的崇拜的风气很重,更多是羡慕别人的出名,高高在上,而自己不能及,所以山寨版就多了。现在可能还有一些炒作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
Ⅲ 中国什么都能山寨,就是核心技术山寨不来
还有一点要补充,中国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严重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没有创造只有模仿,多少年来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得过诺贝尔奖就是明证。这样的中国人怎么能够在手机开发上走在世界前列呢?!
Ⅳ 为什么中国的山寨如此之多
中国市场尚未进入垄断寡头或者说行头的全面出现,放纵山寨比放纵国外产品如此对国家政府更有利。
日本很多大企业当年也是靠仿制出生。因此美国才搞了个专利来遏制,不然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不会领先日本那麽多年。
Ⅳ 中国的山寨文化
“山寨”从字面来解释:山寨——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成功的成本控制和分销手段的灵活,导致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手机的1/2到1/3。
拼装这些手机的厂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厂,又算不上正规军。
一些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贴牌机和名称五花八门的杂牌手机也都属于“山寨手机”。一般的山寨机很好认,屏幕下方通常有一排四个功能键,黑底白色图标,依次是主页、菜单、短信、电话。有些高仿品牌手机的山寨机则没有这些特征。
山寨机更多被称为“三码机”。所谓三码机,就是手机内部的IMEI串码、手机背面电池下的串码和包装盒上的串码,“三码合一”。当然,这些串码都是伪造的。即便是加上入网证、三包卡和发票上IMEI码的所谓“五码机”,虽然看来是正规行货,也能在正规渠道销售,但它们的来源也非常可疑。“有些规模较大的手机商,会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入网许可证和3C认证,然后转手卖‘牌’。只要给他们钱,就能让手机贴牌和检测之后‘转正’。”
最大特点:
1.机型特点为大多基于 MTK 手机平台,屏幕下方有五个图标,手写,铃音声音超大,电池标称(注意,这里是标称,黑手机的电池实际容量一般为标称的1/4--1/3)不低于1800毫安,更有出过3500毫安的电池。
2.包装盒上什么都敢印,除了自己的真实厂址。
3.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逃避入网测试.认证检查等为代价,牺牲众多质量标准,因此质量水平根本无法保证,售后也没有保证。
4.貌似有着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山寨机往往有模仿品牌机的嫌疑,但往往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便宜 。
5.做工良莠不齐,无明显品牌标示,机身正面或背面常见大大的BLUETOOTH.TOUCHSCREEN.MP4等字样。
6.这些手机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低廉,外观极其新颖,质量极其不可靠。
7.近年来活跃在各大电视购物的以前从未听过的手机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山寨机,为电视购物带来滚滚财源。
参考资料:上海光大通信
Ⅵ 中国为什么成为山寨抄袭大国
在上世纪末,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大力发展经济,提出了“不会可以学,要学以致用”的观点。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大量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同时也带了一些糟粕文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现在我国由原来的“山寨大国”,变为领先世界的强国,如手机支付和共享单车上,已远远抛离外国对手,不少外国公司甚至反过来,要“山寨”中国公司的商业模式。
Ⅶ 如何看待中国的山寨问题
创新驱动,提高经济质量
Ⅷ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山寨**
中国山多,人也多,所以住在山里的山寨也就多了。在中国,除了严重拜金和拜权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信仰,更没有任何的心里畏惧,再加上中国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打击力度几乎为零,您说能不多吗
Ⅸ 中国是如何成为山寨大国的
因为从河南同胞那里学到了真传----仿真!!!!
Ⅹ 中国式“山寨”有何解决妙招PCB抄板企业能转型吗
最近几年,抄板产品消费者大幅流失,风光背后也是隐忧无限。中国抄板产品为什么越来越难对消费者带来吸引力?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山寨”的劣质印象,认为抄板产品就是当前国内电子市场上泛滥的跟风模仿、单一雷同的“山寨”抄袭产品,这种观点已经成为阻碍抄板产品发展的最大阻力。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种中国式的“山寨”现象?
其实抄板与自主设计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同样发挥着支配性作用;急功近利、一味模仿,只能收获低质平庸之作,甚至只能走“山寨”和剽窃的左道旁门。因此,抄板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创新,通过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有主流品牌产品。
http://www.cctime.com/html/2013-3-6/2013361627336382.htm